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全集)
来源: 作者:崔春冬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3-0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研读,可以理解为以研究的态度进行阅读。如果说泛读和精读是立足于“信书”,着眼于“接纳书”。那么,研读则是在“信书”和“接纳书”的基础上,立足于“疑书”,着眼于“发展书”。所谓“疑书”和“发展书”,可以分两方面来说:一是对已被我们“接纳”的知识存“疑”,疑其是否正确。于是,带着这个“疑”去接受实践检验,比较同类知识,若所获知识经得住验证,而且出类拔萃,我们就应宣传、推广,从而“发展书”。二是对书中不明确的问题、待深入的问题、有异议的问题存“疑”,带着这些“疑”去研究答案,找出答案来“发展书”。这一疑、一答,有如一问、一学。问的多了,学到的也就多了,学问也就拓展了。可以说,研读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方法。

  笔者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研读,还刚刚起步。谨从问学所得中摘出几点与宏观把握此书价值有关的粗知,与同仁们交流;也提出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与有志于斯的同仁们一道关注、携手攻关。

  研读问题一:为什么在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书末,附录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

  据查询,获得有助释疑的信息有四:

  其一,杜育万(1869-1938),名元化,河南沁阳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至1910年间聘温县西新庄任长春为师,学练太极拳。1931年后,杜育万在河南开封以教太极拳为业。1935年5月,署名杜元化编述的《太极拳正宗》成稿。杜在《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溯始》中说:“先师蒋老夫子……学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县王老夫子讳林桢。”这么说,《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中的“山西师”即“王林桢”了。

   其二,据1915年出版的《中州文献辑志》和《中州先哲传•义行•陈仲甡》记载,在陈家沟陈氏拳道传习者中,“陈仲甡技称最”,“……传其学者曰陈花梅、曰陈耕耘、曰陈复元、曰陈峰聚、曰陈同、曰李景延、曰任长春,然皆不及陈仲甡。”
                      
   陈仲甡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的父亲。准此,杜元化(育万)从任长春学的拳,应是陈氏太极拳。

  其三,1933年开封开明书局出版《陈氏太极拳图说》时,作者陈鑫(1849-1929)已逝世4年。据参订者陈绍栋述(陈东山整理):在陈椿元等参与《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编辑者和参订者离开封回温县陈家沟之际,当时在开封教拳的杜育万,私自以订补者的名义将《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文附于陈鑫著作之末。这说明《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文,既与原著无关,也与原著的作者和编辑者及参订者无关。

  其四,1937年4月正中书局同时出版了徐震(字哲东,1898-1967)的专著《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和《太极拳考信录》两部书。

  这位任职南京中央大学国学教授、在太极拳史考证方面成绩显著的研究者,在《太极拳谱辨伪•辨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中写道:“辨曰:此文见陈鑫品三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附录之末。除首四句四言韵语,及后四句七言韵语外,余皆取武禹襄文。其为杨氏拳谱流传后所伪造成者的然无疑。”

  徐震还在《太极拳考信录•卷中•正杜武之误第十八》写道:“陈鑫所著太极拳图说,末附杜育万补入歌诀一篇。谓述蒋发受山西师传者,即武(禹襄)氏所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篇。惟将此篇分为四节,每节摄以七言一句。其前总以四言韵语云:‘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吾尝问陈子明,子明曰:‘此杨氏之学大行,学者转袭彼说,又附益之,非陈氏所本有。杜育万乃今人,未尝深究其源也。’陈君此言甚是。此文明明为武禹襄所撰,吾前既备列证据矣,谓蒋发受山西师传,显然诬妄。”
                         
     
  至此,“研读问题一”似乎搞清楚了。笔者以为,还有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杜育万说此歌诀传自山西王林桢,可在杜育万(元化)于1935年编述《太极拳正宗》之前,从未听说山西“王林桢”一名。近年,有人说山西王林桢,就是山右王宗岳。也曾有人说,山右王宗岳就是明代内家拳传人西安王宗。究竞王林桢是不是王宗岳?王宗岳是不是王宗?是否确有王宗岳其人?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研读问题二:依徐震考,杜育万所谓受山西师传歌诀的基本内容,抄自武禹襄。那么,武禹襄的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是什么关系?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各式太极拳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笔者查阅的有关文献中,积极支持出版《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首席助刊者陈泮岭先生(1891-1967)于1963年著刊的《太极拳教材》一书颇值一读。

