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素称“武术之乡”,自古豪杰奋兴,人才蔚起,既是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章先祖的故里,史载汉高祖刘邦及汉初沛籍将领周勃、王陵、樊哙等人在起义前均爱武术,曾组织地方青壮年习兵练武。乾隆《沛县志》卷一记载:元虞、集《沛县李尉美政记》曰:“沛以勇武为俗”。又据“沛县志”译本记载:“自战乱以来,民喜佩剑以自卫,一旦与贼相迂,奋不顾身”。传统的民风使沛人爱武习武之风沿袭至今。 武当洪拳为沛县传统功夫中的一家派,自清·光绪六年,祖师张福顺手提单刀背负双拐来沛传拳至今已一百余年的历史,在百余年的传承发展中,如今的武当洪拳家派传人们不再设场授徒,较技比武,而是以修练道家养生健身术,探究拳术文化内涵为主,即便是实战技击使用的也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法。受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文化的影响,沛县武当洪拳在几代师傅的传承中已形成颇具特色的地方拳系。 据传武当洪拳为宋朝武当山一道士所创,因其俗家姓洪,故定名为武当洪拳,又说当年宋太祖打关东,闯关西,以三十六路拳,三百六十六手定天下,分三十六路为关东架,三百六十六手为关西架。故武当洪拳以阴柔圆活之关西架;阳刚脆快之关东架为拳术根基。武当洪拳内容丰富,有系统的套路,器械,功法,散手,擒拿,养生气功练习法。代表性的如关东架、关西架、太平架、十八路对练打捶、三十六摔、七十二擒拿手、抓门道功夫等;器械有单刀、双拐、手梢子、四节镗、春秋大刀等。 沛县武当洪拳由河北省大名府张栋书(1856—1933),字福顺,在清朝光绪六年(1881)传入县内。祖师张福顺出身武术世家,其父张万青乃清末武当洪拳一代宗师。栋书自幼随父习武,苦练二十余载,深得其父真传,并有所发展,功夫达炉火纯青之境。祖师生性侠义,性格刚强,好打抱不平,曾打死恶霸之子,手提单刀背负双拐,由河北至山东、江苏一路访师会友,切磋技艺,在南京府与一猴拳武师实战对搏,对方经营武馆有弟子数百人,当时祖师背墙而战与猴拳武师间距约两米,但见对方腾空以饿狼扒心之式前扑,意欲取祖师性命,祖师观其来势凶猛,后不能倒退,急中巧变逐提丹田气来一式仙人挂画,身形贴于墙上,对方扑空以双手插入地砖下,祖师疾落地以鹰爪功扣抓其后脑,祖师手下留情。对方认输起身以礼相待,要求与祖师结为兄弟共营武馆,祖师知其心诚,不想贪图他人便宜,习惯于江湖生活,仍欲寻高手,在猴拳武师的引荐下去嵩山少林寺访友学艺。 光绪六年徐州举行大规模武术比赛,祖师来徐知沛县为千古龙飞地,武术之乡。遂手提单刀背负双拐来沛。据武当洪拳传人张基凤老先生讲述,当时祖师在沛县城中心演武,围观人群中有几好事少年张开柱、冯坤山等挑衅祖师,在祖师弯腰之际,冯坤山以手指抠勾祖师的腚沟,岂料被祖师夹住,他哪里挣脱的开,跟着祖师身后走,有群众指曰你身后怎么跟着个小孩,祖师转身说哪有阿,但见冯坤山已被摔出丈外。时张开柱、冯坤山等少年家住沛城东关,正随一山东武师练习二洪拳,这一试深知遇见高人了。然而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回去叫家人出气。祖师知几少年定会回来理论,便就近在一饭店要几小菜喝起酒来,店主张绍坤久行江湖,观其身法眼神,言行举止,知祖师功夫高深非等闲之辈。待冯坤山家人一行来论理时,店主张绍坤出面和解并介绍张开柱、冯坤山等少年拜张福顺为师,系统学习武当洪拳。自此祖师游走江湖的生活得以结束,张福顺在沛县城东关奶奶庙设场授徒,后在乡镇亦设有分馆。 祖师在沛设场授徒近五十余载,弟子遍布丰、沛、萧、砀。有名气着如铁腿张开柱、铁爪子刘修信、草上飞李居正、花刀李洪露、苗敬典、高兴礼、郝心五、韩志贤,均能承其衣钵。
图片:沛县武当洪拳祖师-张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