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
·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浦汉健给太极拳下定义了吗?/李秒丰
来源: 作者:李秒丰 点击: 发布时间:2008-11-2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引言:看了2007年《精武》第10期发表的浦汉健先生的《怎样给太极拳下定义》的文章后感慨颇深,先前看过多篇浦先生的文章,浦先生对传统太极拳的执着和深研令人赞叹不已,从浦先生挚谈吴式太极拳,到改称浦传太极拳,从中也渗出了浦先生的苦涩与无奈,但浦先生对传统太极拳的求知求真的精神是值得真正的太极拳的爱好者和追求者由衷敬佩的,今观其文,挚诚之心依然可表。诚如浦先生开篇所言“‘什么是太极拳’,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真要想讲清楚,其实很不容易。不仅是练了多年拳、教了多年拳的讲不清,就是翻开到目前为止所公开出版的一本本太极拳专著,甚至有关太极拳的辞典,也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现成答案。”其实,有此想法和看法的不仅仅是浦先生一人,最近吴文翰先生在《武当》2007第10期也撰文说:“很多人包括我也在内,都希望能够看到对太极拳有一个百字以内的定义。做好这件事实际上非常困难……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尚无定论。”关于太极拳,就连吴文翰先生这样的太极拳大家也感到无奈,这也说明了当前太极拳的困惑,实际上当前太极拳的定义定论并非少见。只是当前的定义定论不被大家共同认可罢了!可见当前太极拳的现状是非常混乱的:其一是太极拳理论杂……各说其道;其二是太极拳拳式杂……各行其是。那么,浦先生给太极拳下了定义了吗?下面就浦文的观点,谈一点笔者粗浅的看法与浦先生探研。
  要说给太极拳下定义,应该是拳学研究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更是拳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基础内容,拳学研究乃是武学特定于拳术研究的称谓,武学就是研究武术的学问。学问不能不学不问,因为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做学问必须客观、严谨、真实。拳术乃是徒手的武术,武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拳乃拳脚的功夫,即徒手格斗的技术,所以说,太极拳既为拳,亦是徒手的武术而非它术,武术是用于战斗的,战斗即搏击格斗,抑或称之为技击。拳既然是徒手的武术,本属武,人于兵,兵者战之用,而非它用,所以说拳的本质即是战斗。太极拳虽名太极,依然为拳,不能不战,不能不斗,战斗就不能不武,也不能离武而为,我们研究和承传太极拳也就必须以武为中心而进行,这是从拳的本质出发而论的,给太极拳下定义亦应如是。
  那么,定义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对于事物本质特征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特点的征象与标志;而概念则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所反映的应该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所谓内涵和外延的表述则应该是这样的: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范围。下定义的方法一般是属加种差。所谓的属乃是事物的类别,所谓种差则是区别于它事物的差异性,即该事物的特有届性。诚如浦汉健先生文中所言“要给说明对象下定义,即科学地准确简明地揭示一个事物的概念,告诉别人这个事物‘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该事物的属性——它属于哪一类事物;二是该事物的特点——它区别于其它同类事物的独特之处(即特有属性)是什么。倘若没有讲清以上两点,便会说而不明,讲而不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境地。”其实,当前使人们对太极拳定义感到尴尬的不是第一个问题,而是第二个问题,即太极拳与其它拳术相比,“独特之处(即特有属性)是什么”。因为,拳的概念是特定的,即徒手的武术而为拳,“太极拳乃是徒手的武术的一种”是人们共识的,也是没有争议的。那么,太极拳特有的属性到底是什么,浦先生之文真的给太极拳下了确切而准确的定义了吗?浦先生真的牢牢抓住了“准确简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这个核心问题了吗?我们首先来看看浦先生是怎么给太极拳下定义的,浦文最后说:“因此我们说,太极拳是运用沾粘连随表现十三势,以发掷抛劲为主的内功型近身短打拳。”