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问君三语为谁开――评金庸武侠小说的主流思想
来源:天涯论坛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7-04-2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演义)史上的泰山北斗,影响巨大。曾有人说“凡有华人 有唐人街的地方,就必定存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于喜好文学的我,喜欢对好的作品再三翻阅,从 军事、人物、事件等客观世界向政治、经济的方向渐进,最后探索其思想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 对金庸小说的哲学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金庸小说近千万字的巨著,每一部都充溢着各个时期金庸本 人的哲学思想倾向。“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还有一部未列入其中的《 越女剑》)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金庸从儒家思想转向于释家思想的过程。以下我将从十四部小说中选取 几部较具代表性的名著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三大主流思想。

  金庸的武侠取得极大的成功,取决于金庸本人通透的历史哲学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博大的胸 襟、自身的天赋与社会的机遇。同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之所以在销量和评价上都高 于同时代的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主要原因是金庸小说到处都笼罩着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让人 体验享受到一种远古的高深。

  读过金古梁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三位大师在剧情的设计、人物的塑造上各有春秋。归结起来, 古龙的小说注重逻辑的存在形式,在理性的描写中插入一些自己对人生的探索,但是,他的作品虽意 境辽阔,立意新颖,但缺乏对生活应有的积极的态度,而且千翻一律地强调同一观点,把个人对生活 的不满融入小说之中,失去了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正确指引作用;梁羽生的小说历史气息浓厚,看他 的小说犹如在聆听一位儒家大师在讲述历史的遥远,令人神往,然而梁羽生小说过度地强调“正义” 与“邪恶”之间的分别,“邪”就是“邪”,“正”就是“正”,“正”与“邪”就如两条平行线, 永远都不可能交织到一起,这样的小说模式不但使小说本身失去了韵味,而且将人性的可变性也给抹 杀了,与现实脱节。

  “任何作家都不可能不受到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①金庸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彩,汲取了儒、道 、释三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精华,去其糟粕,是金古梁三大家中色彩最浪漫、感情最浓烈、人性表 达最全面最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金庸流露出独尊儒术、 儒道并存、半儒半道半释、半道半佛,最终放弃儒道仅存释佛的思想体系。
 
  儒者风范

  金庸说:“我是浙江海宁人。……海宁在清朝时属于杭州府,是个滨海小县,只以海潮出名。近 代著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忧郁色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 分不合时宜的执拗。……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会动武。”②金庸出 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正如“江浙多儒士”,他从小就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上过私塾 ,拜过孔夫子。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使金庸吸收了儒家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 想、伦理的重要性、“积极进世”、忠君报国等儒家思想,所以在他初期的作品思想中占主要地位的 就是儒家思想。
  金庸的小说是虚构的,其思想主导着小说剧情的发展方向。《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开山之作, 以“反清复明”为主线,讲叙乾隆皇帝与“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之间的故事。小说刚开始引入主人 公陈家洛是由他的外表写起:“持白子的是个青年公子,身穿白色长衫,脸如冠玉,似是个贵介子弟 ……陆菲青连称不敢,心下诧异,见这少舵主一副模样直是个富贵人家的纨裤子弟,兼之吐属斯文, 和这些草莽群豪全不相类。”③很明显,金庸将陈家洛以一儒士的外表表现出来。由天山塞外到中原 大地,陈家洛的行程由化外到内地,符合儒家“积极进世”的思想倾向。随着故事的发展,陈家洛儒 者的思想与行为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在他身上并没有看到一个当机立断、率领群豪建功立业 的一帮之主,相反,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一介书生,三尺微名”的书卷气。儒者从政,最大 的问题是幼稚、好幻想,对现实残酷的社会乌托邦化。正因如此,他轻信乾隆,多次受骗;书生意气 ,大闹皇宫。结果爱侣远逝、损将折兵、兄弟惨死、大业不成。
  陈家洛只是金庸初涉武侠小说时根据自己最基本最直观的理想塑造的侠客形象。金庸跟绝大多数 中国人一样,受传统思想影响最深的是儒家思想,但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这个侠士的艺术形象塑造 并不成功,不仅成了儒家思想的殉道者,也成了金庸笔下的牺牲品。由于儒家思想强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等强调“不动手”的局限,加之金庸创作尚属早期,所以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里 面,过度地集中儒家为中心的《书剑恩仇录》属于失败之作。《书剑恩仇录》后金庸认识到不能从大 局上全面采用儒家传统思想模式。随着时间的修琢,金庸的思想写作逐渐将道家思想注入作品,把儒 道两种思想融为一体,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艺术性,将金庸的作品提向新的高度。

