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杨式太极拳源流
来源:杨氏太极拳正宗 作者:赵幼斌 路迪民 点击: 发布时间:2007-10-1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创自何时何人?杨氏太极拳的来龙去脉若何?习此拳者,应有所知。然而众说纷纭,谬误百出。今据杨氏家传及有关资料,系统阐述。尤其杨氏家传部分,赵斌老师及其妹夫傅锺文知之甚详。今记之,诚免后世以讹传讹。

一、宋代以前的太极拳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太极拳亦然。但因秘传口授之古习,时隐时现,难得翔实的文字记载。据有关资料,宋代以前的太极流派或创拳传说,有以下数种,

1、老子创拳说

    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筵。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与拳术,教成神仙。”老君即老子,身处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末期。宓子即宓喜,号曰尹文始。老子之高足。

2、程氏太极拳

    创始人为南北朝梁时 (公元502一557年)人韩拱月。歙州太守程灵洗得其传,并以此训练士卒,幸免侯景之乱的进犯。500年后传至程必。必(王必)精易理,改名小九天,共十五势。有《用功五志》、《四性归原歌》。

3、宋氏大极功

    唐时许宜平所创。许亦为歙州人,隐城阳山。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入市,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望仙桥而归。许传太极共三十七势,故名三世七。亦名长拳。传至十四代为明之宋远桥。记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流传至今。并传《八字歌》等五篇要诀。民初传人有宋书铭。

4、俞氏大极功

    唐时李道子创。李为安庆人,居武当山南岩宫。不火食,只食麦麸。人称麸子李。所传太极名先天拳,亦名长拳。俞氏得其传。至宋时俞清慧、俞一诚,明俞莲舟.俞岱岩等,传有《太极拳真义》诀。

5、后天法

    与《先天拳》照应。十七势,肘法较多。相传为胡镜子创,传宋仲殊。宋为安州人,尝游姑苏仓。柱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天涯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传至明代有殷利亨等。

    以上说法,均无确切考证。《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云:宋氏、俞氏太极及后天法的传人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殷利亨、莫谷声 (不知何派),与张三丰弟子张松溪、张翠山常相往来。七人曾至武当山请益张三丰月余。此说虽待考证,然而可以看出,太极之源,乃汇小溪而成巨流也。

    有云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太极之理,已寓其中。故太极拳在中国的早期萌生,自然不足为奇。自萌生而完善,决非一人一代之功。

二,张三丰与太极拳

    由近代太极拳兴起以来,传统的说法都是由武当道士张三丰创太极拳。

    三丰二字,据说取自八卦中的符号。乾记作"三”形似《三》,为阳,为天,为日,为刚。坤记作化,",形似“丰”,为阴,为地,为月,为柔。故三丰二字,集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于一身,玄妙无穷。或言先师居宝鸡金台观时,有三山峰,挺秀仑润,因号三峰;或言九宫山真君殿真人藏蜕处,面对三峰山,即以为号。故亦常见张三峰之说。实为一人也。

    先师所处时代,亦无统一说法。明代杰出的历史学家黄宗羲 (号梨州,1601一1695),在《王征商墓志铭》中写道,《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通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胶明以单于杀贼百余…”。王征南即是内家拳的一代名师。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从学于征南,著有《内家拳法》。按此记载,张三丰为北宋徽宗时人。

    夜梦之说,当为迷信。然而黄宗羲作为一个治学谨严的大史学家,在以武术作为雕虫小技而极少见于五史的封建时代作此记载,不能不说是武术史上极为重要和可靠的资料。有人以夜梦之说而否认黄氏记载,否定三丰创拳。殊不见洪秀全创太平天国之先,托病四十余日,自言上天堂,受天命,遂创上帝教。岂能以此否认太平天国之壮举?

    然于《明史》及诸多著作中,却称三丰为宋末至明初人。变具体者,言其元蒙定宗丁未 (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生于辽阳懿州。名通,字君实,又名全一。5岁患疾拜异人修道,12岁习儒。曾任中山博陵令。政暇访葛洪山。因念"一官萧散,颇同勾漏,予岂不能似稚川哉?”遂弃官云游,抵燕赵,至齐鲁,达韩魏,居宝鸡。67岁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后至武当,调"九载。道乃大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邀游。因不修边幅,人称邋遢道人。明洪武十七年,太祖诏求,拒之不赴。永乐五年,成祖遣胡滢遍访三丰数载,终不可得。

