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五 千载寺成就千载人
来源:大河报 B12 厚重河南 2006年07月25日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8-0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0725B1202.jpg

千载寺原名无极寺,被誉为“无极圣源”,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中北魏僧惠造像碑、大唐十力和尚撰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等不仅见证了千载寺的历史,而且记载了李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到博爱唐村的发展史及李氏家族与千载寺、太极拳的关系。

 

0725B1201.jpg

这通残缺的汉末名士徐庶之母游无极寺亲撰碑见证了千载寺悠久的历史。

 

 

  按照唐村李氏家谱记载,李岩墓地在村庄正南约300米处,与他二哥李仲双坟并立。因“文化大革命”中老坟全部被平,李岩墓今已无存。这座墓真的葬有李岩尸骨,抑或仅仅是衣冠冢?唐村李氏已说不清楚。李岩是非正常死亡,又当兵荒马乱之时,能否归葬故乡得以安息,恐怕很难弄清楚了。
  李岩之死,是李自成起义军失败悲剧中的悲剧。大顺军撤出北京后,吴三桂率军猛追,在定州大败李自成的殿后部队。此时,福王已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他派遣大学士史可法督师讨伐李自成,河南州县大多望风投降南明。李自成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李岩表示愿带精兵两万收复河南。这本是挽救颓势的一个好机会,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北京城,李岩“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并约束、惩治其他将军的部下,保护河南籍“懿安皇后”和河南杞县籍状元刘理顺,又上疏要求严明军纪、招抚吴三桂。这些得罪人的活儿和招人妒忌的远见卓识,令他在军中树敌颇多。比如李自成的首席谋臣、河南宝丰人牛金星,就“大忌之”。
  找到机会,牛金星恶狠狠地垫了李岩一砖,他“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这最后一句话说得极其恶毒。三四年前,河南永城人宋献策投奔李自成时,上谶记云:“十八孩儿主神器。”“十八孩儿”或“十八子”即“李”姓,意思是李自成将拥有天下。自成曾为此大喜,以为“天命有归”,但他在北京紫禁城只待了42天就被撵出,正大为沮丧,牛金星抓住机会煽风点火,说此谶言难道是应在同为“十八子”的李岩身上?牛金星没有什么政治谋略,但却真的“捣鬼有术”,一下点到李自成的麻骨上,于是“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一同被杀的还有李岩的堂弟李牟,他二哥李仲听说此事,连夜“解甲”逃跑。
  李岩之死,可说是李自成自断臂膀,类似崇祯帝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的愚蠢举动,成为明清交替之际的一大悲剧。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岩的死,对李自成影响也极大,他变得烦躁不安,喜怒无常,“及岩死,又屡败,复强很自用”,时常因小事杀大臣,甚至“民盗一鸡者死”,“(陕)西人大惧”。
  对于李岩来说,一切都完结了。他过人的才华、出众的谋略、在历史重要关头的远见卓识,未曾成就功业,徒增后人“明珠暗投”、“英雄未得其时”的喟叹。
  在他的家乡博爱唐村,记者发现,出类拔萃的李岩,是在一种极其深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或者说,由于一种博大精深文化的滋养,唐村才出现了李岩等极为杰出的人才。
  李岩先祖下太行
  陉,山脉中断的地方。巍巍太行横亘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成为不可逾越的屏障,但自然造化在连绵的山脉中“切割”出一些孔道,这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自古是交通要道。