   儒道辨证

  在以后的小说中,研究金庸的作品,不得不先研究道家的思想。金庸受道家的影响很重,对道家 思想的研究也很深入,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作品。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道法自然”、“逍 遥”和“齐物”等。这里先谈《碧血剑》。
  《碧血剑》中的主角是半儒半道的袁承志,在他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陈家洛的影子,在他身 上看到的也是大大的书卷气,但也包含了一些亮点如道家人物的行为等。排除这个类似陈家洛的失败 艺术形象,事实上碧血剑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是李岩和金蛇郎君。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儒一道,一 个是儒家推崇的正人君子,一个是儒家反对的“卑鄙”小人。袁承志跟青青两人也是一正一邪。在这 本书中,金庸明显看到了儒家的缺点。所以,李岩这个人以自杀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有道家风范 的金蛇郎君则是拼搏,简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到死后还要设计出一个圈套来害人。在写这本书 的时候金庸应该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虽然对儒家的思想有所反抗,但并没能真正认识到儒家的错误或 者另外找到一种信仰。这种迷茫造成了小说没有主题的失败。

  三家并立

  到了奠定金庸“武侠宗师”地位的《射雕英雄传》,经过一翻深刻的人生哲学的探索,金庸的哲 学思想已逐渐成熟,小说中形成了以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为代表的儒道释三者顶立的局面。郭靖 是金庸小说里面集儒家思想于大成者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第一次阐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 儒家最高思想。书中的郭靖是非常典型的儒家继承者,他当仁不让,危难时刻宁死不屈;体恤百姓, 不惜与亲如生父的成吉思汗拒理力争。金庸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尽数刻划在郭靖身上,他为国为民,严 守做人之道,有大儒的风范。儒家追求的境界是“仁”,所以,郭靖不但是大侠,他还是“仁人”。  仁人是一种“求仁,得仁”的人。郭靖恰是其一。他为天下而忧,并不因爱情而背叛誓言或置黎民百 姓于不顾。他虽然苯,他虽然蠢,可是他是做“仁”的典范。儒家思想到郭靖身上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已经到达了顶峰,在以后的作品里,无论金庸怎么努力,儒者的形象已达不到郭靖的高度。
  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他创造了黄药师这一道家的艺术形象,用以来讨伐“礼法”,一反在 《书剑恩仇录》中对礼法处处维护的立场。黄药师逊桀不屙,最恨礼法,伤风败俗的事在他眼中不过 是过眼云烟,以致世称“东邪”,他甚至写诗来攻击孟子,真是邪得可以。黄药师的女儿黄蓉也继承 了黄老邪的道家思想。金庸在该书中最有趣的该是黄蓉与一灯大师手下的书生对白:“乞丐何尝有二 妻,邻家何有许多鸡。当初尚有周天子,何故纷纷论魏齐?”④(注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金庸已经 把作品的道家成分大大增加,但是在郭靖的儒家光辉形象下,道家思想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然而金庸 用生动的打斗场面描写祢补了道家思想语言表述上的不足。道家的武功几乎覆盖了《射雕英雄传》中 所有的打斗场面:道家全真派的功夫、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桃花岛的绝学、西毒的武功等,天下 第一高手“五绝”之首全真教主王重阳、天下第一武功秘籍《九阴真经》都是道家的产物,基本上除 了一灯大师,所有打斗都有道家的武功出现。可见,在这个时期,金庸已全力把心思放在道家的修为 上了。