  陈泮岭先生,河南西平(华)人。自幼好武,早在1920年就在河南开封发起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提倡武术。随后,担任首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继而,受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并于1940年至1944年出任民国政府“教育部及军训部国术编审委员会”主任,组织编辑国术教材。这位自析一生精力为“二分水利,一分党务,二分教育,五分国术”的陈泮岭先生,在其晚年著刊的《太极拳教材•自序》中写道:

  “余自幼从先父习少林。民初,从李存义及刘彩臣两先生习形意;从佟联吉、程海亭两先生习八卦;从吴鉴泉、杨少侯、纪子修、许禹生诸先生习太极。民国十六七年间,复至河南温县陈家沟,研究陈家太极拳。

   太极拳之盛行于国内者,有杨家、吴家、郝家。而吴家之太极,出于杨家;郝家之太极出于武家;而杨家与武家之太极,皆由河南温县陈家沟所传授,故陈家沟实为近代太极拳之策源地。”

   他在该书《太极拳教材•总论》部分再一次强调:“现在之太极拳,皆出于杨家、吴家、武家、郝家。郝家出于武家,吴家出于杨家;而杨家与武家,又出于陈家。可以说现在所研练的太极拳,皆系由河南温县陈家沟所传授;但陈家沟太极拳又是传自何人?尚难找出确实证据。……

  太极拳之源流,在今日难以稽考,惟其传自陈家沟,则为今日练太极拳人士之所共知公认者也。”

  笔者从陈泮岭先生关于太极拳源流考察的结语中,既看到了“研读问题二”的简明答案,也看到了作者尊重“共知公认”、注重“确实证据”的治学态度,还看到了作者“引而不发”留给读者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

     顺陈先生的文意去思考,“陈家沟太极拳又是传自何人?尚难找出确实证据。”似乎可以理解为:“尚难找出确实证据”证明太极拳不传自陈家沟。那么,就应该以“惟其(太极拳)传自陈家沟,则为今日练太极拳人士之所共知公认者也。”为共识,加强太极拳界的团结,在齐心推动太极拳整体发展的同时,共同提高、一道前进。

  将陈先生的考察结果放到太极拳研究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唐豪先生(1897-1959)关于太极拳起源的考证结果比陈先生进了一步。唐豪在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太极拳不传自陈家沟的前提下,综合实地考察、文献考辨和拳技研究获得的考据,把“传自”定位到了“源自”的高度。这位将一生献给中国武术史学研究的拓荒者,在1930年时提出了太极拳源自陈家沟的考证结论,并明确指出“太极拳创始于陈王廷”。至196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顾留馨完稿的《太极拳研究》一书。此书于1992年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纳入《中华武术文库》“理论部”。书中《第一章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简史》再次论证了唐豪先生1930年时的考证结论。

  学术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后学者应该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推动武术的科学化进程。质疑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样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陈泮岭先生所谓“找出确实证据”,是质疑的基础。能找得前人未能掌握或未予以重视的“确实证据”本身,就是发现。不论以之质疑原有成果的总体结论,还是枝节问题,都有助于学术发展和学科完善,关键是“找出确实证据”。

  研读问题三:一本书的优劣与作者的素养和写作目的有关。《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作者陈鑫,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和写作目的如何呢?
                 
