|
人身气机,乃自然之流通,一如地下水亦有必然之水路,每一水路各自形成一轨道。试将一杯水,倾倒在桌面,即可见到这水向四下散流,而水的流向自会循一定的路线,人身内的气路亦是一样的,各有轨道,各有自己的路线,我们不必用自己意念去另辟道路。中国医经中曾讲到过十四经,习静坐而坐久后有所成的人自能体会得到,果真已通经脉之人,不必使用意念去驾御,他的气机会自然流行,于十四经络自行流注。有时在不知不觉间,气机自己起了动静功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在气机的动象中,发现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拳动的原理,亦即自身中十四经脉气机动的原理,且循其轨道运行。故太极拳亦可视为「练气」之功,久之可以练至「胎息」的境界,而普通人身体上下为两截,相隔不通,呼吸仅及胸腔,久练之,渐渐可达丹田。
生命力之衰
中国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论,都会谈到人类关于「死」的问题,无论男女,每一人的死亡,都是自脚部开始,道家深明此理,故训练「息息归踵」,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释「踵」为足心的「涌泉穴」。试观婴儿躺在床上自玩,经常是活动他的双脚,而双手反而很少活动,后来渐渐长大,仍然爱跑、爱跳,双脚好动,中年后一变,却爱坐喜静,反而讨厌年少好动的人,殊不知他半身活力已消减,下身等于半死状态了,所以倦于活动。再看老年人,坐时更喜将两腿跷起高放在桌上,才觉舒服,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两脚易冷,老态呈现出来了,若老年人能脚底发烫,脚下有力,则是长寿的征兆。又看胎儿的呼吸用脐,丹田在动,婴儿呼吸虽用口鼻,而丹田仍还自然在动。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动无力而静止,改变位置,上缩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后一口气不续,鸣乎哀哉---就此报销。可见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渐往上,逐步衰竭。我们做气机功夫或练太极拳功夫,要「气沉丹田」,使气机畅运无滞为要,这是健康之道。然而应该用何法下手,则须看各人的资质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拳本载道 人当悟道
——浅谈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大师一笔带过了。笔者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就这个认识问题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与同道共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想从下面四个层面来分别谈一谈。
一、 拳。
首先我们客观的说,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因素。而且,它还以它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了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美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客观的。
二、 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
身之法,只不过从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后者是外修而已。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为,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过亿的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你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起码是体内真正有了内气活动),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试想,经常处于这种感受之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修养和性情?再试问,您脑子中呈现的、小说里读到的以及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和修养?
所以,说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是理所当然。
三、 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
天的转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规律。三国演义开篇语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会向合的平衡去转化,反之亦然。平衡,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最根本的准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很少有劳而无功的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许多,那是白日做梦,付出了许多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也是不大可能。
关于“平衡”二字罗嗦了半天,也该回到正题了,那咱们就看看陈氏太极拳是怎么阐述它的平衡之术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它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它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它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它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而这些理论和练习要求,产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程相仿: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你焦躁的变的沉稳一点,太沉闷的变的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的中正一点,悲观的变的积极一点……这些决非是夸大其辞、牵强附会之说,以上的每一种转变笔者在生活中都见识过活生生的例子。而这些变化,逐步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的心态,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你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由此可见,把陈氏太极拳称之为一种平衡之术亦不为过。
四、 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的。但它却是
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的、把它视做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来感悟。比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象水那样。象水的什么样呢?我想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洁性、牺牲性和善变性三点。清洁性指的是本质,做人要象水那样清白、洁净(陈氏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时刻保持立身中正);牺牲性指的是奉献精神,水总是靠弄脏自己来洗干净别人,说的是做人的修为(陈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理念: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善变性则一方面指的是水顺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本事,对人而言自然是说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了(“顺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也指水刚柔相济的脾气,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细流,也可以是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人嘛,应该是说人的个性或者说两面性吧(陈氏太极拳放松与发力时两种风格的体现本来就只能用“刚柔相济”来形容)。从括弧里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非常能体现出上面所述的这些水的性质和做人的道理。我经常在听家父讲课时用风和水等自然事物来比喻太极拳的性质,听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这些感悟。
当然了,这个话题太大了,决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我也只是通过这么个例子来简单探讨一下而已。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大道!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的。咱们这样给它下定义有太多太多的依据了,因为,在咱们背后,有咱们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极文化做靠山!
