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太极拳放松五妙法
·太极拳流弊——“慢”
·太极拳与书法举要
·赵堡太极拳起式及金刚三大对
·太极圆转长寿功
·走出太极拳运动的误区
·从陈鑫的著述看陈氏太极拳的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谈太极拳之顺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5-1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概念,也是养生修炼中的重要要求,道家追求“延年益寿”,讲求“顺则生,逆则亡”,用“顺”来运用于身法、行气、拳式、推手、散手,也即太极拳之秘要。
  具体地讲,王其和式太极拳有“三顺”。即身顺,气顺,拳式顺。
  
  一、身顺
  
  身顺,是习练王其和式太极拳的首要、秘要,身顺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气通,才能力沉。太极拳的修炼旨在求一个“松”字,只有做到松,“沉”“灵”“空”才能不期而至,而松来源于顺。太极拳行功走架,体内气之流动,有赖于通道的畅通无阻,只有身顺,才能使体内通道畅通,元气畅通无阻,才能“气遍身躯”,“无微不至”。身顺即能“意到、气到、力到尸,反之,则“意不能到,气不能来,力不能至”。
  身顺则劲生,身悖则气滞。身躯之“松、沉、轻、灵、空”,皆来源于“身顺”。“身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头部:包括顶、颌、项等有关部位。
  1、顶:“虚灵(领)顶劲”“顶头悬”。既像有东西顶在头上,又像有一条无形的引线垂直地牵引着头顶。即顶要平正,顶平头即正。头部不可俯仰、歪斜、摇晃,必须保持头的正直,反之就失去了“顶劲”。
  2、颌:下颌微向里收,下颌能内收,头自然能上顶;头能上顶,神气自然能贯顶。但内收切勿过度,过度也会影响头的自然正直。
  3、项:自然竖直,与衣领的后部微贴。肌筋骨节要放松,切忌僵硬,也不可歪斜扭曲。
  (二)躯干:包括胸、背、腰、臀、裆等有关部位。
  陈微明先生对“含胸拔背”这一要领,曾特别关照其弟子林丙尧先生说:“含胸拔背”这一提法,其实应改为“舒胸顺背”,但书(指由杨澄甫宗师口述,陈微明整理的《太极拳术十要》)已出版了,事后发现原来的提法引起误解,产生了一些副作用,要想改变已经来不及了。当时使用“含胸”两字,主要是与外家拳的“挺胸”相对而言。意即不要使用练外家拳的方法练内家拳。如果含胸过了头,成为“缩胸”,仍然会造成血脉不和,气滞于背,甚至会损坏人体体形。所以,舒胸顺背的提法比较准确。
  1、胸:要虚,舒松而含虚,有自然内含的意思。切忌挺胸,也不可内含过度而形成“凹胸”,按照陈微明先师之意宜作“舒胸”。
  2、脊:要直。脊梁和尾阊都要自然地中正垂直,不可偏斜。脊椎骨节节放松而沉落,遇有开合,转动等变化时要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着不流于呆板。
  3、背:要拔。自然正直而挺拔。即背肌舒展而有微微鼓起之意,使气贴于背。但不可弓背或佝偻等现象。
  4、腰:要松。松沉塌住;腰如轴立,以便身体保持中正安舒之势,既不可挺腰腆肚,也不可低头哈腰。还须注意收腹,命门穴后突。
  5、臀:要垂,要敛。坐身时下垂而内收,不可向后或左右撅起。迈步时戒扭臀现象,关键在于骨盆端正而不摇晃。
  6、裆:要圆,要撑。撑圆合住,使两腿有力,底盘稳固。裆下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成一条无形的垂直线,即全身纵轴之所在。唯有头顶裆落,提顶吊裆才能保持“立身中正安舒”。
  (三)全身要求。
  在古今诸多拳论拳经中不乏“立身中正”、“尾间中正”、“中正安舒”等类术语要言,而且都突出了“顺”,强调“中正”之理,把握全身要领,以上这些也属王其和式太极拳“身顺”的范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l、虚灵(领)顶劲。意向上,神之泥丸,头顶自然上领,自然则虚灵,在形乃下颌微收,照应喉头,从喉分经两耳根,上合百会,若一线上提,一身如吊空中,故将此顶式喻为“顶头悬”。顶虚灵,神贯顶。头正,身躯自然端正,如此可保持颈椎脊柱的自然垂直状态,从而确立一身核心和真中,为中正首要而统领一身。虚灵,即神清身轻,步稳手活,乃“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准确地做法是意想我之身体无比高大伟岸,百会上接天际,涌泉下踏地心。而百会不动,节节放松下垂,一直松到足底,感觉足底产生向上升腾之内劲贯注全身百骸。
  2、尾闾中正。敛臀圆裆,尾闾前卷,自成下插之状。“尾阊插”与“顶头悬”上下对拉拔长且相互呼应,确保了一身重心垂中不偏,进而确立尾闾中正。身躯之转变,步法之转换,定向转规,全在尾阊活转。顶头悬,尾闾插,意贯上下,腰脊松开,节节虚对,是为中正又一机要。
  3、腰为主宰。太极拳修炼,时时不忘腰,方能达身顺。太极拳论告诉我们,“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腰如轴立,气若轮行”,“刻刻留意在腰间”。太极拳行功走架,必须以腰为主宰,必须以腰带臂,以臂带手,节节传递,节节贯串,“心要静,体要顺,时时想腰不忘腰”。“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如果行功走架时忘了腰,不妨慢慢停止,用心找一下腰后再动。如此“日日之不息,积久功成”,腰自然就忘不掉了,而以腰行拳,自会身顺;身顺则“意到,气来,力至”,练功一日,自会功深一步。
  腰脊为一身之梁柱,其间为督脉所贯而总督手足三阳经。腰藏命门,内连两肾而通气海,外接脊髓而上络脑,不仅为撑身梁柱,动转总枢,而且关一身之康泰,四肢之灵健。命门乃生死之户,腰为主宰而统领全身,上下相随,左右相系,胯膝足肩肘手随身活转,一体如轮,圆转如意,变换适中,浑然一体,处处自然和顺。
  