  《射雕英雄传》里第一次出现了金庸对佛(释)家思想的阐述,并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能。一灯 大师便是金庸用来表达其佛家思想的先驱。在金庸的小说里面,首先强调的是佛家“隐”的思想,也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避世”思想,这与道家“避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注2)在《射雕英雄传 》中,郭靖、黄蓉欲见一灯大师一面,极其困难,甚至与一灯大师手下的“渔樵耕读”斗智斗力,最 终才在一座大山之顶见到一灯大师,可谓历尽波折。而一灯大师的出手仿佛就是为了救人,符合佛家 “渡人救人”的宗旨。《射雕英雄传》一书讲述了一灯大师(段皇爷)出家为僧的原因,这就等于讲 述了他成佛的过程:从一国之君到佛法大师、从争《九阴真经》到淡泊名利武功、从妒忌他人到心境 平淡……而且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强调了一点,就是一灯大师是天下“五绝”之一,“一阳指” 功夫已经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这为以后佛学在小说里面的大展鸿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佛家 “一阳指”功夫为天下仅有的可以克制“西毒”欧阳锋的武功,这里面不就是暗示佛家的武功更胜道 家吗?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小说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金庸着力要塑造光辉的儒者形象,然而因各种 原因而宣告失败。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成功地塑造了郭靖这一“蠢、笨、痴”的大儒形象,极 力宣扬了儒家强调的“积极进世”、“勤能补拙”、“为国为民”的思想;同时大大增加了道家思想 在小说中的比例,用辨证的方法反驳了自己“尊儒”的思想,为以后放弃儒家思想做好铺垫;又插入 佛家的思想,润色了文章的可比性与可读性,扩大作品的视野。这样一部作品,奠定了金庸在“江湖 ”上“武林至尊”的地位,为金庸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和好评,稳定了金庸的地位,为以后更自由的创 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仙风道骨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小说里面写“儒”写得最好的,那么,接下来他写的《神雕侠侣》 便是金庸道家思想的顶峰。
  首先,从主人公杨过开始。杨过,字“改之”,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几篇,金庸已经安排了 杨过的出场,杨过之父个性古怪,认贼作父,危害江湖,最终身死人手。郭靖为杨过起名字“改之” ,希望他在人生路上知错能改,莫要再像他父亲一样一念之差铸成大错。然而杨过“辜负”了郭靖的 期望,无视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道”一直向前走,最终没有变“坏 ”,反而成了一代大侠,为世人称道。这种“固执”不改的个性,任别人怎么劝说都不改变初衷的性 格,符合道家“逍遥”的思想。
  其次,小龙女。小龙女生于古墓,十几年如一日,已经养成了“淡泊自然,与世无争”的道家性 格。小龙女一生经历了出世、进世、再出世、再进世最后还是出世的过程。在其中,无论发生什么事 ,她都是本着道家“不强求什么”的思想,到最后的出世,也预示着道家思想在她身上的作用。同时 金庸在小说中也指出了道家思想对人的作用,“小龙女幽幽叹了口气,说道:倘若我不是从小在古墓 中长大,这一十六年定然捱不下来。”⑤这都归功于小龙女在古墓中养成的“淡泊自然”的道家思想 。