  《陈氏太极拳图说》原著者陈鑫,字品三,出生于以家传太极拳著名的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中。其祖父陈有恒,叔祖陈有本,皆善拳技。其父陈仲甡(后经众议,易名“英义”),兼得有恒和有本传,在当时“技称最”。咸同年间,曾多次在冷兵争锋中显技。有记载述陈鑫在同治六年时亦曾随父参战,胜归。上述详情,在《中州文献辑志》、《中州先哲传》和李裳阶《李文清公日记》中均有记载。

   陈鑫在《自序》中说: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小侍侧,耳闻目见,薰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于是艺仅得枝叶。其中妙理循环,亦时觉有趣。”在陈鑫的这几句谦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陈鑫从小就随父亲练太极拳,不仅掌握了技艺,而且悟到了“其中妙理”。

  陈鑫在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并未局限于个人所学所悟。他还充分利用“耳闻目见”的陈氏族人练拳经验和多种拳谱,作为写作的素材。

  陈氏族人陈绩甫在《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中说:“余从祖品三公,系清贡生,得英义先生亲传,造诣精邃。汇集先世历传拳学真诠,详加稽考,益以己意,编真诠四卷,并武术杂技附本。”

  南阳张嘉谋《温县陈君墓铭》刻石云:“君,英义季子也。讳鑫,字品三,廪贡生。承其先志,服膺拳经,综绘群谱,根极于易。”

  杜严《陈氏太极拳图说序》说:“品三陈先生,英义先生之哲嗣,夙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著《太极拳图说》一书。已巳初夏,策杖过余,须鬓飘然,年已八十有一矣。以弁言属余,其于拳术之屈伸开合,即阴阳阖闢之理,反复申明,不厌求详。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反复申明,不厌求详”,与他的写作目的有关。从该书的序言中,我们看到其目的有二。

  其一,恐失家学,为族人而写。

  陈鑫在《自序》中说:“说中所言,吾不知于前人立法之意,有合万一与否,而要于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庶不至淹没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传,至我身而断绝也。……是书传之于家则可,传之于世恐贻方家之一笑。”

  郑济川《太极拳法序》云:“我友陈兄品三,英义先生之哲嗣也,承英义先生之家学,谓先大人六十年汗血辛劬独闢精诣,而鑫以二十年继述,心摹手绘,订为四卷,载在陈氏家乘。今特拔出,另成一部,诚恐久而淹没。”(见《陈氏太极拳汇宗》)

  《家乘》原本是写给本族人看的。将拳谱“载在陈氏家乘”,其写作初衷已很明确。

  其二,恐乱了技术标准,为保持“真传”而写。

   陈鑫在《自序》中说:“余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

         出于上述两点,陈鑫“课读余暇,急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自光绪戊申(1908年)以至民国乙未(1919年),十有二年,其书始成。又急缮写简册,虽六月盛暑不敢懈也。”(见《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陈鑫在书成后,抄写了多册。从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为陈鑫题写的序言中,已见到不同书名的稿本有《太极拳真铨》四卷、《太极拳图谱》四卷、《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太极拳图说》四卷(参阅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和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太极拳图说》一名,是陈鑫原著于1933年正式出版时才由后人议定的。

  就这些书名而言,也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什么20世纪初年,陈鑫原著各稿书名前均无“陈氏”二字。进入20世纪30年代的1933年,后人才在其书名前加上“陈氏”二字付印出版。

  鉴于篇幅和时间,这一问题和其它相关问题就不再一一剖析了。

  谨从上述引证材料,已足以让我们明白,《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是陈鑫一生心血的结晶。不论从陈氏太极拳在整个太极拳发展中的作用,陈鑫的武术阅历、写作目的与功苦,还是从该书展示出的拳理、拳技和揭示出的陈氏不传之秘去推敲,这部书都称得上是一部值得泛读、精读、研读,乃至值得必读和收藏的拳经。


  所谓挤,是指占位性进击,使敌失去重心和有利位置,常有顺彼劲之意。挤劲在活步散手中运用更为方便,如人捋我右臂,我即一臂随之向前伸展,左手搭于右大臂中节,掌心向外,在腰裆的配合下,沉肩坠肘,顺缠竖掌,然后一起向对方身体挤击。