从浦先生这个定义看,虽简而不明,既是说这个定义依然不是十分准确的,并没有完全反映m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太极拳是运用沾粘连随表现上三势的”,虽然“沾粘连随”足太极拳特别强调的,但它不是太极拳所独有,亦非本质,因为“沾粘连随”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就连浦先生自己也认为太极拳是吸取了快摔中的“沾粘连随”,所以不能成为太极拳的独有属性,所谓“沾粘连随”,不是为“沾粘连随”而“沾粘连随”,乃是太极拳求取懂劲的方法,亦是懂劲运用的表现形式,懂劲乃是人极拳终身所求,亦是区别他拳的特征,只有懂劲才能知劲、控劲、用劲而达真正的“沾粘连随”,也才能在交手较技中化打如意,说白了,所谓的“沾粘连随”就是为了控制住人来打而不被打,打的更准确更把握而已。拳术的终极印证是散手而非推手,太极拳散手技击中的“沾粘连随”同然不能套用推手中轻柔慢化的“沾粘连随”来衡量,因为推手乃是太极拳的练功方法和手段而非真正较技,而对敌交手,则不可能有轻柔慢化,因为敌不由己,机势瞬息万变,机势断续一瞬间,机势转瞬即逝,若要后发先至,得机得势,不可不快,不可不速,不可不疾,即便要抑或能“沾粘连随”,也只是瞬间发挥,亦不得见其形,所谓“拳打二节不见形,若见形影艺不灵”,非凭空想象之为;然而“十三势”则是太极拳所独有的称谓和技法,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原称十三势”而非太极拳,太极拳之名只足十三势名称的演化,或谓名变而已,那么,“太极拳是运用沾粘连随表现十三势的”确切的说法或正确表述则应该是:“太极拳是运用十三势表现沾粘连随的”,因为,太极拳的每一势都呵以做到“沾粘连随”,而不是“沾粘连随”中含有“十三势”。其次是第二个问题,“以发掷抛劲为主”,所谓“掷抛劲”,浦先生以前不止一次提到,但浦先生对此并未说清楚,若按浦先生的说法“太极拳讲‘势势连环’,存大多数情况下相当于把人撞出去”,似乎所谓的“掷抛劲”给人的感觉就是“撞人劲”,而“撞人”者,人人皆会乃先天自然之能,非拳之所求,拳乃是以杀伤、制服或削弱敌方战斗力为目的和宗旨的,包括踢、打、摔、拿诸技,所谓“劲”非一招一式或势,拳劲是可以与任何招式动作配合的,太极拳劲不仅仅限于“掷抛劲”。反过来说,即便“掷抛劲”不是撞人的劲,也不过是用劲的一种形式,亦不过“放劲”之一种,而非太极拳的本质劲,太极拳就“劲”而言,是一种内在的、整体的、协调的、灵动的、不见于形而又必须通过形体表达的劲,这种劲,实不过“鼓荡开合”而已,所谓“鼓荡开合任自由”,其它形式的劲都是对此基本劲的运化形变,包括螺旋劲在内。有所谓“千古一拳,拳者一劲,劲用长短,劲练刚柔,“劲”者活力而为,“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耳。太极拳劲区别于他拳乃是“用刚以柔,用柔以刚”,因为,“柔中尤刚其速不疾,刚中无柔其攻不坚”,刚柔务须相济而为,所谓“极柔软然极坚刚,无坚不摧”乃是太极拳终极之本。太极拳懂劲后,就能把握劲的尺寸分毫,不先不后,不偏不倚,用劲恰如其分,恰如其时,恰到好处。
  从浦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浦先生对太极拳的定义的理论来源是:“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注重内功修炼,因此,太极拳是内功型的。内家拳的主要技法特征是‘犯者立仆’。要使犯者立仆,就要采用‘近身’的方法,在近身以后以发掷抛劲为主”:浦先生这样的推理不免让人有些糊涂,实际上所谓内家拳的“犯者立仆”并非“以发掷抛劲为主”,前人在描述内家拳“犯者立仆”的乃是“凡搏人以穴”,即所施之法乃是点穴打穴之术!所以,原传的太极拳本有拿筋闭脉,分筋错骨之术,这在扬氏的老谱中讲得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到后来才被人们淡忘了,抑或失传了,今已少有人知了!亦如浦先生所说,原来杨家的太极拳是“一似少林”的,太极拳摸鱼式的打法只是近现代的事。其三足关于内功问题,通俗地讲,就足内在功能的强化,内功有内养(强体)功,有内壮(增劲)功,亦可分为柔功和硬功,太极拳之内功应该是健武一体的,太极拳的特点就是:练拳中养生,养生中练功,健身为基,御敌为用,所以,“健武一体”才是太极拳区别于他拳的最大特点。虽然健不等于武,但传统拳大都讲究“三分练七分养”,因为武必健身,身不健无以为武,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是其他拳大多练养分家者多,而太极拳最大的进步则是较好地解决了拳术练养分家的问题,也就是说太极拳乃是练养合一的拳,即太极拳因“健武一体”而独秀武林。应该说,太极拳练功是把健身放在了首位的,但拳之健身乃是为了更好地武,而非为健身而健身,而是以健促养,以养保用,以用演武,所以说,讲太极拳,不能不讲打,但又并非仅仅是打,是不应该把健身排斥在太极拳之外的,从本质上讲,太极拳之健就是为了更好地武,然今之太极拳健而不武,或为健而健者,其已非拳,不可以拳论,或可谓之“太极健身养生功”而不虚其名。至于杨澄甫先生的早逝是有好多原因的,非一文能为之道清,不能单一地归罪于太极拳,当然,内功亦有利弊,练内功不当不得法或走偏,依然会走火入魔而伤身损寿!