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太极拳界最大的误区莫过于对“气”的追求,无论是谈拳还是练拳,都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对绝大多数习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没必要将中医的“营气”“卫气”、道家的练丹术及各种气功弄的那么明白,倒是应该弄清楚太极拳所讲的“内气”是怎么回事,重要的是它的练习方法与步骤,即如何才能练出“内气”。如果对此认识不清,方法不对,不但练不出“内气”,对身体可能还会造成伤害。
尽管现代科学尚无法证明和解释太极拳里所说的“内气”,但我们必须承认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太极拳练习到一定阶段而聚集成的一种“能量”,其内在表现为“丹田转动”,外在表现为螺旋缠丝和胸腰折叠。建立在这种“能量”基础上的技法,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在太极拳界,真正练出“内气”的人则很少谈“气”,原因是这种“内气”是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所能表达清楚的,再说能练出“内气”的人并不多,所以说多了反而会误导他人,这是武德的一种体现。要想练出“内气”,既非一日之功也不会轻而易举,但总应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大家对此认识未必一致,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恐怕不会有分歧。
欲引水,先修渠。要做到周身气血通畅,一是身体骨架要搭好,关节要吻合,要符合自然和人体生理结构。比如小腿是人体的立柱,承重时不能歪,否则膝关节就会承重或拧劲,小腿的静脉血液回流就会不畅。二是周身的放松,松不下来气血就不会通畅,这个道理练拳人都懂。比如有人撅着屁股打拳,既是骨架没有搭好,又是腰肌没有放松。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规矩特别多,这些规矩大多都是身法要领,静态时做好了还没用,而是运动时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身法要领的要求,这就是太极拳练习的初级阶段——塑形。形正和放松,说起来简单而做起来难,不经过反复正架子,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好,看看社会上练太极拳的,有几个不架肘的?形不正气不顺而说练“气”,那叫瞎练。
这里首先要说明两个概念:一是腰脊是身体上身的“立轴”,不能弯曲,否则上身在旋转时就会不灵活。比如一根铁棍在弯曲和不弯曲的状态下转动,灵活度差别会很大。腰脊要直,既不是与地面垂直(如垂直身法低时前脚掌会发飘,踏地不实,脚下无根),更不是将生理弯曲拉直,谁都没那本事。具体操作上,就是通过虚领顶劲与松腰坐臀,将脊背相对拉直;二是两胯是人体上下连接的“轴承”,不仅可以使上身左旋右转,上下传递劲力(将自重传递到脚,将腿脚蹬地之力传递至腰),还可以上下折叠,如身法高低的调整,就是通过两胯折叠实现的。“轴”与“轴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用两胯旋转虚实,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有掌握了用两胯旋转虚实,才有可能做到:
①以腰胯为主宰,以身体带动四肢。练拳时身手分家,永远迈不进太极拳的大门,体会不到太极拳的圆活之趣和套路里每个动作的内涵。
②做到了以身体带动四肢,才能做到动静有序,主从不乱,先是两手的相吸相系,进而上下相随,再到更高层次的周身相随和意动形随。
③逐步练出螺旋缠丝劲。所谓周身走螺旋,就是用两胯旋转虚实,身体主干的转动是公转,梢节的转动是自转。缠丝劲(简称)是太极拳的内功,缠丝劲的本质,低层次是腰胯的左旋右转,中层次是骨盆带着丹田转,高层次是丹田带着周身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揉在缠丝里面的,离开了螺旋缠丝,这八个劲都是空的。没有缠丝劲的拳,那不叫太极拳。
④正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拳势里每一个动作都是用腰胯旋出来转出来的,动作的分解都是以旋转虚实为依据的,仅用手是比划不像的,既理解不了动作的要领,更不可能做到位。
⑤很容易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只有理解了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才可能知道什么叫“引进落空合即出”,练拳时才能做到“无人视有人”。
⑥拳经拳谱里,很多都是对两胯旋转虚实外形或过程的描述,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节节贯穿等等,无法一一列举。待一旦掌握了如何旋转虚实,对太极拳理的理解就不一样了,也会看人打拳了。
掌握了两胯旋转虚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防止膝关节损伤。练太极拳练坏膝盖的,左右的拧转是主因。有些不懂拳的教拳,教人移动重心时膝盖要故意走出睡∞字,圆裆时两膝外翻,脚内侧离地喝风,这两种做法对膝盖伤害最大。而用两胯旋转虚实,膝关节是“支点”,固定膝盖是关键。鉴别“大师”的真假,只看膝盖就够了。(注:如何练习旋转虚实,请见另文和视频《两胯旋转虚实的练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