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时代,网红们“其勃也兴焉,其亡也忽焉”本是正常现象,但自称“武林打假第一人”的徐晓冬的幻灭速度之快还是让人大为意外。从4月27日晚以“中国MMA第一人极速KO雷公太极创始人”的视频直播而意外走红,到5月7日名为“MMA徐晓冬”的新浪微博帐号被删,舆论也从最初的普遍支持到如今的大反转,徐晓冬渴望的“一个人的江湖”的局面仅仅维持了10天的热度。
▼“格斗狂人”徐晓冬在直播中随时狂态毕露
客观来说,在此期间,绝大多数人还是对徐晓冬宣称的“武林打假计划”非常支持的。但随着徐晓冬的过往争议行为和真实性情被逐渐披露出来,他的支持者们开始出现分流,一部分人逐渐退化为中立看客甚至反对者。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徐晓冬自身存在四种致命软肋。第一种,打假者自身却满身是假,徐晓冬宣称的诸多头衔和履历明显不属实,让一个造假者去打假明显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第二种,徐晓冬为人过于粗鄙,出口成脏,动辄就三字经脱口喷出,着实让人大惊失色,茫然间几不知人间尚有教养二字;第三种,个人博名炒作意图太明显引发支持者反感,尤其是以宣称要跨界挑战邹市明一事最为明显,这与其宣称的打假根本无关;第四种,微博上涉及到大是大非底线问题的争议言论过多,让很多爱国者无法接受。
按理说,网红走红后被挖出过往黑点其实很常见,但徐晓冬在走红后却一股脑暴露出这四大软肋,只能说明此君过往的个人修养低的惊人,随便一扒就满眼黑点。不过,在过往就了解他的那些中国搏击格斗人士看来,如今被打回原形的徐晓冬才是最真实的,归根结底一句话,他一直都是一个口无遮拦、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格斗嘴炮”。无论是履历造假还是热衷挑战高手都源于他有一颗不甘平凡的自我包装之心。虽然如今被打回原形,也因此流失了部分支持者,但当此之时,不少搏击同行反而开始支持他,给他打气加油,希望他能够在清掉自己过往的黑历史重新上路,真正一门心思去履行自己宣称的武林打假目标。唯有如此,徐晓冬方可摆脱短命网红的宿命,立地重生,成就一番武林打假伟业。
徐晓冬褪去虚假宣传方可重生 打假者切不可满身是假
近几日,不少此前持续追踪报道“MMA中国第一人”徐晓冬KO“雷公太极创始人”魏雷一事的媒体同行心情都很复杂,因为入戏已深的他们突然发现事件正在朝着闹剧方向反转,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是这两位武林高手的身份根本经不起推敲。不少人挺后悔,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那场比武只是两个野路子掐架,又有多少媒体人会吃饱撑的、花费大量精力去围观报道呢?毕竟街头莽汉打架天天有,而武林高手切磋则是百年难遇的盛况。越是大媒体,越不敢漏掉这种社会热点事件。所以,此番徐晓冬约架事件能够迅速走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这些社会新闻媒体的一窝蜂跟进,反倒是那些对其知根知底的搏击专业媒体最初反应平淡甚至无动于衷。
▼徐晓冬向来就喜欢无底线炒作并因此惹来颇多争议
必须承认,徐晓冬确实是MMA传入中国后最早感兴趣的那批人,这些年也一直坚持以MMA教练身份在推广MMA,热情可嘉,但单单这点并不足以让其号称“中国MMA第一人”。且不说他这些年没有打过任何职业比赛,个人MMA水平也仅仅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段位,就连他经常炫耀的“他和毕思安(英雄榜创始人)打的MMA是中国第一场MMA比赛”也被证实并不确切。中国最早的搏击媒体人、已经多年不写搏击的丁朝泉老师近日专门就这点撰文点评。丁老师是很多搏击爱好者的启蒙引路人,他的记述向来是令人信服的,在此冒昧对其的文章进行部分援引:
“徐晓冬出身什刹海体校,算半专业,搏击水平在业余里称得上高手。其性格张扬热情,思维活跃、善表达。但徐晓冬给自己贴上‘中国MMA第一人’标签是名不副实的。
中国最早推广MMA的是毕思安(英文名Andy)和武塞网的创办人易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MMA比赛是2003年10月2日由武塞网主办的。当时是武友和练习者线下交流比赛。有多种形式,包括MMA、散打VS传统武术、冷兵对抗等,除了徐晓冬还有很多人参加。
中国第一场MMA比赛是浩淼 VS老冯,毕思安和徐晓冬的比赛排在后,最终毕思安以十字固降服徐晓冬。不论是提供MMA线上交流平台,还是组织线下交流比赛贡献更大的易平等人乃至后来打入UFC的张铁泉都没有自我标榜为‘中国MMA第一人’。”
抛开“中国MMA第一人”这个头衔明显不属实外,徐晓冬的必图拳馆对其的履历介绍也存在造假嫌疑,因为涉及到拳馆招生,所以这种虚假宣传有违反《消费者保护法》之嫌。最早跟进徐晓冬KO太极大师一事的《成都商报》如今显然开始从最基本的徐晓冬身份问题来着手修正报道方向。以下为其报道原文摘录:
通往拳馆的路上,依次张贴着授拳的教练。前面三张图都是标有英文名字的泰国拳师和巴西柔术高手,徐晓冬的简介排在第四,执教项目为“MMA”,简历中用了几个“最高级”:“中国MMA实战第一人”“开创中国MMA历史”,他的简介上还有“1998年、1999年蝉联两届北京散打搏击擂台冠军”。称号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特级教练员”。
