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来源:武当杂志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6-10-30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第一节  杨式太极拳拳架概述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从杨禄禅到杨澄甫,经过三代研习,最后由杨澄甫先师定型。目前流传的杨式拳架,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二是早年流传下来的各种老架,三是从早期拳架或杨澄甫定型拳架演变而成的拳架。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是传统太极拳的代表拳架。第二、三类拳架,可以统称为杨式太极拳架的“分支”,它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杨式太极拳,历来传说并尊崇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属于武当派。由张三丰数传至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陈长兴传杨禄禅。杨澄甫先师在《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说:“陈长兴师,乃蒋发先生唯一之弟子”。由此可见,杨禄禅向陈长兴所学的太极拳,并非所谓“陈式老架”,而是陈长兴向蒋发所学的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拳架名称、拳架结构和演练风格,都与陈式太极拳有显著差别,所以不存在杨禄禅“改革简化”陈式老架的问题。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从姿势的高低或动作幅度分,有高架、中架、低架、大架、小架等;在演练速度上,有慢架、快架之别;从动作的实用来分,有功架(或称“练架”)、用架(或称“技击架”)之说。为了提高功力,有些分之还传有各种站桩法,如无极桩、川字桩、马步桩等。为了推手散手的应用,在练习慢架的同时,还进行各种单式的发劲练习,有些分支传有一种专门练习发力的套路,称为“杨式炮捶”(与陈式炮捶没有渊源关系)。各种用架、快架,则把发劲练习贯穿于拳架之中。
      此外,有所谓“太极长拳”,其含义有三:一是从连绵不断、滔滔不绝的角度讲,太极拳亦称“长拳”。杨澄甫先师经常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比喻“长拳”之说;二是杨澄甫先师所传的一种尚未定型的用架,通称为“太极长拳”;三是唐代许宣平所传“三世七”太极拳(37式),亦称“太极长拳”,杨式太极拳某些分支有传。
       实际上,任何一种传统拳架,都可根据各人身体素质采用高、中、低的姿势演练,都是体用结合,具有技击、健身、边沿的三重功能。杨式太极拳的各个分支,只有练功程序之别,大同小异,并无优劣之分。
      在杨式太极拳的某些分支中,还吸收、流传一些古代拳架,如“先天拳”、“后天法”等。有些传人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为了各种需要,又自创各种简化套路或竞赛套路,甚至冠以己名,如“郑子太极拳”、“英杰快拳”等,但他们并不自外于杨式,这是杨式太极拳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以杨澄甫定型为代表的杨式太极拳,其特点是: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舒展大方,松静自然;
      身法中正,结构严谨,
      虚实分明,速度均匀;
      轻灵不浮,沉稳不僵,
      绵里藏针,柔中寓刚;
      内外相合,上下相随,
      体用兼备,老幼咸宜。


第二节 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
      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是杨式三代研究习的结晶,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杨式太极拳架。国家体委创编的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都是以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为基础简化、整理或创编的。杨澄甫先师的后人、弟子,都以先师的定型拳架为首要传授内容。
      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应该以先师所著《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和《太极拳体用全书》(1934年)的记载为准。至于有多少式?由于原谱没有顺序号,后人在拳式组合方面有所不同。
      《太极拳使用法》前面有动作名称表,题为《太极拳十三式》,表后写“以上太极拳名称三十七,全套七十八个姿势完”。但从动作图解可见,名称表在“左右打虎式”之前漏掉“进步扳拦捶”和“右蹬脚”两个名称,实际为八十式,与陈微明按杨澄甫口授所著《太极拳术》的动作名称相同。
      《太极拳体用全书》无动作名称表,只按顺序进行动作图解。其动作名称顺序与《太极拳使用法》基本一致,但在第二个“手挥琵琶式”后多了一个“左搂膝拗步”,实际为八十一式。
      下面以《太极拳使用法》的动作名称表为基础,参考《太极拳体用全书》,列出杨式太极拳定型架的动作名称,并略加说明(校勘说明从略)。为了讨论方便,笔者加了顺序号,见表一。杨式太极拳----表一.doc

