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起源,目前主要有2种说法,一是起源于陈家沟的陈王廷,二是起源于更早的,是不是张三丰还有待考证。应该说2种说法都没有压倒性的证据。本人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古代很少有人把武术史当回事,正史上很少提及武术的内容。自唐以下,文武渐渐分离。练武的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比较容易受到迷信、崇古思想的影响,捏造创始人、或者假托仙传以自高其拳的事情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功夫高并不一定说明他说的话可信度就更高。一个拳种有了点名气了,为了更有名气,一些门人弟子就会撒一些善意的谎言,现在知道的就有岳飞创形意,张三丰创太极、达摩创少林等,董海川的八卦掌也有传自仙人的说法,只不过八卦掌出名的太晚,能拿得出手的祖宗都被用光了,第一代弟子对于八卦掌的来源在董海川的墓碑上也有了明确的说明,这才作罢。第一代的人撒了谎,第二代的人就会把师父讲得当成是事实,不允许任何的质疑。于是一代一代的重复一个能带给自己利益的谎言。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搞武术源流有多么不容易,本人也就是对了解到的一些资料进行一些合理的编排,希望能有点用而已。现在关于太极源流的书籍多是太极门人弟子所做,他们难免收到师门传承的影响,儿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相对公正看待已有的史料和证据,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支持太极拳创自陈家沟的主要是唐豪和顾留馨。这一派以文人为主,擅长文字考证。顾留馨在《炮捶》一书中列了8条证据,但从我这个第三者的眼光看来,真正有点用的只有3条: 1、《陈氏拳械谱》说陈王廷创十三势五路、一百零八式长拳一路、炮捶一路。 2、《陈氏家谱》中说陈王廷是“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 3、陈王廷留有一首《拳经总歌》,首句“纵放屈伸人没知,诸靠缠绕无皆依”。 第一条什么也说明不了;第二条能说明陈王廷创拳,但不一定是太极拳;第三条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间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也就是说第二条说明陈王廷创拳,第三条说明创的很可能是太极拳。
支持太极拳创自更早的有很多,但论述较为详尽的就是吴图南,本文也以他为这一说法的代表。资料也主要来自其著作《太极拳之研究》。吴先生的证据以实地采访为主,文字资料为辅。吴图南的说法是,陈家沟原来是练炮捶的,后来蒋发传给陈长兴太极拳,陈长兴因为学了外人的拳,在当时还受到族人的排挤。
书面证据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这本书所描述的拳术从拳术名称(已经明确的有太极拳的称谓)、各单式名称和总纲来看非常像是是太极拳。至于源流,说了3个人,宋远桥的拳是传自唐代许宣平,俞莲舟的拳是传自唐代李道子(还说这个人从唐代活到了明代,这就明显是扯淡了),再有就是张松溪、张翠山学自张三丰。
采访的证据主要有 1、吴图南在民国初年到白云观,遇到一位道士名叫胡玉灵,据胡的叙述,白云观的道士自明朝起就一直在练习太极拳。吴还到过宝鸡,发现那里的道士也会练太极。 2、吴图南在1917年曾到陈家沟并遇见了陈鑫,陈鑫明确的讲太极拳拳是外村人蒋发传给陈长兴的。当时还遇到一个人名叫杜育万,声称自己的功夫得自蒋发。 值得注意的是,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太极拳创自陈氏始祖陈卜。而这个说法是以上两派都不接受的,基本可以肯定陈鑫在这里撒谎了。 3、吴图南在建国后参加了一个太极拳研究会议,当时陈发科也在场,吴认为陈发科是练炮捶的,不是练太极拳的,于是要求陈发科只能算列席,不能算出席,陈发科同意了。 逐条分析如下: 第一条,如果太极拳创自陈家沟,那么杨露禅和武禹襄是现在已知的2个外传的脉络,杨露禅卒于1872年,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北京白云观和宝鸡的道士从明朝就开始练太极。 第二条,《陈氏太极拳图说》是陈氏太极拳的经典文献,其出版过程也十分曲折,陈鑫的定稿准备出版,但是被人遗失,陈鑫也一病不起,陈椿元整理陈鑫以前写作的草稿和资料这才编成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中还发生杜育万在附录加上“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的事件。总之就是一笔糊涂帐。个人倾向于吴图南的说法。 第三条,我不知道怎么说好,陈发科是陈长兴的曾孙,即使是按照吴图南的说法(蒋发传陈长兴),陈发科也是会太极拳的。怎么会发生吴图南所说的事情呢?这个要存疑了。
我提出的如下疑点 为什么陈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是如此的不同? 陈氏太极拳有炮捶,其他没有;陈式太极拳讲缠丝劲,其他没有,杨氏和吴氏多讲抽丝劲。 陈王廷创拳说很难解释以上2点,尤其是为什么其他太极拳没有炮捶套路。据现在的了解,杨家前2代是练炮捶的,但后来不传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拳的时候就明确的知道,太极是太极、炮捶是炮捶,是2个完全不同的套路。杨露禅在陈家沟还学了很多其他的套路,但他们和太极拳都不一样,所以才会发生炮捶在杨家传了2代就失传的现象。应该说杨家当时在北京的练拳传拳环境还是比较稳定的,如果炮捶是太极拳的核心套路,失传的可能性非常小。 按照现在陈氏太极拳的说法“太极,缠法也”。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但其他几式太极拳或者干脆没有、或者没有把它提到核心的位置,建国后武术界还发生过所谓缠丝劲(顾留馨)和抽丝劲(徐致一)的争论。杨季子诗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也能知道当时的杨式太极拳是不以缠丝劲见长的。现在各派太极拳奉为经典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等也没有缠丝劲的提法。如果陈王廷创太极拳,那么就很难解释。因为杨露禅漏学或者是学了没传的可能性都很低。功夫是手把手教出来的,练家子一搭上手,什么都瞒不住。如果按照吴图南的说法,可以解释,但略显牵强。陈王廷《拳经总歌》,首句“纵放屈伸人没知,诸靠缠绕无皆依”,这句话虽然不能说明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但是可以说明“缠丝劲”这个东西从陈王廷开始就有了,和炮捶一样都是陈家沟的本地货。陈长兴教杨露禅的是从蒋发处学来的太极拳,在杨露禅走后,陈长兴或者是陈家的别的什么人看出了太极拳确实高于本村的拳法,于是将太极拳和本村拳法的精华——缠丝劲(这很可能是炮捶的主要技法),融合而成陈式太极拳。
经过上面的论述,我认为太极拳传自陈家沟之前的可能性很大。至于有多早,是张三丰还是李道子则都是猜测,很难定论。
本文观点全部基于正规出版物,如有新的能够说明问题的证据,欢迎提供、探讨。提供的时候希望注明资料的出处,以便于查找、核对。
参考文献 《太极拳谱》人民体育出版社 《陈氏太极拳图说》山西科技出版社 《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顾留馨 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术》顾留馨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