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胜鹄鸣山,为东汉期间道教祖师张道陵隐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号王青风的道士,是四川境内传说的剑仙,我曾经上山寻访他,多次以后,终于见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异士。他说:并无飞剑这种事,但剑仙却是有的。然而他的说法又与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说稍有不同。他说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又说剑有五类,大别之为有形、无形。他知道我羡慕「金光一道」的剑术时,告诉我需铸备一寸三分长金质小剑,再以道家方法习练。一如道家练丹之法,可将黄金炼化成液体,并可服饮,若中了毒,道家并有解此毒的药。当时私自想到,现在到了科学昌明,枪炮及炸弹等威力无比的利器皆已发明了的时代,还去苦练这种剑术干什么?如果是为了强身,则个人已经知道的许多方法,就足以保健,何必浪费时间在这方面。就因这样想法,意志始终未能专精坚持而放弃了。
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惊讶地问他何以无光。他说:「我早已经告诉过你并无此事,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第二位所遇到的异人,在四川自流井,是由以「厚黑学」闻名之李宗吾先生所引介。李公学问、见识广博,道德亦高,世所罕见,其所著作的「厚黑学」,如其所说:「拨开黑的,让人见到真正的。」旨在讽世。我在自流井遇到他的时候,就说在附近赵家仑乡下,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是得到武当内家武功的真传,轻功已经到了「踏雪无痕」的境界,如果随他学习,只须三年的时间便可有成就。因为这位老人的师父籍贯浙江,所以亦欲授一逝籍弟子以报师恩。知道我是浙江人,故愿为引介。
于是我们坐「滑杆」下乡去拜访,相谈之下,连称「有缘」。老人见我对于飞檐走壁之事,心存怀疑,不大相信,他洒然一笑之后,即疾行一里多路,又快步走回来,这时刚好新雨初晴,地上泥泞,老人脚上穿的一双白底新靴,一趟回来后,鞋底一点也没有被泥染污,而且他在起步时,未见拿架作势,洒然来去自如。他又问欲见走壁的身手否?随即见他张臂贴壁,亦未有任何架势,人已离地拔高,笑说:「你现在相信吧!亦愿学否?」并称说学这些功夫只有七十二诀,归纳成七十二字,一字一诀,一字一姿势,循序渐进,无需广场,仅楼阁之上,即敷应用,若愿住三年,即可示教。我当时考虑再三,复因恐怕自己志趣不专,弄得百事无成,故只得婉辞。后一路代觅可传的人,却没有找到,至今心中仍挂念遗憾。
弃拳学禅
后来到了成都,遇到一位河南籍拳师,教我「十三大法」,即是太极拳衍变的十三架式,不刚不柔,然而每一个动作,着着可以致人死命。顿时感觉到倘使学这套拳的人没有道德修养,动辄要人性命,如何了得!所以从此弃拳不学,专志学禅,在峨嵋闭关三年,一直与拳绝缘。
太极拳种式颇多,陈家的双边以及杨家太极,都曾习练,到现在还能勉强记忆的是杨家拳之姿式,若演练全套,则因荒疎已久,颇有勉强之感。我对拳术,一搁就是二、三十年,既不练习又不与人较量,可说一生从来未曾施用过,且越到后来越怕动手,愈厌习武。春秋法家韩非子之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人自古相轻,武人从来不服输。好勇斗狠,粗暴骁勇,有时令人难忍,因此以后与习武朋友也就渐渐地疏远了。
