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二 李岩身世缘何成三
来源:大河报 B25 厚重河南 2006年07月20日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8-0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0720B2501.jpg

长期以来,李岩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唐村李氏家谱的发现,为研究李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专家认为唐村家谱上的李信,就是史书上的“杞县举人李岩”。图为李岩故居。

 

 

  2004年4月2日,是李立炳平生最为荣耀的日子之一。虽然是学术研究的门外汉,但这一天,他在一个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上侃侃而谈,台下50多位专家学者全神贯注地倾听。会议一结束,专家就围着他,要求查看唐村李氏家谱。
  寻找到失传多年的家谱,对博爱县唐村李氏家族是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但他们没想到,这份家谱对史学界同样意义重大,所以家谱又“沉睡”了一年多。一年多后,一个偶然的巧合,这份家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李立炳从西安找回家谱后,开始续修家谱。为了准确无误,他们边写边找各家核对。看到家谱,60多岁的村民李振让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父亲临终时交代,唐村与附近李洼村是同宗,两村的关系,“在咱家地里埋着呢”。原来“文化大革命”时平了老坟,他父亲在老坟犁地时犁出一块大古砖,一看竟是唐村李氏始祖李清江的墓志。他父亲没敢对任何人说,又悄悄找地方埋掉了,直到临终才向儿子做了交代。
  根据这个线索,李立炳和村里人挖出了那块大古砖,用水洗了,勉强能看到上面的字,除了写有李清江和他妻子的名讳外,还有这样一行文字:“家住山西洪洞凤凰村,洪武四年来到河内怀(庆)府唐村。弟李清河同来,住李洼村。”
  以前唐村和李洼村都传说两村是同宗,但一直在争,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兄长。发现这块墓志后,两村人共同立了一块“李清江、李清河迁址纪念碑”。
  随后,唐村人李俊汉又找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前拍摄的两张照片,拍摄的是“千载寺 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千载寺位于唐村外,“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数十通石碑有的被砸毁,有的下落不明)。照片上的碑文显示,千载寺曾经是明朝初年山西向河南迁民的中转站。
  2004年4月1日,唐村和李洼村相约,各出4人雇车前往洪洞凤凰村寻祖。在洪洞县县志办,李立炳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给有关人员看。县志办的领导看后很吃惊,告诉他们全国移民文化研究会第二天就要在该县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等28个单位的50多个专家学者到会,希望李立炳也到会上发言。
  李立炳很意外也很紧张:“叫我发言那可不中!人家都是专家教授呀!”但大会筹备组研究后,一致要求他发言。那一晚上,李立炳几乎整夜没睡,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准备了好几个发言提纲。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他的发言赢得了满堂彩。专家最感兴趣的是有关李岩的史料,会议一结束,专家们迫不及待地查看家谱,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抄录起来,李立炳倒有些受宠若惊了:“不用抄了,一会儿我给你们复印。”吃饭的时候,专家们纷纷过来敬酒:“真意外,你轰动了会场!”郑州大学教授、著名明史专家王兴亚先生对他说:“如果家谱是真的,那可以帮助解决三个悬案:李岩身世、太极拳起源、洪洞移民路线。”
  随后,王兴亚等专家先后对家谱进行考证,并发表学术论文,对家谱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进行了鉴定,认为唐村家谱上的李信,就是史书上的“杞县举人李岩”。目前有更多学者在对唐村李氏家谱进行研究,试图破解几桩困扰学术界数百年的悬案。
  这个悬案真够“悬”
