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者在对清虚自然太极拳的手法(阴阳乎)、步法(五行步)、身法(混圆球)和功理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按照现代练拳的习惯,都会急着学习套路器械等等内容。但在玄真神剑门修真次第中,却非常人想象的那样去练套路,而是练习单操手。什么原因呢?清虚自然拳只是整个玄剑门修真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整个玄剑修真次第,又因世传太极未得到玄门丹道法乳,根本就没有整套的内修法门,零星小功法,根本不能弥补其缺陷。太极拳是不行气的,拳谱早就说的明白,“在意不在气,在气在滞”。太极拳讲究“意到”,气到和力到是“意到”的结果,循经导引不分时候,必定引起气血紊乱,有违“气血子午流注”,其结果是逆乱经络,走火人魔,修丹不但无益而实有大害。玄真门修真功均多用观照,而不导气,可除此弊也。 依照《玄真神剑门修真次第》的要求,练习清虚自然太极拳剑,必须结合“黄庭育婴功”和“剑厢通玄”功两部功法(详见另文),经手法、步法、身法练习,和掌握初步功理之后,进入单操手十三势的练习,然后是先天法(拳),连环法(拳)和八卦转的练习,再后则是九连环、十二消息、三十六洞天,最后才能习七十二势太极拳套路,再练剑法十三诀等内容。为还玄剑门修真原貌,笔者将按修习次第依次整理,以期学者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玄剑门修真法,而非单纯的一套拳法。 清虚自然太极拳是玄剑门丹道修证体系中动练金丹术之一,十分讲究“火候”。知道拳的练法,就是知道练丹的药物,不知道“火候”,不知内息动静开合,不知气血子午周天流注(与医家子午流注有很大区别)与内丹、拳法的配合,枉自循经导引,既不分节气,也不分场所、时刻,胡乱练习,无有不入魔走火者。未得真传,虽苦劳一生而不得人道,多由此种原因造成。 凡是正脉法传的九真传人,在练拳时大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师傅教你一势,总是让你一边练去,你练他看,不正确处随时纠正,满意了再教一势,每个弟子一般都不会一样(传完就一样了)。你常会暗自思忖:为什么师傅知道这里错了,为什么错?为什么师兄做的对,我这样做又不对?为什么教师弟那一势,却教我这一势?想学却遭师傅呵斥,总言“那不适合你!”,岂不知此中暗含修炼火候,师傅是不会说的。玄剑门(所有九真)均有“丹法传二不传三,剑诀泄露遭天谴”的诫训。一般每代只有二名弟子得闻此中玄秘,在吾门中称“执符真人”或“执剑真人”。即一人得炼丹火候,一人得铸剑火候,有时也会是一人或两人火候全得。本门七世祖灵剑子幸得全诀,传人吾李氏回春堂,现吾祖父得丹诀,吾自幼随习;吾叔祖得剑诀,于文革前人道门(实为火龙居士),后来云游各地,回乡后传我剑诀。由是知之,玄门丹道不但讲究机缘,而且更讲究火候。因此,能否因材施教,是辨别真师的一个重要标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保守只能妨碍玄门道法的弘扬。吾今不避天谴,甘破道戒,说句真言,也许是“下士笑之,中士思之,上士行之”。清虚自然太极拳每年练的套路都不一样,每个人练的套路也不一样。但功法与操手都是一样的。只能点到为止,盼习者自悟。太上曰:“无名,强名之,曰道。”套路实无套,依路而行,路路皆通无极。玄门拳法实内动而外动成套成拳,皆依天然,死套拳法何能契合活泼天机!然拳无套则似无路可循,学者又怎知自寻天梯? 太极拳的套路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呢?笔者在《悟道寓五秘弘法涵九真》一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仅说明一点,即清虚自然太极拳有渐顿两种修习方法,“一点关窍,则自发打出”的功效,是建立在对玄真神剑门丹道实修基础之上的,贵在心心相印,神机契合,不是凭空追求就能得来的。 