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顾元庄 编者:顾留馨、沈家桢皆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致力于太极拳普及工作的重要人物,其功过是非,至今还为研究者所关注。由顾留馨之子顾 元庄先生整理编辑的《顾留馨与沈家桢通信汇编》,所收信件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信中顾、沈两位先生所讨论的问题.为我们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格局的形成和之后的走向,提供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信件写作的年代,恰值“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受到举国尊崇,因此信中不可避免地留有这一时代的印痕,有几
处对一些人和事的判断及用词用语,其“政治味道”,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读者阅读了,因此在刊出时,本刊编辑对这些文字做了适当删节,并 在删节之处有所提示。 整理者顾元庄致《武魂》杂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整理的先父与沈老通信汇编基本完成,其中先父之信36封(估计有些信没留底稿),沈老之信86封及三篇文章
。 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通信,随着岁月的脚步,佐证了我国武术界一段史实,每封信都显示着历史瞬间记忆的定格。因为是友人间通信
,双方探讨拳艺,坦诚相见,其真实性,是一般回忆录不能比拟的,所以信件也弥觉珍贵。 武术界前辈,如唐豪、沈老、先父等的后人都不练武术,因此他们毕生倾注心血的研究资料、信件……,其后人无意或不慎保存,散失可
能性大,这是一种损失.估计日后会凸现出来,所以抢救这些“文献”资料,显得日益迫切起来。 承蒙《武魂》杂志的鼓励,我整理了这批信件,若能刊出,另加按语,有读者会感兴趣,同时对澄清我国武术史一些内情,也有实际意义
。记得几年前,曾给责刊一份关于编写五式太极拳经过的文章,这是先父给上海市体委党组的报告,其陈述的内容,今天看来,因与信件内容 有关联,也有一定价值,今天顺便提起。 沈老(1891~1972)江苏南通人。研究陈、杨二式50多年,从学于前辈名家杨健侯、杨澄甫、陈发科,l922年在东北曾向张学良将军授拳,
其与先父合著的《陈式太极拳》理论性强,技术规范,为众多陈氏拳著作中经典之作,颇具权威性。晚年定居杭州,为市武协第一副主席。 顾元庄2008年1月3日于上海 家桢老: 慕名已久,近见尊稿,深为敬佩,陈架阐发有人,有利于今后的推行。因整风阶段较忙,今日始读完“太极拳特点掌握”,有分析有批判
,非好学深思素有研究者不能写此。弟前写理论部分,结论大体同尊稿,但详明不如也,今后吾要写的是共同理论部分,将来请指正。头二趟动作说明,盼能一并完成,同时出版。 前寄奉《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册,谅已收到。吾近来较忙碌,未能早日来杭面领教益,拟于5月上旬来杭一次,交换写作上的意见。尊稿 俟全部阅毕,即当邮奉,或俟下月初带奉如何?出版社要求于6月底交稿,至希能如期完工,《四式太极拳》已决定于年内出版,现在只待我们 努力完稿。专此奉闻,顺问近佳 弟顾留馨1961年4月9日晚 留馨同学: 年来读《新民晚报》常见尊名,钦仰无已,去年李剑华同学来信道及,方知是陈的同学、杨的同门,更觉荣欣之至。月前闫海同志来杭,
