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内家十二象太极拳(上)
·太极拳十大腿法斠解(一)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
·太极拳修炼“家常话”
·太极拳十大腿法斟解(三)
·习练陈式太极拳法六要领
·技击是太极拳发展之动力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杨振基宗师通俗拳论浅释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6-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
  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深入浅出,谆谆诱导,教法和练法独具特色。杨振基先生十分注重拳理拳法的讲解,道理明白显浅,语言通俗易懂。l992年,由杨振基老师演述、严翰秀先生整理的《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问世,宗师独具特色的教练法及通俗拳论才始为世人所知。并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好评。
  今年3月27日是宗师逝世4周年纪念日。笔者选录了宗师部分通俗拳论试加浅释,作为对恩师的深切怀念。拳论大部分选自恩师演述的《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6月版,以下简称晦书》),小部分选自该书整理者、宗师弟子严翰秀先生的文章.以及笔者1992年6月随恩师学拳时的日志。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恩师拳论的浅释难免有不够准确之处。请方家和同道们批评指正。
    一、腰的运用
   “一切动作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严翰秀《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法》《拳书》第201页)。
  这是对如何用腰的论述。杨式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招式均由腰带动。特别是手和脚,不能自动,全靠腰带,不能脱离腰的动作。腰脚手,即腰带脚手转动之意。杨式太极拳讲求松柔沉稳,讲求整劲。拳论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十三势行功心解》)。如果不靠腰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宗师常说:我教人先教腰的动作,练太极拳不从腰去练,永远也练不成(严翰秀文,(拳书》第201页、225页)。关于转腰,乃父澄甫公日:“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转动……”(太极拳使用法)。
  “腰带脚、手、身、头等,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转全身皆转….((拳书》第l0页)
  腰带动全身各个部位,除脚手外,还须带动头肩胯眼等,犹如机械中的转轮,轴心转动,转轮及其它部件均随其而动。澄甫公说:“自己要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用意细细体会自得之……”(《太极拳使用法》)。
  “杨式太极拳要求二般没有独立的四肢动作,都是腰带四肢运转的……要求腰的动作多些,手的动作少些,手常常保持一定的型,随腰而动”(单鞭“注意事项”)。
  此论也是强调行拳时以腰带动全身,手少动,甚至不动。手靠腰带,运动到一定的位置。澄甫公曾说:“练太极拳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恩师以上论述指的是一般情况,不是绝对。他说:“个别动作腰带主手转动,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转动”(身法说明,(拳书》第l 0页)。个别动作不用腰带动,诸如进步栽捶和指裆捶的出拳,以及转身蹬脚的转身,都不用腰带(严翰秀((随杨振基老师写书散-}酚,(拳书》第226页)。但这种情况不多。
   “先坐实,后转腰。”这是杨老师教拳时常说的一句话。在动作转换方向时,都要先往后坐实,使前脚变虚,然后腰带手,并以虚脚转动到正确的位置。诸如单鞭的左右转动式、搂膝拗步等,均应先向后坐实,然后腰带两手和虚脚转动。这种虚腿转向的练法,使动作既轻灵圆活,又松沉自如。据说,杨兆鹏先师(班侯之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广西传拳时也常说:“先虚实,后左右”(严翰秀((广西发现杨兆鹏传人)。这与杨老师的“先坐实,后转腰”有异曲同工之妙,应是杨氏的家传练法。
   “杨式太极拳在动作转换方向时,不是以实腿扭转的,要求实腿变虚后腰带虚脚转……这种虚实转换法对减轻膝关节磨转的负担有良好的效果”(单鞭“注意事项”)。
  这是对“先坐实,后转腰”的进一步阐述。时下,一些拳家主张实脚转换方向。杨老师认为不妥,实腿磨转法练久了,可能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腰带动手脚,前脚掌虚悬,腰易带转,能更好地体现出腰的主宰作用”(左搂膝拗步“动作说明”)。
  “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须随腰身的转动而转动”(眼法说明,(拳书》第9页)。