  由博爱唐村向西北行二三十公里,即可达“八陉”之一的太行陉。李岩的故乡,坐落在由太行陉联结起来的古道边。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这年春天,数以千计的农民从山西高原的洪洞县出发,穿越太行陉,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华北平原,这是著名的洪洞迁民的前奏。明朝初年,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久经战乱,很多地方“村庄毁去十之八九,百姓仅存十之一二”,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是受到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很多县只有千把人,还没有现在一个村的人多,所谓“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而在太行山的庇护下,山西战乱极少,并且连年风调雨顺,本地百姓生息繁衍,周边省份的难民更是大量拥入,造成人口密集,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明初天下平定,朱元璋决定大举移民,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十五年,移民活动持续了近50年,大规模的移民近20次。
  出太行陉向东南方向走了四五十里,这批移民来到一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只见殿宇巍峨,古木参天,大门的匾额上写着“千载寺”字样。这座历经战火却得以幸存的千年古刹,是山西移民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中转站,明朝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移民办事机构,负责接待移民,让他们在这里歇脚打尖,然后指派他们到四面八方。
  洪武四年,大规模的移民还未开始,这批移民大多被安置到怀庆府(今焦作)一带。山西洪洞县凤凰村农民李清江夫妇很幸运,他们被就近安排到千载寺旁的唐村,从此,祖祖辈辈都与这座气度恢弘的古寺缘分非浅。世界真的充满了偶然。洪武四年明朝某位移民官员心念一闪,或者纯粹是眼一闭瞎挑,做出了这样的安排。200多年后,在千载寺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下,李清江的后代李岩成长为文韬武略足以名传千古的人物,并协助李自成推翻明王朝,这可能是当初没人能预料到的,也足见世事的变幻莫测。此是后话了。洪武年间,李清江夫妇初来乍到,开荒种地,日子过得很艰辛。
  “始祖披荆斩棘,蒙霜露而居焉。当是时,垦田构室,几费艰辛而不殚烦者,贻厥后也……”这是唐村李氏家谱所记述的始祖事迹,很简略,但也能使人想见当初拓荒之苦。当时的唐村,田野荒芜,遍地荆棘,李清江夫妇风餐露宿,开荒种地,受尽辛劳,逐渐盖起房屋,拥有了一份家业,在唐村扎下了根。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李氏在唐村的生活安定富足起来,蔚然成当地一大家族,正如家谱所说:“故吾李姓日蕃,人丁颇富。”
  到五世、六世,李家开始走出唐村,在河南各地经商开矿,家境逐渐富足起来。六七世,家族开始出现进士、举人这样的成功人士。有趣的是,李家人不仅注重科举,而且代代尚武,据家谱记载,李氏各代先祖“文武双修”的有数十人之多,如成为李自成麾下大将的李岩、李牟、李仲、李友、李栋等人。说起来,这跟千载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千年名刹三教共融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汉末徐庶留下的故事。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足智多谋的徐庶最初为刘备所用,后来曹操“绑架”了他的母亲,要挟他前来投降。为人至孝的徐庶“挥泪别刘备,走马荐诸葛(亮)”,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后来赤壁大战时,他识破周瑜、庞统的计策,却选择了站在一边看笑话,致使曹操大败而回。
  半个多月前的一个炎炎夏日,在博爱唐村,记者意外地看到了徐庶母亲游无极寺亲撰碑,该碑已碎成几块,但尚存的文字,还能让人认定其大体内容。这块年代久远的残碑,存放在一间孤立的小房子内,记者看到,除此碑外,这间异常普通甚至可说简陋的小屋内,还有几块别的残碑,仔细查看,有“大魏(即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的一块北魏僧惠造像碑。
  站在小屋外,博爱县史志办主任陈志超、地名办主任魏美智指着周围茂盛的玉米地对记者说,别小看了这里,这周围数百亩地,曾经是闻名遐迩的千载寺。如今虽然没了这寺庙,唐村的土地仍以它为中心确定方位,称为“寺北地”、“寺西地”等。现在看到的残碑,只是千载寺原有碑刻极少的一部分,更多的石碑下落不明,也许毁掉了,也许还在附近水渠下埋着。就他们所知,重要的碑刻还有大唐十力和尚撰碑,金大定九年王重阳、丘处机撰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等。
  他们介绍说,这座古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无极寺,是与洛阳白马寺一起诞生的、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北魏时,因魏太武帝灭佛,该寺改名为太极庙,东魏武定三年更名为千载寺。
