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
“老六路”的单掌、四正揉手
·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谈武论道
> 正文
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之误(中) /李汉铭
来源:《武当》 2010年第3期 作者:李汉铭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3-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第五式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张先生示范:左手架住对方右小臂,在上右步的同时,右臂在小腹前屈肘上提,掌背向左,用肘尖擦击对方前胸。定势时,掌背贴于右耳侧,肘高于顶。
对此“捞月”,笔者有一问:人学猴子捞月,是用手去捞月,还是用肘去捞月?我看是用手捞,不是用尉捞,而且只有双手模仿捞月,才能使技法特征形似猴子捞月。心意六合拳虽然重“神”不重“形”,但技击落点与名称示形总有关联之处,·否则,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称?张先生示范的猴子劳月,虽然也有提臂向上的过程——当做“捞月”,但捞月的技法落点却在肘上。心意拳的单式命名是根据“技击落点”,而不是根据“盘炼过程”。因此,用“肘击”喻示“捞月”的形象,是不是太离谱?哪有猴子用肘去捞月!
其实,张先生示范的“猴子捞月”自有家门,谱称:“闹五行,为功法。”盘时,双掌要摩身,随着腰转,须上下左右前后做回环交替缠擦。当高低运行到极限时,一手掌背轻贴耳侧,肘过顶上,越高越好;一手掌心轻贴股后,指过臀下,越低越好。机理,两臂极力上下对拉,可牵引五脏六腑进行摩擦,激发真气鼓荡。在外,掌起摩擦足三阴,连着手三阴;掌落循行手三阳,摩擦足三阳。如此,内擦外摩,表内呼应,极易触发真气运行,打开气脉,此为修炼内功绝妙之法。
闹五行盘修为定步,若改为活步,即可演化成武技,举右式为例:退左足,复而上,双掌交错,上下提拉。继而,再上右足的同时,提右臂屈肘顶,左掌插于右腿内侧,这就演变成张先生示范的“猴子捞月”。据笔者所知,心意门屈肘过顶的式子,仅闹五行一势。由此可以断言,所谓的“猴子捞月”源出“闹五行”。心意六合拳讲究拳功一体,功法演化武技后,门内有个传统规矩,名称仍沿旧说。若改为别称,要合乎约定俗成的传承习惯。例如,在去年,韩建忠先生示范的按把,先用燕子穿林接手,然后右掌搓其胯根,此技出于功法“手摩内五行”,门内惯称为“搓把”。但称为“按把”,就不合传承习惯了。
因此,闹五行化为武技,不能随意改称“猴子捞月”。“捞月”一式,姬氏确有传承,名日海底捞月。因其双掌要运行到“气海穴”连至“月阴”以下部位,故而得名。同时,也说明此式运行的范围,应在气海穴周围。盘法简述:左足上步,双掌从下向上平行托起,置于小腹前。左足后退,并向左横步,双掌对合,转向右侧。继而,右足越过左足,向左斜角上步,左足再上步,落于右足前的同时,双掌从右向下越过裆部,再向上向左转向右侧。接着,右足向右斜角上一大步,双掌再次盘绕经过裆部时,双掌立即“捞月”,并翻掌向上作“托月”状。
在心意拳中,单一护裆的拳法只有海底捞月一式,与小顾护头之法遥相呼应。海底捞月为顾法,主柔劲,盘至上劲时且有雷声。
第六式兔子插门
兔子插门,马先生示范:左臂向上,掤托对方右臂,右掌下撑。继而左转侧身,右足铲蹬其小腹。此式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腿法问题:兔子插门为腿法,此式有称马蹬腿,也有称猴蹬腿。此外,心意拳还时尚其它许多腿法,这些都是从外门引进来的技艺,心意拳原传没有此类腿法。若言腿技,只有刮地风一式。心意拳盘架,用鸡腿步合裆,严禁露裆;与人试技,踢腿开裆,易为人乘,为历来心意拳家所不取。由于擂台赛严禁撩阴抓裆,高腿踢人既无风险,又可得分,所以被许多运动员采用。但野斗时,千万不可露裆,笔者曾见过几次因踢腿被抓阴的例子,习艺者要引以为戒。
如何使用腿技,古圣有训,小腿胫骨最为脆弱,且功夫无法练至此处,一旦被踢,必会骨折。鉴于此,心意拳确立了用腿原则,主张“好腿不过膝”。只有一式括地风,专攻小腿胫骨,从而舍弃所有多余腿技。这样,既能取得腿击的最佳效果,也能保护自身安全。使用刮地风,由于合裆起脚,落点低,重心就会稳固,又可避开被人撩阴。而且,刮铲时距离近,速度快,发无不中,中无不倒。专习一式刮地风,以一腿代百腿,这是心意拳用腿的高明之处。
(二)小形问题:心意六合拳有十种大形,此外还有七式小形。小形里,是否有兔形?只有弄清七’式小形的具体内容,才能证实“兔子插门”是否为姬氏原传小形。
姬式所传七小形拳法名称与技击要点:第一式为(猫之贴腹:狸猫上树),第二式为(牛之角触:乌牛摆头),第三式为(鹤之抖振:白鹤亮翅),第四式为(凤之高飞:丹凤朝阳),第五式为(蝶之穿绕:蝴蝶手),第六式为(鱼之挺突:鲤鱼打挺),第七式为(狮之转丹:狮子抱球)。
在上列七式小形中,不见“兔子插门”,心意拳是否有第八式小形?