武功的根源,首当追溯到我国五千年前深远博大的文化。古人造字,止戈为武,即已阐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乱,以求「和平」。后世学武,反而更滋生事端,学文亦是如此,这也是使我弃武学禅之主要动机。以上是我学武的经过,同时亦足证明我并非所谓的国术家。
三、漫谈练气与武功
各报章杂志近年以来太极拳等武功,刊载了不少研讨的文章,而其说法也颇不一样,例如有的说少林拳系达摩祖师所传,太极拳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如果就武功的一般学理上去加以研究,在此方面的是非,并无多大价值,不必多加争论。事实上中国的武功,溯其渊源,早自先民之初,人类原始生活中,即已粗具模式。所谓人与天争,人与兽争,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相互争斗的生活演变中,即是产生武功之源。
渊源流变
春秋战国时,中国武功已经很盛,如前所述武功的进展跟时代、经济、文化等等时空背景有极密切的关连。春秋时代,各国相互征伐,战争用车用马,崇尚车战、马战,而步战却很少。汉以后车战已然绝迹,而只盛行马战,再往后,武功才真正发展到由人手拿大刀、长枪作战。原始作战,取材简易,故兵器中,棍称「百兵之王」。以后在前端套一利器,演变成长枪、大刀等等。因之又转以枪为「百兵之王」,而称剑为「百兵之贼」。因为用剑对敌全赖巧劲,亦近于取巧。从人类文化在这方面的演变,就可看到武功进展的轨迹了。
迨至两汉以后,兵器已由棍棒发展到长枪、大刀,此亦时代之趋势使然。而作战时采用短兵相接,乃唐宋以后之事,较早的南北朝时代,梁武帝时,达摩祖师自印度来到中国,息隐专修于少林寺,直传心法,尊为禅宗之初祖。而他在当时曾否谈及武功方面的事实,现在已然无法考据,凡找不到证据的,难免有被后世的人假托附会的嫌疑。佛教早盛于印度,然在印度先于佛教的宗教还有婆罗门教;打坐行功方面,则有瑜伽,讲究练气修脉。印度之原始文化与中国道家修炼上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达摩祖师来自印度,当亦可能精于这类武术。至于瑜伽之练气练脉,动作极为简易,只有几个基本扼要的动作,明白了以后即会做,但是易学而难精。如果与中国道家的功夫比较,道家的功夫演而化之,仅呼吸一法 ,即可分三百九十多种,瑜伽则可分类成数十种。一般人认为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治瑜伽、道家于一炉,融会贯通而传下少林武术。如传说中或许可能有此一举,但这只是强健养生之道,并未涉及到禅的内容。而纵观少林一门的诸多武术的创始来源,有的类同中国古代失意的士人,遁世出家,入于佛,或入于道。有的是触犯法令的人,出家之后,政府则不加深究,可获逭贷。总之,出家人中,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有江洋大盗,亦有百战将军,纷纷退隐佛寺道观之中,闲来无事,舒展拳脚,授徒开班,于是逐渐形成少林门风,亦并非不可能,故不必视后来少林的诸般拳术,尽是创自达摩祖师一人。
内 家
如一般所谓的「内功拳」,历来的说法亦是传自少林。我国武术的内外之别,武术上有两句成语。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可说是言简意赅的说明,如南宗的白鹤拳,即是内家(内功拳)的一例。这是武当拳术,根据少林的演变,而衍成南宗诸拳,南宗即「内练一口气」,亦即练气,动作不能粗猛,此亦渐渐演变而来,不是一开始就成型的。
鼻祖何人