    这样,“似乎有两个张三苹。北宋一个,明初一个。有人认为,所谓明初的张三丰,乃是明永乐时为其政治目的而假借的人物。明建文四年 (1400),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即位为永乐皇帝,恐建文逃亡号召起事,故派特使于海上、内陆寻捕。有资料表明,胡滢寻访张三芋,正是寻捕建文垦帝的借口而已。因为张三丰是个确有名望的道人,出师有据,但永乐帝也相信张三丰已不在人世,便于长期借口而寻访建文帝。史学家为了圆场,于是把宋之张三丰移置于元明。

    上述永乐之说虽然时代有误,其事实却不全是假。其中记载张三丰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火龙真人即北宋初年隐居华山的著名道士陈抟老祖的弟子贾得升。究其年代,陈抟归天于公元989年 (宋太宗端拱二年)。若按永乐之说,张三丰1247年生而67岁 (1314)入终南遇火龙,此时陈持逝世己325年。显然露出永乐之说的破绽。三丰既为陈转的再传弟子,只能是北宋时人。

    陈抟,字图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先居武当,后隐华山。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上。其学说为宋代理学之先驱。传说他于五代混世见一妇人 (赵匡胤之母)用担子挑着兄弟二人逃难,便道“休说当今无天子,天子就在担上挑”。后与赵匡胤在华山下棋,赵把华山输给了陈抟。宋太宗诏请陈转,抟上表曰:“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衔来"。华山玉泉院亦名希夷祠。相传为火龙真人为其师所建。张三丰遇到这样的高师传授,自然不难成为道家神拳之鼻祖。

    此外尚有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所传的南宋张三峰。志云真人姓张,名道清,字得一。郢之蒲骚里人。生于绍兴丙辰。(1136),逝于开禧丁卯(1207)。丹功武术,均臻上乘。九宫山真君殿为真人藏蜕处。甚至记载真人遗蜕 (即遗体)至咸丰四年之前犹在。“肤发如故,兀坐如生。"这又是第三个张三丰。然而当地盛传,九宫山张三峰与武当张三丰实为一人。有“天天在九宫,时时去武当”之说。

    综上所述,张三丰时处北宋较为可靠。作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著名道士张三丰,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或三个人。

    有人说。张三丰创的是内家拳,不是太极拳。须知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明确记载,所谓内家者,是相对外家而言是大的分类,犹如武当拳、武当派之说。至于具体的拳种、拳名、流派,是有其演变过程的。《武当秘鉴》作者乾宣道长严嘉康记载,张三丰先后创编无极拳十二式、太和拳八式、太极拳十六式。后将三种拳术精华熔于一炉,通称为太极拳三十六式。此拳在道内又经各代逐步扩充为一百零八式,称三丰太极拳或武当太极拳。另有武当道总徐本善所传的八路一百零八式武当太极拳。其总歌云:"武当拳,有渊源,武当道士传在前,张松溪,黄百家。武当道总徐本善","武当派有嫡传,首推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势十三,” “十三总势太极全。”可见黄百家记载的内家拳,其后的分支,在武当山又叫太极拳、内家拳或十三势。据李派太极拳谱,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继承了杨禄禅一王兰亭的“武当嫡传悟修派太极拳”及甘风池一甘淡然的"武当嫡传金蟾派太极功”。而甘凤池又是张松溪、黄百家的传人。张、黄称内家拳,甘凤池称太极功,亦见内家拳与太极拳同出一辙。故以张三丰创内家拳而否定张三丰创太极拳,是没有道理的。

    近年来随着武术挖整的深入,不少新的资料对张三丰创太极拳提供了更多证据。至于上述程、宋、俞氏各派太极的渊源更远。吴图南先生认为,张三丰也不是太极拳的第一发明人。而是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和中兴者,是为高论。还应指出,太极拳原理主要取向道家理论。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哲学和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晶。决不能把太极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与达摩祖师创造少林拳的说法相提并论。前者是客观的自然的关系,而少林拳也是中国人民的创造,与达摩祖师无关。不能否认后者就一定否认前者。

三、近代大极拳的先驱王宗岳

    张三丰以后的太极拳史,难于得到连续系统的记载。而近代太极拳的传播,却是由王宗岳传蒋发而连续继承下来的。蒋发传给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及赵堡镇的邢喜怀,陈长兴传杨禄禅,此后发展为陈、杨、吴.武、李、孙、赵堡架及国家套路等太极流派。

    杨家的记载,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 “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

    武式太极拳,源于杨氏太极和赵堡架。由武禹襄所创,禹襄之甥李亦畲1867年的《太极拳小序》载,“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此文乃近代太极拳源流之最早记载。李氏写序时,杨禄禅、武禹襄均健在,故《小序》当为可靠之作。

