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揽雀尾实战用法/杨振基董英
·太极拳四季练功的一般要求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
·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
·如何理解“脚下生根”/吴文
·“气沉丹田”与“气宜鼓荡”
·忆14年习武氏太极拳的往事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独立动作如何站稳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9-0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明显的独立拳式主要是金鸡独立、分脚、蹬脚、摆莲。由于太极拳练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锻炼由传递性的力量也就是“气”和“劲”引起动作,从而掌握太极拳特殊的沾粘连随与发劲技能,也以此锻炼全身特殊的动态放松,因此太极拳的锻炼速度主要就是象抽丝般的缓慢。这样一来,凡是向前后左右迈步伸脚等在其他拳术中不属于独立的动作,在太极拳中也表现为独立动作了,所以太极拳中的独立动作尤其多。有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在完成独立动作时往往感到站立平稳维持勉强甚至难以维持的情况,甚至有不少练太极拳几十年的资深者与某些名师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尤其常见的在向前迈步落脚时频频表现为如沉重有声,不能悄然无声地将脚轻缓着地,其实就是反映了身体重心有些离开了后脚,因而后脚站立不稳,前脚是带着部分身体重心着地的,这样的表现显然是不符合太极拳之独立站立稳定要求的。太极拳独立动作稳与不稳不仅反映了步法功底的扎实不扎实,而且反映了劲与气由脚而起的水平如何。可见达到独立站稳是太极拳锻炼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很多太极拳锻炼者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

       人要达到尽量最稳固站立的目的,就运动力学的角度而言,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①尽量增大下支撑面;

       ②尽量使得身体的重心垂线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

       ③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④尽量使神经协调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使得耳内的平衡器官处于最佳生理状态。以上四个条件是相互有关、不能截然分开的。太极拳独立动作站稳的基本方法要领其实就是尽量符合这四个条件。基本方法大致是:

       ⑴整个独立过程全身尽量松沉。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放松的基础上自觉地使得躯体的所有肌肉都象是仅仅依附在自然竖直的脊柱上,除了头与脊柱,从头颈上缘开始的所有肌肉都因此而始终向下沉垂,尤其是两肩、两胯(髋关节);整个躯体没有为了维持站立稳定的横向用力紧张;胯的松沉要使得躯体象是被吊放到着地脚的大腿上端,因此臀纹沟处会感到尤其的受挤压,这样会感到全身的内力象流水样能够顺流沉降到独立脚,独立脚的脚底会感到象是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或者说会感到独立脚的脚底有很大的压强,就象脚与地面吸附住了一样,这种感觉很多近代太极拳家用“脚入地三尺”来形容。这是身体内部在自觉的神经作用下内力沉降引起重心下降的反映。当然,这种反应是太极拳诸多要领长期综合锻炼的结果,太极拳初学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就能够在短时期内掌握的,但是能够这样的松沉是独立动作站稳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现代太极拳界有人说脚要有如踏在厚厚地毯上或厚厚草地上的绵软感觉,这种感觉显然反映了全身没有松沉的重心飘浮,与“脚入地三尺”正好相反。必须明白沉是放松引起的,但是如果没有自觉的沉的神经反应,放松是不一定会沉的;养生气功往往就是放松而不沉的。因此,这种说脚要有如踏在厚厚地毯上或厚厚草地上的绵软感觉,显然是将养生气功没有沉的放松与太极拳沉的放松混淆了。对于太极拳而言,这种说法明显是误人之谈。

       ⑵独立时承担体重之着地脚的脚趾自然地不同程度地蜷屈,因而趾肚着地。也就是古太极拳经典拳谱所谓的“五指抓地”。这是由于全身松沉引起身体重心下降与劲(气)从脚而起自然地局部没有用力所引起的,不是脚趾主动用力的蜷屈。“五指抓地”会有脚与地面吸住的感觉。平常人向前走路的着地脚五个脚趾几乎是不承担体重的,仅仅向前步行中的后脚在离地时脚趾才着地,而“五指抓地”使得五个脚趾成了下支撑的前缘,成了承担体重的一部分,从而使得下支撑的面积增大。虽然每个脚趾肚着地后之脚底面积平均前缘向前或许仅仅增长2公分多点,但对于承担整个体重的一只脚而言,所增大的面积对于稳定身体重心也是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尤其在推手中是否有“五指抓地”而与地面相吸的感觉,沉稳程度是不一样的。
此外,凡是脚趾放松了,脚趾必然是自然蜷屈的,不可能是舒展的。因此,许多近代太极拳家都对“五指抓地”很重视,如牛春明、刘晚苍、刘石樵等先生,都尤其明确地强调“五指抓地”(或称“五指扣地”)。现代太极拳界有人说“五指抓地”有违松沉,这种说法是没有拳经与人体运动力学根据的,也是将养生气功没有沉的放松与太极拳沉的放松相混淆的说法,对于太极拳而言,也是属于误人之谈。