谈及此处,不禁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韩国学了咱们一点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个茶道、书道,学了些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就敢整出来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来,咱们却总是谦虚的称自己的东西为茶艺、书法、太极拳……众所周知,“道”可是比“艺”、“法”、“拳”、“术”等什么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试问,作为太极文化载体的陈氏太极拳被最终定性为一种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
总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就我个人的小小体会加上浅薄的人生阅历来说,目前也只能思索、探索这么点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处,还请同道前辈长者不吝指教。
太極拳總論 陳鑫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 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妙手一看一太極,空空迎化歸烏有。
太極拳經譜 陳鑫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龙变化,储测汪洋?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後,迎送相当。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绕急相将。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於迎,不涉於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 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反,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 界限,势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 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胜, 一夫当关,万人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 运我虚灵,弥加整重。细腻熨帖,中权後劲, 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 宜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 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沾, 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 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试一形容: 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 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 去贵神速。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 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 为君指出。至於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 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後仰, 奇正相生。迥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 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一 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 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 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1)較(較,是較量高低) (2)接(接,是兩人手相接也) (3)沾(沾,是手與手相沾,如“沾衣欲濕杏花雨”之沾) (4)粘(粘,如膠漆之粘,是人既沾我手,不能離去) (5)因(因,是因人之來) (6)依(依,是我靠住人身) (7)連(連,是手與手相接連) (8)隨(隨,是隨人之勢以爲進退) (9)引(引,是誘之使來,牽引使近於我) (10)進(進,是令人前進,不使逃去) (11)落(落,如落成之落,詹水下滴於地;又如葉落於地) (12)空(空,宜讀去聲,人來欲擊我身,而落空虛之地) (13)得(得,是我得機,得勢) (14)打(打,是機勢可打,乘機打之) (15)疾(疾,是速而又速,稍涉延遲,即不能打,機貴神速) (16)斷(斷,是決斷,一涉猶疑,便失機會,過此不能打矣)