    挤劲是太极拳推手的八大劲之一。在运用挤劲时,有背靠之意,若彼在捋的过程中没有过激行为,即没有失重现象,我可有备随之。在向前挤进时,顶劲要领起,精神要贯注,含胸塌腰,裆须开中寓合,挤不可过与不及。过,就会出界失重,会被对方所牵动;不及,若在挤的过程中因失界受制,彼反击则无法补救。所以,在举手投足时要观察明白,探清虚实,欲进时出手先占巧地。要做到彼捋我则随时之,挤时脚欲进,上自领之,且中部应之,上下合之。总之,一进无有不进,一退无有不退,一静百骸听令。做到挤进有方,后退有余,才能在推手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推手中充分发挥挤劲作用,演练者必须在实践中多多体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中正不偏,无过无不及之理论原则,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去认真领悟。


任何一门拳术要达实用,都必须经过散手训练。散手训练并不神秘,不过单式反复操练而已。有的称之单操,然后随意串接,自由组合,即拆招破式,也称随意变招。广义的散手,还包括接手和实搏训练。太极拳的散手训练与练拳和推手不同,练拳是练基本功,固定间架,达内外协调;推手是练听劲和控劲能力,平衡的协调能力的运用,由连而断手;而散手的目的在用,主要训练打的技能,即“劲力和速度”的训练,由断而沾,以达“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能做到“进打进乘,退打退跟”,“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散手训练的是:打的实际能力,在实搏中,通过一招半式,能有效地、恰倒好处地,把作用力转加到对方身上,以达克敌制胜的目的。拳者若无强大的击打能力,即使知机会用机,也不会用好机,犹如失机。要想用好机,则必须进行有效的散手训练。在传统太极拳中,散手训练方法很多,各门派略有侧重,但都不外乎简单实用,招简效宏。散手训练的目的,不是争天下第一,而是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极拳散手训练的要求,仍然是以腰运身,拧裹钻翻,劲走螺旋,力出自然。下面笔者根据师传,就姚馥春先生在乡所传的,姚氏原传太极拳散手训练方法,精选拳和掌两法技能训练,权作抛砖引玉,望方家指教。
   
    一,太极拳散手训练的基本要求

     1,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一定的练拳和推手功底。
     2,以手领身,以身运臂,头领足蹬,两手相争,吸胯提裆,顶膝撑臂,上下相随,螺旋运动,左右协调,一气贯穿。
     3,束身而起,胀身而落,松中求紧,紧中求松,呼吸顺拳,步随身换,拧裹钻翻,劲意不断。
     4,腰胯争合,劲出自然,力发瞬间,惊弹抖颤,随发随收,松紧一瞬,不蓄而发,炸力不断。
     5,左右同练,先定步后活步,先单式后组合,能动中发力,再双人试手,进而达实用。
     6,步法主要有:开步,马步,丁步,弓步,虚步,四六步, 扣步,摆步,插步,撤步等。活步要步随身换,身因势变。

    二, 太极拳散手训练基本方法
 
    散手训练不是套路,不过以招为法,借招练功而已。习者不必拘泥,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拳可变掌练习,掌亦可变拳而练。散手贵在变化,自由组合,可随意连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只有你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招不在多,招在变,一变十,十变百,才是好招,乃是胜招。招熟巧妙自绝。通过单式和组合的训练,循环往复,变化无端,使之精熟,无论对方以直勾摆,或扑面击胸,或撩阴打肋,或脚踢侧击,皆可应之自如,化打合一,出手便是。

      (一) 太极拳四手连捶

     所谓“四手连捶”,不过把拳中“掩.翻.砸.掸”四种劲技,以捶的形式,通过单练.变化.组合,形成一组招功互运,较为实用的连环招法而已。慢练,抻筋拔骨,缩筋转骨,易筋洗髓,增长内功;快练,发力释能,功技同长。(注:以右式为例,左手可随意配合,左右唯方向相反。作解以单接手为主。单式练习,可做起式,亦可不做,下同。)
  