心意拳有七小形,戴家拳也有七小形,戴家拳前三式猫牛鹤,与心意拳名称相同,但练法不同,后四式则完全不同。戴氏七小形的传承,因人而异,也是前三式相同,后四式完全不同。这说明戴氏七小形未得全传,所以,才出现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的现象。戴氏小形,得曹继武之传,其源头在心意拳。所以,七小形的名称和练法应以心意六合拳为准。
戴氏七小形,印证了心意拳小形原传的数目只有七式,没有八式。而“兔子插门”又不符合心意拳的用腿原则,因此,在姬氏传承的拳法里,不会有“兔形”此类的小形。
第七式蛇出洞
蛇出洞,马先生示范:左足在前,左手从内向上带其臂,再以右小臂锉压其肩迫使倒地,右臂下行,掌心向左。此外,可以如此变手,但不可如此盘架,马先生“示范解说”错在哪里?
一错在名称。蛇行步,不是蛇出洞,常有人把蛇行步误认为蛇出洞,这是两式完全不同的拳法。马先生演示的为蛇行步。二错在练法。马先生演示:上左足,跟右足,右掌从左臂下穿出,右臂向下行,掌低于肩,左掌随之后抽贴于肋,劲意为小臂错压。此种练法有误。正确的方法是,改“右臂下行”为“右臂上行”,并横于胸前,掌略高于顶,劲意为横向擦肘。此种练法的正确性有何根据?
笔者对心意六合拳的拳法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发现先圣立意创拳的密法一“古拳法相互配对法”。“配对”方法是,有此必有彼,有彼必有此;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是古人创编心意六合拳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几乎所有的拳法从不同的角度在相互“配对”。
现在,根据“拳法配对法”的方法,对蛇行步的练法作以技术分析。蛇行步的技法为横向擦肘,小臂“窄面向外”,按照“配对”原理,必然有一式小“宽面向”的横向擦肘与其相“配对”,这是大龙形。如果把蛇行步的练法更改为“小臂锉压”,大龙形的“配对”就会落空,心意拳就会缺漏一种“横向擦肘”的拳法。但根据心意六合拳创拳“配对”的构思原则,古人绝不会有这样的疏忽,这只能是后人误传误习造成的。因此,蛇行步“窄面横向擦肘”的技法为正传盘法,而马先生更改为“小臂错压”是不正确的练法。
拳技配对是心意拳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样的例子,信手拈来。例如,虎扑双把双手从下向上扑击,与此相应的拳法,必有一式双手从上向下扑击的鹰扑食。于此可证,所谓“三口并一口”平推式的“婴儿扑食”,是一种错误练法。又如,虎抱头的练法,为“正身”前曲中节与此相应的拳法,必有一式“侧身”前曲中节的一头碎碑。于此可见,把“一头碎碑”练成“正身前曲”是一种错误的练法。又如熊调膀的练法,为双膀“开圆离身”盘绕,与此式相应的拳法,必有一式双膀“收合贴身”盘绕的龙身。由此可证,熊调膀“贴身”盘绕是一种错误的练法。再如龙缠身的技法为“半身撞击”,与此相应的拳法,必有一式“侧肋撞击”的鹞子钻天。因此,用燕子穿帘代替鹞子钻天的练法,那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先人的构思古拳法的“配对”,对动物特征的仔细观察,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诸如蛇是怎样出洞,一定见过多次。笔者小时候在乡下,曾见过蛇出洞时的情景:在一个大树洞里,盘着一条长蛇,一群孩子隔着一条小河,又是叫喊,又是扔石块,蛇受惊了,要出洞了。头向外伸,身子却向后缩,如此几回,寻机一下子窜到河里游走了。这就是蛇出洞的形态,古人见此形态,于是就演化成双掌前穿而步子后退的蛇出洞武技。若以“配对”而论,蛇出洞穿拳为俯穿,蛇吐信穿掌为仰穿,一俯一仰,构成穿掌“俯仰配对”。蛇出洞的步法为倒走“s”形,与直线倒走的鸡步倒踩又构成倒走步法的“曲直配对”。鸡步倒踩与踩鸡步构成步法“进退配对”。于是,就出现了“李政踩腿追马头,倒踩速退马对后”的壮观图景。对李政“倒回”的说法,误传有二:一说,双手下垂,自由退步,这羊就进退脱节,失去拳势,此说不可取。另一说,转身回踩,这样不管马头,踩坏庄稼怎么办?此说也不可取。由于不知道心意拳还有鸡步倒踩一式,因此也就无法弄清李政应该怎样“倒回”。