清虚自然太极拳的动作,是内导外行的结果,是内息内意的外化。因此,内气息是否畅通,决定着劲力是否连贯畅达。先修内后修外,是清虚自然太极拳的独特风格。但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或学习技击方法,也可以先学动作,以外导内。两条路都可以修习清虚自然太极拳,从外向内修习,效果要慢得多,但内丹修习也不是速效的,笔者认为两途并无优劣。因为单独练拳与系统学习玄剑门丹道修真术是两回事。 十三势是太极拳的核心。练好十三势,可以说是练了一半。三丰真人《太极拳论》中说:“乾坤坎离四正也。巽震兑艮四隅也。金木水火土五方也。合则之为十三势也。”《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极而静,静而生防。”王宗岳《太极拳论》与此说完全相同,说明世传太极拳是道门太极拳的宗风泛波。太极从虚无中来,为阴阳之母,有动有静方生阴阳。太极拳者,由静而起,若无极之态,太极为元神动体,外不动而内意神行,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内动带外动。,由外静变为外动,自身必有三圆同转之势,双手必随身体左右摆动,绝无双手同时前起之势,故清虚自然太极拳的起势就绝不同于世传太极拳的“双手同时前举”,即使是抱球前举,也不是玄门神拳修真法。 在人,左为阴,右为阳,后背为阳,前胸为阴;若面南背北,必先由左向右转动,由上向下转动,由后向前转动,这时的转动与地球转动是相反的,面北背南则相同。因此,练拳是非常讲究方向的,内气若能与外气(自然之气)相同,可依“日日见破军”之诀选择方向。 面南背北,水生木,先出左脚;面北背南,火生土,土又生金,故须先出右脚。依“取得坎位心中实,点化离中腹内阴”之法诀和人体配位,左前下为坎,后右上身为离,太极拳起手必自左前下向右后上方运动。此又证明“双手抱球同时前举”的太极起势,是根本就不知玄门修真心法的。如此练法,误人误己大矣哉! 抽坎离离变乾,阳极生静,身松心静之后即一阴复生、乾下生阴而成巽。故由右后下方向前方(乾),再向左后下方。风雷相搏,雷为震卦,在身为右上前方。太极者,阴阳之母也。坤生一阳为震。故风雷相搏需由其母相助,子回母位为孝。故由右前上略向右前下落沉,山泽通气后方能乾坤定位(即先向左前方再向下沉落)。这样,双手在身前划了三个圆,即两个斜向交叉圆和一个前后立圆。劲气顺布八卦。迈左足,上右足,再复归中土,再土生金出右足,左足后退水位,右足提腿收回,正好是一个五行相生图。此即玄门十三势(加行二五混真,成左右相反势)。 以上所述没有说明具体的动作,只说明了动作运行轨迹和方向,劲气意的运行是无迹无痕的。手法、身法和步法的变转均已说明,仅读上文似乎不知西东,但练熟前三步功法,弄懂第四篇所述功理,学会十三势也不是很难。 笔者心得有三: (1)腰为中轴,三圆同转,圆中找点。 (2)身形不散,内动外行,协调一致,身手运动不分先后,周身一家。 (3)劲意为先,圆转松静,轻灵活变,随屈就伸,沾连粘随,连绵不断。 三圆同转时最先产生的是棚劲,向外向外。向右后上转时为采劲,出左足向后转发出捋劲,身心松静为中定劲,向前下为按挤,向左前下为采捌劲,转换向右上为例劲,向左前上为例靠等等,劲力变化,随敌方劲力而动,不可详数矣,所谓“一点生出八方线,劲力变化无穷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曾说过:“一个圆周有无数点和线的变化,只要对方动作慢于我的动作,点就暴露出来。我就可以利用我正在转旋的点对准他的点将对方发出去。”杨氏九诀之“乱环诀”云:“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此均言及圆,与点的关系。 十三势单操芋法诀 太极原自无极生; 阴阳双分二仪成。 动则生阳终复静, 抽坎填离乾生机。 风雷搏激母相救, 山泽通气稳如钟。 