(1)抽(抽,是進不得勢,知已將敗,欲抽回身) (2)拔(拔,是拔去,拔回逃走) (3)遮(遮,是以手遮人) (4)架(架,是以胳膊架起人之手) (5)盍打(盍打,如以物盍物而打之) (6)猛撞(猛撞者,突然撞去,冒然而來,恃勇力向前硬撞,不出於自然,而欲冒然取勝) (7)躲閃(躲閃者,以身躲過人手,欲以閃賺跌人也) (8)侵淩(侵淩者,欲入人之界裏而淩壓之也) (9)掣(如以刀斫物) (10)摟(摟者,以手摟人之身) (11)冒(冒者,將手冒下去) (12)搓(搓者,如兩手相搓之搓,以手肘搓敵人也) (13)欺壓(欺是洪人,壓是以我手強壓住人之手) (14)挂(挂,是以手掌挂人,恐人擊我) (15)離(離,是去人之身,恐人擊我) (16)閃賺(閃賺者,是誆愚人而打之) (17)撥(撥,是以我手硬撥人) (18)推(推,是以手推過一旁) (19)艱澀(艱澀,是手不熟成) (20)生硬(生硬者,仗氣打人,帶生以求勝) (21)排(排,是排過一邊) (22)擋(擋,是不能引,以手硬擋) (23)挺(挺者,硬也) (24)霸(霸者,以力後霸也,如霸者以力服人) (25)騰(騰,如以右手接入,而複以左手架住人之手,騰開右手,以擊敵人) (26)拿(拿,如背人之節以拿人) (27)直(直,是太直率,無綿纏曲折之意) (28)實(實,是質樸太老實,則被人欺) (29)勾(勾,是以腳勾取) (30)挑(挑者,從下往上挑之) (31)朋(朋,以硬氣架起人之手,非以中氣接人之手) (32)抵(抵,是硬以力氣抵抗人) (33)滾(滾,恐已被傷,滾過一旁,又如圓物滾走) (34)跟頭棍子(跟頭棍是我捺小頭,彼以大頭打我) (35)偷打(偷打者,不明以打人,於人不防處偷打之) (36)心攤(心攤者,藝不能打人,心如貪物探取,打人必定失敗) 以上三十六病,或有全犯之者,或有犯其四、五,或有犯其一、二者,有犯幹處皆非成手。手到成時,無論何病,一切不犯,益乙太和元氣,本無乖戾故也。然則葛手將如之何?亦曰:“人以手來,我以手引之使進,令其不得勢擊,是之謂走;走者,引之別名。何以既名引,又名走?引者,誘之使進;走者,人來我去,不與頂勢,是之謂走。然走之中,自帶引進之勁(功純者引之使進,不敢不進,進則我順人背而擒縱在我),此是拳中妙訣,非功久不能。
朋履擠捺須認真,引進落空任人侵, 周身相隨敵難近,四兩化動八千斤。
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脅並當心, 下部兩臁並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
陈氏太极拳内功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且又内、外家分明,无论内、外家高手,历来主张“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站桩,等于瞎晃荡”。陈氏太极拳位居内家之首,更应注重内功修练。 内功修练又分静功修练和动功修练,静功修练是一种外形静止而内在运动(以意领气)的功法练习。如打坐,卧功,站桩等。静功修练多数来讲是意识训练,也有少数夹带体能训练,如无极桩和太极桩。静功修练是一种程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调控,是用意识将“无”演化为“有”的过程。内在的气与劲是很空洞的,“空洞及无物,无物衍太极”。人的本气与劲原无定处,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边。静功修炼就是将气与劲的无形,无边演化为有形有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极生太极”。当气或劲一但有形的概念,就一定有极的分化,极的分化属对立的载体,如阴极与阳极,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轻与重,虚与实,蓄与发等等,这些由有形而转为极的分化就是由“太极生两仪”的定量。两仪是对立两面的中极,一但中极再次激化就会再次衍生阴极与阳极。阴极与阳极的两次分化过程。“四象”即“四向”之意,有了四象,如果要再次分化就进入了“四象生八卦”。四象是四正,八卦是四斜,当四正与四斜同时出现时,当中会有一交汇点,即为“中定”。四向在太极学说中是指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与中定即为“五行”,其中缺一不可,多一无可为。 静功修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向,四向生八卦,八卦生五行”就是遵循这一理念和公式进行的,在内功修练的过程中,一环与另一环的相扣点都是以意识为纽带,“意识”在内功修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有人将内功修练概括为“意识训练”是有一定道理。 通俗一点讲,静功修练是在“养兵千日”,而动功修练则是在“用兵一时”。如果说静功修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是以“形引劲”,那么动功修练就是在以“劲催形”,如单式定桩,单式弹拦劲等等。动功修练讲究“内动而外随之”和“一举动,四肢百骸无有不动”。动功修练是将静功修练已练就的劲,通过四肢百骸进行分化,或顾已,或击彼,或“柔而化之”,或“惊而弹之”。练习中由有意而转化为无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自然反应或本能反应。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现介绍几种陈家沟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方法,希望大家潜心钻研和多多体会。 1、打坐(禅功) 排除杂念,心平气和,两脚自然盘坐于地或床上,两手掌心朝上自然垂放于两膝,双肩放松,虚领顶劲,舌顶上腭,腹式呼吸,两眼虚视双掌心。 