说明
      1、《太极拳使用法》(下称《用法》)前面有“动作名称表”,内文的动作说明及照片上都有动作名称,但此三者不尽一致。《太极拳体用全书》(下称《全书》)没有名称表,只有动作说明,照片也不写名称。本文通过比较而取其一。如“扇通背”,《用法》的名称表为“山通臂”,而动作及图片说明另有“山通背”、“扇通背”、“扇通臂”三种写法。《全书》为“扇通背”,本文取“扇通背”。
      2、凡是左右对称的两式或三式相连,《用法》均作一式,如“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撵猴”、“左右打虎式”等,在名称中,有的注明“左右”二字,有的未注。本文绕一注明“左右”二字。单独的左式或右式,如“左搂膝拗步”、“右蹬脚”,都注明左右。
      3、第10式“左搂膝拗步”,《用法》无该式,《全书》多了这一个动作,可能是晚年增加的。
      4、原谱中的“单鞭下势”,目前多被分为“单鞭”和“下势”两式。联系到“高探马穿掌,”因“穿掌”与“高探马”的用法有衔接,故为一式,而“下势”与“单鞭”的用法
也有衔接,故而原谱作为一式。
      5、上述八十一式,与九九之积相合,亦有妙处,是偶合还是有意,尚难断定。
      其他几种动作组合的说明:
      杨澄甫主要传人所传定型架,在动作组合上,与上述名称表的区别如下:
      杨振铭、赵斌、傅钟文所传为85式,把第1式分为“预备式”和“起势”;第54、73两个“单鞭下势”均分为“单鞭”和“下势”。赵斌、傅钟文把“左右打虎式”分为“左打虎”和“右打虎”;杨振铭在最后一个“十字手”前加了“左顾右盼”一式。这样都出四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85式分为三段,到每个“十字手”算一段。
      杨振基所传为91式,将第一个“左右搂膝拗步”分为三式,第二个“左右搂膝拗步”分为二式;将“左右分脚”、“左右打虎式”、“左右金鸡独立”均分为二式,“左右野马分鬃”分为三式,两个“单鞭下势”都分为二式,共多出10式。
      杨振铎所传为103式,除与杨振基所分相同外,把三个“左右云手”和两个“左右倒撵猴”各分为三式,第1式分为“预备式”和“起势”,“合太极”分为“收势”和“还原”,比杨振基又多了12式。
      由于傅钟文所著《杨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出版的,流传较广,所以人们习惯把杨式传统套路称为“85式”。85式的动作名称顺序及其分段见表二。表二——杨式太极拳85式动作名称顺序.doc


第三节   杨澄甫先师所传“杨式太极长拳”
      杨澄甫先师所传“太极长拳”,是在定型架之前流传的太极拳用架,传习者较少,且多自秘惜,是杨式太极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杨式太极长拳,其动作与杨式太极拳定型架基本一致,但是更接近于技击实践。其演练风格和特点,与太极拳的“功架”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为“快慢相间,刚柔相济”。部分动作要带有发劲。这种发劲动作,不同于外家拳的发劲,仍然是“用意不用力”,即不用拙力,表现为沉、柔、快。其劲力之速,功深者可闻有风声。且在发劲之后不会断劲,一发即松,可随时接转折叠。
      从杨澄甫先师的传授情况看,“杨式太极长拳”并未定型。目前流传的太极长拳,有杨澄甫传给杨振兴铭、陈微明、崔毅士、陈月坡的几种。杨振铭所传,有杨振铭弟子马伟焕提供的抄件及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两套资料,前者65式,后者70式;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著《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共59式;崔毅士所传,见孙南馨著《杨式太极长拳》,共123式;陈月坡所传,见张楚全著《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共129式。其中,杨振铭、陈微明所传大同小异,崔毅士、陈月坡所传大同小异。陈微明又在杨澄甫所传长拳的基础上,自己创编了“增加太极长拳”108式。
      下面介绍杨振铭、陈微明、崔毅士、陈月坡所传“太极长拳”的名称顺序。为对比期间,将前二者(表三)表三 杨澄甫传给杨振铎、陈微明的“太极长拳”动作名称.doc和后二者(表四)表四——杨澄甫传给崔毅士、陈月坡的“太极长拳”动作名称.docblank>并列介绍。杨振铭所传又分为(1)(马伟焕抄件)和(2)(谢秉中本)两种。