  李岩的故事广泛流传,其大致轮廓如下:他原叫李信,河南杞县人,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家乡遭受饥荒时,他劝说杞县知县赈济饥民。遭到拒绝后,他拿出自己家的粮食救济灾民,老百姓对此非常感激,奔走相告:“李公子活我。”这时候有个叫红娘子的杂技演员聚众造反,她非常倾慕李信,绑架了他,强行让他娶了自己。李信受不了这个“野蛮女友”,找机会逃回家中。但官府竟然把这个被绑架的“人质”当强盗抓进了监狱。红娘子闻讯攻打县城,营救自家老公,全县饥民群起响应,救出了李信。此时的李信迫不得已,率众投奔了李自成,自成大喜,“改信名曰岩”,用为“谋主”。其弟李牟,也成为起义军的大将。
  此后李岩成为历史大转折时刻的悲情人物:他的参加使起义进入高潮,推翻明朝;他的被杀加速了起义的失败,导致了满清200多年的统治。
  劫余乱后,文人纷纷著述,追述和研究明末这段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历史。上述李岩的故事,出现在赵士锦《甲申纪事》、谈迁《国榷》、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吴伟业《绥寇纪略》等文献中。这些作者或为知名文人,或为著名史学家,他们的记述不该是毫无凭据,因此李岩的故事被广泛认可,后来官修《明史》,也写入了李岩其人。三百多年来,因其浓郁的悲剧成分、足够的传奇色彩和引发历史转折的关键意义,李岩的故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金庸的《碧血剑》、姚雪垠的《李自成》都塑造了英武洒脱的李岩。不但文学家,史学家同样看重此人。在后来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李岩的故事都被史学家挖掘出了不同的意义,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即是一例。
  但有趣的是,在李岩故事流传之初,就有人提出异议,从此异议不断,使李岩长期成为争论焦点。
  人们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李岩的身世上。与李岩同时代的商丘人郑濂在《豫变纪略》中说:“……如杞县李岩则并无其人矣。予家距杞仅百余里,知交甚伙,岂无见闻?”由于对杞县十分熟悉,郑濂自信地认为,很多文章中记述的李岩,其实是位乌有先生。
  无独有偶,康熙三十二年《杞县志》中的《李公子辨》,同样指出杞县根本没有一个叫李岩的举人,也没有任何叫李岩的人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作者指责谷应泰、谈迁等人撰写史料不负责任,并认为“一事失真,举属可疑”,既然杞县并无李岩其人,此人所有的故事都值得怀疑。
  又过了几十年,李精白的后裔、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李祖旦撰文说,李精白不是杞县人,而是颍州人,因颍州人参加开封府乡试,所以文献记载他是开封府籍。李精白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李麟孙、李鹤孙,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生卒年很清楚,绝对不是李岩。
  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诚向“李岩”发出了“致命一击”。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李岩质疑》一文,引述大量史料得出结论,李自成起义军中,根本不曾有过李岩这个人物。认为这是一个“合成”的人物,是出于某种目的编造出来的。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戴福士,一位中国史学者,在研究中国河南历史方面颇有建树。他对李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李岩的故事:它的发展和它从清初到当前的作用》,认为这个人和他的故事“不再是实在的历史”,但经过三个多世纪的传播,已成为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可以作为明清变迁之际思想的一个重要迹象进行研究。
  如此一来,历史如坠五里云雾。即便是认可、推重李岩的人,也对很多细节感到困惑。郭沫若就曾经承认,他写李岩所依据的一些史料来源是“不可靠的”。而姚雪垠同意李岩“十分可能”“不是李精白的儿子”,并且也可能“不是杞县人”,而出现在野史中的红娘子,“可能从未存在过”。
  此李精白非彼李精白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记者才理解了一个问题:那些重量级的专家,为什么在见到李立炳所带的家谱后那么震惊。这份家谱对研究明末的历史太重要了,很可能是解决三百年悬案的钥匙。