  二、气顺
  
  张三丰《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十三势行功心解》云:“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也”。
  气在身体内的顺遂,与太极拳系统目标中的健康、延年益寿关系极大,所谓“顺则生”、“通则不痛”,就是说身躯中气顺遂了,通畅了;人就不生疾病。通过习练太极拳,身体中的气顺遂,百病不侵。
  如何做到气顺遂,太极拳架子的“校正”是必要条件。拳架套路是各派太极拳先贤通过几代人的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传递下来的。作为初学者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师父所教授的拳架来练习,即为“形似”。在掌握了正宗拳架的基础上,习练者还需要认真地去体悟,反复琢磨,在找到了正确之处,才能掌握正确架子的习练方法,千万不可浅尝辄止。架子正确的练法是“气顺遂”的前提。如果架子不正确,气就不会顺遂,在习练中就会引起身体的某部分,甚至全身的不适;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下肢关节的疼痛,腰椎及其周围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些都是习练者在动作转动中违反了人体运动规律所引起的。太极拳套路动作是从易到难编排的,它要求人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尤其一些高难度动作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气不顾遂的现象。对于那些以练习太极拳技击为目的的人来说,练拳的时间长,下的功夫大,那就更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且在习练中始终贯彻这种认识。否则,违背顺遂的要求,时间久了,,对身体损害会更大。所以,“气顺遂”,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应该特别注意。
  还有“便利从心”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气顺遂了才能便利从心。太极拳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必须逐步地按照要求一点一滴地做到,慢慢地由局部顺到全身顺,这些都是在自我约束中完成的,全身顺遂了,动作配合才能按照心所想来完成。这里告诉我们,心虽然是指挥者,但它必须通过气与动作的配合,心的指挥才会灵变。
  这里所说的顺遂,与我们常讲的“沉着”是对应的,要在沉着中运气,在沉着中体会气与动作的顺遂,结合起来,就会更好地使气入骨人心。
  
