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列表 |
|
|
|
[太极天地] 回归太极推手的传统风味/李亭全 |
|
日期:2007-06-15 10:13:38
点击:332 评论:0 |
太极推手是一项文明、高雅的传统武术技击形式,是衡量与检验太极拳习练者知劲、懂劲及技术运用的一种方法。自明代太极拳产生以来,经过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等几代太极大家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包括各门派太极拳推手特点在内的,综 |
|
|
[太极天地] “步”“桩”合一的杨氏太极拳 |
|
日期:2007-06-07 11:37:09
点击:1088 评论:0 |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杨式太极拳先师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说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走步的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传统 |
|
|
[太极天地] 当今太极武技论 |
|
日期:2007-06-07 11:34:02
点击:396 评论:0 |
当今太极武技论 太极拳技击今非昔比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冶情操、追求健康长寿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所以,太极拳运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各大流派的太极拳彰显风采。有人说太极拳养生有余,对于技击则勉为其难。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想当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 |
|
|
[太极天地] 太极拳的道家思想底蕴及其养生意义 |
|
日期:2007-06-04 18:10:11
点击:962 评论:0 |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五种说法。虽然张三丰和王宗岳分别都著有《太极 |
|
|
[太极天地] 陈发科与太极拳的高层功夫 |
|
日期:2007-05-25 17:25:58
点击:2833 评论:0 |
陈发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极拳世家。他的曾祖父陈长兴(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一七九九片十八七三)的老师。杨露禅在陈长兴那里学了许多年,才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陈长兴的父亲陈秉旺也是非常出名的太极拳家。陈长兴以保镖(护送货物的保镖)为业 |
|
|
[太极天地]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太极拳成为现代人健身养心新宠 |
|
日期:2007-05-25 17:25:58
点击:990 评论:1 |
本周三,日本名古屋太极拳爱好会访穗,与广州太极拳爱好者进行表演交流。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太极拳,越来越国际化,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桃花源,海内外不约而同掀起的太极拳热潮可谓是此起彼伏。 由于太极拳不仅蕴藏了中国文化、武术、伦理、哲学等博大精深的丰 |
|
|
[太极天地] “法”和“劲”在推手中的运用 |
|
日期:2007-05-22 16:59:45
点击:444 评论:0 |
任何拳种,都离不开法和劲。所谓法,就是着法、招法,即攻防破解的方法;劲或称之谓劲路,即把自身的力量发挥出去作用于对方。法。与劲是不能分割的,法离不开劲,劲寓于法之中。 太极拳的推手,更讲究法与劲的运用,而且把劲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起来。太极拳 |
|
|
[太极天地] 如何掌握太极推手技术 |
|
日期:2007-05-22 16:58:01
点击:640 评论:0 |
一、练推手首先要具备练太极拳架的基础,使自己腰腿和手臂的功能要有柔、绵、沉的味道,练走架也是全面的基本功锻炼,因此要重视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一般认为:走架是体、是基础;而推手是用,是应用,如果只学推手,不练走架,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须知许多风格不 |
|
|
[太极天地] 太极拳推手的喂劲/李迪生 |
|
日期:2007-05-22 16:53:54
点击:726 评论:0 |
喂劲不是太极拳劲法中一个劲的名称,而是在太极拳推手练习的过程中,有一段喂劲的学习过程。这是在学习推手段时间后所需要练习的。因为太极拳需要锻炼到知已知人的功夫,从而达到身知,才能有用。练习喂劲就是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对自己的知己要求,要作到一羽不能加, |
|
|
[太极天地] 太极拳养生文化考 |
|
日期:2007-05-22 16:46:10
点击:607 评论:0 |
现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使素有养生文化意识的中国人越来越关注起自己的生命症候。养生内涵大至优化生存环境,小至每餐饮食等改善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太极拳原是一门技术,人们习惯将指导其运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俗称谓技艺、方法或窍门。可以说,太极拳创 |
|
|
[太极天地] 太极拳推手的发放/ |
|
日期:2007-05-22 16:41:11
点击:496 评论:0 |
推手中若想做到发放致远应注意下列几方面练习: 一、合拍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 |
|
|
[太极天地] 由“出手不见形”想到的 |
|
日期:2007-05-21 11:26:44
点击:934 评论:0 |
出手不见形是句武林老话了,懂武艺的人差不多都听说过,它代表了武术的极高境界,值得竭力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洞悉它的真正内涵。 首先,它并不像是有的初学者所想像的那样,指的是动作很快,以至无法见其形,如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说是某某大师出手时根本看不清其 |
|
|
[太极天地]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河之南》报道太极、少林功夫 |
|
日期:2007-05-18 13:32:52
点击:662 评论:0 |
2007年 5月,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河南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大型纪录片《河之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该纪录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加深了广大观众对中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片中对中原文化以及和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分析。其中对于发源于河南 |
|
|
[太极天地] 孙氏太极习练感受 |
|
日期:2007-05-16 18:02:29
点击:987 评论:0 |
1、三家合一。孙氏太极拳虽名为太极,但是他是在孙禄堂先生练了几十年(从20多岁到50多岁)形意、八卦的基础上创造的,而三拳中孙氏太极的年龄最小,但名气最大。这是因为,他是融合三派拳学的精华而成的。我初练孙氏太极,对于我以前练的杨氏太极大有裨益;后来练习了 |
|
|
[太极天地] 浅谈“涌泉穴”在太极拳中的地位与应用/耿建兴 |
|
日期:2007-05-16 17:24:13
点击:1669 评论:0 |
记得一开始学杨家老架式太极拳,涌泉穴就被提出了。那是扎马的时候,在教学上,我们被要求「身体重心要落在脚跟,不要把涌泉穴压死,空出涌泉穴,气才走得顺畅」。其实,对一个刚刚踏入太极武艺领域的我而言,脚下涌泉穴的气顺不顺,根本没有感觉。那时注意力都摆在对 |
|
|
共81页/1208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末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