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魂》杂志 文/杨喜汉)
“运河之都”——山东省济宁市,古称“任城”、“济宁州”,自唐宋以来,就是鲁西南一带的商贸重镇,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座落在大运河北岸的“太白楼”,就是因唐朝大诗仙李白在济宁学剑八年,时常到此楼饮酒作诗而得名。
济宁历史悠久,美丽富饶。世人皆知。殊不知济宁的武术史更加渊源流长,宋朝的“梁山聚义”英雄辈出;清朝的武状元“田在甜”威震中华;一九四三年上海中俄大比武,十五岁的“神拳大龙”击败俄国大力士为国人扬眉吐气,这些都是济宁人的骄傲。而老济宁有一个“四海春”,在近代武林史更是“名闻遐迩”。
清末民初年间,在济宁太白楼的东南边约二百米处有一座 “四海春茶楼”,这里的老板叫刘朝淦,也就是“四海春拳场”的创始人,从刘朝淦向上推, 先辈曾七世设镖局保镖。刘朝淦力大身粗,武艺高强,为人耿直豪放,因有些耳背,故人送外号“刘聋子”。开茶楼算是刘朝淦的职业,而他一生的嗜好,其实唯有练武。闲暇时间,他就在茶楼下的空场子里传艺授徒,以武会友。刘朝淦授徒极严,教学有方,在他的手下调教出的弟子高手如云,其中有因武功卓越,作战骁勇,被列为“皖系军阀四大金刚之首”,后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靳云鹏;有“安青帮”巨头杨同梅;有威震云南桂花城的镖师张凤亭;有凭借深厚的功力和胆识,当上济宁坝口粮行大接班头人的张传礼;有擅用刀剑的胡兰洲、坡脚神腿李凤山、快手陈守卿、铁腕刘振起等。还有一些慕名带艺投师者,如少林门狄振海、劫拳门龚国栋、华拳门刘继成、查拳门沙忠民、董宝泰等。当时“四海春”是济宁,乃至鲁西南一带最大、最有名的练武场,提起“刘聋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当时有不少外地的武林中人也慕名前来“四海春”切磋武艺。如窦尔敦的后人窦飞龙、黄天霸的后人黄耀雄、 “神手”唐殿卿、“铁腿”张恩庆、 沧州的王子平、曹州的杨斯文,以及胶东“螳螂三山”之一的崔寿山、宁阳好武的大财主宁子勤,还有河北来济宁经商的武林高手王书魁、石守连,祖籍济宁的上海老拳师李恩聚、米全忠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先后到过“四海春”作客,与老板刘朝淦有交情。
济宁周边一些拳场子的武师们,也愿意与刘朝淦交往。刘朝淦常对弟子、徒孙们说:“天下武术是一家,人不亲艺亲”;还说:“学好文武艺,献给帝王家,帝王家不要,留着保自己”。“四海春”的再传弟子们,大多数是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业余时间几乎都在“四海春”里摸爬滚打,时间和汗水培育出一个个武林精英,其中有四十二岁才开始习武、建国后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运动会获奖的马永昌;有“大刀”李德卿、“张飞枪”姜传文、“八仙剑”董福贞、“九曲戟”田淑信、“双剑”马淦亭、“罗汉捶”李万祥、“五花捶”田振基等。当今的武林泰斗,上海体院离休的蔡龙云老教授,年轻时只要来济探亲,也常到“四海春”切磋武技,相互交流。当时,年长一些的李德卿带领一帮年轻的师兄弟们“闯上海”,在上海滩某大剧院表演,以兵器见长的济宁“四海春”的武术,一炮打响。上海人点名要看“癞痢头”的大刀(因李德卿秃顶,上海人叫“癞痢头”),李德卿也因此博得了“南京到北京,大刀李德卿”的美名。而董福贞的“燕翅镗”,单摆浮搁,工架周正,上下翻舞,宛如游龙,真是 “震惊四座”,令人叹为观止,乃至德国租界的领事三翻两次地找李德卿协商,要聘请董福贞到德国去展示技艺,此事因李德卿怕回济宁无法向其父母交待而作罢。
在那个年代,像刘朝淦这样具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不计门派,八方交友”博大胸怀的老拳师实属难能可贵,通过各路英雄在“四海春”的相互交流,极大丰富了“四海春武系”的内涵。当时 “四海春”拳场练武的范围非常广,以少林拳、查拳、华拳为主,实战为用,尤擅兵器。除武术基本功训练、拳术、器械和各种对练外,还有摔跤、跑拳(即现在的技击)和硬气功。说起硬气功,刘朝淦还有过一段真实的功夫轶事:说是有一年某牌军的一位军官来 “四海春”看望刘朝淦,二人闲谈中刘对军官戏言:“我还能当兵不?”某军官附耳大声说:“老师你有没有劲?”刘说:“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劲”。说话间二人走到了楼下的练武场边,有一盘半埋在地下多年的磨盘,地上露出的磨眼供茶客们拴驴用。只见刘朝淦运气于脚, “嗨”地一声大喝,朝磨盘跺去,那磨盘从地上的磨眼处被齐茬跺断,惊得在场众人无不张口结舌。
“四海春”虽然名扬四海,但刘朝淦也做过一些不光彩的糊涂事,如他替弟子杨同梅争“猪行”,带领十几名高徒在济宁东郊与几十名带刀的兖州猪贩子们打拼,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再如他因与铁塔寺的监院不和,只身大闹铁塔寺,搅得寺院几天不得安宁,济宁州府衙门不得不派人拿他的 “光棍地”,迫使他带领张凤亭等几名爱徒跑到云南桂花城保镖数年才回济宁。
后因世事变故,“四海春茶楼”改为戏院,但“四海春”三字仍然沿用,直到“公私合营”后才改为“曲艺厅”,自此“四海春”在济宁人的印象中才渐渐淡去。
如今“四海春”没了,但当年“四海春”的传人还在,技艺还在。粗略盘点一番,“四海春”流传下来的技艺有以下这些:
基本功训练:十路墩捶、十路弹腿、三路汤腿;
单练拳术:一至十路查拳、坤拳、水浒拳、短打、四趟腿、四步架子、六家势、弹腿势、鹅掌势、华拳势、少林达摩势、曦阳掌、石手头、炮捶、五花捶、五郎捶、罗汉捶、头路串、二路串、头路车、二路车等;
对练拳术:拆四路查拳、拆短打、八翻捶、大串子、行者捶、擒拿等;
单练器械:三义单刀、剑侠单刀、八卦单刀、五虎枪、锁喉枪、张飞枪、双头枪、行者棍、少林短棍、八仙剑、游龙剑、缇袍剑、周仓大刀、春秋大刀、黄忠大刀、月牙铲、狼牙棒、青龙戟、开山钺、朴刀、大梢子、三节棍、九节鞭、金刚圈、双插子、峨嵋刺、梅花双刀、八卦双刀、地躺双刀等;
对练器械有:白手夺刀、白手夺枪、对扎枪、单刀枪、单刀拐子枪、双刀进枪、朴刀进枪、大刀进枪、三节棍进枪、行者棍进枪、八进杆子以及对咬刀、对咬剑等。但也有的一些传统套路已经失传,如二人对练的“十路粘手捶”、多人对练的“摔散拳”、 四人器械对练的“三英战吕布”,确实有些可惜。
“四海春”没啦,但她的尚武精神却像她的名字一样,永远名扬四海、青春常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四海春”传人,为中华武术的振兴奋斗不息,世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