张三丰这个人,史上记载未详,且有矛盾,究竟有无其人?近世考据学家,颇为怀疑,但据我的研究应该是确有其人,且为道家。因为历代作史书的人,多为儒家,儒家的习性往往排斥释道两家人物,尤其在武术上有成就的人。或许因此在历史上就起了争论,也未可知。然而张三丰究竟是不是太极拳的创作者,则不必多言,试观历代道家有一种倾向,如老子所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从不爱为人知,不喜出名。不像西洋人,一有所得,即急于发表而公诸社会,或造福大众,或为利一己。中国人的习性则相反,学养愈深,武功愈高,即隐姓埋名,隐迹山林,不愿为人所知。这种对于「名」或「利」的不同观念,正可诠释中西文北的根本差别,而中国文化中尤以道家最为明显。明白了这个关键,也就可了解无由考证太极拳是否张三丰所授、少林拳是否为达摩祖师所传的道理。
另者,明朝永乐以后,少林寺成为一大丛林,张三丰为明代道教新兴革命的一派,当时天下的各路流派,都归向他,拳术内功,有一得之长的,咸归功于张三丰,好像今日的种种创见,皆亦引证国父言论,天下之名也都归之于国父相似。所以如今欲寻流穷源,追究根由,恐亦难获结论,徒耗精力而已。
长 拳
少林与武当两派有什么不同呢?最基本上是因南北地理环境迥异及生活方式不同而来。北方多陆地,南方多河川。北人善骑马步行,南人好驾舟游泳,由于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别,于是影响武术的型态也有所不同。以我个人所知的经验,少林多大架式,长拳远打,大开大合,正如北方的文化特质一样。如北方黄土平原,地多泥沙,我曾经见过北方有一种练腿术,一步一跨,大步踢腿,练功夫走路,都要踢脚而行。原来是因为争斗一旦落败时,必夺路而走,此时把泥沙踢起则烟尘滚滚,犹如现代战争中的放烟幕弹一样。
短 打
而南方拳也因地理环境不同,多在船上施展,所以注重于短打。好像在广东,就流行一种「船夫拳」,实际即是少林五种拳中之龙形拳的综合。练时两腿下蹲,死死板板。盖在明朝时代,倭寇骚扰我国海疆,我国训练船卒,以御倭寇,(北拳则为在陆地上使用的武术,陆地平稳,但波船动荡,不宜使用。)得先拿稳身桩,才免受海浪摆动颠簸。所以就另创招式,如此渐渐形成闽粤间短打之风尚。天下万事,其最早的源头都非常相近,而流行到后来,则因地域及时代有所不同而因应演变成不同型态。因之武术修为实不必有什么门户之见,倘使徒作门户优劣意气之争,那实在是可悲又复可怜的事。
因 人
武术的发展,除了时间、空间的影响外,再次个人体形、禀赋。更是重大因素。太极拳之所以能够盛行,为一般大众接受,无外男女老幼欲求健康长寿之道,都可藉此活动筋骨。亦因这个原因,男女老幼都练,于是拳势越来越柔化。时至于今日,青年人打拳,姑且说句笑话,可以说是在跳中国之芭蕾,甚至真的有配以音乐节拍来练的人,足见时代在变,文化也在随时变易中。
易经与太极拳
一般文人学土,因为体弱多病,而去练太极拳以强身,本来是很好很适当的事,奈何文人好事,又创立太极拳是来自易经的说法,牵扯到阴阳八卦上面去。太极拳到底与易经之配合如何?大家可任意去信从,但无多大实质的关系,如欲以手形分成阴阳,配合两仪,即以手背为阳,手心为阴等等,似嫌理论空洞。「太极」的名称,并末见载于易经本文,而这名称的出现,至少也是宋朝以后的事,因为易经太极之说,是宋朝理学家所倡,唐以前没有。而太极一名,最早为道家人士所提出,宋理学家便以太极假借作他们学说的根本依据,进而以阴阳、八卦阐扬他们的学说,故有「太极拳」的名称,也应该是宋朝以后之事,这是不会有错误的。倘说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并无不可,但将那些易经理论上之事,加之于太极拳则不免多余。易原为群经之首,放诸四海皆准而弥纶天地之道,博大精深,永无止境,但若牵强,将精力虚掷在研究其与拳术的关系上,似有偏离武功实际之嫌。
高矮桩
太极拳尚有高桩矮桩之别,但练拳目的若在强身,则高、矮不必在意。反正筋骨做活动,终强过于不动,高矮任各人自便,不必强争何者为优为劣。若执定高桩神,或矮桩妙,方可以长生不老,则古往练太极拳的人不知凡几,到如今都已一坯黄土,还有什么高桩、矮桩之争呢?
