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
·太极拳修炼俚语十则
·习练太极 延缓衰老
·太极律者悟道禅韵
·谈太极拳之顺
·太极拳放松五妙法
·太极拳流弊——“慢”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下)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5-1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腰的运用,是太极拳身法中的主要内容。不管哪一派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转腰和松腰。所谓“腰为轴”、“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也。遗憾的是,在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中,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很多练拳者打起拳来腰身呆滞、手脚僵硬,“光抡胳膊手”(杨振基语),没有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更无益于技击水平的提高。
  太极拳运动是意气和腰身的运动,其几乎所有的拳式都是靠腰带动的。手、脚、头、身、胯等均为腰所带动。“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气”是指导,骨肉就靠腰带动了。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使用法》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转动。自己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车轴油满方好。”杨振基老师也说:“腰带脚、手、身、头等。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以上论述足以说明,腰的运动在太极拳中是何等的重要。可是,24式、88式和42式的动作说明只说手、脚等局步肢体的动作,根本没有强调如何用腰带动,几乎所有动作说明都没有提及腰转。如24式、88式、42式的搂膝拗步,24式、88式的揽雀尾、单鞭、野马分鬃、搬拦捶、左右穿梭、金鸡独立(左右下势独立),88式、42式的肘底看捶以及42式斜飞式、进步栽捶、退步跨虎等式,均未要求腰带手、腰带脚一起转动。如88式单鞭的说明:“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着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至右侧方时变为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方划弧停于右肩前。”24式说明与此基本相同。42式肘底着捶的说明:“右前臂外旋,掌心转向上,左掌向左、向下划弧。”“左掌收经右腰际成侧立掌,再经右腕上向前劈出。”“右掌握拳,拳眼向上,收至左肘内侧下方。”又如24式的左右穿梭:“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88式说明与此基本相同。88式的进步搬栏捶:“此时身体重心前移,落于右腿,右腿微屈,脚跟提起向外扭转。”在上述动作要领中,尽管部分拳式的动作有“上体右转”或“身体微向左转”等说明,但是,身体及肢体的转动,并不能代替腰的转动,更不能代替腰带手、腰带脚及其他部位转动。下面,让我们举几个拳式,看看大师们对腰的运用是如何阐述的。
  1、揽雀尾。《傅著》第22-23页中说:“当重心后坐转为重心前移时,腰部微微向上,而后向下、向前绕一弧形,以引导劲力和掌握动作的方向向前,这叫做‘主宰于腰’或‘腰为车轴’,‘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一致,胸腹部分也必须在腰部的带动下相应地动着。”杨振铎在《铎著》第26—31页中说左棚:“重心微向左移,以腰带动向左转体45度。”说右棚:“仍以腰带动,由右向左转体至左侧45度,脚之外撇与里扣,随腰转动,以免硬拧硬扣以及硬撇,呈现僵硬呆板有失轻灵。”说捋:“以腰带动,由正前方向右转体45度。”杨振基老师在《基著》中说左棚:“腰向右转约45度,带动右脚掌和双手向右转……双手随腰转上提至腰际。”说右棚:“腰右转带左手脚掌右转约45度”。说捋:“腰右转带动双手向右水平划弧翻转”。说挤:“腰带双手右转转至正面”。在每个式子的动作说明之后,杨老师还在《注意事项》中说明该式有几个转腰、几个拉腰、几个闪腰动作,便于学练者正确地习练各个拳式。如上述的揽雀尾,共有7个腰的动作,6个转腰,1个拉腰。
  2、左右搂膝拗步。《傅著》说:“腰微右转,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左下向前而上弧形右移。眼随转腰向前平视。”《铎著》说:“注意运用整劲。以腰为主宰,上下内外配合一致,也就是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重心略向后移,用腰带动,使左脚向外撇出45度。”《顾著》说:“腰继续右转,右手继续外旋下沉落右腰侧,腰继续向右转约10度,左足提起,右掌随着弧形向右斜角上提。”《基著》说:“腰带左脚掌,双手向左转动,身和左脚掌转向东北方向。腰继续带双手向左转动,身向北偏东,眼随腰转的方向平视。”