  1,内旋掩手捶
    (1)提肘垂拳,拳心容指,两拳沉劲上提,右拳领劲,随腰左旋,向左上拧钻内掩,左臂随腰外旋沉撑。
    (2)右拳平眉,拳心向内,止于鼻前,距面约两拳,小臂斜撑,左拳向肘,拳心向下,止于左肋侧,距肘肋两拳。双臂沉拧,成卧虎式。(或左拳止于头左,拳心向外,两拳距七寸许,成双展手式。)
    (3)落点发力,要点:拧腰落胯,松腰塌劲。
    (4)左右同练,势如合手搂膝,双臂以腰为轴,左右拧掩,内掩外旋,左掩右旋,右掩左旋,上下循环,往复守中,重在掩劲。(注:形意称猫洗脸,八卦叫闭门掩肘,大同小异。)
    (5)技击作用:主要是内接手。如敌以右手击面或贯耳,我则以右拳掩臂内接,接点瞬间发力,并借势反弹,以拳或小臂击其头颈。若敌以左手直击我头胸,我则在内掩接手时,借反向力击其喉头外,亦可内掩拧腰,以肘击其胸肋,亦或掩臂上挫,垂肘击其胸肋。双手配合,则以右手内掩下扣,左手从臂上直击其头胸。(成功的关键,在瞬紧瞬松,下同。)       
 2,外旋翻手捶
    (1)接卧虎式,右拳领劲,随腰右旋拧翻,止于头右,高头拳许,拳眼向下,臂撑圆。同时,左拳随腰前探,拳眼向上,肘对右拳,臂沉劲。双臂争力,成射虎式。
    (2)落点发力,要点:旋腰缩胯。  
    (3)左右合练,双臂随腰翻拧,势如云手,往复循环。
    (4)技击作用:主要是外接手。如敌以右手撇捶击我头面,我则以右臂翻旋外接,接点瞬间发力,乘势以右拳击其头面,敌若随劲上架,我则瞬松旋臂,下掸其肋,或用蛇缠手之法接手,瞬间发力旋开敌臂,以腰运臂,用拳或小臂击其头颈。若敌以左臂横击贯耳,我则借旋接手之反弹力,直击其头颈,或顺势曲肘,以肘击其胸肋。(注:心意之虎抱头与此大同小异。)双手合用,除配合双展手外,可接手翻采,另一手贯耳打头颈或击其胸腹肋等。
 
 3,滚手下砸捶
    (1)接射虎式,腰胯向左缩拧,右拳沉劲,滚切下砸,止于左胯前,拳心朝上,距腹两拳。同时左拳外旋上翻,止于头左,拳眼向下,拳背向眉,距头两拳。双臂撑圆,成打虎式。
    (2)落点发力,要点:落胯塌腰。
    (3)左右同练,略同掩手捶,惟不同者,为旋腰滚切下砸。
    (4)技击作用:如敌击我胸腹或撩阴,我则旋腰缩胯,侧身下砸,接点瞬间发力,并借反弹力,顺势击其胸腹头面。若接手时,敌继而劈砸我胸,我则以翻手捶反击,或以左(右)掩手捶应之。
 
 4,旋手外掸捶
    (1)接下砸捶,腰左旋右转,右拳随腰而拧旋,拳面向外掸出(可前可右),同时左拳内掩外旋,落于腹前或胯侧。双臂弓撑,成跨虎式。
    (2)落点发力,要点:开胸展臂,拔身坐胯。
    (3)左右同练,掸出之拳,随腰内旋缩翻,后手拳拧掩,交臂掸出。往复循环。
    (4)技击作用,掸击可与多种技法配合,以打为主,与撩、抽、削等不同,掸在臂撑,劲在臂面;撩在腕活,抽在臂松,削在掌侧。掸可前后、左右、横竖演化。如敌击我胸腹,我则侧身以臂崩掸,瞬间发力,将敌臂崩出,乘势击之,或掩接而反掸。双手配合,一手掩接反采或旋接翻采,另一手可顺势掸其胸肋或腹阴。
 