五行生克合一处, 乾坤定位太极功。 掤捋挤按采肘靠, 转扭换变捌劲生。 道法自然合心易, 入门五步拳势精。 欲觅神功根何在, 古泉脉传紫霄宫。 回传终南无极子, 清虚自然元贞承。 炼丹悟道演九真, 飞步金阙朝玉京。清虚自然太极拳十三势动作名称 1、敬无极 2、清太极 3、阳阳双分4、一阳来复 5、出水芙蓉 6、龙火烧身 7、风雷搏 8、艮如山 9、兑泽复履 10、鸣天钟11、天地泰 12、归根元 13、复命蒂 1、敬无极 面南站立,两足距与肩同宽,足尖向前,重心调至涌泉穴上。其它要求同三圆功桩法。心中要敬。 2、清太极 两膝弯曲135度,头颈不动,微上领,对拉腰脊,胯根松开,臀部下坐,裆内撑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心中要恭。手指不要下坠,劳宫下塌外吐; 3、阴阳双分 稍微右转体,再向左转体,两次转动角度为90度,再向右转45度。双手随身的转动自下向右向左,向左上向前上方摆动,双手自转方向为右外左内,右内左外,再右外左内。定势为双手心斜向外前下方,双臂严格按照三圆桩身法要求做,双臂不可向前伸直,亦不可内收太过,身桩构架均成45度。左足划内弧里收右足旁约一足宽,成左四右六的后虚马步,两手左右分开45度,分别置于身体的左前和右前方,手型不变。呈下收上放势。 4、一阳来复全身松静,提左膝,右转体,双手随转体向右上划弧,左手微向外撑,收左肘尖于自身45度角处(左肘前方),手心斜向上,手指尖斜向外左上方,左足尖微勾,右膝下曲合住劲,眼看左前方(正南方)。全身皆松,唯左膝尖向上顶劲,似一点元阳生于纯阳之中,故名之。 至此,习者多疑而惑之,此三势太简,不足以演道。请允许笔者详言之。临敌搏击,其要何在?有言在力者,有言在速者,吾却言贵在静、敬、净,心静神宁,则能观敌六路,听敌八方;心敬神恭,则能令敌知难而退,知耻而却。唯心净则招活,若搜肠应敌,思而后战,孰有不败者。 应敌之法贵在活变,面对之敌多由右出,故微右转诱敌出右,左转化力,再右转可用右手接敌,左手击敌右侧空虚处。看似招势无奇,却简洁实用,应敌快捷,手随身动,自然而然,随手而发,敌莫能应。此非招猛,实为劲宏,不可小视。我上盘虚空,内实意气,敌若盲然进之,则后引敌劲,左膝正顶敌腹、肋、裆等要害之处,由于我劲领敌向左后上方,使敌劲气上浮,上下脱节,躲此突然一击,实有费力之处,一惊之下,身形散乱,既不着伤,亦为我后继劲力所乘,所谓得机造势者也。 5、出水英蓉身微右转,左足向左前方下侧横踢踹出,左胯根沉合,落脚,脚尖向南方,左臂向左前方微沉落,再向左前方挥出,手心向斜右后上方。成右六左四的右侧方步,右手外旋向下沉落与右足相合,高与膻中齐,肘微收,眼看左臂外侧。 此势为顺敌后退之时打击法。若敌上势所进之右手为我右手接,若高势,我左手置敌右臂下,若低势,我左臂置敌右臂肘弯处。敌劲后退之时,我则上左足,左发靠、挤、挒、肘诸劲,右手为捌、采、按劲,将敌击出。不可用肩臂之力,实用右后腰处劲。 6、龙火烧身 左为青龙木,右为白虎金,芙蓉出于水。水生木,木生火,此为本势之理法。
身顺势向左转,外摆左足成左盘步,左手内旋向左下后方划弧,左肘尖沉下,右手向左前下塌按于小腹前,眼看前方。 敌遇我劲奋力抵抗,我则向左转身化劲,发采、例、挤、肘劲,右手正击敌之前胸腹部位。 7、风雷搏 左转体45度,左手向左下捋带,右手外旋向右前下穿伸,同时收右足于左足旁,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眼看南方。然后向前方迈右足成前(右)回后(左)六的侧马步,塌左胯向左转体45度,右手向右前上方(南)划弧挥出,手内旋45度,手心斜向左前下方。左手置于左脚上方相合,左肘与左膝相合。 8、艮如山右手内旋外撑,向右前下方按出,右转体45度,左脚里收右脚旁,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置于右脚正东方,左手向右下塌按,手指尖斜向外下,大拇指指向右前上方,手心斜向右前下方。步型为左四右六的右小盘步。右手与肩同高,左手与右胁同高。 