以意识动丹田顺时而转, 从大圈而小圈层层叠叠。 由小圈而无圈《成为一点》定于“关元”, 沿“气海”经“脐中”升于“膻中”。 过“天突”到“廉泉”再行“人中”, 上“印堂”定“百会”又下“风府”。 经“亚门”走“定喘”再下“至阳”, 沿“命门”过“阳关”落于“长强”, 走“会阴”升“中极”再归“关元”。 想“气海”运“丹田”再次顺转, 往复来三、六、九活象神仙。 以上功法,在意识形态的定位上是“找劲”,属“以意行气”或“以意领劲”之范畴。整个过程是将“丹田”中已有的但是又很朦胧,很缥缈的“元气”,用意识支配,将其调控为一点,然后通过人体的中极线,从下往上到头顶<面前>然后从头往下到会阴<后面>,最后再升于丹田进行升华<再次从大圈而小圈层层叠叠,由小圈而无圈定于,关元>。每次练习,反复三次,六次即可,能练九次为最妙。一般一个星期即有气感,练的时间越长越多就越充盈。 由于练功时要求以意识调动丹田层层运转,腹内各脏器都会随之相互摩擦并且会亢奋起来增加内分泌。所以,经常“打坐”除了能增加内功外,也对泌尿系统和肠胃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 2、卧功 卧功,亦称躺功,与打坐一样,同属陈氏太极拳静功修练中的关键部分。其练习方法如下: 选比较安静的环境,平躺于床或地<晚上睡觉前最佳>,两手掌朝下放在胯外侧,两胯外侧,两腿伸直。全身肌体放松,舌顶上腭,牙齿微拢,双目微闭,腹式呼吸。 意调丹田顺时旋, “中极”引劲到“关元” 一圈更比一圈小, “气海”充盈劲聚焦。 聚焦本非我真气, 再次散去方为妙。 往复来之百余次, 才知“鼓荡”个中巧。 卧功:主要用来通过自我“调息”来实现丹田鼓荡,“丹田鼓荡”是太极拳特有的内功表现,“发劲”<亦称爆发力>就是“丹田鼓荡”的“量变”,就好像气球被吹爆一样,内压越大爆得就越脆。“丹田鼓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内压,最初的鼓荡是丹田没有规律的自弹,一般两个星期就能就能自我感觉。久而久之就可以由无规律转为有规律,随之,可随我支配,随我用之。 由于卧功是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练习,练功时又要求心无杂念,心平气和,又兼有内脏自我按摩,所以对失眠,多梦和脑缺氧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改善,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症,腹胀和肠梗阻患者更是益处多多。 3、无极桩功 无极桩功与太极桩功一样,是意识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步进行的一种内功修练,即可增加内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站桩如插柳,根繁枝叶自然茂盛“就是说站桩就好象插柳一样,只有根部旺密了,树枝和树叶才能茂盛起来。站桩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稳固性,更是对自身极限挑战。练习方法如下: 脚步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置于腹前,两肩放松,沉肩坠肘,身体下沉,两腿微微下蹲。虚领顶劲牙齿微拢,舌顶上腭,下颌微收,双眼虚视两掌心。 意守丹田象球旋, “气海”“关元”四指间。 凝结玉带随腰绕, 上虚下实何等闲。 随着缠丝螺旋劲, 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断劲断意不断, 劲断形断意再连。 无极桩功中身法, 挑战极限功可圆。 无极桩功在意识及形体上要求:“上虚下实”和“劲走螺旋,达于四梢”,上虚是指上肢各节要放松,下实是指下肢肌体要稳牢。四梢是指四肢之梢节的两手与两足。两足是固已之根本,两手是击敌之重器。将劲传于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识去支配。只有意达才能神达,换句话讲只有意达才能劲达。 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体和膝关节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肌体血液也比较充盈并会加速血流量,使周身热血沸腾。如年老体弱弱者常年练习,对肌肉萎缩,关节炎,心血管和脑血管等病症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如能辅助医药治疗效果更佳。 4、太极桩功 太极桩功是学拳者之必修的桩形之一,桩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套路的发挥。就好象盖房前必须打地基一样。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地基不牢,盖不了几层就会自己倒塌。练拳也是一样,桩基不稳,就无法继续下去,即使你强学下去,也是摇摇晃晃,神形欠佳。 太极桩功在意识修练方面不如无极桩功,但在体能训练上又优于前者,同属陈氏太极拳内功修练的主要功法之一。其方法如下: 脚步双重着力与肩同宽,两足五趾抓地,悬脚心无碾物之志。右手呈瓦垄状置于前胸,左手四指相拢而中指外露,扣关节上勾,以‘合谷’对于腰间之‘命门’。虚领顶劲,下凳微收,牙齿微拢,舌顶上鄂,以牙缝和鼻孔自然呼吸。身体下沉,呈蹲状,默念:“啊、啸、嘻、嘘、吹”。 意识支配,中指领劲, 下绕三圈,落于“劳宫” 劲走“大陵”,绕道“少海”, 穿过“肩贞”,再到“天突”。
共1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