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
·太极拳身法之研究(下)
·太极拳与气功之关系
·“和而不同”话太极
·太极拳身法之研究(上)
·破除太极拳推手比赛之痼疾
·《太极拳经》之研究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授秘歌》释(上)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6-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历史背景

  

  许禹生弟子王新午著,1927年出版的《太极拳法阐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清末遗老宋书铭,精研易理,善太极拳,自言为宋远桥十七世孙,其拳法名‘三世七’,又名长拳,与十三势太极拳大同小异,时年已七十。名家纪子修、吴鏗泉、刘恩绶、姜殿臣诸教师与宋推手,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于是纪与吴、许、刘诸师皆叩头称弟子,从学于宋。”吴鏗泉先生(1870—1942年)其时正当壮年,与其他拳家当时在北京(北平)都已颇负盛名,与年已耄耋之宋推手居然被任意摆弄,可见这位曾被袁世凯聘为幕客的宋书铭先生拳术功夫已达炉火纯青之候。吴图南弟子于志钧在《太极推手修炼》一书中说宋氏拳有与杨式太极拳不同的特点,吴罐泉将其与杨式小架相融合从而编成了吴式太极拳,据沈寿在他所校《太极拳谱》一书中说,宋书铭于1916年让他弟子传抄他家世代秘传的拳谱,其中不少内容也是杨氏占谱中所没有的,宋氏与杨氏也无交往历史。而另一方面,沈寿在《太极拳谱》一书中写道:“又据前人考证认为,宋书铭的基本拳法(包括太极推手在内)以及宗谱的一些拳诀,其理法均与当时在北京流传的杨式太极拳相合。”宋书铭所具其先祖宋远桥遗作《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中指出:宋氏拳源流涉及到武当山,还可远溯至唐代许宣平,而杨氏古谱《张三丰承留》一文指出:“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宣平许”即“许宣平”的错序称谓,该语的大意是说张三丰集大成之太极拳,其源可远溯至唐代许宣平。杨氏古谱在杨、吴两家流传至今,吴公藻在1936年出版的《太极拳讲义》一书中指出,他家流传的杨氏古谱是他祖父全佑(1834—1902)得传于杨班侯。从内容分析,杨氏有些古谱应是杨露禅得传于他的老师,然杨氏古谱和宋氏古谱在拳史源流上的叙述却两相吻合,均溯及张三丰和许宣平,所以宋氏拳与武当山太极拳一样,和杨氏所传太极拳实是在古代同宗同源而异流酌太极拳。

  太极拳《授秘歌》是宋氏所传十首歌诀中的一首,《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可见于董英杰《太极拳释义》一书)说此歌是明代武当山一被称为“夫子李”或被称为“麸子李”的道人授予同行于武当山的宋远桥之友俞莲舟,授时没有歌名,后来宋与俞等七人又向武当山玉虚子道人学习“十三式”(即后人称为“太极拳”)。《三丰全书·后仙列传》记述:“明正德年问,有楚人李夫子,名性子,入武当山修道,遇三丰授以丹法,后得正果。其言李夫子居武当山修道,以麦麸为食而辟谷,人称“麸子李”。文中所述李夫子情况与《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所述相符,所以《授秘歌》其实也是张三丰一脉所传。据沈寿校《太极拳谱》说,现在所知最早收藏“授秘歌”的出版物是上世纪出版的《太极拳功解》一书,书内有“万县兴隆街裕兴昌印”字样,书中此歌题名为“授秘歌”,杨澄甫弟子于化行于1935年出版的《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下文简称为“于本”)中,此歌之名被易为“太极拳之真义”,每句歌诀之后出现了四字注文;杨澄甫再传弟子、师从田兆麟的陈炎林于1943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下文简称为“炎本”)中,此歌亦收入其中,每句歌诀后的注文基本相同。此歌之名和注文究竟为何人所加,现都已无从考据,但歌名、注文虽非夫子李所授,显然也是对此歌深研有得之太极拳先人心悟之作,所以,自它们传世之后,太极拳先辈无不十分关注,师从田兆麟,又师从杨澄甫、李景林,创编了被后人称为“叶氏太极拳”的叶大密先生于1967年八十岁时写道:“此(歌)系太极拳锻炼到最高最深的境界,也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绝非庸俗、粗浅、鲁莽,简单之辈可能梦想得到的。”(见叶大密弟子金仁霖老师校注《柔克斋太极传心录》)此语可说是反映了真正步入太极拳之门者的共同心语。但是这首歌诀与注文措词含蓄,许多人感到不知何意,本文试对其作些初步的探析和注释。

  

  二、试释

  

  (一)歌名试释

  “真义”和“秘”可称高深奥妙真髓之理,“秘”也可称自然界一些不为人知的奇怪现象,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中说:“拳即是道……内中消息,知者多不肯言,不知者茫茫然莫解。”所指就是这种“真义”之“秘”。

  世界上尚有许多常人所不知,或者匪夷所思,连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的、甚至令人拒绝置信的现象存在着,例如一些国家的科考报告称:在大洋几千米深处某区域,那里无光、无氧、高压,充满硫化氢等高毒,还有摄氏三四百度的高温,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居然还生活着鱼类等生物。这就是自然界中之“秘”。