    陈氏太极拳传人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载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首。杜育万为赵堡传人。可见陈鑫当时也承认太极拳得传于王宗岳、蒋发。山西师传者,乃王宗岳无疑。年逾百岁的考古学家、太极名师吴图南先生,早在1917年就访问过陈家沟,亲自听到正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陈鑫作介绍。陈鑫朴实地说,他们陈家世传炮捶,属少林拳,已有几百年历史。村人称他们为炮捶陈家。太极拳是一个在西安开豆腐坊的河南开封人蒋发传给陈长兴的。陈氏族人甚至认为这是炮捶陈家的耻辱,从此不准陈长兴再教炮捶。陈鑫还向吴图南引见了杜育万,让杜育万演了一遍太极拳, (见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可见上述历史当时在陈家沟也是被公认的。

    唐豪的《王宗岳考》,证明了王宗岳为山西人,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在洛阳,后至开封,乾隆六十年 (1795)尚健在。蒋发亦为乾隆时人,陈蕊笔记中有记载,陈长兴生于1771年,卒于1853年,王宗岳逝世时,长兴最少25岁。此与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在时间上正相符合。

    近年,李派太极传人公布了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对王传蒋、蒋传陈作了具体记述。全文如下,

    具之总角之年,每于读书之暇,即以师学习武术。夫拳勇一道,真传甚稀矣。惟我师蒋先生,为王宗岳门下之高弟子,得内家武当派悟修之真传也。幼时因出天花,为闷痘而毙,弃之于郊野矣。忽被狼将头皮咬破,一痛而苏,一声大哭,将狼惊走。适有邻人由此地经过,闻其哭声甚雄,视之识为蒋氏子也。遂抱之送归其家。但其痘周诌皆出满矣。从此痊愈,惟头皮半边成一大疤,故后人皆称先生为“疤头”焉。名满海内,凡善拳勇者,无不拜服也。

    余在先生门下,学艺廿载,蒙恩师教诲,技艺尽授于我矣。吾夫子幼年,亦练少林外家拳棒。于乾隆初年夏间,在庙会上,同众人围场操演拳术。忽见场外有二客牵马立观。其中有一客,年纪稍长者,对操演拳棒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怜惜之情形。

    先生正在凝想之际,有同窗学友将先生引至无人之处,告之云:“适才牵马二人甚为赞美先生,并云:‘可惜此子未得真传,若在吾兄门下,不出十年,学必能成名于天下。’”

    先生闻此语,知二客实为练艺之高人,必有惊人绝技在身。因尾随之,行至无人之处,跪而求之:“愿吾师垂悯愚诚,收在门下,弟子愿受教诲。”二客笑曰: “童子谬矣,苦二人不通技艺,岂能教诲尔耶?”先生长跪不起,一再恳求,至于泣下。一客赞之云,“不料尔乃幼童,竟灵敏若此,实属可喜可爱之至。”乃向年长之人云:“此子真诚之至,吾兄何妨收此子于门下,而教诲之?以弟观察,将来能代吾辈传授技业者,此子定能胜任也。”年长者似有许可之意,便向先生云,“童子尔既决心从吾学艺,可于下月某日午时,在此垂杨柳下侯吾兄弟可也。”言讫,二客遂乘马而去。

    先生于所约之日,五更即至其地敬侯。正午,方见二客乘马而来。见先生正在道旁敬立恭候。笑曰:“童子果不失信,在此等侯多时矣乎!”先生笑曰:“弟子在鸡鸣时即来此敬侯吾师矣。”二客嘉云:“孺子可教也。由此吾知童子尊师重道信念之坚诚矣。倘余再推辞,是负英才也。今即拜吾为师,从吾学艺,保尔十年之内,定能成功。”先生遂请二客至其家拜师焉。方知二客年长者为山右王宗岳先生,稍次者,乃江南甘凤池先生也。二公皆为当代高人,名震寰宇之士。

    吾师从太夫子王宗岳先生学艺十戴,尽得内家真传,又得甘凤池、张风仪二先生传授,遂练成绝技,无敌于天下,为侠中之高人。

    兴从吾师,学习太极拳术各层功夫,并各般枪法,刀法、剑法,及内功练气诸法。不但为武术之正宗,实为修身养气之至宝也。余今代师传艺,兹将吾师之颠末笔之于书,使后学者,知本门拳术之渊源。一览此序,即知河南温州派,自蒋氏始。庶乎可报吾师们教诲深思于万一也。

嘉庆 元年 菊月

温州 陈长兴 谨序

    据李派传人称,《陈序》由杨禄禅晚年传给王兰亭,王传李瑞东,李氏后人密藏至今,禅禄当由其师陈长兴处所得。(见雍阳人《太极拳源流考证》体育文史.1988.4)

