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吕梁北武当山是中国道教传承文明的发祥地? 1?涵谷子著《悟性穷原》? 西晋时代(265—316)到东晋、十六国(317—420)时期,这一段吕梁武当山道场是鼎盛时期,因为在西晋时代,出现了两个道教杰出人物,一名希真子,一号涵谷子。其代表作是涵谷子著《悟性穷原》,这部经典总结了前人的道教理论,统一了儒、释、道三教思想文化,确定了修炼标准、方法,提出了性命双修的原则,可谓时代的杰作。? 涵谷子先生在《悟性穷原》中云:“吾一十七岁,看破世事,名利二字,尽是虚浮,行善积德,可以感格天地鬼神。”他认为,“人秉阴阳五行而生,为万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载天地之大道”。他说,“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只在有志无志之分耳”。他确定了修炼标准,“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修炼的要求是:“惟愿人人忠孝节义,报答天地君亲。”“凡修道者须要知觉性而明觉命,既曰学道,所学何事?莫非儒之存心养性,佛之明心见性,道之修心炼性。”他高度概括了三教的修炼途径和方法,提出要以“三皈五戒为准绳”。“三皈者,皈依佛,体佛而行,常存元神,不可妄动思虑;皈依法,务必常养元气,不可耗散;皈依僧,固守元精,不可走泄。”五戒者,仁义礼智信:一戒杀,仁也。若不戒杀,有何仁德之心,教人无故不可杀生也。二戒盗,义也。若不戒盗,成何义也,一草一木各有其主,不问清白,由我所取,是无义也。三戒淫,礼也。若不戒淫,无礼极矣。四戒酒、肉,智也。若不戒酒除腥,焉得为智,酒乃穿肠毒药,饮之令人乱性、伤神、耗气、烁精、有损无益。肉味阴浊,污秽本性,不戒不能明心见性。五戒妄语,信也。若不戒除妄语,成何信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若有德者,“必须立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志”。? 涵谷子先生强调,“凡学道者,要想长生,做个世外之人,必先立世外之志,存世外之心,把一切轮回之心除却。而轮回之心,即人我心、?NFDE6?高心、执着心、恶毒心、嫉妒心、损人心、利已心、假知心、暴弃心、好杀心,种种不良之心,一切斩断。”“修道之人莫畏贫苦,既向空门,听天由命,想作天外之客,就要立超群拔萃之志,而超群之志,要人之难舍我能舍,人之难行我能行,人之难苦我能苦,人之难屈我能屈,人之难受我能受,有此一心,自然不为色身所累,名利恩爱所牵,方可以闻道,可以修道,可以行道,可以成道,可以了道。”“自古仙佛,皆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千魔不改,万难不退,方可脱体而升天界。”? “总而言之,有效无效,一味猛勇行好事,存好心,动则利人利物,静则修心修身,始终如一,自然感格天地,可以成功。”? 涵谷子先生著《悟性穷原》一部,初为吕梁武当山圣母洼印经处,刊印送善书。刊印时由武当山道士希真子先生作序,名曰《原叙》。再次重刊时,文昌梓潼帝君西晋张恶子,又名亚子(287—?),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张恶子,是“晋人”。文昌梓潼帝君驻跸白云仙观,得见涵谷子著《悟性穷原》一书后,应邀作《文昌帝君〈悟性穷原〉序》。唐朝重刊涵谷子著《悟性穷原》时,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孚佑帝君吕洞宾,号纯阳子(798—?)作序称《吕祖叙》? 2?希夷祖师撰《河洛理数》? 希夷祖师是五代宋初道士,姓陈氏,名抟(?—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生于唐末,后唐长兴(930—933)年间举进士不第,入吕梁武当山凌虚宫(后称皇帝庙)辟谷练气20余年。后隐居陕西华山云台观40多年,公元989年蝉脱于石州三阳云凤山道院。? 希夷祖师在吕梁武当山虔心研究《河图》、《洛书》、《太极图》和《易经》。《河图》、《洛书》是中国文化的根,是《易经》之父母。中国的哲学、军事、政治、医学、美学、伦理学、天文学等等,它们都来源于《河图》、《洛书》之中;也是中国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源。《河图》、《洛书》自宋代希夷祖师才在吕梁武当山公开于世,以前均被道家流传密藏。? 希夷祖师在吕梁武当山亲撰《河洛理数》,这是《易》学图书派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唯一传授《河图》、《洛书》与《易经》八卦合二为一的奇书。其中阐述《河》、《洛》之理数,将天人之学,一以贯之,精微奥妙,堪称奇绝。