  再次,《神雕侠侣》一书引入了道家的思想核心,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 是可以定义的,但在不同的时期,会因时间、环境、所悟的人的差别而改变,名可名非常名亦同。这 一核心思想有杨过一生的事迹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杨过从一放荡不羁为所欲为不受道德礼法束缚的 青年变成一个劫富济贫解救苍生的大侠,从别人眼中的“不法少年”变成人人敬仰的“神雕大侠”, 造福一方,其中经历了极多的变故,让杨过的思想逐渐变得成熟,形象更加变得丰满。
  最后,杨过与小龙女的故事。《神雕侠侣》一书,以“情”字贯穿全书,成为作品的主导。而杨 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就是其中的精粹。“道法自然”是主宰杨、龙爱情的利器。道家强调“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⑥人类是依靠地上的生物生存的,地上的生物又是在不断地和宇宙中各 种自然现象搏斗以求得生存发展,而各种自然现象又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客观规律则是依着自然 万物而存在的。《神雕侠侣》中无论杨过小龙女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两人的分分离离聚聚合合,而 最终自然万物又“巧合”地给予了两人相隔十六年后再重逢,“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 迹江湖”。
  《神雕侠侣》是金庸小说集道家思想之大成者,“道法自然”、“逍遥”和“齐物”等道家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神雕侠侣》的背景是南宋时期,南宋正是中国礼教开始森严的时期 ,金庸在作品中插入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是站在道家与儒家的对立立场,恰得其处。同时,道家流派 的武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除了《射雕英雄传》中描述的武功得到继承外,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和 “玄铁剑法”、古墓派的神奇武功、蒙古武士的外邦武术等都是其中亮点,道家武功到《神雕侠侣》 时可谓到达鼎盛。而佛家的武功如一灯大师、金轮法王和最后才出场的觉远和尚,也为《神雕侠侣》 的武功描写打进强心针,倾倒万千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射雕英雄传》的洗礼,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已表现出对佛家的倾向。僧 者非佛,金轮法王纵武功盖世,然与佛家大慈大悲的行径背道而驰,后不善而终,正应因果不爽,天 网恢恢,疏而不漏。“老顽童”周伯通虽是道家全真教的人,然而一片赤子之心,无世俗名位权利之 心,甚至连大小辈份的概念都没有,一味天真烂漫,所以他本人虽属道教,但更接近于佛教“赤条条 来去无牵挂”之禅意,后居天下“五绝”之首。一灯大师感化“铁掌水上飘”裘千仞,这段描写让我 们看到佛家思想的光芒,而最后出场即刻镇压全场的觉远大师师徒,更是让我们看到佛家武功的大好 前途:“杨过心道:“这位大师的说话深通拳术妙理,委实是非同小可,这几句话倒是使我受益不浅 。‘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之理,我以往只是模模糊糊的悟到,从没想得这般清楚。……原来觉远 不会武功,潇湘子双掌打到他身上,他既不能挡,又不会避,只有无可奈何的挨打,可是他修习《九 阳真经》已有大成,体内真气流转,敌弱便弱,敌强愈强。那掌力击在他身上,尽数反弹了出来,变 成潇湘子以毕生功力击在自己身上,如何不受重伤?众人又惊又喜,齐口称誉觉远的内力了得。”⑦ 佛家的武功压倒道家的武功,只是表面的现象,但是现象反作用于本质,更深的一层,是金庸的思想 天平已经倾向于佛学,这样的哲学思想在以后的作品中又可以看出。由于年龄时间的限制,金庸对佛 家的探讨现在尚属肤浅,只局限于表层肤浅的武功与对话,但金庸借对话、武功和佛家经典来阐述自 己对佛家禅宗思想的理解,成为之后作品创作的主流。