       ⑶独立时,胯、膝、踝关节不能完全挺直,应保持似直未直、似弯非弯的自然竖直,这样,既似乎是直立的,又是有弹簧般的感觉,古太极拳经典拳谱所谓“五指抓地上弯弓”之“上弯弓”应该包含这样的意思。腿脚的这种状态不仅有利于脚下的劲力容易上传,而且有利于全身重心容易下降与调整,体重容易通过脚弓的中央均匀分布到五个脚趾与脚跟,容易使身体重心垂线准确地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也就是脚弓的中央(这个部位在近代武术语言中被称为“涌泉”)。如果脚、腿、胯完全挺直,人身体重心垂线准确地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往往就会有困难。

       ⑷独立动作中身躯上升可以配合增加腹压的呼气,上升的身躯要始终保持自然竖直,不能先前俯再竖直。金鸡独立与分脚等拳式是弓步的前腿蹬直、身躯上升成为独立这种拳式,在身躯上升时应该配合增加腹压的呼气,这样做也可以使得身体重心下降,就会有象乘突然上升的电梯,身躯往上升,体重往下沉如水向下流泻的感觉,从而增加站立的沉稳度。

       ⑸独立动作整个过程做到劲(气)从脚而起,尤其是独立时的手和另一脚的动作。无论是提膝还是分脚、蹬脚拳式等,活动的腿脚与手臂不要主动用力,必须是由着地脚的沉蹬下撑引起向上传递的劲力通过腰骶部再传递到需要活动的腿脚与手臂,腿脚的提膝或踢、蹬活动都应感到有一种感觉从着地脚的脚底象抽丝样地贯通到活动脚的末端与手臂的末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站立的沉稳度,有着地脚入地三尺之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活动的腿脚和手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实战应用中,劲从着地之脚而起不仅可以使得活动的腿脚提起很轻灵,有比局部用力更大的力量,而且着地脚可以带着躯体迅速弹跳离开,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双重”。这种劲(气)从脚而起的反应也必须是在有了一定松沉功底基础上经过长期锻炼才能渐渐掌握的。

       ⑹独立形成的始终,活动脚的提起胯必须内缩,脚的向前活动必须是同侧胯反方向的内缩所引起的。这一点十分重要,是孙禄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内容,其作用和效果是:①这是劲力由下往上顺遂传递的需要;②容易调整身躯位置,使得体重略有后移而有利于全身重心垂线自然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从而使得在提膝、分脚、蹬脚时身躯不致后仰还可以略有前倾;很多人在提膝、分脚、蹬脚时上身后仰,身躯发生僵硬,活动脚之胯没有内缩是重要的原因。③可以有效地使得活动脚能够轻灵提起、移动、落地如无声等。这种胯内缩要求另一侧着地脚的胯并不转动,而且内缩往往必须由着地脚内侧的腹股沟领先开始向内缩,顺序向活动脚一侧的腹股沟后缩,最后带动活动脚的胯,有一种弧形内缩的感觉;不是活动脚一侧的胯领先平板地向后转。这种技能也不是有的初学者一蹴而就地就能够掌握的,也是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形成的。

       ⑺整个独立过程保持精神放松。太极拳单脚独立活动能够稳固,肢体必须具有以上六个因素协调配合,这种协调配合是必须经过长期锻炼,至动作达到十分娴熟后形成不假思索的条件反射才能实现的,而这种条件反射能够正确地进行是需要精神、神经的支配不受干扰这样条件的。除此之外,人能够站立平衡还依赖于内耳平衡器官的正确正常工作,内耳平衡器官的工作如果受到了心理、情绪等干扰发生了紊乱也会造成站立不稳。精神放松则是消除对精神、神经的干扰、使得神经反应与内耳平衡器官处于最佳生理状态的重要条件。所以,太极拳锻炼必须保持精神放松,要求最终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放松也与心理素质有关,有的人在某一熟悉的场地、或周围无人观看、或早上、白天之时,练拳独立能够稳固,而到了另一处不是很熟悉的场地、或周围有人观看、或夜晚之时,练拳独立就会莫明其妙地发生不稳,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环境不适应或心理紧张等所引起的神经反射协调性变差与内耳平衡器官工作状态变差。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加强练拳锻炼,使得动作更纯熟,从而提高这种神经反射的协调能力;二是要增加各种环境练拳的经验,提高抗干扰的精神心理能力与心理素质;三是要保持良好、愉悦的精神放松状态。
 现以金鸡独立与右分脚大致过程为例谈谈以上方法要领在完成拳式中的具体体现