我们运用拳法配对的方法,可以纠正许多错误的练法,怎样配对呢?“配对”一词,指的是广义概念,不仅仅是两式相互“配对”,而且还包括三式以上的“合配”,以及各个层面的多方面的“组配”。有关配对问题,较为复杂,须另文专述,才能说清楚。
第八式 龙探爪
龙探爪,张先生示范:左臂上格的同时,进右步,推右掌,推击其面。姬氏传承的拳法称此式为“青龙探爪”,取“青龙白虎”之说。
青龙探爪怎样使用?张先生的“示范”——推掌击面。这样的用法是否正确?原传技法究竟如何使用?请看青龙探爪的释名辨义:龙者,神物也;探者,伸也,抓也;爪者,指也,钩也。于此明白,龙“探爪”不是龙“推掌”,两者虽都有“前伸”之义,但概念不同。一是探者,伸而抓,五指呈钩,力在指端;一为推者,伸而撞,手心涵空,力在吐掌。因此,“探”与“推”,两字不可借用。例如,“推”穿望月,不可改为“探”窗望月。因为,“探”不含“撞开”的意思。又如,八卦掌里的黑熊“探”掌,仰掌前伸,力在中指。若改为黑熊“推”掌,掌法就变了,其劲不在指端,而在掌击了。
经过一番咬文嚼字,终于弄清张先生示范的技法,不是“探爪”.而是“推掌”。青龙探爪的技法,原传为点穴术。右式作法:右掌伸其顶上,五指分开,其形如钩,中指点按百会穴,其余四指指拿天灵盖,一起向内深力。无耐现代人练拳都没有指功,改为“掌击”是可以的。但拿到擂台上作为标准化“示范”,那就欠妥了。
青龙探爪也是常见的拳式,但不易练到精妙之处。此式主刚,爆发力极强,为心意重锤之一。见某人盘习,拳势平弱且漫不经心,观其状不像龙探爪,倒像“羊伸腿”。可见,所习未得此式之正法。此类误习,主要原因是后掌落点位置不准,有在肋旁,有在腹下,由于间距大,双掌穿抓不够紧凑,必然会出现拳势脱节和架子松散的流弊。原青龙探爪的练法,有几处要点:(一)后掌落在肩部内侧,勿过肘弯。(二)步法为直进步,可三步,可四步,也可五步连环。如此双掌穿抓,可随意而行。(三)忽儿退步,蓄势而出,聚力如爆豆,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加爆发力。此式盘至上劲肘,抓钩狠毒,凶猛异常,把把有雷声,犹如恶龙险爪,令人触目惊心。故有传日:“青龙爪,泣鬼神,抓天灵,立见坟。”
青龙探爪与鹰捉把,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在何处?一为立圆,一为扁圆;一走直行步,一走“s”形;后掌落点,一在肩膀,一在肘弯。鹰捉把,凌空盘抓,旋而不落。传日:“鹰捉把,不落把,旋空盘.探锐爪。”此式神威凛,力刚猛,鹰爪把把钩抓,凶狠险毒,雷声一震,使人胆颤心惊。
说起鹰捉把,其中有五个问题经常容易弄混淆。
(一)鹰捉不是鹰捉把,鹰捉把是大形,鹰捉是小形。鹰捉的练法是,落把而不盘旋,双掌落于胯平;鹰捉把的练法是,双掌盘旋而不落把,前掌略高于顶,后掌食指距肘弯三寸半左右。笔者揭示的鹰捉把,是“千亩田,一棵苗”,在其他门派,早已失传。误认鹰捉为鹰捉把,是由于没有得到正法传承。这里有个疑问,心意拳的承传,从古至今为什么小形鹰捉却一直被公认为是原传大形?鹰捉与鹰捉把,为什么整个心意门无人鉴识?对此,刘贵新老师作过解释:“鹰捉把的传承门规有些特殊,不仅仅是单传,而且是隔代相传,尚学礼得买壮图传,买得李政传,李得马学礼传,马学礼先前传承的情况不清。为什么隔代相传呢?这就应了民间一句老话:‘心头肉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尚买李三人,都是隔代‘长孙辈’,自然得到师祖的传承,而尚师破例,直接受技于我。”鹰捉把隔代受承,能有几人?无怪乎心意拳里只见鹰捉,而不见鹰捉把。
(二)《马氏六合谱》有句“鹰捉四平,足下存身”,何谓“四平”?何谓“存身”?这个意思很多人都弄不明白,有些谱文也解释不清。一看他们的录像,都把鹰捉练错了,练成单一手捉,上身平直的“鹰捉中平”。这与马学礼原传的练法大相径庭。正传鹰捉须有四捉,即手捉、头捉、肩捉与身捉,讲究全身捉拿的整体爆发力,有高墙倾倒之势。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练法必须大栽身。而大幅度的倾栽,需要有一个“支撑点”,因此小臂须横贴于大腿之上。这样就必须形成前掌与前胯相平行,后掌与后胯相平行,这就是马谱说的“鹰捉四平”。为什么要“足下存身”呢?存者,稳固也。因为,大栽身,易摇晃,必须用双足调节着力点,才能使全身重心稳固,于是就有马学礼说鹰捉须“足下存身”的警语。
