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
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什么叫作内丹?简单讲,古代道家用金属与各种矿物质进行特殊方式的烧炼,炼出一种据说吞服之后可以疗疾健体或者化质成仙的药物,叫做外丹;而借用外丹烧炼的概念和术语,以人自我的肉体作为试验体,通过天人合一的性命双修,和修炼技术上的动静兼融,采取、培养、壮大身体内的先天元气,从而获得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并且追求获得长生不死的效果,这其中的先天元气就称为内丹。因为内丹术与“气”的修炼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可以泛称它为气功。因为内丹术“气”的修炼,与一般概念上、形式上的气功导引大为不同(内丹术要获取的是先天元气,而一般的气功导引所应用和调节的只是后天呼吸之气、营卫经络之气),换句话说,后者仅可以作为前者的基础入门方法。所以,若用“气功”来表述的话,后者可称为低级气功,前者可称为高级气功。
在五六百年前,著名的太极拳鼻祖张三丰先生,就为后人留有一系列的太极丹功谱诀,分为行立坐卧不同行功形式,其中有《太极四季功》、《太极早功法》、《太极午功法》、《太极晚功法》、《太极行功法》、《太极打坐诀》、《太极玉液法》、《太极金液法》、《太极超凡法》、《太极长生法》、《太极合道法》,其中并有《太极拳法诀》和《太极拳十要诀》。在《太极拳十要诀》中,提到为什么要创立太极拳作为丹道的动功,他说:“人之作用,有动必静,有静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这里指出,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体内神气相交相合,形成太极之生生之象,方有利养生。并提出练太极拳是“欲令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不图于技击之末技”。在太极拳的方法论上,他讲“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神与气)即交,而太极之象成”。又说,“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在此原则性的要领上形成掤、捋、挤、按、采、、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之十三势,也体现了太极运化之中的八卦、五行之功用。
总而言之,太极拳原本要求的是,以拳之动功体现“太极”哲理,达到神气相合,获得养生的最终效果和目的,而技击只是养生效益之下的副产品。
在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真正的太极拳家,必然懂得道家内丹养生的内涵,其拳与气必然是结合的,其人生必然是长寿和超长寿的。
二、太极拳并不完全等同于气功
虽然我们说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气功,但客观地讲,太极拳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气功。我之所以这样讲,一种含义是说,太极拳具有高级气功之内涵及其养生功用;另一种含义又要表明,古代道家先辈之所以研创出这种具有动功导引作用的太极拳,其用意就在于要它能区别于其他众多的吐纳、导引、闭息、观想等等之气功。
用太极拳替代内丹养生的其他导引气功,同时又区别于其他导引气功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太极拳除有气功养生作用之外,还具有技击作用、表演作用、自我情操陶冶作用等等,这是其他导引气功所不能具有和不能达到的。这也即是说,其他导引气功只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单向功能与作用,而太极拳,不仅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又能发挥技击的妙用和多种社会功能。而且,越是按照“太极”要领而获得健身养生的高超功效,同时其技击作用也能发挥的非常高妙。通俗地讲,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根据人的学练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层,低级者是以力打人,中级者是以技巧打人,高级者是以本能和浑圆气场打人。而且高级的太极技击效用,一是打人不露于形,二是发人于盈丈之外,或将人腾空抛起,而无伤于对方丝毫,化而不抗,利而不害。常会使对方在不可思议之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太极拳技击作用的发挥,完全建立在不违背生理合理运动的情况下,完全建立在符合于养生而不违背养生的情况下,又完全建立在被动相迎、贵和贵生的道性道体之上。这又和其他武术截然不同。另外,再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拳和太极拳习练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文化领悟,是一种境界修养,是一种情操风韵。越是文化领悟有深度,修养境界高广,情操风韵潇洒大度,其太极拳的修炼境界就有超然物外的气度神韵。否则只能落于一般的体操形式而已。
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太极拳既含有气功内涵,又不全等同于气功的另一特点是,其他各类气功,修炼者若不得要领,或不知关键时刻的火候把握,既可能以幻当真,走火入魔,练成神经病;也可能因为出偏而不懂纠偏,无病搞成有病,小病搞成大病。而习练太极拳虽说也有诸多的要领要求,达不到要求也可能出现关节扭伤,健身效果不大明显的偏差,但决不至于出现像气功出偏那样的严重问题。因此,对一般人来说,练太极拳比练气功相对稳妥安全。
三、太极拳应当体现气功之内涵
我们已经知道,太极拳的诞生是她表现着道家养生的动功,她的诞生原本是为道家养生服务的。而道家制定的养生方法,虽然一方面是利己的,但另外一方面却有“普济众生”的利众愿望。不然张三丰祖师也不会有“欲令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的号召。所以看起来,太极拳不管她具有多少附带价值,但其本体价值还是在于养生。中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普及太极拳运动,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增强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是为全民健身而服务。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喜爱太极拳运动,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身体健康和长寿。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状,即,包含着气功内涵的古老传统太极拳,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民间传人出于防身与技击的需要,注重于技击技艺的传承,而忽视其内丹养生法诀的传承,致使从清代中后期以降,内丹养生的内涵在不少太极拳门派与传人中被剥离,得不到传承。国家在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组织的相关人员和机构,一方面受时代政治因素之限制,一方面也不大了解太极拳固有的本质内涵,再一方面所选取的拳种标本已无气功之内涵,所以,业经简化的各种太极拳皆属重视形体动作之技术型的太极拳。此类太极拳虽强调拳息协调,形体协调,心情安详,与一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参加一些运动幅度大、违背生理科学的体育锻炼相比,确有不同寻常的健身效果;但因拳气分离,有练无养,最终无法获得最理想的最高级的养生之效。所以从许多的情况来看,很多练太极拳者,有的练了十年八年,有的练了几十年,却连太极拳起码的经典要领都达不到,运动性致伤者大有人在,照样生病,照样短寿的大有人在。与此相反,在不少传统的太极拳门派里,知其太极拳真谛的传人,无不把内丹养生的气功贯穿在练拳之中,因之无不获得高寿,尽享天年。当代所知者,如杨式太极名家傅钟文、赵斌先生,赵堡太极名家郑悟清先生,吴式太极名家吴图南、杨禹廷、李经梧先生,武式太极名家姚继祖先生,皆为获得高寿尽享天年之人。现在精于内丹养生仍然健在的太极拳家,活到八十九十的仍大有其人。
探究这些长寿之因,皆是拳气相合,性命双修。可见,要使太极拳真正体现养生的价值和作用,必须使她返回到传统的本质内涵上去,与气功相结合。
太极拳与气功相结合,实际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但这是我们要另外讨论的话题。
(注:著述者曾以此文于2004年10月28日在韩国全州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作论文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