 5,活步步法简述
     步法并无一定,要随动而动,随变而变,随身而换,以右步为例,简述一二,供初学参研。
    (1)掩手捶,右脚可随腰胯左转,扣步或扫步,成内丁八步或点步。
    (2)翻手捶,右脚可随腰胯右转,开步,成外丁八步或点步。
    (3)滚砸捶,右脚可随腰胯后撤,成弓虚步。亦可拧身坐步下砸。
    (4)掸手捶,右脚可随掸手进步,成四六步或弓步。亦可坐步掸出。
   
 (二)太极拳散手转环掌
 
    转环掌是以双手环绕的形式,进行掌法应用训练的散手。双手配合,攻防合一、化打合一,有较强的实战性。掌的用法主要有:穿采捩、探盖拍、切削撩等,劲力以抖颤为主。
   
  1,探爪盖面
    (1)起式要求与连捶相同,惟不同者,拳变掌,劲垂指端。
    (2)腰微右旋左转,左手外旋上化,撑臂内旋,中线掩拍而下,同时右手内掩,由胸前翻拧探出。
    (3)右掌食指齐鼻,沉臂探劲,左手落于右肘下,臂撑圆,掌根沉劲。双臂争力,成探爪式。
    (4)落点发力,要点:拔身沉劲。
    (5)技击作用 :如敌以右手击我胸面,我则以左手旋拍其小臂,同时右掌探击其面,或塌腕颤击其胸。若敌格我右臂,我则整身沉劲,抖颤而击,或松臂下滑,颤击其胸。
     
  2,穿掌卷背
    (1)接探爪,沉臂束身,右掌前探,双掌内掩,掌心向上,随腰右转,右臂回拧,左手同时顺右臂下前穿。
    (2)随腰左旋,左臂外翻,掌心向外,右手虎口向上,顺左肘下按出。双臂撑圆,成卷背式。(亦称穿梭式或推窗望月式。)
    (3)落点发力,要点:旋腰缩胯。
    (4)技击作用:如敌以右手采我右腕或小臂,我则从右臂下穿左臂,外旋翻采,右手顺左臂拧回,从左臂下击其胸腹肋,或穿敌大臂,左脚上步扣敌腿,左臂卷背反掌,右掌击其胸肋,将敌击倒。亦或右手反采外翻,左手击其胸肋。
 3,云手削掌
    (1)接卷背掌,以腰带臂,向右拧旋,左掌内掩旋扣,同时右掌内旋,向外削出,食指齐鼻,左掌交臂下按,止于右肋侧。双臂撑圆,两掌心向下,成云手式。
    (2)落点发力,要点:缩胯撑臂。
    (3)技击作用:如敌侧身以拳掌击我胸面,我则以左手扣拍下采,右掌削击其喉颈。若敌格我右手,我则翻采,以左手切削其胸肋。
 
 4,旋臂撩掌
    (1)接削掌,以手领身,腰左旋,双臂内拧,两手十字交臂外撑,掌心向内。
    (2)以腰运臂,左臂外翻,掌心向外,止于头左,同时右臂内掩下旋,由腹前撩出,撑臂松腕。双臂争力,成亮翅式。
    (3)落点发力,要点:撑臂展胯。
    (4)技击作用:如敌采我右臂,我则以左手穿采外旋,右臂内旋,顺势撩其阴腹胸肋。或右手翻采下按,左手击其头颈。(所谓十字手左右翻,上削下撩不简单。可配合多种用法。)
 5,步法示例(仅供参研)
    (1)探爪盖面,可出右步,亦可退步,可虚可实,可成四六步。
    (2)穿掌卷背,可扣左步,亦可插步,成内丁八步或四六步。
    (3)云手削掌,可右碾步,亦可前插步,成丁步或四六步。
    (4)旋臂撩掌,可右开步,亦可吸步踏出,成丁步或四六步。

共1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杨式太极拳源流
·沛县传统功夫武当洪拳发展渊源
·浅议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特点/周作奎
·天罡绵掌拳在哈尔滨的传承
·淄博武术故事(一)
·破解西棍起源之谜
·寻觅新疆武术/陈青
·西棍之冠天启棍/方汝楫
·陇右地区的撕炮拳/马廉祯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