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四川近代武林人物志(上)
·关于《岳武穆王拳谱》的几个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浅谈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贡献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9-2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是由杨家从农村带到京城,从封闭推向社会的。杨家及其后学,把太极拳从武术发展为亿万人喜爱的高雅艺术,兼具御身、娱身、医身、修身、健身的诸多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杨禄禅经过“三下陈家沟,学艺十八载”的艰辛学拳历程,已是身手不凡的太极大家。经过在京城做官的永年同乡武汝清推介到了北京。先在社会武林圈子中,后到清宫王府中授拳。约在1854年,其子班侯与健侯先后进京,协助拳务。

1902年,杨健侯长子少侯与三子澄甫进京随父教拳。杨健侯去世后,杨澄甫担负起杨式太极发展的重任。民国启始,杨式太极拳失去了与清廷官府结合生存的环境,被迫走向民间授拳。这时,社会名流许禹生(杨家弟子)开办的“北平体育研究社”,最早把太极拳公开推向社会。杨家传人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等,都在许禹生的拳社任教。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到长江三角洲,杨式太极拳顺势南下。先是杨家弟子田兆麟于1917年到杭州授拳,后是杨澄甫于1928年亲率弟子南下。

杨澄甫南下后,或任中央国术馆公职,或到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应国民政府要员之邀教拳,并在弟子董英杰、陈微明、郑曼青等人协助下编辑出版《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等著作,达到太极人生最辉煌时期。

  杨澄甫逝世后,其阵容庞大、威震四方的弟子们,仍以江浙沪为中心,继续传播杨式太极拳。至今,支撑杨式太极大厦的,其主干仍是杨澄甫的再传三传弟子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体委组织了杨式太极拳的简化和推广。六十年代初,由顾留馨审定、傅钟文演练、周元龙绘图的《杨式太极拳》出版,为亿万人演练杨式太极拳提供了一部极好的教材,恩泽颇广。

1828年,许禹生拳社在杨澄甫、孙禄堂等人南下后,缺少教授太极拳的老师。当时,正值陈照奎因事从河南来京,随即聘为教师。后来陈发科应邀进京,因其杰出的拳艺,一直留在北京。陈发科及其子陈照丕为陈式太极在北京的发展,建立了历史贡献。

  陈式太极拳在很长时间内,是靠师傅身传口授的(很多拳种都是这样),完备的书面理论不多见。陈家沟直到清末民初,他们即使有王谱和武、李著作留传(指王宗岳、武禹裹、李亦畲等人的理论著作——著者注),但练架子依旧直固守着传统的、类似形意拳明劲阶段的练法,推手只有顺步动步进一步、退一步的一种。因此,无论在练架子或推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与王武李杨诸家的理论相符合的(摘引自《金任霖太极拳论文选》第5页)。

 

 当然,陈式太极拳也是开放的,发展的。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陈式的几位卓有成就的提倡者诸如沈家桢、顾留馨、李剑华、李经梧等,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开始吸取王武李杨孙诸家的可借鉴部分,练架子开始改变了那种“指肚用力”,“四指骈住,指中节绷住,使指向手背微弯(如瓦垅状)”,伸指肌腱始终保持非常紧张,震脚发劲,比形意拳明劲阶段的练法还要刚烈的倾向,向刚柔相济的方向发展。推手也逐渐向杨家靠拢,诸如单双手挽花,合步定步推手,顺步动步推手,大捋(顺步大身法),活步(花脚步、乱踩花)等等。

  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杨式在理论指导方面确实走在前面了。杨禄禅因是武禹襄习练太极拳的启蒙老师,而杨班侯又曾受读于武禹襄,因而能在武家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谱》和武禹襄、李亦畲的《打手要言》、《四字密诀》、《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太极专著。加上在京城深厚的皇家文化氛围中的熏陶,特别是杨澄甫时期数位像陈微明、郑曼青这样的国学大师级学生的加盟,使杨式太极拳形成了自己完备而丰满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杨式太极拳呈现出博大精深、卓越不凡的品格。

杨式太极拳理论以家传的四十大目为主要内容的《杨式太极拳老谱》;以《太极拳九诀》为主要内容的《杨班侯拳论》,以《打手五字诀》和《十字诀》为主要内容的《杨少侯拳论》,以《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术十要》为主要内容的《杨澄甫拳论》,字字珠矶,珍贵无比。这些结构庞大,内容丰富,从实战中总结出来,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不仅指导着杨式太极拳的演练,同时又为其他门派太极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资料。

杨式太极拳在套路上,把陈式太极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京城文化底蕴积淀厚,在大范围、多流派武术文化的交往、碰撞、吸纳中,杨家宗师在教学相长中,对太极拳的套路进行了改进、完善和提高。其中,固然有对王公贵族教学上难易程度方面的需求。但这不是主要的方面,主要是技击理念上的进化所带来的训练方法上的提高。

在杨禄禅进京后约一个世纪的磨炼中,杨式太极拳形成了自己气魄大、形象美、行云流水般的拳架套路。我们现在看到的班侯小架,健侯中架和澄甫大架中,能体会到杨家太极的独特理念和风格。

  总之,杨式太极拳在近一百八十年的发展中,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优美的太极拳套路和器械谱系,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成为传播最广、最受欢迎的人体文化现象。现在,杨式太极拳以极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传播,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广泛欢迎。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四川近代武林人物志(上)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客家拳术─李家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与少林太极功夫齐名 河南苌家拳濒临
·青海六合心意拳
·杨禄禅卒年新证/路迪民
·全国武术之乡评比结果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