云及要写四式太极拳合订本,深入浅出,目的在普及,要弟与兄合作写陈式太极拳,并因整风关系稍迟几日方能来杭讨论云云。今接来函要推 迟,我想并无大妨碍,最好先行指导这种普及式的陈氏太极拳如何写法,是否与其他三式(已出版的)大致相同?即请先行赐教为盼。 此项新写陈氏太极拳,与留存尊处的拙作无涉,那是陈、杨、李综合式的写法,是未定稿,言明在先请出版社予以指导重写,所以相片等 都未办。闰同志带来归还的,如写陈式拳的话,不但张三丰不能写进,即王宗岳亦未便言及,因陈氏拳内不能夹带其他姓名的东西。 王宗岳拳谱,乃杨露禅所留下,杨氏据为秘密,不肯轻以示人,尤其是对诸知识偷手。后来对杨师言明,决不据谱质询,才肯惠予借抄,
共有四十篇,内有三篇说及张三丰的,所以旧时杨氏门人据为口实,其实这种手抄本所说某人所作,都在可疑之列,有些因某种价值始假作真
的采用进去。这种主谱唐豪、徐震、陈微明等都未道及,想来没有见过,如兄需要,以后当抄寄参考。《陈氏太极图说》已收到,附及。顺颂
道安 弟沈家桢1961年4月12日 家桢老: 12日复信悉。陈架太极写法总的原则,出版社已规定:深入浅出,旨在普及。是入门引路的书,首先动作说明“简而明”,不足之处,辅
以图线,缠丝劲为陈架的灵魂,应逐势说明顺逆缠法。 吴、孙二式已有成书,可供参考,但应根据我们自己的体会来写。陈架推手法也可列入。陈架理论部分可以缓日扼要地总结一下,这部分
俟我来杭时面谈。 关于二趟拳,您认为先成初稿在何时去京与陈照奎合作完稿?顺致问候 顾留馨1961年4月15日晨 留馨学兄: 接到您的来信,备感亲切,写一趟架子的动作主要与相片一致,弟离开陈师将及三十年,当然老师有所改进的如照奎所照相片中如撤步压
肘、中盘三换掌等这些拳式都是从前没有的,如双振脚地点不同,还有些动作在相片上颇费解释,读者允之当然更甚。 闰同志临行时说,照奎来杭或弟去京以后再说,看来弟不能去京,照奎亦不能来杭,只要他在沪所教学生中,看到他们练的路数比照相片
来写,就可能解决问题。现已开始试写,费解的您来时商决,能得有一学生协助,照奎也就没有见面的必要。外附意见书一纸,为了使读者可 能照相片学习,及将来国际译本关系,这种技术革新是否可以函出版社,请酌夺。 弟沈家桢1961年4月20日 留罄学兄: 现在陈式架子写作,是具有向群众介绍的性质,为体育不是为技击,乃是以技击运动方式达到体育的目的,尽量向全世界介绍运动方式的
螺旋运动和这种影响到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极其协调的共同基础,在现时国际局面下提出来是适时的。 如果按照相片有些动作介绍出来,易使群众误会到是少林式拳,在技击上虽然极有功效,但是一般群众觉无学习的必要。观陈师在京三十
年所传范围不能称广,是不是为了吃不消观点所致? [B] 现在其他三式太极拳都改革了,重点多放在体育上,这次陈式太极拳为了普及,反比陈师来京时动作增加了激烈性,似为不智,不如乘此 [/B] 机会将使人生畏的动作删去,发挥它的精华,去其过了时的东西。不知您的意下如何? 对于陈式架子拟改各拳式 1、摆脚跌*,经是为了失足后仍能败中取胜,现时为西装长裤水泥地坪,不是从小学起,不如改为摆脚下势。 2、二起脚,各式都已改了一起脚,说明要有手足二起的意劲,而不要二起。 3、旋风脚,是不是要改得容易做,分为几个拳式达到旋风的要求。 4、双振脚,这种震劲不易达到大众化,尤其是早起饭后,硬的地坪(盲肠)。 5、兽头式,全身凌空而起是陈师从前没有的,这样趋向特殊不如删去。 6、击地捶,陈式旧名“神仙一把抓”,现时动作是下蹲弓左膝,左拳向前打下,这不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陈师做一把抓时,极尽拔背
的作用,并练习了伏地的尾间正中。专致敬礼 学弟沈家桢1961年4月21日 留馨学兄: 日前到站相送未遇,颇为怅怅。兹就您稿改签了三条,不知有当于万一,请参考,内中有“采动”不如改为牵动,有“消化”不如改为“
