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席提倡打太极拳 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并号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历史悠久的太极拳以及内涵广博的中华武术像其他一切一样面临着不可知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主席为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太极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毛主席的话表明了党中央和新中国政府对太极拳以及武术的态度,把发展武术运动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日程上来。 新中国创立初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鼓励下,太极拳在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很快得到了开展,迎来了它的春天。 二、大型活动首次亮相 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成为这一大会的主要内容。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武术表演,参加当时大会的有6大行政区、火车头体育协会等7个单位,汇集了汉、满、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苗、傣、朝鲜10个民族的体育选手,有145名运动员做了332个项目的表演。 太极--这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华瑰宝在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活动中首次亮相,并充分展现了传统太极的丰富多彩。在这次大会期间,政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在接见记者时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如一座宝山。我们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第二是花力气淘洗、整理。要剔除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固有的健康形体,使它符合科学原理,让人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第三是要提高拳艺。这不外两个方法,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采众长。 贺龙所提出的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武术的主张,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太极拳从此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次表演为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和发展武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太极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各地的武术组织特别是太极拳组织与活动飞速地发展起来。 三、24式隆重推出 195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多位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以杨式太极拳为动作素材,从原套中汲取典型动作,择取24个不同的姿势,删繁就简,编串而成易学、易练、易记的24式简化太极拳。该套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集中主要结构和技术内容的同时,改变了过去过多的重复动作,便于掌握。 24式的推出,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它的健身功能。简化24式太极拳的出台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太极拳的广泛普及,描绘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太极拳运动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革新。24式自公布之日起,到目前为止,保守估计,已有100多个国家的十几亿人练过。 四、小平题"太极拳好"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欣然挥毫,写下"太极拳好"。 邓小平的题词给太极拳带来了新的生机,标志着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历经十年浩劫的停滞不前之后,经过风雨的洗礼,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五、大步流星进高校 1982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成立武术学会,其中专门设立了太极拳分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太极拳组织。此后,全国100多所高校陆续成立了太极拳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生太极拳爱好者。 太极拳昂道进入最高学府,以它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韵征服了众多有知识的年轻学子。 六、《中华武术》作阵地 1982年11月,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术》杂志在北京创刊。 《中华武术》杂志旨在传播国际国内的武术动态,介绍武林杰出人物,不仅为推动武术的发展,更为太极拳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杂志发挥自己图文并茂的优势,理论兼顾技术,浅显易懂地把太极理论技术精髓以及文化内涵传达给人民大众,是太极拳的宣传阵地。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