因此,鹰捉一式须四捉,须四平,须存身,这才是正统鹰捉。
(三)口传:“鹰捉变虎扑,为常变手法。”这句话的意思,往往容易曲解成先双掌下落平胯,打出“鹰捉四平”,然后再用虎扑进击。,有些谱文都是这样说的。如此用法,对方早已脱逃。但原义不是这样,这里的鹰捉,是指用双手捉拿对方手臂,一手捉其腕,一手捉其肘,顺而捋之,浮其足根。当其调节重心之际,或意欲后撤之时,即用虎扑双把乘虚进扑,其必然应声而跌,此为“鹰捉变虎扑”之真义。
(四)心意门有“把把不离鹰捉”之说,这句话,也容易误解。常常误认为,其它拳法必须同“鹰捉四平”交替盘练。例如,马磊石《邓州心意六合拳》录像中有:燕子抄水后,加“鹰捉中平”,“鹰捉中平”后,又是燕子抄水,如此反复盘练。其它拳法的练法,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模式。
“把把不离鹰捉”的原义是,盘架时必须五指分开,燕子抄水由上向下抄,五指已经分开,这就是鹰捉,何必叠床加屋,再来个“鹰捉中平”?很显然,马磊石先生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马氏六合谱》说:“出势虎扑,起首鹰捉。”何谓“出势虎扑”?盘练任何单式,必须有虎形进扑之意。何谓“起首鹰捉”?六合拳形,五指必须分开,呈略带钩状的鹰爪之形。这里涉及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说明姬氏拳法的盘练,五指是分开的,而五指相并的少林心意把,不可能是姬龙峰原传拳法。姬氏原传拳法,有一个显著特点,行拳须摩身。只有“分指形”,才能边行拳,边摩身,而“并指形”的少林心意把,拇指内曲,是无法进行摩身的。由于掌形更改,必将导致对原传拳法作全面性的更改。因此,有的专家考证,认为“少林心意把是姬龙峰原传拳法”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五)“盘鹰捉,有雷声”,这是常识。有人认为,由于“真气运行”才能产生雷声,果真如此?两片乌云,一带阳电,一带阴电,相碰了就产生雷声,这是自然界的雷声。人之行拳,也会产生雷声。吸清气为阳,吐浊气为阴,当清浊阴阳两气在体内发生冲撞挤压时,必会产生人体雷声。因此,没有“真气运行”也会有雷声。
雷声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出势极其凶猛,犹如饿虎扑食;二、拳法结构极快,迅而不见指形。盘拳时,如能符合这两点要求,必生雷声。有人说,形意拳嫌“雷声”粗俗,故而弃之不用。我则认为,有雷声必发,忍而不发,是憋不住的。形意拳无雷声,不是“弃之不发”,而是拳法结构不具备产生雷声的客观条件。既无雷声可发,也就证实了形意拳与结构快疾、拳势凶猛的姬氏原始拳法不是同一拳种。仅雷声一说,足以推翻形意门坚持“姬龙峰创形意说”的各种考证。我们从雷声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姬龙峰传承的不是形意拳,而是心意六合拳。
↑上一篇:
武术不应在炒作中迷失 /钟 文
下一篇:
武当太和门铁布衫初级功/释延帆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
魏树人先生的“老六路”是谁首创于何
·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
野山武道的秘密
·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
不传之秘/匡常修
·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
武学的谎言/张 方
·
评《陈氏太极拳图说》(下) /桂村夫
·
从散打说起论中国武术伪成分/苏永华
·
闲话传统拳术/瀚海鹤
·
漫话“梢子棍”/石成柱
·
中国武术与西方搏击术/李建炜
·
成龙 李连杰 甄子丹谁是“功夫之王”
·
一个被武术忽略的字 武林讲“和”非
·
关于气沉丹田和气转丹田,丹田功的正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