    《北平实报》1934年夏所载王矫宇访问记一篇。记者王矫宇,言矫宇年八十余,背曾受教于杨班侠。文曰“本人曾闻之畅禄禅先生,…ㄅ王宗岳先生因呼蒋发为秃小子,致激起蒋发之大怒,于盛怒之下,与王宗岳较,结果被王宗岳击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师父,求收为弟子。仟悔叩首,至于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诚,始允收为同门。”此文与“陈序”情节有异,其实均有夸张润色之词,然于王传蒋发之说,则不失为一佐证。

    王宗岳的师承关系,已不可考。但他对于近代太极拳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由王而蒋及至现代各派太极,身为先驱,其功一也。特别是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极尽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真谛。被各大太极流派尊为经典之首。王宗岳的阴符枪谱总诀,又是练习太极枪 (后被杨家发展为太极杆,之准绳。阴符枪实即太极枪。其诀流传不广,兹录于本书第七章中。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实际是对张三丰的六首拳经的解释文字。由于流传的疏漏,使张三丰的拳经与王宗岳的拳论脱节,以致造成很多误解和混乱。对此,本书第六章有详细考证。并对拳经拳论的原貌进行了整理 (见第七章)。

    总之,由王宗岳以来的近代太极拳史,是连续的,准确的。在30年代之前也是人们公认的。王宗岳不但是近代太极拳运动的伟大先驱,他的理论著述,也一直作为太极拳运动酌灵魂。指导着太极拳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唐豪、顾留馨的“考证”

    唐豪和顾留馨两位先生,都是卓有成就的武术理论家。然而在太极拳源流问题上,他们否定张三丰创太极拳,以及王宗岳传蒋发,蒋传陈长兴之说。断定太极拳由陈家沟陈王廷发明。对此有必要加以认真澄清。

    谈到唐豪的考证,有一段太极拳的派别恩怨必要提及。]930年前后,杨澄甫吴鉴泉共负盛誉,关系极好。吴称呼杨为三叔。十分尊敬,从无以吴派另立门户之意。当时的政客褚民谊任行政院秘书长。对杨老师恭维有加。并计划以其权势发展杨氏太极。但因在某集体场合邀杨师与他做推手示范时,原以为杨师会顾及他“秘书长”的面子,不料刚一接触就被杨师发出丈外。褚一气之下,改变初衷,转投吴氏门下。抑杨而捧吴。并且将太极拳划分为吴杨两派。此后在陈微明创办的致柔拳社举行张三丰祖师寿诞典礼时,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唐豪也指责杨派伪托神仙炫耀于世。乃远赴河南,进行“调查”,并著《少林武当考》一书,从而把太极拳在祖国早期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推迟了几百年 (参见宋志坚 《太极拳源流考证辩》)。

    然而,杨氏各代及其亲族传人,历尊师传而以张三丰为太极始祖,从不以唐豪、顾留馨等人之论断为是。所谓陈王廷创太极拳的说法,其论据不过《陈氏家谱》中称陈王廷为 “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以及陈王廷一首词申的“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数句。这里讲的是拳手刀枪,只字未提太极,而且是陈氏拳手刀枪,不是天下的拳手刀枪。唐豪却以此得出 “天下太极出陈沟”的结论。其论证理由也只有两条,其一,《陈氏家谱》在陈长兴及陈耕耘旁只注《拳师》或"拳手”二宇,而长兴、耕耘皆为众所周知的太极拳师,故陈王廷创的“陈氏拳手"必定是太极拳。其二,陈沟人保守性很强,只肯学祖传的一套,不肯学外来的拳法,故至今所练的太极拳必是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此二条,作为对陈氏太极拳业的考证,失之勉强。若以此作为对张三丰创拳说的否定,对中国太极拳起源的考证,就更显轻率了 (参见唐豪 《太极拳之根源》)。

    唐豪还认为陈王廷受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中的二十九势,都被纳入陈氏套路。因为人们把戚继光的三十二势不叫做太极拳,故唐豪把戚、陈紧密联系起来,以断定陈氏之发明。吴图南认为,陈氏炮捶根本不是太极拳,而纳入戚氏拳经的陈氏太极拳,也与蒋发传给陈良兴,陈传杨禄禅的太极拳不是一回事。目前流行的陈氏太极拳,顿足发劲,与各派大极风格殊异,有目共睹。顾留馨说,杨禄禅赴京授拳时,为了适应健身需要,将陈氏太极“"改革简化”,去其窜崩跳跃顿足动作,遂成柔和缓慢的杨氏太极。殊不知杨禄禅从陈家沟回永年后,人们即称其拳为 “软拳”、“绵拳”。赴京初演,人皆疑其能否打人。何由进行重大的“改革”?太极拳的根本特点、特征就是由松入柔,运柔成刚。顾留馨却说,“各式新创的太极拳,其锻炼原则均主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 (见顾留磐《太极拳术》)那么,未主张由松入柔的陈式老架,又何以称作大极拳呢?杨禄禅初回永年的传人中,又有谁练的陈式老架呢?

