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术套路运动是体育运动损伤多发项目之一,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育系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学生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其部位,损伤种类,损伤事发季节,相关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措施,力求为减少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训练损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01-0058-03
前言
武术运动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武术是体育专业学生专修的主要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武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武术套路是武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武术的传播和继承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武术套路运动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之后,对武术今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将起着重要影响。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之后,其动作要求幅度大、腾空高、节奏强、柔韧性好,因此在训练时以此为标准而实施武术专修训练,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损伤,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由此本文着重分析其发生损失原因同时为武术训练实施提供借鉴。
1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行为中常见事故,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疲劳损伤,它是影响运动者中断运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
1.1按受伤组织的结构分类
接受伤组织的结构分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武术套路中较常见的损伤为肌肉、肌腱损伤。
1.2按受伤后体表是否完整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体表的完整性已经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武术套路运动中出现的擦伤,由武术器械所意外造成的刺伤,在柔韧性练习中出现的肌肉或者韧带的撕裂伤以及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损伤:伤后体表依然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没有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武术套路中经常出现的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以及闭合性骨折等。
1.3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一般性损伤:受伤后仍然能够进行体育活动或受伤后需要进行门诊治疗,在短时间内不能按体育教学要求从事体育活动,需要停止患部的练习或减少患部的活动。特殊性损伤:受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有时需要动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完全不能从事体育活动或训练。在武术套路中可见有韧带拉断、急性扭伤等。
2 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常见损伤的部位及特点
2.1损伤主要部位
在王怡所写的关于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他谈到关于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在腰部、膝关节处、踝关节处、大腿、小腿、肩、腕部、肘关节及颈部。在他所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发现:腰部和大腿、小腿的损伤是主要部位占到了78%,且多发生在关节处共占损伤总数的51.2%。
曾世华、黄秀玉、刘祖辉所发表的“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其调查的数据显示,武术专修班学生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上、下肢和腰部,其中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15例,占18%;跟腱腱周炎18例,占22%;腰背部肌肉筋膜炎,20例,占25%;股四头肌挫伤21例,占26%;腕三角软骨盘损伤13例,占16%;大腿肌群拉伤15例,占18%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易受损伤的部位发生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腰背部肌肉、膝关节韧带、股四头肌及大腿肌肉群、踝关节、肘、腕关节等处。
2.2损伤部位在套路中的地位及发生损伤部位的自身特点
腰背部是损伤最为多见的部位,腰部主宰人行动的中枢,不仅是身体上部与下部的桥梁而且是人重心的落脚点。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绝大多数的武术动作和发劲的动作都要经过腰部的巧妙变化来完成。在武术谚语中就有“腰为主宰”,“以腰为轴”的说法。例如,武术动作中的旋风脚、旋子转体、腾空外摆莲等跳跃动作都是需要腰部发力来成功完成动作。武术套路运动对腰部的核心肌力以及腰部的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因而也是武术专修学生发生损伤的最主要部位。
膝关节作为承载上身重力的关键部位,在结构上其牢固性是非常强的,但是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膝关节常处于半屈部位起跳,起跳角度一般在130度到135度之间,从膝关节的解剖学角度上看,这个度数范围正是膝关节的解剖弱点,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同时在武术的众多跳跃动作中,膝关节经常承受着地面给的冲力和自身给的重力的冲击,使得髌骨负荷最大。再加上武术套路动作具有动静急停,腾跃折叠,高低起伏的特点,对膝关节短时间制动要求较高,一旦膝关节周围肌肉不能够满足运动强度所需,则易导致膝关节急性或者疲劳损伤。同时,极易引起膝关节副侧韧带扭伤,十字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而半月板损伤在康复过程中没有血液的营养补给,很难恢复。
而大腿周围肌肉群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发生的,如在套路基本功训练时踢腿过猛,在压腿和劈叉过程中力量控制不当而极易引起大腿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踝关节作为支撑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柱关节,在武术运动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外踝要比内踝大,而且外踝要比内踝的肌肉、韧带薄弱,而在武术运动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将脚踝内翻,在进行跳跃动作时落地一瞬间的不注意,都会导致踝关节的损伤,其中多为外侧韧带损伤。
肘、腕关节的损伤相比以上部位,在套路运动中损伤几率要小;损伤主要是发生在使用器械,武术对练以及跌扑类动作中。
3 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损伤的原因
3.1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武术教师、教练员和专修班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以及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知识,难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损伤后不会分析引起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害事故重复发生。
3.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准备活动的目的有二个:一是通过多种运动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能力,克服人体机能惰性,有效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正式运动一开始就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二是由于肌肉本身具有粘滞性,当肌肉的温度升高时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因此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肌肉的伸长和收缩不易损伤。由于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3身体训练水平不行以及技术动作变形
由于体育系武术专修班学生绝大部分在进入大学时,其武术素质普遍不高,有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学生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动作没定型。运动过程中存在着“高原现象”,理论表明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将原有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能继续发展。因此当某些学生在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就急于进行难度较高技术动作的学习时,就极易造成损伤。再者动作的错误,很容易违反人体解剖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容易造成损伤。
3.4运动负荷过大,负荷安排不合理
任何运动的进行都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不考虑运动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运动者的承受能力;或者在安排负荷的时候不合理,没有注意休息与训练的有机结合,就会引起细微损伤积累而发生劳损,劳损的积累是后期损伤的原因。
3.5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在很多运动损伤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其实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中有很多的应激源致使损失的发生,其应激原主要是生活中的事件和日常冲突,运动者过去受伤事件以及比赛时心理素质等。研究表明:动机越高对自己要求严格怀有高抱负,那么运动者受伤的可能越大,这是运动者参加比赛和考核而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
3.6运动损伤与季节有关
相比较之下,冬天低温潮湿,容易引起冻伤,也会因肌肉僵硬,弹性、耐力降低。冬天肌肉的粘滞性较强,血液不易被调动起来,体表温度升高较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不易在短时间内提高,因而发生损伤的机率相对较大。
4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加强思想教育
多给学生传授损伤知识,在教学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那一百多斤,在平时要多注意规范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分析案例对其进行教育。
4.2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在做准备活动时要注意观察运动者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训练者的身心发展及天气情况而定。多进行一些活动关节和韧带的练习,因为这是武术套路运动最易损伤的地方。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学习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达不到效果。负荷不要过重避免产生劳损。
4.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安排过小可能达不到训练效果,如果安排过重就有可能造成身体疲劳发生损伤。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当时的身体状况等情况区别对待,因时施教;其次应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量和伤后训练问题,决不能够围绕身体一处部位进行反复的练习,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产生的损伤。
4.4加强身体素质及易受伤部位的练习
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术动作习得的前提,只有身体素质练起来身体各关节肌肉才不会那么脆弱。要加强易受伤部位的练习做好预防的准备。例如:为了预防做旋风脚动作时腰部损伤,除加强腰部肌的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的训练,因为腰部肌肉受伤,从某种意义讲与对抗肌——腹肌较弱有关,腹肌力量不足,前后力量达不到平衡,很容易受伤。
4.5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由于运动损伤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平时多观察学生,看是否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假如发现,教练员就很有必要在进行武术套路学习时特别对待。因为一个学生带着情绪上训练课是很容易走神或者冲动行事的,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发生。
5 结语
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损伤高发群体。易损伤部位依次为腰背部肌肉、膝关节韧带、股四头肌及大腿肌肉群、踝关节、肘腕关节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时,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从而确定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自身对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的练习及伤后处理措施,向运动者进行传授损伤必要知识做到“预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