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的太极拳著作之十一
作者 魏坤梁
气球法是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所介绍的“老六路”的一个重要的克敌制胜的内容,包括“大气球法”和“小气球法”。汪永泉、魏树人先生的太极拳著作对这种气球用法既有很多分散的介绍,又有专段的介绍。对于“大气球法”,《杨式太极拳述真》的第239页说:“在神、意、气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去攻击对方时,可以想象着置身于大气球中。有了这个大气球,手就不会去硬推对方,也不承受对方的来力。接力或发劲都可借助于大气球。另外,大气球还可以保护自己的中心,这样,对方在打我时,就只能打在气球表面,而不致影响我的中心。另外,通过气球的收缩与膨胀还可以形成弹簧劲。……收缩气球,将来力引进落空,并蓄好内劲,然后用快速膨胀起来的气球碰击对方的中心,将其弹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的使用,也可以比喻为气球的前后左右和斜向的旋转,以及膨胀、收缩、前移后挪的变化。”《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五·内功劲法》还补充说:“学会运用大气球法保护自己的中心,就不必依靠身形手势的变化去应付对方的来力”。除了这种“大气球法”,还有“小气球法”,《杨式太极拳述真》的第241页说:“在练拳和揉手时,两手掌心还各有一个小气球。练拳时,无论掌心朝什么方向,都要保持住手中的气球。……小气球主要有四种作用:第一,在与对方接手时,要使其来力碰在小气球上。靠气球的旋转化解来力,得到对方的侧点。第二,得到侧点后,要将小气球糁入对方体内,控制其中心。第三,使用轻劲吸引对方,将渗入对方体内的小气球含回手中。第四,击发对方也须利用小气球。如发拍劲时,我要将手中气球投向对方中心,将其击发而出。”
概括起来,这种“气球法”就是凭想象“气球”从而会出现实际的“气球”,“大气球法”是自己置身于这实际出现的“大气球”之内,对方的力量就只能作用到这“大气球”表面而作用不到、接触不到自己的肢体了,而自己却可以用这“大气球”化解对方的攻击和攻击对方;“小气球法”是手掌中出现“小气球”,可以用这“小气球”的旋转化解掉对方的力量、将“小气球”渗入对方身体、将“小气球”从对方身体中吸出来、用“小气球”向对方中心投击,自己的手也用不着接触到对方了。
这样的“气球法”是杨健侯先生的秘传吗?
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气球的制作材料是合成橡胶、乳胶、塑料,1917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能够制作气球的橡胶、塑料工业,对于杨健侯先生而言,还没有“气球”的概念,既然杨健侯先生还没有“气球”的概念,可见“气球”两字不可能出自杨健侯先生之口,“气球法”怎么可能会是杨健侯先生的秘传呢?
当然,不是杨健侯先生秘传的也未必不是好东西。那么这样的“气球法”好吗?真有这样的“气球法”吗?
太极拳前辈往往用“球”来比喻形容沾粘连随,有一定层次推手经验的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推手中,有的时候自己就象一个“球”沿着对方滚动;有的时候又是将对方当作了一个“球”,借对方主动自动的力量使得对方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滚动而形成背势,《杨氏老谱》将这种情况称为是“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但这仅仅是一种模糊概念的比喻,手臂都是必须与对方相接触才能谈得上这种“球”感觉或者“牵水磨”感觉的。如果与对方脱离了接触,那是“丢离”。还谈得上什么“沾粘连随”?没有了“沾粘连随”,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球”的感觉了。然而,无论是“大气球法”还是“小气球法”都反映为手的局部“不承受对方的来力”,什么都用想象中的大、小气球去与对方接触。也就是与对方隔着空气,这正是太极拳的大忌之一“丢离”,即使真的有这样可以脱离沾粘连随的“气球法”,与太极拳自然也是毫无关系的了。
“大气球法”反映在武术应用中,自己可以稳坐钓鱼台,根本不需要什么武术步法,也用不着什么姿势身法,只要想象“大气球”的收缩与膨胀,就可以将对方吸入与弹出;而“小气球法”不仅能够使“小气球”旋转从而化解对方的攻击,而且还可以投击向对方的中心,将对方击发出;还能够使“小气球”进入对方的身体,再将“小气球”从对方的身体中吸出来,这些描述就象是《封神演义》中的神仙斗法,怎么可能会出现于现实世界上?又怎么能够与太极拳相联系呢?
现在假设能够变魔术一样实际出现这样一个能将自己置于其内的大气球,自己就是站在这个大气球之内不与对方接触,对方击来,大气球就会凹陷进去,但这气球凹陷必然是有限度的,藏在这大气球之内的自己还是可能被对方击中的。因此说这样可以造成将对方“引进落空”是不存在的;而如果自己没有被击中而大气球被自己所操纵这凹陷进去的部位突然弹了出来,难道对方总是呆站着不动?如果对方往侧旁略一转身移步,这大气球的弹出又有何用?所以这样的大气球法是没有什么武术作用的。而对于小气球法,也假设能够变魔术一样两手实际出现小气球,小气球还能够用不着什么动力会自动地旋转。那么说“要用手中的圆球来接对方顶力,并利用此球的旋转将内劲由顶点渗入到对方体内”是不是有太极拳的实用价值呢?可以这样来试验,将两只小气球牢牢地粘在手上,然后这样去与人推手,那么:
①推手中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没有一方将另一方的手掌或手背作为攻击目标的,既然对方不以我方之手掌或手背作为攻击目标,手上粘着气球有什么用?
②即使在推手中用手去接触对方,手上粘着气球无非也是手臂的延长,气球也是能够传递力量的,那么,用气球去接顶力与用手臂去接触顶力有什么区别?
③很多家用小电风扇在转动时,其中间的圆盘也是可以被人为顶住而使得风叶停止转动的,为什么手中的小气球碰到了对方的力量能够不停下来呢?这小气球旋转的力量到底是多少?旋转的力量是怎么发生的?其速度是每秒钟旋转几周?
④即使这球中有电动机发生了旋转,而且此球产生了力量,这力量显然必定与对方的顶力发生顶抗,太极拳的特点是随人而动,然而气球与人一接触的旋转显然是主动自动的,这种主动自动显然根本不是太极拳。
⑤既然与人接触的是气球,那么自己手中的内劲又是怎么会飞到了对方咽喉下方的胸骨部位的“顶点”而“渗入到对方体内”去?如果对方的手臂与其躯体是象铁铸样不会活动因而可以通过手臂传递上去的,这力量应该也只能传递到其肩部,怎么会到了其咽喉下方的“顶点”?难道这内劲有现代导弹那样能够自动转弯定向定点的功能?而既然力量会从手上飞到了其咽喉下方的“顶点”,又何必用手中的球去接对方的顶力,直接让手中的劲力飞到对方咽喉下方的“顶点”去不是更便捷?当然,这也是从古到今连八十年代伪气功泛滥时期也没有出现的怪异说法,难道有这种可以被验证的事实吗?
综上所述,现实世界上是不可能有这种“大气球法”和“小气球法”的,如果有这种“大气球法”和“小气球法”,与太极拳也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这种“大气球法”和“小气球法”只能是属于《封神演义》一类的神话,根本不属于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