    为了维护陈玉廷创拳说之无隙,唐顾二人硬说王宗岳的太极拳是从陈家沟学来的。然而,山西的王宗岳与河南的陈家沟有何关系,唐先生并无考证。顾留馨也承认,“温县陈家沟当时确无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传播。”这正说明了太极拳的发源地不是陈家沟。至于蒋发,唐、顾则否认陈鑫笔记中的记载,把乾隆时的蒋发,说成是百年之前在陈玉廷遗像上持一大刀的仆人。他们还把蒋发传给赵堡镇的太极拳 (风格与杨吴各派接近,与陈氏太极大不相同),说成是陈清平创造的陈氏太极新架,并提出陈清平由陈沟入赘赵堡之说。引起赵堡传人及清平后人强烈反对。

    顾留馨自己在同一本书中,既引用了李亦畲1867年《太极拳小序》中“太极拳始白宋张三丰”的原文,同时断定“"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年)后的一种附会而已。”后注中又说“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誊之时。”前后三种说法,自相矛盾。至于什么“清末遗老”,“无聊的拳家”,“妖言惑众”,“江湖教师的欺骗伎俩”等侮词,更非考证家的严肃态度 (见顾留馨《太极拳术》)。

    唐豪的看法也许后来有变。他的好友李英昂先生为他整理遗著时,在其《著者简介》中写到,“唐先生为笔者少数服膺之武术史研究工作者,其著作虽然稍有武断处,如断王宗岳习技于陈家沟陈氏,而非陈家沟陈氏习技于王宗岳等。

    但唐先生纯为学术研究,勇于认错,敢于发扬和批判的精神,最令笔者服膺。唐先生生前与笔者讨论武术史时,曾一再表示,许多旧的著作,因为近年发现了许多资料,需要重新修改。" 顾留馨在临终前三个月,卧床为来访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太极拳在中国流传有三百余年,河南温县陈家沟村人陈长兴教了杨露禅,经杨氏祖孙三代教学于北京。逐渐流到全国。今已遍及世界。顾留馨,1990年3月20日于上海寓所。"这里已不再提陈王廷发明太极拳了。是否回避太极拳的创始问题,不得而知。他对杨氏太极拳的高度评价,是完全符合近代太极拳发展史的 (贝《武林》1991年第2期《太极名家顾留馨生前一席谈》)。

五、杨禄禅三下陈家沟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禄禅(或露禅,不应写成“露蝉”),是从陈家沟陈长兴那里学得太极拳的。然而对于这个学习过程,却有很多不同说法。

    这里首先指出,唐豪、顾留馨为此也讲了一系列不实之言。他们说,杨禄禅家贫无以为生,10岁至陈家沟卖身为僮凡30年,长兴见爱授之以技。试问,永年陈沟相距五百里之遥,若因家贫谋生,何以非卖身为僮不可?又何以非卖身至陈家沟不可?在李亦畲的《太极拳小序》中,明言“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究竟是杨禄禅在世时的李亦畲所言可靠,还是一百多年后的唐顾所言可靠?顾氏还认为。"李文‘爱而往学焉’,是讳言杨氏出身微贱,于是后人有造说杨禄禅三上陈家沟,共花16年才学好武艺。江湖教师则以此说作为长期欺骗学员的伎俩。"既然李文讲的“十有余年”,后人说16年,何为 “有造”?若杨氏真的卖身为僮凡30年,李文以“十有余年”而掩盖30年,岂能欺骗于当世之人?况且李氏所序,乃本门太极之渊源,非为杨氏作颂。既怨杨氏不肯轻以投人,何讳杨氏出身之微贱呢?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武术背后的江湖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五轮书(中译)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中华武术》特刊 太极盛世
·揭开古代镖局的神秘面纱
·蔡李佛武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功夫的精髓是侠义精神
·探讨武术的德行 传统太极耽误了国粹?
·中国武术忽悠世界五千年?
·内家功夫中的阴阳之理
·道新拳论-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
·武穴岳家拳争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