▼徐晓冬的履历介绍明显不实
徐晓冬的百科个人经历提到他1996年在北京什刹海体校学习散打、拳击,毕业后在什刹海培训二部任散打对外培训教练员,什刹海体校散打业余班主教练,什刹海体校散打队少年队助理教练。
记者随后联系到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一名老师介绍,(上世纪)90年代徐晓冬在什刹海培训中心培训过两年,但他一直没有进入到什刹海体校的专业队和二级班,不是散打队和二级班的运动员。“一直只在培训中心,不是正式二线运动员,也不是一线运动员。”对方表示,体校是体育局下属基地,进去的这些运动员都是要经过考试,“培训班是可以自己花钱上,不用通过考试的”。
对于徐晓冬的一级运动员称号,学校方面表示要体育局才能查找。而对于其“国家特级教练员”称号,学校方面表示:“在我们学校国家级教练员只有两个,都是培养过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
记者通过相关人士了解到,国家一级运动员要根据参加比赛获得的名次多少,至少是全国性的锦标赛,国家级运动员由国家评,然后地方申报,通过散打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机会比较少。“国家特级教练员,从来没有这个职称。”一位武协相关人士表示,徐晓冬的这个称号应该还是有水分。
客观而言,体育大生意记者和很多搏击从业者一样,从一开始就对徐晓冬自吹是“中国MMA第一人”的做法不敢苟同,也知道以他的那点水平不可能是什么散打冠军、国家特级教练员,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仁兄居然连什刹海体校的学习经历都有水分。根据《成都商报》采访的这个说法来看,徐晓冬当年就是自费来什刹海体校培训中心学习过,根本不是正规的专业队学生。打个不太妥当的比喻,就好比有些高考特长生会前往中央美院的培训班自费进修,但无论你来中央美院进修多少次,你都算不上是正规的中央美院学生。
感慨一番后,仔细想想其实也合情合理。什刹海体校堪称是北京体育人才的主要摇篮之一,它坐落在紫禁城的红墙以北、热闹的八车道马路旁边,是北京市体育局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自1958年创建以来,这个北京运动员培训基地已经培养出了几十个奥运金牌得主,涵盖多个项目,从跆拳道到乒乓球,从体操到羽毛球。一言以蔽之,在过去几十年间,什刹海体校的专业队代表着北京市青少年竞技体育的最高水准。徐晓冬没能进入什刹海体校散打专业队也很正常,反倒是,如果他当年真的是散打专业队一、二线队员,那么他日后也不可能连一场正规的职业比赛都不参加。
▼什刹海体校堪称是北京体育人才的摇篮,徐晓冬并非该校正规专业队员
其实,只有搞清楚了徐晓冬的真实水平,你才能真正客观看待徐晓冬打假一事。徐晓冬本人也只有褪去这些强加的光环,才能够底气十足地去打假。毕竟,由这么一位业余MMA选手来挑战中国传统武术,如果真的能将传统武术打得七零八落,无疑能够让有关部门重新审视“武术套路入奥”的方针战略,这对各方都将是件好事。
从国家层面来看,撤掉“武术套路入奥”规划可以节约大笔宣传推广资金,把纳税人的钱用到更合理的地方去;从武术传承角度来看,传统武术套路可以安心卸掉那些强加上去的神话传说,还原本来面目,甚至干脆安心转型成为健身和文化项目,在群众体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至于技击属性明显却被武术大师们视为“舍本逐末”的武术散打,则可以取代武术套路成为中华武术的正宗流派,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力度,从而在未来有望与泰拳、空手道等技击种类一较高下,甚至不排除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项目。至于徐晓冬和MMA运动,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如果徐晓冬以非职业MMA选手的身份击败各大掌门,则更具草根逆袭的传奇色彩,也会增强MMA运动对吃瓜群众的吸引力。
▼中国目前力推武术套路入奥,客观而言,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就徐晓冬这个个体而言,他除了履历造假外还有其他一些黑点:比如出口成脏,动辄就三字经脱口喷出,确实让闻者皱眉,听者反感。但退一步而言,徐晓冬本就是一介莽夫,自幼先是混迹于美容美发学校,后来又自费在什刹海体校训练中心练散打,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可以理解,姑且视为不拘小节。至于他沉迷于自我炒作,动不动就想跨界挑战名人也能理解。毕竟他性情张扬热烈,一旦情绪上来嘴巴就容易跑偏,正在谈论大家都支持的“武术打假”时突然就说要去挑战拳王邹市明,虽然有违打假初衷,但过去这种事情他就没少干。即使一龙、李景亮、杨建平等搏击或格斗巨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竞技水平也远在一场职业比赛都没打过的徐晓冬之上,这是不争的事实。徐晓冬过去就一直追着这些明星们约架,自然也难逃炒作二字。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