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系统考证了陈发科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的部分名称,从字义、技法、文化内涵角度深入剖析,遵循古传拳论与歌诀中的用字,并在部分技术招势结构分际上做出了明确划分,在技术招势用机施展方法方面作了有益地探讨,以期逐渐恢复陈王廷十三式拳法的原貌。
关键词:陈发科 太极拳技术招势名称规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01-0048-04
陈式太极拳,原名十三式,由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五传至陈长兴时期,戚继光三十二势拳法、缠拳(即长拳)一百零八势、十三式拳法的第二至五套已经很少有人练习,只剩下十三式拳法的第一套和炮捶架子。这两套拳法今又称之为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全套拳。在山西省洪洞县通背缠拳中秘传的“二十四势”实为失传了的十三式拳法的第三套,又名“大四套捶”(以下简称大四套捶)。
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十三式拳法的第一套,即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已经在技术招势名称、技术运化、发劲方法和技术招势结构分际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模糊与混乱,造成了同一个技术招势多种名称,不同的运化结构、多余的发劲方法,相连技术招势结构分际上的界定不明。
因此,本文在尊重陈发科和陈照奎的拳架及练法的基础上,本着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的原则,从字义、技法和文化内涵角度深入剖析了陈发科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的部分名称,期望为陈式太极拳技术招势名称的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陈发科太极拳
1.1陈发科太极拳内容界定
陈发科太极拳,在拳术套路方面分为一路和二路,以沈家桢、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以下简称《陈式太极拳》)一书中所绘制的拳架为范本;在拳架演变方面,包括洪均生、雷慕尼、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陈照奎等所传习的拳架。在陈发科的传人中,以陈照奎的拳架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其他传人的拳架作为辅助参考。
1.2陈发科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部分名称歧异汇总
下表是根据陈鑫、洪均生、冯志强、顾留馨、马虹、阚桂香、李雨樵、陈小旺等拳术名家的专著和论文中所使用的技术招势名称汇总而成。
以上这些有歧异的技术招势名称可分为三类:一是因同音、近音、近义而造成歧异,如懒扎衣改成了揽擦衣、拦擦衣、揽扎衣等;二是为方便记忆而增字、减字、换字而造成歧异,如金刚捣碓又称为第二金刚捣碓、左转身捣碓等;三是技术招势技法与其名称不相符合而造成的歧异,如金刚捣碓与护心拳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招势.不可混同为一势。
2 陈发科太极拳一路部分技术招势名称规范考证分析
2.1预备式
从字义上讲,“式”为法度、规矩、模范、模式之意,势则是指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形势,是形象、动态性的样式。预备式,并非是正式的技术招势,强调的是法度规范性模式,所以应该用式字;起势、收势,则既可以是机势的势,也可以是模式的式;但具体到某一个技术招势时则必须用势字。这一点在戚继光《纪效新书·卷第十四·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拳法(以下简称戚氏《拳经》)中多有例证,如:“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下插势专降快腿”、“埋伏势窝弓待虎”等。
2.2金刚捣碓
金刚为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碓即碓臼,是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用于去秕脱壳,分为手舂碓和脚踏碓。金刚捣碓势模仿的是手春碓,即以拳头当杵头,以臂膊当杵把。
以力大无比的金刚来捣碓,意在渲染技术招势强大的威力与不可抵御性。然而金刚的职责并非捣碓,降魔杵也不是捣碓所用之物,所以此势名并不是特别合适,但沿袭至今,早已约定俗成,却也无可厚非。
通背缠拳和陈式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碓势源于少林拳的“金刚捣臼”势,虽借用了其名称和握拳下捣的技术要点,但从整个技术招势的运化方法形式和用机价值来看,已经没有任何少林拳技势机势的韵味了。少林拳追求的是坚硬疾速,经得起人打,也打得坏人。而陈式太极拳是引武人道的拳法,追求的却是神机应变的技巧艺术,是武术技巧艺术的应用发挥,练的是轻柔灵敏的功夫境界和侠义豪放的精神气质。
在陈发科太极拳一路中共有四个金刚捣碓,但有些却在技术招势名称前面加“第二、第三”等带有序号性的用字和标明“左、右”等带有方向性的用字,这些累赘性的用字都应当去除为好。技术招势在套路中的重复,正体现了其变化性的衔接方式,和变化性的用机方式。
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招势,应当由三部分组成:防御部分、机势转化部分和攻击部分。不可将金刚捣碓用于防御和机势转化的部分当作起势。陈发科太极拳一路中的金刚捣碓,其技术运化的结构为:起手先接住对方的来势,随即转捋法向后,接着转拦压上步;当对方另一只手前来攻击时,我以左手拦截对方的来势,随即向上撩起右掌;当对方拨拦或捉拿我右掌时,我再一边向上抬臂转手,一边提膝攻击对方;在对方以手压下我膝盖后,随即乘势落脚,并向对方腹部捣下右拳,左手则从后迎合捣势。
3 结语
建议将这五个技术招势的名称规范为:预备式、金刚捣碓、懒扎衣、掩手红拳和倒卷肱。其中预备式的动作应当纠正为浑然松静的立正姿势;起势(或起式)应尽量恢复为仙人捋须式的运化方法,而不是杨式太极拳中抬臂按掌的方式;金刚捣碓势中用于防御和机势转化的部分也不应当归入起势(或起式)之内。
陈发科的拳架及练法是研究陈王廷十三式拳法和当代陈式太极拳的较好范本,因为无论是其名称地更改、技术招势变化,还是其套路形式地整合基本上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并不是陈发科自己妄加改动的。以此作为基点逐步纠正陈式太极拳名称上的混乱,重新划分技术招势,恢复技术招势的原有技法,挖掘整理隐藏的技术招势及其变化,将会重现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武术所达到的武艺与道艺的高峰,将会为退化中的中国武术挽回颓势,为中国武术事业地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