捶化”,内中关于前辈生死三年,查得清楚颇为不易,好极,原稿璧还,请查收。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4月30日 留馨学兄: 五一信敬悉并表演会节目,足让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各种各样式式具备,常常舞鼓,深合普及再提高,这种表演会对于提倡是有帮助的。 第一路拳动作说明,不遗余力去写,好在这是单式说明,不需要连续,月底即不能写完,亦将写就的寄沪,以使勾线。杨氏拳谱,便当抄
奉。专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5月10日 留馨学兄: 承寄你的大作已经详读,前三篇引证渊博,对于武技及太极等分析清楚,这正是国际所要知道的,中国这种体育运动是怎样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饮佩。 开合虚实与呼吸自然结合,这个题目是正确的,惟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开合、虚实、呼吸、行动与坐功、胸、
腔动静不同,只能在深长与不同强度上注意,不能在何处何时上注意,附有系签,请参考。 鄙作仍以特点与程序为主从新写过,内中有增减,已完成大半,其它三家情况如何?在分章节目是否需要一律?他们的大纲是怎样的,有便
请赐一二,以便学习。此致敬礼 弟沈家桢1961年7月1日 家桢老: 陈架理论练法部分,想已接近完成,能不能月底前寄来?动作说明我已逐势校对,错误处如左右手误写已改正,某些动作交代不大明白处也
予添补。动作说明写的简要,很好,但是里外顺逆缠一般读者弄不懂,好在您还有缠法的总说明,一般可以解决这问题。俟续稿寄来后,当一
起再校读一遍,然后送去出版社。 杨架绘图悉按澄甫先生原式,绘来还能传神,但绘图者费的功夫较大。过渡动作原作不足,由傅钟文补照后绘成杨老师体型,动作说明在
月底前也可完工。 共同理论部分我原有为陈架写的部分作基础,因体力时间不够,尚未全部改写,只能争取在近期内脱产专心写作,届时当陆续寄给您指正
。 此间武术活动有发掘、研究、整理各拳种工作,有各项武术表演会,还举行了武术学术性的演讲会。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技术,已开办了武 式、杨式的推手训练班,各有学员20多人,都是练习过太极拳推手的才能参加。武式由郝少如当指导,杨式由张玉(武汇川的学生)当指导。《
新民晚报》上不时有武术活动的零碎报导,想必关注。 杭市武术活动较沉寂,想来系体委对社会上武师的历史和作风有意见之故,我希望能改善这种情况。 亡友唐豪对太极拳史考证颇勤,考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造,唐豪之力为多,所云露禅为僮事系从陈承五处亲闻,并经永年人郝少如所证
实。郝亦为钦仰杨氏三代武艺之一人,非故意贬低杨氏身份。您老前信中曾嘱勿将露禅为僮一语列入,弟当遵从。惟为弄清史实起见,今将唐
豪遗著《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抄本寄奉。此书对太极拳源流问题辨证较多,值得一看。阅后仍请挂号退回。 郝少如所藏李亦畲写本太极拳谱,及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的太极拳谱,都可以考定王、武、李三家拳论衍变,马本早于郝本十多年
,字句颇多异同,弟亦各有抄本。廉让堂本较详,且经唐豪考释,故先呈览。致以敬礼 顾留馨1961年7月25日 留罄学兄: 承寄廉让堂本已读完,前承要抄杨家太极拳谱43篇已抄完,连同李谱寄还。 陈架理论仍要以原有两篇,“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两编加以修改和补充,拳架可以不同,各式各样,惟理论则不能有两种说法,尤