   顿入空门

  中外文学史都表明,文学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⑧(286)。其中,佛教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形式均产生过广泛的影响⑨。中国古代小说在表现题材的拓展、任务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丰富多 变等方面均受到佛教的明显影响⑩。对比前面的作品,《倚天屠龙记》所包含的佛家,在儒、道、佛 三大主流思想中脱颖而出,占据了作品的主要地位。
  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主要由两方面表达他对佛家思想的理解。其一是引用对话和佛家经典 。在金庸的作品中,很多地方直接插入各哲学思想流派的经典著作。《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多次引 用《金刚经》、《楞伽经》等多部佛家著作:“只听他苍老的声音缓缓诵念“金刚经”:“尔时须菩 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只听谢逊继续念诵:“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 持,不足为难。……”……少林三大神僧的“金刚伏魔圈”以“金刚经”为最高旨义,最后要达“无 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于人我之分,生死之别,尽皆视作空幻…只听谢逊又念经道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如我 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11)
  《倚天屠龙记》中着笔甚多的谢逊前半生杀戮过多,后来被囚禁于少林寺,每天聆听三大神僧朗 诵佛法,接受佛家思想的熏陶,渐渐认识到过去。同时也认识到人生业感缘起的变化,甚至认识到佛 家的正觉悲智人生观,是对生命最真实的完成。人生,不是以短暂、有限的和表面的现象,来决定生 命的价值。
  一切是空。报仇是空,尘世是空,生命是空。谢逊之所以在前半生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完全是 因为自己偏激的性格和报仇的心理。佛家主张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成昆作恶多端,危害江湖,终死于谢逊之手;谢逊杀人无算,但基于其报仇心切,残废且年老,在得 到被害人家属朋友的原谅后,金庸安排了他在顿悟之后渡入空门,皆大欢喜。“渡厄喝道:“咄!空 固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份法名,于佛 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无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 善哉!你归我门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 无物,何况于名?””(12)连名字都是“空”了,那血海深仇、功名利禄、前尘往事不都是“空” 了吗?金庸借对话与经典作品表达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一切皆虚幻,一 切皆空无”的佛家理解。
  其二,借《倚天屠龙记》的社会主流与武功。《倚天屠龙记》的主流就是“反元复汉”的民族思 想。然而,真正实现“反元”的不是儒道家的教派,而是崇尚佛家思想的明教。所以张无忌虽是该书 的主人公,然而明教才是《倚天屠龙记》的第一主人公。明教是波斯明教的支流,全教的指导思想是 佛教思想。在《倚天屠龙记》中,“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 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13)这句话的意思是不 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在《倚天屠龙记》中这句佛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同时说明该书 的主流思想。谢逊杀人无数,终入佛门;成昆作恶多端,死于掌下;空色大慈大悲,渡人舍己;张无 忌放弃天下,画眉赵敏……很多当年纵横湖海,威震天下的大豪侠大英雄,他们的结局是出于世外, 不理世事,符合佛家“空”的思想。
  《倚天屠龙记》的武功五花八门,最高者非张三丰的“太极神功”、张无忌的“九阳神功”“乾 坤大挪移”和少林的“金刚伏魔圈”莫属。“太极神功”的创始者张三丰来自少林,“九阳神功”出 自少林,“金刚伏魔圈”亦然,“乾坤大挪移”来自波斯明教,也属佛教范畴。几种最高的武学都来 自佛家,说明金庸此时对佛家的向往与倚重,印证了“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说(现实中,武术最高者 并非河南嵩山少林寺,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了少林功夫,少林武术得以发扬光大,这不得不归 功于金庸先生“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说)。在《倚天屠龙记》中,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道家武功横行天 下,后来张无忌参透了“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开始打遍天下无敌手;少林在该书中可谓多 灾多难,多次遭受战火的洗劫,少林僧人也多次败于他人之手,正当别人认为少林毫无高手的时候,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期出现了绝顶的三大神僧,以其“金刚伏魔圈”技压群雄,守护着谢逊,连人 称“天下第一高手”的张无忌也无法攻破其阵,让江湖人士认识到少林依旧是武学的泰山北斗,扼杀 了他们藐视少林武学之心。
