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福全(右)和李恩久先生
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直接对它进行报道,很高兴。来自全国各地的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欢聚在这里,大家精神饱满,满堂笑语,相见甚欢的情景,体现着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的团结与友谊。
我认为,这次活动的举行,对于宣传和弘扬洪均生大师的太极拳精神,交流经验,提高大家演练和掌握洪公倾注心血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技术水平,有着积极地意义。
多年来,我很关注洪老弟子们在太极拳事业上的发展,感到,经洪公丰富内容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是当今以至今后陈式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洪公一大批弟子们的努力下,洪传陈式太极拳在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走向了世界。
洪先生培育下的这支队伍,在各地发展的都很好。2004年,在马鞍山市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上,我看到过这支队伍蓬勃发展的现状,时隔七、八年,在这次活动中又见到了这支队伍,感到发展势头更好。这些,都得益于在座的各位的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昨天,我和省武术院孙主任交谈时讲,我们太极拳的民间组织和民间活动,好像一只船,各级领导如同水,船要航行快,全靠水的承托,不然,船会搁浅的。听说今天省市县有关领导要参加今天的开幕式,这是对我们太极拳事业的重要的支持,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太极拳工作者,感谢各级领导。
我想,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也就是大家称之的洪传陈式太极拳,一定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我建议,今后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宣传工具,注重对我们太极拳的宣传,要大声地把我们这首太极拳交响曲唱响唱红。20天前,我曾在网上发过咱们出版《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全书》的消息,这次又和太极网的刘总过来报道这次活动,就是要用较大的力度,对洪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开展更大层面的宣传。
开展这次活动,不仅是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交流与推广,也是对洪老先生的纪念。洪老先生的一生,经历了陈式太极拳在社会上不为人知到走向世界的发展过程。上世纪30年代左右,由于历史原因,陈式太极拳处于封闭发展状态。国家有关部门中,真正懂得陈式太极拳的人不多,以至于在北京举行的太极拳比赛,个别主裁者竟做出“陈式太极拳二路不是太极拳”的荒谬结论。从那个时期起,经陈发科和包括洪老先生在内的弟子们的努力,陈式太极拳终于冲破藩篱,轰动京门,走入了上层人物的圈子,被大家认可、称道。从当时北京的一些京剧大师到建国后中央的一些领导人,都接触了陈式太极拳。改革开放后,陈式太极拳发展的更是如火如荼,并走出国门,风靡世界。洪老先生在晚年的时候,为太极拳的国际交流曾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他见证了太极拳的发展,亲历了太极拳发展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参与了太极拳重要发展时期的许多具体工作。
洪均生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但他在太极拳发展重要时期的历史时空中闪烁出的太极之光,将永远照亮着后人学习太极拳、研究太极拳的光明之路。他一生善于思索,博览广学,文武兼修;他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从事太极拳的研究和传播,对陈式太极拳的传承、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他在技术方面的成就和理论方面的成果,都堪称陈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和太极拳“大家”。
我们敬重洪老先生,敬仰他的高品厚德和在太极拳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缜密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无私诲人的武术家的情怀。 洪老先生非常注重在太极拳传承中人品的培养,他讲“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 他不仅以他的人格的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而且十分注意对弟子们人品的教育,接触过洪老先生的人,都被他的人品所折服。
他敬重老师,尊重同道,谦恭低调,择善从人。
他严承师训,强调的“如请人表演,必须肃立而视,即使练的不好,也应看毕,以尊重对方劳动”和称河南同乡李小东为“一字师”的故事,都从生活点滴,折射出了洪老崇高的人品。
他注重人品的培养,以人品光大拳品的思想,需要我们传承、宣传与弘扬。
当今,太极拳风行于世,许多人纯粹从商业的角度来从事太极拳,眼光势利、心理浮躁,以利取人、见利忘义的思想充斥太极拳的市场。有的自吹自擂,恶意贬低他人;有的不注重人品的选择,在金钱的驱使下,拳钱交易,造就了一些道德低下的武夫,亵渎了高雅文明而又充满做人哲理的太极拳。
现在有许多太极拳的习练者,特别是一些传拳的人,问起他太极拳的门规戒律和如何用太极的精神指导做人的道理,茫然不知。这些人忽视了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传承,或者光知其“武”,而不知“止”“戈”为“武”。以致出现了个别人学了几下拳脚,便“有奶便是娘”地当起了“供食”者的打手。陈式太极拳戒律中讲:“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之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现在一些人不讲究这方面的修养,违背此戒律,重“武”轻“德”或有“武”无“德”,这不能不说是太极拳的悲哀。
太极拳是一门武术,但它更是一项儒雅的文化拳,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承载和反映着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武术精髓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这个灵魂,有了这个灵魂,拳才有“品”,而拳是靠人传承的,人品打造拳品,在太极拳的传承中,注重人品的选择,这是陈式太极拳门规戒律的要求。¬洪老先生强调的“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的思想,对我们每个从事太极拳的人,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教育意义。