第四节   杨班侯太极拳架系列
      杨班侯先师,曾以绝顶武功与赫赫战绩威震武林,素有“杨禄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由于杨班侯性情刚烈,对弟子出手不留情,从学者甚少,所传拳架也流传不广。随着太极拳运动的深入,“班侯拳”的面貌,已逐渐被揭示。目前流传的主要有以下三支:
      1、杨班侯传给李万成的拳架:
      李万成(1872-1947),永年广府人。其母是班侯家佣人,他一生未婚,一直住在杨家,是杨班侯最小的弟子。传人有林金生、郭振清、郝同文、贾治祥、韩会明、白忠信等人,贾治祥传贾安树(子)、苏学文等。其拳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包括大架、中架、小架、快架、提腿架、杨式炮捶、镣挎掌等。先学中架,再学快架、大架,最后学小架。提腿架、杨式炮捶、镣挎掌,都是增长功力的架子。
      中架,类似杨澄甫所定型架。其姿势高低及动作幅度均适中,体用兼备,老幼咸宜。
      快架,是在中架具有相当基础之时,为增长功力和实用而深入练习的拳架。动作名称与中架相似,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亦属低架、用架。
      全套要在3分钟内一气呵成,很多完成定式的动作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练快架的“四隅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顾。
      大架,是在快架基础上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快架接近,但比快架更低,步子和动作幅度更大。速度比快架略慢,要求5分钟打完。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因此可从桌子或凳子底下往返穿越。
      小架,亦属高架,是继大架之后更高层次的拳架。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30分钟练完。两手常似抱球运转,不带发劲,主要是练气,即由招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或者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进入炼神还虚阶段,以便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小架的动作名称,仍与其它传统架子类似,但有许多“开合”动作,这是在其它杨式拳架中所未见到的。
      杨班侯所传“杨式炮捶”,目前流传的有三种。一种叫做“四路炮捶”;一种叫做“十三路炮捶”;另一种就叫“炮捶”。“炮捶”都是带有发劲的练习套路,锻炼刚劲,增长爆发力。然而必须在松柔的基础上体现刚中有柔,以意气为主帅。
      2、杨班侯传给教练堂的拳架
      教练堂,或称“教练灯”,是杨班侯的姨表弟,永年曲陌乡教卷村人。先跟姨夫杨禄禅学拳,后在北京跟杨班侯学拳教拳六年。弟子有张新庆、李双彬等,李双彬传李竹林等人。所传拳架被称为“杨班侯老架太极拳”,也叫“太极十三势”,主要流传于河北永年曲陌乡曲陌村一带。
      教练堂所传班侯架,虽属慢架,无论从增长功力和技击应用方面都有显著特点。动作名称与杨澄甫定型架有一定差别,练法也有特点。一般拳架是面南起势,向东西方向左右移动。此架虽是面南起势,但起势后将正面朝东,向南北方向左右移动,最后仍面南收势。
      3、杨班侯传给牛连元的拳架
      牛连元,本是来往于京津的富商,后在北京与杨班侯结为金兰,并得到班侯真传,尤其是班侯所传“太极拳九诀”,被誉与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为其它杨式分支所无传者。牛连元传吴孟侠、吴兆峰,吴孟侠传喻承镛等人。1958年3月,吴孟侠、吴兆峰编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首次公布了太极拳九诀,在太极拳界颇有影响。
      牛连元所传八十一式拳架,动作名称与杨澄甫定型架基本一致。与表一名称表比较,只是少了第10式“左搂膝拗步”和第64式“进步搬拦捶”两个动作,在两个“抱虎归山”后面各加一个“斜步揽雀尾”。但在练法上有一定差别。
      杨班侯所传拳架中几种有特色的拳架的动作名称,见表五、六、七。杨班侯小架太极拳动作名称(李万成传) 表五.doc          表六 杨班侯所传杨式炮捶动作名称(李万成传).doc

表七 杨班侯老架太极拳(太极十三势)动作名称(教练堂传).doc

 