   3、进步搬拦捶。《傅著》:“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打出时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铎著》:“重心略向后移,用腰带动左脚向左撇出45度,两臂随同腰腿,由右向左往前。顾著:“腰继续右转,使胸腹正中线对右前45度,腰身继续左转,身对正前方,重心渐渐移于左腿。”《基著》:“重心移到后腿……腰带双手和左脚掌左转,左脚尖转向东北……两手随腰移动。……腰继续带手脚向右转,身向东南……腰向左转至身向东。同时右拳内旋变立拳,随转腰向前打出……本式有三个腰的动作,先左转后右转再左转。带动拳、掌抡转和前出,带动脚的左右转动。”
  其他拳式如单鞭、白鹤亮翅、斜飞式、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如封似闭等,几位大师在他们著述中都十分注重阐述腰的运用。尤其是杨振基老师,他在教学生时经常说:“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并强调,练太极拳不从腰去练,永远也练不成。全套杨氏传统太极拳套路,其要求腰的动作就多达230多个。
  
  三、关于轻灵松静与和顺自然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既轻松灵活又圆转自如的一项武术活动。它不尚拙力,“极柔软而后极坚刚”,以灵动捷敏和圆转运动为尚。武禹襄《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王宗岳《太极拳论》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十三势歌》:“刻刻留心在心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到顶头悬。”杨澄甫宗师《傅著》说:“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滞留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以上拳论说明,习练太极拳必须松静轻灵,圆转自如,才能有意有气,健身强体,练出真功夫。松静,即身势放松,思想安静专注,体态自然,中正安舒。只有这样,打起拳来才能周身轻灵,节节贯串。
  可是,表演、竞赛套路中的一些动作要领违背了上述拳论旨意和要求。这样打拳就会出现僵硬呆滞、不轻松、不自然的现象。
  
  1、关于“抱球”。
  所谓“抱球”,实际上是两腕臂上下相交的一个过渡动作。这个动作在各式太极拳中出现较多。如在揽雀尾、白鹤亮翅、左右野马分鬃、斜飞式、玉女穿梭等拳式中,均多次出现。24式太极拳运动中的野马分鬃式这样阐述:“身体重心再移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下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88式和42式的这个动作说明也与24式基本相同。因而,“抱球”就成了这一过渡性动作的“形象化”专用名词。关于“抱球”,早有不同看法和意见。重庆的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理传真》(2004年11月修订第三版)中曾有专论,且阐述详尽。张氏认为“抱球”这个“形象化”的比喻很不恰当,很不准确,主张“还是不‘抱球’好”。笔者颇为赞同张先生的意见。太极拳是内功拳,功夫在内不在外。它讲求的是精气神,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当然,这是太极拳的高境界。但是,习练太极拳,无论如何都必须做到全身松静轻灵,节节贯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切不可僵滞拘谨,鼓劲浮气。所谓“抱球”,不过是某些拳式在出劲前身势与两臂之间的相合和蓄劲的预备动作。这个时候讲求的是:于内必须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于外应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这才合乎内家拳的拳理拳法。然而,表演、竞赛套路中的“抱球”恰恰违背了这些法则。以24式左抱球为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88式说明为“左臂平屈胸前,与肩同高”)。按这个要领去做,左肘必然抬起,且牵动左肩耸起,明显违背“沉肩坠肘”的要求。抬肘耸肩必然使身体重心提高,意气上浮。不仅心、意、气、力不能相合,手、足、肘、膝、肩、胯也不会相随,松、沉自然无法做到。并且,依此要领做出来的动作,“在外形上必然显得拘谨、小气,甚至出现明劲、硬力”(张义敬、张宏《太极拳理传真》第102页)。致使身势与两臂之间不能自然相合,蓄劲也无法做到。同时,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实中的“抱球”(如抱篮球、足球等动作),也并非如此。
  下面,让我们看看大师们对这一动作要领的正确阐述(以斜飞式为例):
  《铎著》:“两臂向左下环弧,左臂领,右臂随。左臂向内旋,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基著》:“腰向右转至东南偏东,复向左转至东北偏东,带动双手上下翻转。右手向右向下外旋划圆弧至左腹前,手心斜向里向上,成下手。左手向左向右内旋划圆弧至胸前,两腕臂上下要交。”《傅著》“左掌自左向上向右划弧,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手与肩平,臂呈弧形,肘部微坠;右掌自前而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朝上,与左掌相对合抱。”