洪老一生坎坷,少年多病,中年丧偶,膝下多子女,生活条件很艰苦,居陋食简,相当长的时间里靠学生们资助。尽管后来得以政府安排的两居室房子,但生活一直是比较清苦简单的。他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太极拳。他将一生的精力,几乎全都投入到了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上,用在太极拳的传承上。一直到80岁以后,他还在更加惜时如金地探索太极拳的真谛,归纳、整理自己研究、体悟太极拳的所得,其精神令人敬佩。
他提出的太极拳手法的“公转”与“自转”理论和对陈式太极拳以缠法为主要特征的论述,以及对棚劲和双重的体悟,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的理论,对后人练习太极拳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洪老先生在太极拳交往中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众所共知的。他一生反对在太极拳传播中那些弄虚作假的态度,在教拳之余,挤时间用笔记下了自己亲历的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为我们了解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些事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太极拳发展中,一些人出于私利,故弄玄虚,虚化太极拳;有的歪曲事实甚至编造谎言,模糊了一些事实真相,对后人了解太极拳、研究太极拳产生了误导。
我手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讲述1984年2月为庆祝太极拳界一位老人(也就是当年执掌北京太极拳比赛裁判大权,说陈发科打的陈式太极拳二路不是太极拳的那个人)百岁寿辰,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举行隆重的祝寿茶话会的报道。讲到:当时“(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国家体委负责人均到会致贺……北京电视台当晚播出实况”;一份是当初中华民国17年(也就是1928年),中央国术馆为这个人颁发的“国考评定证书”,证书上写“兹有某某某(此人名字)年26岁……”——1928年26岁,说明他生于1902年。
这两个材料一对比,照出了中国太极拳史上弄虚作假的一大丑闻。这位1902年生的人,1984应该是82岁,可他在当年2月却请来京城官员和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做百岁生日,像崩爆米花,年龄一下子膨胀了18岁。对历史上这些弄虚作假糊弄他人的现象,洪老是坚决反对的。他调侃此事说:“在新社会也有80余岁的武术家,自炫百岁,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试想,这样连自己年龄都敢大幅度地作假的人,怎负太极拳大师的盛名?作假做到敢这样大尺度地戏弄领导官员的人,何谈诚信!靠这样的人,能提供给人们多少真实的东西?
洪老先生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一生不盲从、不跟风,不管是对哪些人,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叙着太极拳历史上的一切,这是我们当前所有太极拳界的人应该学习的。
洪老的学术风格严谨,令世人称赞,他以认真的态度,审视和研究太极拳理论,以平和的态度,和任何权威论辩学术观点,即使是一些权威论著,他也不唯书,只为实,在汲取其营养的同时,严谨地考据甄别着每个观点,求真虑伪,以科学的态度纠正着一些偏误,对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经过详尽的考究与验证,不盲目地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地思索创新,为完善太极拳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些创造性的观点,为后人研究太极拳给予了很大的启迪。
我们纪念洪老先生,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在太极拳传承、研究和发展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谦虚为人、尊师爱徒的美德。要认真地研究洪老先生用毕生的精力,总结出的太极拳理论。当年经陈发科宗师同意,由洪老先生花费大量心血精心打造的这套体现着理论与技击特殊风格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在洪老先生众多弟子的努力下,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地传播。但在传承中我们要注意保持它的原始风貌。传拳如写字,同样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每人一个笔体,大小总有些差异,我恳请大家,在传承这套拳的过程中,不要因每人“笔体”的差异,使它走样变调。保持洪老先生所编演套路的原始风貌,就是不要随意去改动它。当前主要的任务是传承与研究,还远远不是在动作和套路上对他进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象其他流派拳种的传承中出现的若干年后对师承拳法正统与不正统的争论。前段,在洪老师家人的支持下,李恩久老师带领师兄弟们出版的《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全书》,是一个很好的资料,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学习。
我希望看到,经洪老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团结与努力,洪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定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太极拳为“三个服务”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三个服务”就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为维护国家尊严服务。
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就是通过开展太极拳的普及活动,使更多的人身心受益,一人学拳,幸福全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就是象开展这次活动一样,以武搭台,推动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另外就是用我们学到的太极拳功夫与技术,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做贡献。为维护国家尊严服务,讲的是:现在,太极拳的国际交往很频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我们每个太极拳人,走出国门就代表着炎黄子孙,代表着中国人,在传拳活动中,我们要传播我们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要维护国格,维护祖国的尊严,以拳传“文”,以拳杨“武”,彰显中国人的气质和武学精神。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我在以太极拳进行国际性的交往中,深有这方面的体会和感触,太极拳为维护国家尊严服务,绝不是高调空谈。 朋友们:当前,太极拳的发展,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的优势,我们要借得东风快扬帆,为普及推广太极拳,推动全民健身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