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贯发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西方思想渗透到中国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西方教育理念在中国迅速膨胀起来,譬如,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西方教学模式也深深渲染了武术教学,因此,武术的传授形式也发生了极大变迁。毋庸置疑,时下武术训练方法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古代武术训练的方法。武术要想真正保持原有的“味道”,除了技术、理论挖掘与整理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古代武术训练方法的探析,这对传统武术的回归,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对现今武术训练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受当时文化及其思想的影响,尤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影响深远,进而映射古代武术的修炼方式,使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式。古代武术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修炼方式,即内功修炼和外功修炼,并达到追求的效果。
古代武术的内功修炼方法主要集中于气的修炼,主要目的是养气和炼气。养气以凝气清神为主旨,排除杂念,聚集功法;炼气以运使气息,通过复式、胸式等呼吸方式,自由跳动气息,类似现今的养生功法强调的调息手段,其总的目的为练功服务。内功的修炼多采用静态的或缓慢的动态功法,静中求动。典型的代表为桩功,古人云:“要学拳,需站桩,欲习打,先练桩。”桩功包括静态和动态行桩的功法。可见内功的修炼着重炼气的方法:
古代武术同时也强调外功的修炼方式。古代武术强调技击格斗术,非常注重实用性,这就要求骨骼、肌肉的硬度、韧性;除了具有精湛的攻防技术外,抗击打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的制约与要求,衬托出相应的修炼方式,即柔功、排打功、轻功、攻击性功法。
柔功在功法的修炼中是占重要位置的,也是修炼功法的入门基础。古代武术的柔功其实就是身体柔韧性的练习。,包括发展身体各个肌肉的韧性和灵活度,其手段为拉、压、牵等,有目的牵拉肌肉的柔韧性,常见的方式为压腿、扩胸、劈叉等形式的柔功。排打功目的在于自我保护,如在石头、铅袋上练习功法,包括身体各个部分。此外,还有金钟罩、铁布衫的练习,其实是不断修炼抗击打的部位。
古代的轻功修炼,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真飞。轻功是形容人跑得极快,能在陡坡上、墙上、…坡上等处行走自如,或跳跃到一定的高度而已。因此,有后来所流传的飞檐走壁说法。其中,有这样的锻炼手段为“轻身术”,如先练负重在山路土岭J二跑,继而在有水的缸边跑,随熟练程度的进展,进而减少缸里的水,直至为在空缸上跑,后将缸换为有盛铁的簸箕等训练体系。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古代武术训练的方法,其实古代武术修炼是以上训练手段的综合,每一环节都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古代武术训练方法,可以看出,与当今武术训练有很大差别,但也存在相似性。因此,我们在整理传统武术精髓时,可以从古代武术修炼方式吸取营养;如今武术训练可借鉴古代武术的训练方法,如桩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