  上面几位杨氏嫡传大师对两臂上下相交(合抱)的语言表述虽然不尽一致。但意思表达基本相同。根据他们的表述及参看其书中拳照(《傅著》用的是澄甫宗师拳照的临摹图),与表演、竞赛套路的“抱球”相比,有以下区别:(1)一手臂屈于胸前,肘部微坠或小臂稍微斜向下,而不是“平举胸前,与肩同高”;(2)另一手划弧至胸前,而不是“至左、右肘下”;(3)两臂或两腕臂相交(相抱)而不是“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这样的动作要领符合太极拳“沉肩坠肘”、“上下相随”,以及手足、肘膝、肩胯相合的原则。因其松肩沉肘,两臂相交,会更利于蓄劲和发劲。
  
  2、关于“脚尖上翘”和“翘腕”。
  在本文“关于步法”和“虚步”一节中,笔者已经论述过“脚尖翘起”和“脚尖上翘”如何违背拳理拳法问题,这里不再赘述。但是,表演、竞赛套路中除了虚步“翘脚”外,在蹬脚、独立等拳式中也出现类似误导。如24式、88式和42式的左、右蹬脚(含转身蹬脚),42式的独立打虎,其说明均为“左(右)脚慢慢向左(右)前方蹬出(脚尖回勾)”或“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42式的独立打虎说明是:“右脚屈膝提起……脚尖上翘并内扣”。《42式太极拳·剑竞赛规则》对蹬脚规定为“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为力点慢慢蹬出”。前面已经说过,习练太极拳必须体态自然,松静松灵,用意不用力。全身各部位均不能着丝毫拙劲,更不能有僵滞之处。如上所述,蹬脚时“脚尖回勾”或“上勾”,且“劲使在脚跟”,这样的要领为什么能够做到松静轻灵和用意不用力呢?因为,脚尖“上翘”也好,“回勾”也罢,再加上一个“劲在脚跟”,必然会出现杨振基老师能说的“一高三个紧”(脚腕紧、膝紧、胯紧)的现象。全身就不能做到松、静、自然。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说》中说:“踢腿则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也无力矣。”对于蹬腿,杨振基老师阐述得最为详细。如转身左蹬脚,他在《基著》说:“腰带手脚左转”。“左脚悬空收回,膝朝正西。”“接着左脚以全脚掌向正西蹬出,膝与胯平,脚心向西,眼向西平视。”“左脚蹬出不勾脚尖”。“对方从身后用右手打来,我即左转身,右脚立定,左脚悬提,两手分开,以左手分开来手,左脚以脚全掌向对方的腹部蹬去。”这与其父澄甫宗师“蹬腿时则注意全掌”的精神相吻合。
  另外,在42式的个别拳式中,还出现“翘腕”的误导现象。如第十五式的两个玉女穿梭:“而后右(左)。掌翘腕至右(左)肩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又如云手:“右前臂内旋,右掌翘腕内旋,向左摆至右肩前。”众所周知,太极拳对手腕和掌的要求是舒展松柔,不可僵硬呆滞。传统太极拳的掌法,除按式(包括双按掌和单按掌)需要坐腕外,其他如前立掌,坡掌、仰掌、俯掌、横掌、垂掌等均不需要坐腕,更不能“翘腕”。为什么?因为,除按掌外,太极拳要求其他掌法的腕与掌基本在同一平面上。这样的掌法,运动起来轻灵和顺,松柔舒展。而“翘腕”显然违背了松、沉、柔、活的原则,容易出现僵、浮、呆、滞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翘三个紧”:腕紧、肘紧、肩紧。三个紧,就会影响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和技术功能。
  在本文开头,笔者曾经说过,表演、竞赛套路,尤其是24式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笔者在二十多年的练拳和十多年的教拳实践中发现,这些套路确实存在着本文所说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长期误导了千千万万习练简化太极拳的爱好者。不少人打了几十年的拳,却不懂得真正的拳理拳法,还一味地在那里迷信书本,迷信“名家”和“权威”。不少人为健身强体练拳,结果“枉费功夫自叹息”。练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身体没练好,反而练出不少毛病。一些年轻人虽有雄心壮志,甚至发誓要做当代的“杨无敌”,但因未遇明师,未明拳理,结果“壮志未酬”。虽架子走得不错,可内在功夫全无。正如澄甫宗师所说:“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当然,这些问题和弊病不能全归于表演、竞赛套路,只能说与这些套路动作说明的误导有关系。每想到这些,笔者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但全无贬低和抵毁表演、竞赛套路之意。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组织有关人员,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对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进行全面修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民族瑰宝。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上)
·谈太极拳之顺
·太极拳擂台争霸:规则限制技术 表现
·太极八卦与武功
·太极拳推手比赛杂言
·滑如冰 粘如胶 软如棉 硬似铁——谈
·太极拳在民警防卫与健身方面的应用/
·气是什么 到底存不存在,气在太极拳练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