  杨氏古谱反复强调要性命双修,文武兼修,文修包括静功,武修包括八五十三势长拳(后被称为“太极拳”),其中《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指出,只有文武性命双修才能“自臻于日睿日智,乃圣乃神,所谓尽性立命,穷神达化在兹矣”。也即达到了太极拳经所谓的“阶及神明”,《授秘歌》的末句即为“尽性立命”,指的都是太极拳修炼的最终目标。性命双修到高层次过程中,修炼者身上会发生常人想像不到的一些奇怪变化,即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内中消息”,也即古人所谓的由内视返听而得的“内景图”。“太极拳真义”或“秘”,无疑指的就是这太极拳阶及神明过程中的内景图。

  

  (二)歌诀试释

  夫子李所授歌诀全文为:

  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磐;

  虎吼猿呜,水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现逐字逐句试释如下:

  (1)无形无象

  健康的年青人有身体轻盈的感觉,重病之人有躯体沉重的感觉,身体轻盈感反映生理状态优良,生命力旺盛。道家内功(现代称为“气功”)、太极拳修炼到高度入静时,心理意识彻底消失,修炼者会有身体十分轻盈,甚至体重若失,飘然若仙,与天地融为一体,物我皆忘的无比舒适愉悦感觉,反映这种情况的资料虽寥若晨星,但也并非绝无仅有,如孙禄堂先生在《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一文中说:“动作练时,内中四肢融融、绵绵虚空……以后甚至于睡熟而内中不动,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之景况……像在行止坐卧,四肢亦有发空之时,身中的情景异常舒畅……消除百病,精神有增无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十分钟情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对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文中的“冯”为“凭”之通借字,音ping)并亲书于条幅,显然这是杨澄甫先生对他练拳过程的体验抒发。杨澄甫先生再传弟子、师从田兆麟的陈志进在《论太极拳的品格功用》一文中讲到练拳时写到:“……心中空空洞洞,思虑全无,如庄周之梦蝶,人蝶不分……”(见吴志青《太极正宗》等书)讲的也是这种练拳时物我两忘的体验,文中的“庄周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说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在大自然中逍遥自在地上下飞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醒来后才知道自己是庄周,于是庄子苦苦思索:究竟自己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编人,潜心于道家内功修炼的冯志强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中写到练拳高度入静时说:“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惟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将这种高度人静时的感觉说的更加具体,这种“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的感觉不正是无形无象吗?

  于本该句的注文“己身忘之”,和炎本该句的注文“忘其有己”也正符合以上所述。

  (2)全体透空

  于、炎两本此句为“全身透空”,显然与“全体透空”意思一致。

  气功和太极拳练到相当入静阶段时,皮肤触觉的灵敏度必然逐渐提高,就如郝为桢先生所说:“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见孙禄堂《拳意述真》)。当然这种感觉的出现还必须是人的活动处于用意不用力的状态中(注意语中之“意”并非“意识之意”),此外,人的先天性功能体呼吸也逐渐增强,人会感到全身通透舒畅,渐至感到人与大气融为一体,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这不就是“全体透空”吗?“全体透空”也是对“无形无象”的进一步和另一侧面的说明。

  此句的注文,于本是“内外如一”,炎本是“内外为一”,两者正是这种自觉全身通透舒畅的说明。

  (3)应物自然

  太极拳懂劲功夫达到一定阶段,人的运动功能和整体协调性被充分发挥,武术功夫渐达从心所欲的境界。不少真实轶事表明,许多著名拳家与一些太极高师推手,感到简直“无手可推”,感到犹如被蛛网缠缚,又处处落空,动与不动都如将坠下深渊,恰如太极拳泰斗之一的李雅轩先生所说,有“惊心动魄、倾刻生死”之感(见陈龙骧等《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功夫达神明阶段的宗师甚至还会如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所说,“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就他所知,李洛能、董海川、杨露禅、武禹襄先生就有这种不见不闻之知觉的功夫,此说是否真实且慢探讨,不过有些自发动功功态中的人能不见不闻而避开障碍的事情,倒确实有不少人见到过。孙禄堂先生在该书中还说,“功夫人于虚境而未到于至虚”的人,虽没有不见不闻而能知觉的功夫,但“如外有不测之事,只要眼见耳闻,无论来者如何疾快,但能躲闪”。这样的功夫,在一些武术轶事中的记述就很多了,就如杨澄甫先生在《在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所说:“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处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跌出矣,即为不知手之舞之。”按现代生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人的活动已不须由意识支配,纯然属于极灵敏的生理性的条件反射了。“应”有接受、应付、迎击等义,“物”可泛指各种变化,“自然”为不勉强、从容之意,以上所述,不正是“应物自然”吗?换言之,也就是王宗岳拳论所说的“从心所欲”。

  于、炎两本该句的注文都是“随心所欲”,正与上述相合。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
·“和而不同”话太极
·《太极拳经》之研究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上)
·谈太极拳之顺
·太极拳擂台争霸:规则限制技术 表现
·太极八卦与武功
·太极拳推手比赛杂言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