由浅入深
总之,做任何学问都一样,无论是:打坐、修道、学佛、参禅、做内功,先不必好高骛远,侈谈高深理论,成仙成佛都暂不必谈,但修养到在世无病无痛,死时干净俐落,一不累己,二不累人,这已是不易,且慢奢望成仙作佛,学太极拳亦然,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实事求是,从基本上做起。
时 地
现在就韩振声委员所提「道功」方面的事,来加以讨论。很多人一清早就起床练太极拳,这在台湾也许是一件危险的事,我们知道中年以上之人,在台湾有四种难治之症: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症、关节炎。这四种病,在台很难根治,如果作易地疗养,如至美国、日、韩气候不同或可称有助益。在台何以难治呢?试以拭擦铜器为例,在大陆拭擦一次,光亮耀眼,可维持二个月不变黯,然在台湾则拭擦的隔天,即开始黯淡。又曾经以洗油管的方法,问一汽车驾驶员,在台湾与在大陆有何不同?他说大不相同,在大陆用水一冲即可,在台则需钢刷括洗,再三清除始可,他亦不明所以。实则,台湾宝岛,一如大海中一叶扁舟,空气中内含海水中蒸发的水气,一如澡堂中弥漫水气湿度大,而又多盐份。试想处在这样的水汽中,早起练拳,练深呼吸,怎么会更好呢?怎么可以呢?在高山上海拔高处还可以,在平地沿海的地区行之,则未必健康延年,反而容易致病,真有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之感。这是我个人之看法以及经过种种实验研究后的结论。
台湾的气候,因为经纬度不同而受太阳之放射线强弱亦与大陆两样,因此在台湾习拳,就不需要太早起,深呼吸也不必太猛烈,除非气功真练到家,可以不在乎这些,(因练好气功的人,在呼吸时,全身毛孔能配合适应。)否则,用一般老方法在台湾作深呼吸,应该加以修正才好。这是我四十年观察实验所得,大致或许可以不差,尤其在台有习拳、或打坐、或练内功、或练气功、或练太极拳,久了而得病的人,更要特别注意这点。
练 气
其次,练太极拳有一方法问题,亦是一项事实,无论学道家或佛家打坐,曾经打坐过的人,就可体会到身体内有气机。道家的理论,说人身为一小天地,这不是虚言,这就涉及到「练气」。无论是印度之瑜伽,中国之道家气功,皆以鼻练气。世上最好之药物,就是自己做气功,而且鼻器官为自己所有,空气也不必花钱去买,可惜的是,在千人之中有九百九十九人,对于练气之功,不肯持之以恒去学,到了年迈力衰,百病丛生,也就真使人爱莫能助了。
任运自然
如果持之以恒,气功练久了,就可知道使人健康长寿的,并不是对外界呼吸空气的功效,乃是因此促动自身生命本能的动力,这好像是可燃之物不能自燃,还需要假借引火的东西或方法去点燃它,我们练气功作呼吸亦是此理。中国道家所说的「气」,一如今日科学所说的「能」,且还不是较低层次的「电」。以气功的方法作练习,久而久之就自己会感受到气机的发动,而且亦专一定之轨道可循,大家常常谈论关于打通任督二脉的事,有的或者是受了一些小说上所渲染的影响,也跟著去做。其实任督脉不可用意去打通,应该在静坐时,万缘放下,将个人心中种种思想观念越摆得开,越能通之于自然,这是所谓气功修练的基本要点。一般静坐打拳的人,多用观念去通,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有一个很好的譬喻,以车轮的转动来比方气机的转动,如果把一个车轮离地架空起来,放松刹车,这时车轮不着于地,也不着于他物,只需轻轻一拨,即能灵活运转,轻快无滞,倘使内用刹车掣住,外有砖物挡住,欲其转动则非常之难。我们身体内的气机时时都在运行,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尚未死亡之前,就本其轨道在运转,可惜的是,大家因忙于外物的纷繁,不能精思反察于内,悟到这个原理。试看一个人于疲惫时,渴望歇息,一经休息,气机即藉此循轨道而运行,疲劳尽去,精力恢复。打坐亦可看作是在半睡眠状态,不醒不寐中,由此至少可了解到如此这种状况,能减少生命力的耗损,而延长使用生命力的期限。亦即是得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但并不是得之于外来的增添,而是原有本身内在的力量,获得引力而生发,循其轨道,行健自强不息的缘故。所以任督二脉的气机,务使通畅无滞为第一要点。