  按照李氏家谱的记述,李岩虽是清化镇(今博爱县)唐村人,但他跟杞县、跟“李精白”的确有密切的关系。他的身世备受人们质疑,大约是由于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造成的。
  家谱记载:“信,字岩,名(号)威,配陈氏、孔氏。贡生。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崇祯十七年。”他父亲叫李春茂,在家排行第四,大哥李伦,二哥李仲,三哥李俊。李家当时已是大家族,在济源开有煤矿,还在不少地方开有粮行。
  李信与二哥李仲(号大亮)关系最密切,两人与表哥、温县陈沟陈奏廷(字王廷,被认为是太极拳创始人)曾在唐村外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式拳”。
  后来,兄弟俩陪同陈奏廷到开封考武举,陈奏廷箭法出神入化,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箭箭“凤夺巢”(即9箭从一个箭洞中穿过)。由于拒绝向考官行贿,报靶官认定只射中一箭,陈奏廷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像最近“我顶门”事件中的齐达内一样失去理智,张弓搭箭,一箭射死报靶官,考场当即大乱,李仲、李信哥俩只得护着表哥,杀出考场。随后,陈奏廷到登封一支起义军中避祸(据说此事在温县陈家沟代代相传),而李信哥俩也不敢回家,跑到杞县姨母家躲避。他们的叔父李春玉在杞县开粮行,李信就在粮行当会计。李春玉字精白,号晶白,没有儿子,李信早就过继到他门下。也许因此,李岩被传为“李精白之子”,而当时还有一个名气十分大的“李精白”,此人曾任兵部尚书,是魏忠贤阉党中人。大约是有人想当然,造成误会,此“李精白”成了彼“李精白”。
  关于李岩赈济灾民的事儿,家谱中也能找到影子。他在粮行工作期间,编写过赈济饥民的歌谣,后来传播甚广,又曾用粮行粮食赈济灾民。后来粮行破产,李岩回到家乡,再入千载寺习拳。
  史料中提到的李岩之弟李牟,按照家谱的记载其实是他堂弟,此人也是拳术高手,在陕西传授拳术时加入李自成起义军。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进入河南,李牟回家“牵诱”李仲、李信等人加入起义军。家谱记载说:“(崇祯)十七年(李信)遭贼冤杀。”
  唐村李氏家谱不但对李岩的家世和身世作了清晰记述,可以澄清史籍的混乱,而且还记述了李自成起义军其他几位将军。
  《绥寇纪略》、《明季北略》以及《明史》里都记述了李岩之弟李牟。由于李岩存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有人认为李牟必定也是“乌有先生”。家谱的发现,同样证明了李牟的存在。
  李自成部队还有李友、李大亮等李姓将军,他们是何处人、出身及经历如何,都没有留下记录。按照李氏家谱,他们都是唐村人,李大亮就是李岩的二哥李仲。李岩被冤杀后,李仲“解甲离闯贼营”,逃到浙江投奔他三弟李俊,长期在浙江“传拳为生”。清朝建立,社会稳定后,李仲回到家乡,康熙二十八年去世。
  李岩只有一个儿子,并且很早就夭折了。李仲把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元善过继给他。李元善因此“一门双挑,仲、信双立祖,世裔奉祀。”
  唐村发现的家谱,就是李元善续修的。虽然李岩死时,李元善只有几岁,但他应该从父亲口中了解到确实的信息。
  明史专家、郑州大学教授王兴亚研究认为,父子亲情使李元善在修谱时不能回避家族的这段隐秘历史,并且他有条件“摒弃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实传闻与记述,依据父亲提供的材料,将事实真相告诉世人”。正是这些记述,使我们对于真实的李岩、李牟有了清楚的了解。“这是该谱取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在唐村,人们还找到了可以佐证家谱的东西。李立炳是李元善后裔,他家仍幸存有祀奉先祖的轴帐一幅,是清末遗物,上有“世祖考信字岩,妣陈、孔孺人之神主”字样。因年代久远,尘染烟熏,轴帐的白纸发暗发黑,已残破,但其字迹仍清晰可认。
  据博爱县地名办主任魏美智介绍,唐村还发现了三份明末清初的契约,分别是李牟父亲李自奇卖地契约、李仲买地契约和李春玉做“同中人”的卖地契约。在李立炳家,记者看到了这三份契约的复印件。
  在唐村,记者惊奇地发现,这里保存了不少明清民居。据魏美智介绍,唐村中街40号、42号等四座院落都是明末建筑,这四座院落坐北朝南紧紧相连,其临街房是同时立架上梁,同时落成,其檩条榫榫相扣连为整体,它是李岩的父亲李春茂为四个儿子建造的。
  徘徊在古朴的四合院内,记者不禁心思恍然:这难道就是当年李岩生活、成长、习文、练拳的所在?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
·沛县武当洪拳之源流
·洛阳心意拳:曾经齐名太极八卦 如今
·倾力打造“太极拳乡”金字招牌
·少林寺功夫--飞剑对大刀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