  《倚天屠龙记》作于1961年,此时的金庸已经接近不惑之年,到《倚天屠龙记》完成的时候他刚 好40周岁,处于不惑之年,金庸对哲学领域的探索已到了对道家的批判和对佛家的推崇。对少林武功 的推崇,体现了金庸此时的哲学思想已极度偏重于佛家。佛家武功压倒道家,同时也是佛家思想压倒 道家思想的表现。但这个时候的金庸,对佛家思想的探讨还未到达顶峰,对于佛家思想的中心仍无一 个准确的定义。在下一部作品《天龙八部》中,金庸完成了在《倚天屠龙记》中无法完成的使命,成 就了武侠小说佛家思想的颠峰。
   佛法渡世
  《天龙八部》博大精深,支繁叶茂,所描写的人物数不胜数,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顶峰,甚至可以 说是所有武侠小说的顶峰。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卫斯理)说:“《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 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 ,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 伏。”(14)“天龙八部”这个名词出于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 、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故称《天龙八部》。金庸以“天龙八部 ”为书名,不是要说书中应有八个与之相对的人物,而是要用来象征小说中一些的人,取“众生百态 ”之意。从作品的名字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股浓厚的佛家气息。
  《天龙八部》的开篇继承了书名的思想,从一个崇尚佛的国家大理开始描写。金庸写《天龙八部 》的时候是要写大理皇家内部的斗争,但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金庸也控制不住剧情的走向。由无量 剑派的南北宗的比剑为起点,引出主人公之一的段誉,从段誉那一步一步地引出段正淳、乔(萧)峰 、慕容复、虚竹、游坦之等一系列人物。在《天龙八部》里,金庸第一次用“大慈大悲”来转孽化痴 ,用佛家思想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注3)的经义来开导广大读者,金庸用他的“大慈大悲”、“ 悲天悯人”的普渡胸怀营造了一个欲说还休的精神家园。
  首先来说说段誉。段誉是《天龙八部》的第一主人公,在千丝万缕的人物和情节中,段誉扮演了 联系各旁支的主线的作用,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由段誉引出。段誉在佛法的熏陶中长大,放着好好的 王子不做,“没有”武功(注4)也敢一个人到江湖上乱闯,还好瞧热闹,好管闲事,却好运连连、艳 福多多(虽差点转头成空)。金庸“给予”了他许多福缘,既是一国之主,又抱得美人归,而且学得 一手天下第一剑法“六脉神剑”。段誉有如此“待遇”,是因为金庸笔下的他对生命和世界的热爱和 珍惜。《天龙八部》中的少林大战,段誉被慕容复踩在脚下,生命威在旦夕。“慕容复喝道:“你要 死是要活?”……“死有什么好?当然是活在世上做人,比较有些儿味道。””(15)段誉的这种行 为符合佛家“生命之爱悦”的思想。佛家反对“名利欲贪嗔痴”,但崇尚“爱”。段誉爱己、爱人、 爱世界爱苍生,所以福缘广厚。
  接着我们来看看另一主人公虚竹。虚竹是少林门下一小和尚,自小在少林长大,志愿成为一名佛 法高深的大师,然而一次偶然的外出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少林武功被化去,破杀戒、荤戒、酒戒和 淫戒,做了一教之主,最终被逐出少林。佛教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空皆虚幻,越少世俗的名利等的羁 绊,便越接近佛性,成佛的希望便越大。但生为俗人,名利欲贪嗔痴等俗念总难免除,所以大多数人 成佛的希望很小。虚竹这一个少林和尚,虽说杀戒、荤戒、酒戒是被迫实行的,但与梦姑银川公主一 夜激情后对其念念不忘,于“痴”字不能逃脱,故为佛所遗弃。金庸借虚竹这个傻里透痴的和尚来表 达自己对佛教的清规戒律和反“名利欲贪嗔痴”的理解。
  然后是段延庆与慕容复。段延庆是大理国理论上的继承人,因为宫廷的动乱而失去皇帝宝座;慕 容复是五胡乱华时期燕国鲜卑皇族的后裔,因为燕国的灭亡而流落江湖。两人有相似的身世背景,同 时又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受“贪嗔痴”危害最大。段延庆拼尽一生,终落得一场空,然而由于 他少时多受苦难,为了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东西才这样“恶贯满盈”,所以金庸安排了他在失去一切的 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原来是段誉,老来得子,而且由儿子得到了王位,与他得到的毫无分别,圆满 而终;相比之下,慕容复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机关算尽,狡诡多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得了 个众叛亲离,精神失常,神智颠倒,只得在无知的小孩子中获得满足,南面称孤。可以看出,金庸的 佛学思想主张人应该去除贪嗔痴,少些名利欲望,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武术背后的江湖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五轮书(中译)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中华武术》特刊 太极盛世
·是谁创造了武术?/熊征
·武术文化: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
·科学看武术
·无影秘功──点穴功夫探秘
·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考:一定时期内还要
·李小龙的十大武学著作
·铁掌拈笔写就《三板斧》
·六旬武痴自制“十八般兵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