他揭开人体科学之谜,探索宇宙运动之机,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希夷祖师在吕梁武当山还研究了西汉《导引图》之44种导引姿势,著有《指玄篇》,言导引养生和练丹之事。此养生疗法可除260多种病。谓“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明崇祯壬申(1632)年再版《河洛理数》时,山西省中阳县柏洼山龙泉观道士陈仁锡为此书作“序”付刊。? 希夷祖师晚年隐居石州三阳云凤山道院。据古碑和明《汾州府志》记载:壬午年(982)希夷祖师“云居州北扫场街,尝持秃帚乞食,面垢不洗,洗辄雨,人以为雨谶,后居三阳云凤山巅,有女奴馈食,女入城,亦不见其乞食处,人以为异,及泄机于华山来人”。忽一日有陕西华山道士来游,见而拜之,作诗曰:“古洞岩前碧水流,白云缭绕凤山头,几年不见先生面,今见先生在石州”。并敦请希夷祖师回还华岳旧隐栖身,先生即席答诗一首,题名《三阳山》,有佳句云:“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虚跨晓凤。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陕西华山道士离别时和诗一首,题目《三阳云凤山》:“华岳当年是旧游,此间何日醉蒙头。官辞谏议归仙洞,醉识真人下酒楼。优诏九重丹凤杳,野心一片白云留。三阳山上空尘迹,只有长河水自流。”?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希夷祖师蝉蜕于石州(今离石市)三阳云凤山道院土穴。乡人瘗其骨于山右二百步,凤岩有仙冢焉。并在希夷祖师蝉蜕之所白云洞建造悬山式希夷殿三楹祭祀之。陕西华山道士累欲来取其骸骨以还陕,启而视之,头大如斗,骨赤如丹,异香经日不散,负骨行至山西隰县、吉县,重不能动,复送瘗于三阳云凤山。? 总之,希夷祖师在吕梁武当山,才将在道教中珍藏秘传的中国古代哲学、军事、政治、医学、美学、伦理学、天文学、预测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公开传播于世。这对中国社会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所以,使吕梁山成为中国道教传承文明的发祥地。
结 束 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北武当山是“玄门正一道教”,创始人是尹轨真人。? 第二,从远古道统学术思想讲,道学文化思想理论的来源是轩辕黄帝及帝颛顼时代的“五行之气”,他们以“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观念,教化万民,“修身而天下服”。“五行之气”是当时的统治思想理论,道教称之为“修心”。离石洞阳观即白马仙洞是“赤松子炼丹之处”,炼金石,成丹药,采木草,服天地之气,欲求长生不死,以为神仙。这属于修身,道教称之为“炼性”,实质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加之,练气功习拳术,强身健体。两者构成所谓,后世称凡修金丹大道者,应以身为本,修心炼性,性命双修矣。? 第三,禹摄帝位建立夏朝后,为祭父鲧分封为北方水神,在当山创建玄天庙供奉之,称为“玄武大帝”。这是中国第一个庙宇,使道学文化思想理论有了载体,这属于创立时期。? 第四,据《宋史·道学传》记载,商周姜太公著《太极图》,创立了道学理论体系;姜太公奉命发榜封神,成为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的开山鼻祖,才使中国道教神仙具体、明朗而系统化了。这属于道学文化思想理论的形成时期。? 第五,姜太公先祖句龙,死后封为社祠,“治庙汾阴南临河”,是上古天子郊祀社稷所。“太公吕来作之齐……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就是说,周成王为祭祀姜太公,封齐国泰山为太阳山,是天子祭天之所。封晋隰州石楼山为太阴山,是祭祀姜太公先祖句龙,即天子祭地之所。但北武当山一直是晋国祭天的神山。? 第六,西周穆王修德教,命吕侯为相,从此北武当山玄武道场开始向外扩展道院、宫、观。为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由武当山雄辩演教大师福公、监寺禄公、提点寿公,在孟门创建了源神道院。为祭祀太极真人赤松子,尹轨真人在石州三阳山创建了凤仙道院。为祭祀殷商第七代帝王“小甲”,在今临县小甲头创建了正觉宫。继之,先后又新建了6院、14宫、30观。这属于道学文化思想理论的发展时期。? 所以说,北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圣地。? (录至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古史新考》2002年10月版第39—57页)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