       ㈠金鸡独立:

       ①(由左仆步、左肘位于左脚外侧、左手腕位于左脚内侧、右勾手在右后侧的拳势开始)身躯松沉与腰骶后撑引起右脚向后蹬撑,由右脚而起的劲力推动右胯承载着身躯向前向上移动,带动右脚尖向前转从而形成左弓步,左臀纹沟凹陷加深,同时由右脚而起的劲力与左脚的前撑推动左胯向内缩、身体以右胯为轴左转、推动左掌向前向上穿至左膝上方,手指与鼻同高;右臂则由于转身而内旋,形成反勾手。

       ②左胯略沉,右腰骶继续后撑、右脚继续向后蹬撑,由右脚而起的劲力推动右胯继续前移、左胯继续向内缩、身体以右胯为轴左转至身躯朝向左前方(东北方),左脚尖被转胯带动外撇,左手被转身带动内旋掌心向下向左胯侧下降,右手被转身带动外旋掌心向内向身躯右侧下降,身体重心被完全移至左脚上方,使得感到躯体象一具沉重的湿棉包被吊放到了左大腿的上端沉甸甸地往下压,左大腿的臀纹沟处会尤其感到挤压承重,使得感到右脚的内力象水样流向左脚,从而感到此时左大腿十分沉稳牢固承载着躯体,左脚感到由于承担到了身躯的重量而沉重,左脚的五趾自然蜷曲而趾肚着地也感到承担到了体重。

       ③左腿向下蹬撑,躯体尤其再放松,左胯再略沉,劲力由左脚而起传于腰脊,从而作用躯体以左胯为轴向右转至身躯朝向东偏南,着重在于右胯尤其向右后转而内缩,由右胯的内缩带动右膝往前上提,也就是右胯的内缩运动方向与右膝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并且右胯的向后运动是因,右膝的向上运动是果;必须感到右膝的上提对于身躯的中正直竖丝毫没有影响;右胯的向后运动也带动右手随右膝的上提而上穿到与鼻同高,同时也带动左手下按至左胯前方,左腿也自然蹬直,这一过程可以配以呼气。

       ㈡右分脚

       ①(由左弓步、身躯朝向东北方、两手将合抱于胸前开始)躯体重心完全移于左脚上方,躯体尤其再放松,左胯略沉,使得感到躯体象一具沉重的湿棉包被吊放到了左大腿的上端沉甸甸地往下压,左大腿的臀纹沟处会尤其感到挤压承重,感到左腿承载着躯体十分沉重稳固,左脚的五趾因而自然蜷曲趾肚着地感到承担到了体重。左腿垂直向下沉蹬,劲力由左脚而起,传至腰脊作用于左胯使身躯以左胯为轴向东略偏南右转;由左脚上传的劲力促使两手合抱于胸前。

       ②左腿继续沉蹬,左腿由屈变为自然蹬直,使得身躯上升,并使由左脚而起的劲力带动右胯再继续内缩,以此带动右膝提起,身躯朝向东偏南;右腿脚完全放松。

       ③左腿继续沉蹬,促使劲力继续上传,头顶尤其维持既不下沉又不上升,由于全身尤其放松下沉而感到头有上方顶住和被吊住的感觉,而左脚有向下落地生根的感觉,上传的劲力于是引起两臂前后分开,同时上传的劲力促使右脚以膝为轴向东偏南方向伸踢。必须注意右脚的伸踢不要主动,必须是由左脚上传的劲力通过腰脊所催动的。此时也可以配合呼气。以上所述的过程都是一气呵成的,几乎是难以作明确步骤划分的,因此,上述过程的步骤不是绝对的;但要想能够达到独立稳定,这些细节都是不能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是这些细节要领都必须是在动作纯熟的基础上达到不假思索的协调,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稳定独立的技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揽雀尾实战用法/杨振基董英杰郑曼青
·太极拳四季练功的一般要求
·太极拳健身机理探索
·如何理解“脚下生根”/吴文翰
·“气沉丹田”与“气宜鼓荡”
·忆14年习武氏太极拳的往事 感恩导师
·太极拳依势划圆求技击
·杨氏太极拳115式慢架的中下盘练习要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