  此论主要阐述腰身和眼的关系。眼的左顾右盼也随腰身转动。他说:“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身动眼随,身向哪个方向,眼向哪个方向望去”(眼法说明,(拳书》第99)。澄甫公也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太极拳之练习法)。
  杨式太极拳腰的动作,除转腰外,还有闪腰、拉腰和摆腰等(笔者学拳日志,严翰秀《随杨振基老师写书散记》,(拳书》第226页)。
  这是杨老师对腰部动作独具特色的阐述,其他拳家和拳书未见类似观点。杨老师教拳时常说:“这几种腰的动作有区别,一定要牢记。”关于闪腰,杨老师没说“闪”多大角度,只说角度较小,是闪开、避让的意思。诸如肘底捶、金鸡独立之后的倒撵猴,手挥琵琶后的搂膝拗步等。转腰角度略大,一般为450~900,在拳架中运用最多。摆腰,是腰带虚腿向另一方向摆动,角度较大,一般超过90。。诸如单鞭、斜飞式、野马分鬃、抱虎归山等。拉腰,是指在后坐时腰略转并后拉。诸如揽雀尾捋式,手挥琵琶、下式等。  
    二、步法
  弓蹬步:……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弓步说明,《拳书》第l2页)。
  这是对弓步前弓脚定型动作和活动时膝部准确位置的论述。毋庸讳言,社会上不少练太极拳甚至教太极拳的人,对弓步定型的规范动作不甚了解,认识糊涂。他们认为,弓步定型为“前弓脚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一些拳家及拳书(尤其是国家套路的拳书)也是这样说。所以练拳者认为,只要膝盖不超过脚尖就行了。关于弓步,一代宗师澄甫公早就说过:“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姿势”(酞极拳之练习蝴)。因为,前弓脚的膝部只要超过小腿与地面的垂直线,腿部就无法前撑。同时,因小腿斜出,重心前移,加重了膝关节的负担,时间长了,会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弓步向前活动时,由于身体前移,膝部可随身前移,但不能超过脚尖,否则会使身体失重前倾。
  脚跟着地的虚步,脚掌不能翘高,一高三个紧(脚腕紧、膝紧、胯紧)。三个紧了,全身就不能做到松静自然(提手上式“注意事项”)。
  此论不难理解。脚掌翘高,势必引起小腿肌肉及腕膝胯的紧缩,全身不松静不自然,甚至会使腰身后仰。应抬多高?杨老师说:“与地面约呈300角”(手挥琵琶“注意事项”)。
  虚步,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虚步说明,(俸书》第l2页)。
  此为虚步要领。杨式太极拳步法要求虚实分明,但“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渤)。所以,虚步要求后腿坐实,但“前脚都不是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虚步说明,《拳书》第12页)。
  至于脚的位置,一般弓蹬步是前脚在前,后脚在前脚的外面,两脚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间距。前弓和后坐是膝与膝位置的移动。(严翰秀(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法,《拳书》第200页。)
  这里的“距离”,当是指两脚间的横向距离(即步宽)。若两脚间的横向距离与自然裆同宽,两腿既能放松,又能自然下沉,符合拳理拳法要求。过宽不利于放松,过窄或两脚在一条直线上,则不利于下沉,甚至会出现步法不稳,腰身摇晃等现象。一些拳家强调,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与肩同宽,也是这个道理。前弓和后坐不影响自然裆的距离,只是膝与膝位置的前后移动。
  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杨式太极拳没有交叉步(笔者学拳日志)。
  此论适用于杨式太极拳所有步法。不管哪一种步法,练拳时均要做到左脚置于身体的左边,右脚置于右边。这话似乎谁都懂,可打起拳来就乱套了。特别是弓步和虚步,不少人两脚走同一条直线(俗称迭步),甚至左脚往右走,右脚往左迈,成了交叉步。一些人虽然不交叉,但步间距太小,不利于松静沉稳。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步法说明,((拳书》第l2页)。
  一些拳家在谈到弓步和虚步时,认为实腿应负担身体百分之六七十的重量,虚腿负担百分之三四十。杨振基老师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虚实腿分担重量的多少,要看架子的高低,并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宜(步法说明,《拳书》第12页)。(待续)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太极拳修炼“家常话”
·技击是太极拳发展之动力
·谈武式太极拳母势“懒扎衣”
·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
·“和而不同”话太极
·《太极拳经》之研究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上)
·谈太极拳之顺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