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顾式太极拳推手(二)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
·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一
·《太极文武论》序
·太极拳“五要”证悟
·道门太极拳之特点
·陈家沟枪法是外来传入的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太极拳理“戏说”不得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5-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太极拳理论。可偏偏有人“戏说”开了。《武当》2007年第1期就有张宝银先生发表的《太极修炼理艺“戏说”》。其观点与原论意义相去甚远,现举例说明之。

  

  一、关于“用意不用力” 和“意到气到力到”

  

  张先生说:“‘用意不用力’应理解为‘用势不用力’,势力,有势则有力,若无力,何谈拳?”“意到气到力到”。笔者赞同“‘意在气在力在,神到气到势到’。非力到也,乃力在也;非力到也,乃势到也”。

  我认为,张先生的“若无力,何谈拳?”的观点是对的,但对“势力”的理解却错了。

  所谓“势”,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如“姿势”、“手势”,是在力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趋向”,“势”本身不具备力量。所以是“有力才有势”,而不是张先生说的“有势则有力”。所谓“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打太极拳(包括技击)需要改变人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用力,只有用力,身体才能动起来。是力到身动,不是势到身动。所以张先生所说“非力到也,乃势到也”,应该改为“非势到也,乃力到也”。张先生说反了。

  有人可能要问,“用意不用力”,也强调了“不用力”,是否也错了?我认为没有错。因为“用意不用力”在太极拳理论中有其特定意义的。所谓“意”,是气功“三调”——调心(意念)、调身(姿势)、调息(呼吸)中的调心。“意”可以生“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即力。这就是拳谱中所说的“以心行气——意到气亦到,以气运身——气到身即动”。这就是“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而不是张先生说的“意在气在力在”。但这绝不是说一想(意念)就产生了气,气马上就是力。这是需要循序渐进,需要较长时间锻炼过程的。只有用意不用力,才能“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这就是从“无力中求有‘力’”(内劲)。这里的“用意”指的是练“力”,得“力”,用“力”的过程和方法。这里的“不用力”指的是不用“拙力”和“僵力”。

  

  二、关于“不丢不顶”

  

  张先生说:“‘不丢不顶’,应理解为‘无丢无顶’,原本‘无’,何来‘不’?‘沾连粘随不丢顶’,‘不丢顶’,指不要忘记和丢掉‘虚领顶劲’。”

  真的如此吗?“不丢顶”三字源自王宗岳的《打手歌》,全句是“沾连粘随不丢顶”。这是个整句,不能把“沾连粘随”和“不丢顶”分开去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二人交手的过程中,要做到敌进我退——“人刚我柔谓之走”;敌退我进——“我顺人背谓之粘”。在进退中,既不脱离——不丢,也不相撞——不顶。也就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就叫“沾连粘随不丢顶”。

  关于“丢”、“顶”二字,在“顶匾丢抗”论中的解释是“丢者,离开之谓也”,“顶者,出头之谓也”。文中特别强调指出“初学对手,不可不知”。《太极拳表解》中的解释是“走以化敌”,粘则制敌,二者复相为用,粘则不丢,走亦不顶,“不丢者,不离也,不顶者,不抗也”。这些都和《打手歌》的观点一致,指的是“对手”,是二人交手过程中的既不丢,也不顶。绝不是“指不要忘记和丢掉‘虚领顶劲’”的个人头部位置状态,把一个整句分开来解,当然就可能出现错误。

  

  三、关于“偏沉则随”

  

  张先生说:“‘偏沉则随’,此乃病也,‘半有着落,不出方圆,偏无着落,必失方圆’,故‘偏沉’为病。这里的‘随’非‘沾连粘随’之‘随’。而是随风而倒,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而任人摆布。”

   “偏沉则随”源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文是“偏沉则随,双重则止,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这里的“偏沉”和“双重”指的是二人交手时出现的状况。“偏沉”就是甲用力,乙不能顶,要走化——“人刚我柔谓之走”;乙走化时,甲要随之而进——“我顺人背谓之粘”。这叫随人而动,也就是“偏沉则随”。“双重”是你用力我也用力。这样就会出现“顶”。所以这里的“偏沉则随”的“随”,指的就是“沾连粘随”。如果不“随”,就会出现“丢”或“顶”,就不符合王宗岳所说的“沾连粘随不丢顶”的原则。因此说,这里的“随”,绝不是张先生所说的“随风而倒,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而任人摆布”。因此得出结论:“偏沉则随”不仅不错,而且是非常正确的方法。