  为了给记者一个直观的印象,李立炳先生拿出一幅民国时期的千载寺绘图。从图上看,千载寺规模极其宏大,由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无极殿、三教堂、禅道学舍、练武堂和碑林等组成。其东邻是三圣祠(又称三圣门),里边供奉着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先哲。再往东是太极宫,内有老君殿、太极殿、药王殿等。寺南300米,有个叫博鳌潭的小湖,人称伏羲观鱼潭,潭边有个周易祠,里边存放有许多经书,任人随意阅览。这几个建筑左右相连,统称为千载寺,因占地面积大,民间俗称“五顷寺”。
  村里老人说,千载寺过去殿宇阔大,檐牙高啄,典雅壮观,气度恢弘,是一处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共融的地方,三教信徒友好相处,使这里香火兴盛。
  千载寺的衰败从清初开始,当时官兵以寺里藏贼为由放火焚烧,使寺庙蒙受重大损失。1958年“大跃进”时,为修筑水利工程,千载寺遗址被拆去大半,寺里的100多通石碑,被运到村西北铺在了水渠下。“文化大革命”时,这座千年古刹被彻底拆毁,如今竟然片瓦不存了。
  背靠古寺好乘凉
  明朝初期的50年,一批又一批洪洞移民穿越太行陉,来到巍峨壮观的千载寺,在这里歇脚,等待官府分派安置。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寺庙僧人和道士热情而殷勤的款待,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移民们将从洪洞带来的草木种植在“寺庙圣土”,以作永久纪念,其中长期存活下来的,是两棵柏树和两棵葡萄树,民间传说为“二百架葡萄”(其实是二柏架葡萄),对移民来说,这是与洪洞大槐树有着同样意义的迁徙记忆。
  大约两百年后的明万历甲午年(1593年)二月二,已遍及黄河南北的移民后裔回到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朝拜,留下《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表达对这座古刹的感激之情。如今碑已不存,唐村人依据保存下来的照片复制了这块碑。记者看到,碑文有三四百字,情意殷殷,而善因是当初“僧道大师舍食,传拳养生,积善殷厚”。从这样的文字看,当初的千载寺是一个以武术见长的寺庙,路过的移民虽然停留时间很短,但仍从武僧武道高手那里学得一些拳术,以锻炼体魄、增强自卫能力。
  路过的移民已然受益不浅,而留在千载寺旁的唐村李氏更是幸运至极。
  按照家谱记载,明清两代,唐村李氏“文武进士举贡,不可指数”,“五世祖讳明道,居住怀府开业羽箭行,誉招武雄。六世祖讳从谅,首中岁贡,辉县教谕,文武皆功”。到李岩的父亲李春茂,更成为一代武术大家,他成为贡生后,进入千载寺拜著名武道博公为师,“习拳、渡剑,看星相,读兵法,弘扬三教合一,论无极养生功,创十三势(式)拳、剑、枪艺,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
  其实令李家受益的,不仅是武功一途。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历史悠久,形成了三教共存的独特建筑组团,有着独特的文化追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竞相争辉而又和谐共融,必然焕发出非同寻常的生命活力。李家居住在这里,如同背靠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历代深受其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成为“文武世家右族焉”。
  明朝末年,这样的家族环境和文化环境,终于培养出一位文韬武略足以安邦定国的杰出人才——李岩。
  按照家谱记载,李岩与千载寺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他曾两度进入千载寺、太极宫习拳,并“树志文武”,涵养出远图大志。早在加入李自成起义军前,他与二哥李仲、表兄陈奏廷“太极门拜师结义”,共同“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式)通臂功”,卓然成武术大家。
  唐村李氏家谱关于李岩的记载,不仅揭开了李岩身世之谜的三百年悬案,并让另一历史悬案——太极拳源流之谜陡生波澜,他创的“太极养生功”与如今广布海内外的太极拳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太极拳是这位明末风云人物创立或参与创立的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全国各路武林豪杰的极大关注。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
·沛县武当洪拳之源流
·洛阳心意拳:曾经齐名太极八卦 如今
·倾力打造“太极拳乡”金字招牌
·少林寺功夫--飞剑对大刀
·河北秘传拳种亮相
·中国武术史略
·崆峒武术 平凉另一张文化名片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