其不能自相矛盾,这是一种合订本,最好是理论部分不分写。 杭州前些日苦热,因不遗余力写作,以致痱子变成痔疮,停了半月,现已痊愈,续作总要下月底预算完成。缠丝劲方面,承嘱多加详明, 已遵办,不过寄后还请你多加指正是幸。此间对于武术风气尚未开展,我看过一次,如太极拳只演到云手就停止,因限定时刻的缘故,对于球
类比较起劲,因主其事者乃系外国式体育家。 在1915年间在北京抄得李亦畲谱五字诀内劲整项,有如梗燃火,如泉涌出,后来学到缠丝劲,觉得三家是一样的,认为如梗燃火要旋转才
燃得着,这是说运动;如泉涌出是发劲,乃是一种抛物线形象,向对方后脚跟发去的一样。后来看到徐震的《太极拳理董》,孙剑云的太极拳 及现在唐豪的考释都是“如皮燃火”,不知说的什么?请您解释或请少如先生解释。牛春明同志患肺癌病去世,我早已得闻,但是杨式太极拳是
否即由吾兄及傅钟文担任7 寄上王谱43篇,重要在它的内容,假定他是一个姓王的写作,(张三丰)谱内说明是由武事修身的张三丰,而不是打坐或是他人的张三丰,
这三篇是王谱的纲领,我们也可以假定有这样一位姓张的写作,唐豪先生和徐震先生所说。 十三势行工歌诀,十三总势莫轻识……在1915年间抄来,是北通州姚翰臣先生佳作,姚为高公笋弟子,乃系进土出身,所以王谱内重此篇
。专复 学弟沈家桢1961年7月31日 家桢老: 7月3l臼来信及抄示并寄还廉让堂本谱均早收到。吾于半月来因虚火上升,先上唇热肿,接着右眼球及右上六齿发疼,中医科、外科、神经
科、眼科、口腔科轮流诊治,前日已拔一齿,痛才止住。现稍痊,迟复见谅。您小恙半月,还替我抄寄了20页的王谱,除深深感谢外,这材料
对我研究太极拳理论发展史大有帮助。 尊作陈架理论以原作“特点掌握”和“练习程序“两篇加以修补,对阐发陈架有益,也符合共同理论,如能于8月底前寄来更好。但仍希劳 逸结合为要。年龄不让人,只能量力而行,吾近来也有些服老了(虽然比您年轻17年)。四式的共同理论的写作,正是理论部分不分家的表示,
最困难的是各式不同点的叙述。 牛春明老因食道癌去世甚为可惜,牛、齐太极拳稿,出版社另作考虑出版单行本,四式中的杨架,已决定完全采用杨澄甫老师的原式,傅 钟文保持原型较多,据以补充过渡动作,弟不过参与讨论,执笔另请周元龙同志多任其劳。 十三势行工歌诀,我原作为佚名氏的作品,来示所说乃杨露禅弟子进士出身的北通州姚翰臣先生所作,这是新的发现,为了证据更充实些
,拟请调查姚翰臣的生卒年月和约在何年、在何地从杨露禅学拳。武禹襄为“十三势行工歌诀”作“心解”,可证《歌诀》写作在前,作者并 有多年锻炼的心得才写得出这样深刻的经验总结,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老架,为“歌诀”作“心解”,因此,姚、武写作时间上的问题必须先
弄清楚,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还望多提借些资料,使《十三势打工歌诀》作者的姓名不致长期湮没。 李亦畲手抄拳谱廉让堂本、郝和藏本都作“如皮燃火,如泉涌出”,马同文向姨丈李亦畲抄得的拳谱(较早于郝本)也作“如皮燃火”。您 在1915年于北京抄得的李谱作“如梗燃火,如泉涌出”,按照您的解释也极为合理,但吾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讨论:查“四日劲整”一节,
从“一身之劲”起至“发于脊背”止,这是缠丝劲的运转,下边应是讲“放劲”。“如皮燃火”可作“闪战”解释,似皮肤于无意中燃火星,
表示发劲的疾快猛。“如泉涌出”,比喻放劲的沛然莫之能御。[B]问了郝少如同志,他对“如皮燃火”的解释是表示整体劲发射,皮是死牲口的
皮,一燃火即烘然整块皮毛燃烧起来[/B]。以上意见也可供讨论。 吾病后即须投入华东区武术运动会工作,今天下午要向裁判员作动员报告,上午特先作简单的答复。望随时指教,并祝您写作顺利!致以敬
礼 顾留馨1961年8月16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