上两势是连续的化打动作,当敌方攻击我左手,被我引向左前下方,敌趋我左足在前盘步不便灵活移动之时,顺势向我左后方进击,以使我背势,我右手急向左前下方穿伸,截击敌劲,使其不能继续攻击,同时攻击敌之左肘关节,敌劲后退,我右手顺势向右前上方挥出,靠击敌左胁部,右手反击敌面。敌若用右手接我右手,我则沉右肘里旋右前下引按,左手按敌右肘部,左脚跟进一步向右转身旋推(切记不可直推),令敌跌出。 9、兑泽复履左转体,左胯沉合,右手向下向左前下方划弧,左手向上向右前上方划弧,双手交叉于胸前尺许,右足向右后方迈出,同时右手前穿,指尖向前,手心斜向左上,左手落于右肘弯处。 ’重心后移,右转身成右反蹬弓步。左手前挤,右手后采。再右转身,收左肘,手向右平摆,手外旋,手心向上,左足向里划弧收与肩宽,再向后迈出,落于中央部位(土)。 重心后移,左手收采捋,右手向右前方略下划弧自胸前伸出,同时左转体45度,面向南方,右脚收回,两脚相距与肩同宽。本势步法由南斜向西北退,再退至五行中央部位,为火生土,技击功用为退中有进,防守反击,退非直退,斜中有横。退步全靠腰带动。敌方在受到我向右旋推攻击时,上左步,左转腰,右手向我右后方顺势挤靠,我则顺其势后撤右步,左手向右上推击敌右肘部,右手旋拧敌左手,使敌右臂向左上翻转。敌松肩坠肘领手化解我劲,我重心向右侧撤后,右手顺敌手向右前外采引捋,左手横击敌肘关节。敌松肩化劲,用左手由后向前击我面门,我则用左手内接,向右后引棚,敌上右步化我左横击肘,坠肘沉肩右转身肘靠,再上左步绕至我右后方用左手攻我右肘部。我后撤左足,左转身化敌之靠击,右手先棚,后撤重心化敌右击之力,右肘顺敌下沉,再向左上合,左手由右肘外擒拿敌左手,右手向左外挥出、下沉,向右前下方斜发肘劲击敌左肘关节。 此势劲力多变,粘敌之劲如漆似胶,不顶不丢,步法轻灵,身法圆转,退中有进,收中有放,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诸劲皆运,五行步法表现的尤其突出,忽左忽右,似前实后,请习者多多留心。 10、鸣天钟 重心微右移,右肘微收,然后左转体,双手向左捋,变左手收肘向左上、上、右上划弧,与右手合于胸前。 右转体90度,胸前正对西南,右胯沉合,双手随转体向有划弧棚挤捋采,双肘微合、沉坠,眼看前方(南方)。左脚先向里收于右足旁,间距同肩宽,再向左前划弧伸出,成左虚步。 此势若双手牵一绳向右引,似左前有一大钟,钟锤之绳为我右引而鸣。设左前方有敌用右手击我,我用左手自下向上棚接之,向右引化,右手采引,右肘横击敌右肘部。 11、天地泰 接上势,右手向右前上方采引,左手向左前下方挤按的同时,右转体45度,胸前正对西南方,同时左足向左后方退一步。 右手向下向左划弧,左手向上向右上划弧,两手若转旋一圆球翻转,同时左转腰45度,胸前正对南方,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右脚微收于右前方成右虚步。 此势上实下虚,若乾上坤下之泰卦,内气下沉小腹,上虚而下实,此阴阳和合,天地交泰。 . 接上势,敌右肘被我左肘横击,敌沉肘挑手,左手搭于右肘弯处,向我挤靠,我后退左足,右手采,左手顺敌沉肘下按,同时,左手采拿敌左手向我左前下方,右手击敌左肘。 敌顺我劲,右手前引,上左步插我裆内,右手搭左肘处挤靠。我后移重心,收右足勾挂敌左足,同时,右手采按敌左肘,左手采例敌左手右肘,敌必向我右前方跌出。 12、归根元双手向前棚合交叉成十字手,内旋向下外采按,同时,右膝提起与裆平。 此势最简,功效最大,在敌双手封按我双肘时,我双手前棚,转而分别向外下分采,敌必前俯,根盘必拔起,我提右膝攻击敌裆部或小腹,敌必受重创而失去反抗能力。 13、复命蒂右足回落于左足右侧,间距与肩同宽,双手前合于腹前,左内右外,内外劳宫相叠。双臂沉合。 再接走逆五行,左右相交。不再详述。 十三势单操以五行生克、八卦变转之理,法简而效宏,不可轻视之。内含手上八泼,足下八法,身法八要,需细细研修,方能悟其玄妙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