  张先生之所以把“偏沉则随”定为病,理由是“半有着落,不出方圆,偏无着落,必失方圆,故‘偏沉’为病”。这几句话可能摘自《太极轻重沉浮解》(下称《解文》)。其原文是“半者,半有着落,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这一理由,能否将“偏沉则随”定为病呢?我认为不能。因为作者时代不同,所指“偏沉”二字,字虽同,但含义不同。首先,“王论”中的“重”和“沉”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用力”,不管是大力、小力,都可以叫做“沉”或“重”。而《解文》则认为“双重为病……与沉不同”,“双沉不为病……与重不一也”,显然认为“重”和“沉”是不同的。其二,同称“双重”,但原因不同,结果不同。“王论”中的“双重”或“双沉”造成的结果是“顶”,“顶”的结果是“力大则胜”,不符合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的原则,所以为病,而《解文》的“双重”结果是“干于填实”,所以为病,而“双沉”的结果是“自尔虚腾”,所以“双沉”则不为病。其三,《解文》判定病或不病的原则是“半者,半有着落,所以不为病,偏无着落,所以为病”,也就是说“半”不为病,“偏”为病。认定了“半轻半重不为病”,而同样是半的“半浮半沉”则是病,相互矛盾。还有“王论”中的“偏沉则随”指的是二人交手,而从《解文》全文来看,指的可能是肢体的位置(肢体位置的轻重沉浮何为病,何为不病,这里不作讨论)。因此用《解文》的“偏者,偏无着落,所以为病”为根据,来否定王宗岳的“偏沉则随”是错误的。可以说“王论”中的“偏沉则随”无懈可击。

  

  四、关于“引进落空合即出”

  

  张先生称“我之技艺不是将对方打倒打翻,而是让对方自倒自跌。拳论‘引进落空合即出’,‘引’,引诱之意,‘引’诱对方‘进’入我所设圈套,形成对方劲力‘落空’之势,随即我周身回拢聚‘合’,‘合’为一体,对方即由于自我失控而仰面‘跌出’,或俯身‘仆倒’、‘仆出’。”

  我猜想张先生所说的“引诱之意”,仅仅是个“圈套”,是个想法。不用力,不和对方接触,就可以使对方“自我失控”,“自倒自跌”。对此,我却不敢苟同。

  什么是“引进落空合即出”?李亦畲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说:“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说明了“引进落空” 和“四两拨千斤”密不可分。或者说两者互为因果。更确切地说后者是果,前者是因。

  关于“引进落空合即出”,源自王宗岳的《打手歌》。原句是“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引进落空”需要“牵动四两拨千斤”。而“牵动”和“拨”都是需要和对方接触的,需要用力的。这一点在《武当秘诀》中说得更明白一些:“乘人发劲之时,或推或挽,或牵或托,均以乘其来势,使之前倾”,“以我微弱之力,倾其猛壮之躯”。这里的推、挽、牵、托就是“牵动”,就是“拨”。这当然当用力,虽然是“微弱之力”,绝不仅仅是“引诱之意”,也不仅仅是“圈套”。这里的“合即出”,是对方的劲力在我牵拨、“引进落空”后,会造成失重,站立不稳或前倾,这时我即(马上)发力击打——“合即出”,所以这里的“合即出”不是收拢聚合的合,而是合力发出。这个“出”也就不可能是“跌出”或“仆出”了。假如对方用力过猛,我又牵引得当,也只能使其向前倾倒,绝不会“由于自我失控而仰面‘跌出’”。

  张先生最后“企盼同仁同道实践,体悟,印证之”,看看张先生的“戏说”“悟之是否合道,言之是否合理,行之是否有效,修之是否有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按张先生“戏说”的方法实践了。在推手中,当别人进攻时,我不“牵”,不“拨”,只用“引诱之意”,对方劲力并没“落空”,我“周身回拢聚‘合’”,对方不仅没有“自倒自跌”,反而借我“周身回拢聚‘合’”顺势将我发出。变换位置,反复实践,都是如此。

  也许是我的悟性不高,功力不深,技艺不精之故。“实践,体悟,印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张先生的“戏说”“悟之不合道,言之不合理,行之没有效,修之大概也不会有益”。所以我认为太极拳的理论“戏说”不得。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太极拳“五要”证悟
·陈家沟枪法是外来传入的
·太极拳的三合六进
·太极拳中的辩证法
·三丰清虚自然太极拳理法阐真十三势单
·太极图与张祖意合太极拳(下)
·太极图与张祖意合太极拳(上)
·陈氏太极枪与明末名家枪法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太极内功修炼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太极拳的巧妙摔法/张迎忠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级推手体悟漫记/杨 波
·浦汉健给太极拳下定义了吗?/李秒丰
·正统太极拳的技击形态/山令誉
·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六要领(李文
·太极真功紧与松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