最后是太极拳定义的标准问题,时下太极拳门派林立,大者有五有六,小者不计其数,更让人迷昏的是今天出来个祖,明天蹦出个宗,有的甚至把太极拳的根追到了老子、伏曦。其实,拳乃是实战的产物,更是发展的变化的,是随社会发展而完善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太极拳为武而生,为健而练,为用而求,拳变的是其形,不变的乃是其理,有所谓“虽变化万端,其理一贯”。如陈式刚暴,杨式舒展,吴式飘逸,武式顿挫,孙式紧凑,和式油滑,其他拳更是特点不一,等等不一而足,但太极拳的本质功能被弱化而健身娱乐的功能被强化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这一趋向仍在发展,并渐呈舞蹈化体操化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若要总括太极拳定义,就不能不考虑太极拳各门派特点,而又不能搞小部门标准,要搞公认的行业标准,部门标准只代表门派拳种特有风格而非太极拳的全部,或谓所有的太极拳标准。太极拳定义的标准,毫无疑问应该是以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歌及行功歌诀为标准,这需要太极拳界的共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正确而准确地理解太极拳呢?
  首先,太极拳足以太极阴阳理论而运其拳。太极阴阳理论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分而不离,合而不流,阴阳相抱,互动互生,阴阳相和,互助互济,阴阳和合,均衡争衡,圆润随和,以阴滋阳,以阳助阴,用阳以阴,用阴以阳,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所以说,太极阴阳理论乃是矛盾对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系。
  其次,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决定了太极拳的运化形式特点:所谓“太极无定式,循环本无端”。其拳势正形圆,气定神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运身,存心拨意,鼓荡开合,自然顺遂,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运劲如抽丝,发劲似放箭,极柔软然极坚刚,无坚不摧,即“极柔极刚极坚强”。拳谚有所谓“别看太极柔,刚劲腰中求”,即是说,太极拳以腰运身,螺旋运转,身似弓弦,手似弹,所以,练慢而用快,劲力崩炸惊弹,触之必应,应之必果,所谓弹不虚发,不动如山,动若雷霆。也就是说,太极拳即是内家拳,或谓内功拳,当以练内功内劲为主,其用亦如是。所以说,太极拳并不是软拳、棉花拳,而是外柔内刚的拳,所谓“绵里藏针,棉里裹铁”。
  杨露禅的老师陈长兴有言:太极拳惟气与势而已!气者内之充,势者外之显,即道家所谓“内持金丹,外显金锋”。陈长兴在谈到太极拳化打时说:何为化,何为打,化即打,打即化,出手便是。也就是说,“太极拳乃是化打合一之术”而非化是化、打是打。总体上说,太极拳的特点应该是:神意为先,以腰运身,上下相随,左右兼顾,外柔内刚,运势无端,粘随折叠,长拉短调,柔运刚发,借力打力,借势打势,因敌变化,不猛而威。
  那么,太极拳的定义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太极拳阴阳立论,健武一体,门派众多,式虽有别,其理乃一。太极拳融丹功于手搏,内外兼修,练养合一,文武兼备,健身为基。御敌为用。其拳神意为先,十三势为法,以腰运身,劲运其内,拧旋化转,动中求静,柔运刚发,忽隐忽显,急应缓随,方圆互用,因敌而变,借力借势,运势无端,化打合一。
  以上一点浅见与同好共研,不妥之处,请浦先生赐教,亦望方家斧正为盼!

↑上一篇: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   下一篇:道新拳论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各派名家谈缠丝劲--略谈太极拳的缠丝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马国兴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如何练好“六封四闭”拳式/郭宝洪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傅仁东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内功修炼
·正统太极拳的技击形态/山令誉
·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六要领(李文
·太极真功紧与松
·仿效水的运动打拳/史今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赵堡太极拳“形知”之修炼
·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