  三、拳势顺
  
  所谓拳势顺,是指站桩、行拳走架、推手及散打之姿势的顺遂。
  张三丰《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曰:“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中求静,此太极拳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周流通畅,不黏不滞”。
  《十三势行功心解)云:“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王宗岳(打手歌)曰:“上下相随人难进”,“引进落空合则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太极拳论)曰:“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为之粘。”“动急则急应(谓之连),动缓则缓随(谓之随)”,“舍己从人”。
  武秋瀛曰:“软则随,随则舍己从人,不致胶柱鼓瑟矣。”
  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拳架。这里主要说打拳的姿势。
  赵堡(太极拳启蒙规则)中所列四顺,即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四者何以能顺?细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顺之去;腿向左去,脚亦顺之去。唯顺脚时,先将脚尖撩起,随势而动,切记不可抬高移动身之重心,向右亦然。这里所讲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为顺,这四个方面顺了,身躯可以说是处处顺了,人体内部才可能畅通无阻,所做的动作和发出的劲儿才会是周身一家下的整劲,这对于锻练身体,推手技击等,无疑都是十分必需的。
  做每个动作,手向左去,身体要顺手而去,不能手是手,身是身,互不相干,腿向左去,脚也顺之而去,同时先将脚尖抬起,随着身体整个动作的需要而行动,要求脚不要抬得过高,以免牵动自己的重心。先父秉承先祖父拳技,在传拳时常讲:迈步走蹬泥步,脚抬高,泥水将会溅起。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即使分脚、蹬脚或踹脚,脚的高度也以不超过腰的高度为宜。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难、美动作,而失却太极拳之本色。
  先父在传拳中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怎样走路就怎样打拳”。别看这句话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却又那么难,甚至有人打了多半辈子拳,最终也不知怎么打。例如“进步打掌”一式,按照走路的习惯,前边弓之脚与后蹬步之脚也应该仍然保持小外八字脚,这样可以使腿部劲力方向与膝关节伸曲方向及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特别是腿部吃力的时候,劲力的方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即三者必须是顺直的,不可出现夹角,膝应顺脚而动,左右摆动的范围不可超过脚宽。但一些人总爱将后面那只脚的脚尖外撇,有的甚至成了丁字步,误认为这样可以加大下盘的稳固性。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喧宾夺主之举。本来此式是主攻的,你却要多余地加大底盘的稳固性,反而减弱了攻的力量。按照力学原理,两只脚朝向的方向之夹角所形成之合力,在一定范围内是成反比的,将后脚之脚尖不适当地外撇,反而是减少了合力,而适当的夹角(如三十度)则最为合理。另外脚不适当地外撇与膝的力方向不一致,久之,必然伤及膝关节。同样,凡有弓蹬步之拳式,亦如以上述之要求。
  至于加大下盘的稳固性,对脚的要求是适当地将两脚之间距离加宽,使人体的底面积加大,稳固性必然加大。而采用将后脚尖外撇,即成为分力,必然降低合力,同时也违背了姿势顺遂的原则。更需说明的是,有些人一练拳就不会走路了,将前后两只脚放到一条直线上,走成了一字步,像走钢丝绳,必然左右摇摆,一旦从侧面给以外力,即使不太大的劲儿,就可将其推倒。因为他的底盘已缩至最小,哪能有不倒的道理啊!
  对个别大八字脚及内八字脚的练家而言,打拳要“顺其自然”,“不要别着劲儿打拳”。天生下来学走路就是那样,又何必去硬别呢。这里也有个生理问题,也可能是个习惯问题,如能改过来,以小外八字走路打拳那当然更好,改不了,也不要强制改正,就顺其自然罢了。在我们同门中也有用这两种步型的,他们照样可以练出整劲儿来,照样可以出功夫,成好手。
  (二)推手及散手
  “顺”是太极拳借用过来运用于推手技击,包括散手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太极拳运动的根本特点。与人推手,对方用“刚”的方法来击我,我不与之对抗,而是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引进,使对方之力在我身上不起作用,这样我顺了,对方就处于背势,而顺背是同时出现的,违背了这种操作方法,就不是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有关这方面,在先贤们的著作中有很多论述。限于篇幅,这里仅就《打手歌》有关拳式顺遂的内容谈一下具体做法。
  (打手歌)原文为:“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则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打手赡言简意赅,便于背诵和记忆。因此,它历来被当作太极拳推手教学的启蒙性教材,是公认的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的指导原则。它短短七盲六句,共四十二个字,其中涉及“随”、“牵”、“引进”、“粘连黏随”,这四句之中都含有(或暗含)顺的意思。
  拳法攻守,务须“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就在于自始至终地保持立身中正安舒,使重心相对地稳定。重心稳定,则进退自如,且无跌仆之虞,手去步趋,身退步撤,手呼足应,步随身换,如此方能达到与“随遇平衡”相仿佛之功效。凡在运动中,两脚随攻守之势而动,使身体重心不超越底盘的范围,那自然始终都能保持身体平衡而不至于跌仆了。有人以快步走路不慎被绊而跌倒为例,来说明“上下相随”与否的道理,为什么会跌倒,只能是因为上下不随所致。如果思想上有警惕性,能及时跨越障碍,或者当脚下被绊的一刹那,上身能够相应地及时刹车,克服运动惯性,使身体前倾不超越底盘的范围,将不会跌跤。所以说,跌跤的原因就在于上下不相随,在推手、散手的攻防运动中,如能做到上下相随,即能使自己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底盘范围似内,就不会被击倒。
  “牵动四两拨千斤”,说的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呢?其实,在推手和散手运动中,人体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由于人只有两只脚,底盘相对还是比较狭窄的,人体重心偏于底盘一侧是经常发生的。再加上自身攻守失误和对方的虚引诈诱,人体难免有处于动摇之时,正因如此,“四两拨千斤”的机会就多了。在攻防实战中,对方用大力推来,由于其身法前倾,上下不相随,你只须用小力“牵动”一下,就可使他向前跌仆而去,有时甚至只须斜闪放空,也可将力大又不大懂拳技的人倾跌而倒。
  关于“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太极拳的技击招法千变万化,但总归“引进落空”一法。如何“引进落空”,当双方粘连在一起时,在引出对方真力时,我顺势牵引其向前不丢不顶,让对方在一定距离内真力耗尽,在我身上找不到着力点。拳谚谓之“妙手空空”,一旦我得机得势,便将其发出。对于高手来讲,触发即是瞬间之事。
  关于“粘连黏随”这四个字,就是要实现“粘”的效果,“粘”就是我顺人背,双方在接触中运用棚捋挤按四法,在变换中,我黏住对方,与对方紧挨相连,不让对方走脱,我必须紧紧跟随,寻找时机,使自己处于顺势,对方处于背势,我则必胜无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太极拳擂台争霸:规则限制技术 表现
·太极八卦与武功
·太极拳推手比赛杂言
·滑如冰 粘如胶 软如棉 硬似铁——谈
·太极拳在民警防卫与健身方面的应用/
·气是什么 到底存不存在,气在太极拳练
·太极拳的内养与技击/顾新法
·学习经典把握本质练好太极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