第五节  杨少侯先师所传拳架
      杨少侯的拳艺,得其祖、父、伯三人亲传,是杨式第三代之最。因其性格亦似班侯,从学者不多。所传拳架及练法,颇具特点,已经面世者,主要有:
      1、杨少侯传给吴图南的太极拳用架(亦称“快架”、“小架”)
      该架在吴图南讲述、马有清编著的《太极拳之研究》、于志钧著《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技击应用》、李琏著《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中均有介绍。其动作有73式,与杨澄甫定型架基本一致。起特点是短小实用,速度疾快,发劲冷脆,化劲圆活,练习一套一般用两分办钟,要求做到轻灵、沉实、紧凑、快速、坚韧、顺随,由“招功”而“劲功”,继而进入“气功”。
      2、杨少侯传给张虎臣的太极拳用架(小快式)
      张虎臣,先后从学于杨澄甫、杨少侯,得传杨式太极拳小快式,极具特色。晚年在北京授拳,弟子有王秀田、李顺波、梁礼、蒋林等。永年苏学文,多次去北京向张虎臣的弟子学习,亦得真谛。
      张虎臣所传小快式,一是套路长,共255式,见表八。二是动作极为使用,变化神速,防不胜防。教拳的方式是边教边打,要在学拳的同时,即练习散手应用,推手也是推打结合。一般人难以承受,往往一接触就被“打跑”不学了。应该说,这是早期真正的传统训练方法,但只能适用于少数以技击为目的并有相当吃苦精神的学员。
      3、杨少侯的其他传人
      杨少侯的再传弟子张卓星,曾在贵州传拳,著有《太极拳锻炼要领》,所传拳架为85式,与杨澄清甫定型架基本一致,只是分为六路。其练法与定型架略有差别。
      杨澄甫先师的弟子田兆鳞,亦得杨健侯、杨少侯之传,所传拳架及推手散手,具有少侯之风。
表八 杨少侯所传255式太极拳架(“小快式”).doc                

 

第六节 杨禄禅所传杨式府内太极拳


      杨式府内太极拳,是杨禄禅在清室瑞王府授拳时留下的一个分支。据府内太极拳传人讲,杨禄禅在瑞王府授拳时,王兰亭和富周同时从学。富周传其子富英,富英传萧功卓,萧功卓在保定长期授拳,传人有翟英波、马原年等人。保定市太极拳学会会长王喜禄、李正等,均为翟英波先生的弟子。近年来,李正在珠海、香港等地将府内太极拳进行了更为广泛地传播。
      陈微明在《太极剑》(1928年出版)一书中讲到,杨澄甫让他拜访过杨班侯的一个弟子“富二爷”。李正先生认为,这个“富二爷”,可能就是富周之子富英。
      杨式府内太极拳,内容十分丰富,有十套拳架及功法,包括“智捶”,“老架”、“大架”、“小架”太极拳,“太极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太极点穴法”,由浅入深,自成体系。此外还有太极球及太极刀、剑等器械练习。
      “智捶”是入门架子;“大架”求开展,是太极拳的筑基之法;“老架”在开展只能感求紧凑,身胳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小架”则近乎快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出手含招,意动神随;“太极长拳”是以单式修炼为主,并可随意组合的练法;“小九天”是结合吐纳炼内功的套路;“后天法”,工于外形,肘法、膝法较多,较为刚猛;“三十散手”是专练技击的手法组合;“十三总势”,亦称“十三内丹功法”,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捋、挤、按、?、?、肘、靠、进、退、盼、定,而是用十三种动物姿态练习太极内功;“太极点穴法”是最后功夫,含24种手法,72个变化,乃太极拳“节、拿、抓、闭”之密传绝招。
      以上功法中,“大架”、“老架”、“小架”,都和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结构相同,而“太极长拳”、“小九天”、“后天法”,则是上世纪初传说的南北朝,唐代所传功法,它究竟是杨禄禅所传,还是府内太极拳的传人后来吸收的,已无法考证,然其作为一种内容丰富的杨式太极拳分支,是值得重视的。
      府内太极拳的十套拳架及功法的动作名称见表九。表九 杨式府内太极拳拳谱.doc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杨式太极拳械谱(2)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杨式太极拳械谱(4)
·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问题说
·也谈十二大劲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 陈连
·陈氏太极拳腿部缠丝的研究/潘元德
·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初探/孙满长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