一般都知道须打通任督二脉,但何以又不易打通呢?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因在打拳打坐时,脑海中存一欲打通任督二脉的念头。此一念头,就无异是掣动身内气机的刹车,使气机停滞于内,或又因外缘的纷扰,使停滞于外,既住于内,又住于外,必知其阻碍涩滞,故亦有打拳、打坐、练气功,致红光满面者。大家特别注意,要知道这种红光满面,并不是好现象,很可能是气血上滞,容易患脑充血而致命,莫错以此为是无疾而终,而外行地误会称誉之为「有道之士」。其实真正气机通了,非红光满面,中国人是黄皮肤,应是黄光满面才对,但非黄胆病之黄,这也要分别清楚。
风摆梅花
前面说过,拳术有高桩、矮桩之别,其实先不必泥执高桩或矮桩,功夫到自然都会。目前有很多老年人以练拳作为促进健康的休闲活动,且贡献大家太极拳之一项基本动作,亦就是内功的「摇」。什么是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任何一处着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之来也不着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作「风摆梅花」,名字极富诗意。摇之久,可将身内气机摇通,老年人练它,功效不减于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因人施法
仅以练气为例,同样是以鼻孔呼吸,但仔细分析下来,其方法有三百九十几种之多,印度的瑜伽练气有多种方法,究竟是用鼻或用口、吸时是否缩小腹等等,当因人而异。所有方法可以说都对,只是学的人各有禀赋,而应该重择慎用,像年青健全的人与体衰病弱的人,其锻炼的方法固应不同,如果用错了,反而会缩短寿命。这是应当深切了解及遵守的,学佛或学道,都应一律视为禁戒,如道家有的讲究守窍功夫,所谓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就宜依各人自己体质而行,不可盲练,假使高血压者去守上丹田,或守两眉间的一窍,那么就将促其早日「归天」,又妇女如果守下丹田,久之则易酿成血崩等病害。故所有法门皆应因人施设,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基本原则!!!
气机行道
其次,我们人类的躯体,大约可以在概念上分为上下两截的结构,横膈膜位于中间,以作上下的分隔,道家画神仙,往往身背葫芦、即象征有上下两部。譬喻人身的气机分为上下两截,道家称阴阳。印度瑜伽又有上行天、下行天、中行天、左行天、右行天等五种行天。以中国阴阳学说看来,则相当为五行,又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央滕蛇勾陈,种种玄论,无非引证人体气机之流行有五个道路。
死理学
说了半天,或有人问:「气机究为何物?人身上究竟有无气机?」有些精通西方现代医学的医生朋友曾来研究,现代西方医学不信佛道丹田之说,他们据依西方解剖学上的知识,并未在人体解剖上见到丹田这一物质器官,因而否认有丹田的存在。西方科学实证方法自有其求真求实的独到之处,但科学随时在进步,也随时在推翻以前的结论,我们亦不可随便认定他们实验的结论都是对的。现在的中国人,有一种时髦病,就是「科学迷信」或可称作「迷信科学」,这种迷信有时比任何事物都难破除。我们应该知道,西方科学的解剖、是以死人为施行手术的对象,而「丹田」这个东西,要在人生命活着时,才会有气机作用,人一旦死亡以后,即失去此作用。所以他们所谓之生理学,客观看来,实在只能称「死」理学而已,但许多人,心甘情愿,宁可相信科学唯物的、暂时的推论而不相信有功能可见的丹田,岂不是迷信科学。
活解求穴
况且中国在古代已有解剖,而且是解剖活人。有史迹可考的汉王莽,就曾集全国太医、尚方以及巧屠共同活解死囚,在当时已能探知人身三百多穴道。人体三百六十余穴中,仅有一、二十个穴道尚未能确定,那也是因为当时这些医师,对于这种惨状,目不忍睹而未竟功、后来到元初,宰相耶律楚材是个博通道家、佛家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种学问的人,他曾经在战场上将垂死的人,作气脉的研究,而将三百六十四穴全部确定,乃依据所得的结果铸成穴道铜人二座,将穴道表现在铜人身上,详细备至。该二铜人经历代传至民国时,仅余一个,我曾在自流井看到过,东瀛日本曾有相当研究,近年台湾也已有仿制。
气机天然
共1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