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老六路”的单掌、四正揉手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谈武论道> 正文
关于气沉丹田和气转丹田,丹田功的正确认识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4-1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气沉丹田的理性认识

     以气沉丹田而论,气往下沉固然可使重心稳定,若只注重于气沉丹田也会造成肢体运动迟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所以行拳时应注意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的相互配合。就气沉丹田而言,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气沉丹田”,“气沉”并不是用意识使气下沉,这种下沉虽对稳定中心有帮助,但在运动中相应的就会迟缓,前贤云:“沉者滞,浮者飘”。“气沉丹田”可以比喻潜艇潜在水中,外不露形,而不是沉入海底。根据需要即可以沉入海底,又可以沉于水中,内功经有云:气入于丹田,如龙蜇虎伏,就太极拳而言,要求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互配合,如果沉到底,它又如何能转呢?简单地说如同悬浮在水中的球,既能够灵活旋转,又不浮出水面。所以要求丹田气自然下沉于丹田,而不是用意识去压制,使气在丹田可以自由的运转,有它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带动周身气血的运行,根据需要走、化、旋、转,重心下沉来随时调节气血的运行。轮船到了海口需要把沉重的铁锚沉入海底来稳定轮船的平衡,开船时还需拔锚起航,决不可一沉到底。太极拳在实战当中,往往都是一种突发性的,没有拔锚起航的时间,都是一触即发的时刻,正如军人只有临战状态和战争状态,作为一个拳家从训练之初就应当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如太极拳论所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指的就是这种将分未分,临界待命的状态。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都是跟丹田有直接的关系。丹田可以说是人体元气聚之府,气力相合之一端,其中暗含阴阳之变化。气力本就分阴阳,太极拳要求“九曲连珠,节节贯通,无微不至,气贯周身。”身体任何一处无不分阴阳,无处不包含着气力相合,无处不包含着气力的变化,由于气的根源在于丹田,所以古人形象的比喻全身无处不丹田,全身无处不太极。

丹田功是传统太极拳核心功法
 
  形意前贤刘殿琛在形意拳术诀微中写到:“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欲精技艺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练技艺,二者固互为因果者也。吾道皆知丹田为要矣,顾先师有口授而少书传,后之学者究难明其所以然,谨将受之吾师与廿年所体验者略述之。所谓欲精技艺必先健丹田者,盖以丹田亏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何谓欲健丹田必先练技艺。释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无待于外,但能善自保养,足矣,何待于练?窃谓不然。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寿,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聚者即八要中所谓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肾之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八要之中所谓“五行要顺”也。行之既久而后气可全会于丹田。然聚之而不善运,亦未能发为绝技,必将会于丹田之气力由背骨往上迥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有非语所形容者,此所谓善运用也。由此可见传统拳术修炼对丹田的重视,对丹田之气力的养练用成为拳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丹田(下丹田)位于脐内1.5寸,与命门穴相对。(有些门派认为丹田在脐下1.5寸或小腹之处,或另有所见,在此不辩。)丹田为先天元气之舍,亦为周身气聚之所。只有丹田与命门之气贯通,充盈带脉,方能更好地使周身上下气血流通,使内劲收发于丹田。拳谱有云:“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历代宗师留下若干精妙的论述丹田的文章,在此笔者就不赘述了。太极拳体系的丹田功包含有:丹田内转法,以声助气聚丹法和丹田鼓荡法等。

丹田内转法
 
  丹田内转是丹田功法的基础,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有些太极流派强调气沉丹田,而不知内在实质为丹田内转。丹田如发动机,而丹田内转犹如启动发动机。有人以为气沉丹田只是一个重心下移,增加稳定平衡,或是达到上虚下实的方法,这就未免太小看丹田的作用了。丹田内转为一切内劲之源,更为缠丝劲之总关窍之一。丹田内转是以丹田为枢纽,与腰同步旋转,并以此为轴,带动周身气血运行于四肢百骸,贯通五脏六腑,形成周身整体的旋转运动,这是训练整体浑圆力的捷径之一,可使丹田浑厚内气圆转自如。

  丹田内转是以人体中脉(丹田与命门之间)为中心,做平圆、立圆、纵圆旋转,顺逆时针方向练习。通过丹田内转的练习,在盘架时方能做到气沉丹田与气转丹田相互配合。拳家有云:“缠化转换,开合呼吸,击打跌拿,均在丹田转换一瞬间。”根据历代太极拳师的经验和本人练拳体验,丹田功对于太极拳修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太极拳是要求一种圆的运动,周身要求一种螺旋缠丝,节节贯通,其内在的要求也是如此。气海为人体气机之所在,作为人体气机的根源,它的转动是可以带动周身的气机形成一体,如水中的旋涡,旋转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人如果掉入这个旋涡是很难从中挣扎出来的,太极拳运动不是停留在人的肢体上,而是内外同频的,产生巨大螺旋力的效果。通过这种螺旋力才能把对方来力化于无形,也就是通过这种螺旋力,使人体的气机在人体的周身无处不在,如果功夫高深的人可以伤人于极小的动作。因此只有有效的调动人体的气机的根源才能做到气力相合。所以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与气转丹田相互配合,决不是孤立的。

  苌乃周先生在气力渊源论这样写到:气无形属阳而化于神,血有质属阴而化于精,神虚故灵明不测变化无穷,精实故充塞凝聚坚硬莫敌,神必藉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夫乃知气力者,即精神能胜物质之谓也,无精神则无气力矣。武备知此,惟务聚精会神以壮气力,但不知精何以聚,神何以会,是以殚毕生心力而漫无适从也。夫精以神聚,神以气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

  传统太极拳讲究内实精神之说也,难以想象没有丹田功夫那太极拳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没有内在的功夫如炮中无硝黄,弩弓无弦箭,满腔空洞,无物可发。欲求猛勇疾快如海倾山倒,势不可遏,必不能也。此为传统古训,摘录以供后学参考。
以声助气聚丹法


另外训练太极拳时可以通过特定字的发音,用声波震荡助气聚丹,增进丹田活力和运转功能。形意讲雷音,大成讲试声,都对声音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共识。

练功时使用的发音主要以下几个如:

噫--助气聚丹田,是丹田气充盈丰满,精力充沛。

呀--助丹田伸缩,气压(挤)丹田,增进丹田伸缩能力。

哼--含劲,助丹田蓄劲。

哈--发劲,助丹田气发。

  太极拳以声助气聚丹法,以哼、哈为主,以噫、呀为辅。哼哈二声,一蓄一发,交替使用,就是武术上的所谓“打哼哈劲”。四种发声,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发力和受力双方均会产生不同效果。以声助气可外开于皮毛,内壮于脏腑,周身之气可以聚于丹田,同时丹田之气也可以放于周身。交替训练可使气血充盈,劲力雄厚。一些特定的发音会对人体的经络起到震动的作用,更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但是发音不是孤立的为发音而发音,必须与人体的运动相互配合的,同时在敌我双方技击中,可用于干扰对方的功效。声音浑厚的话,在突然发音的一瞬间,可以是对方使对方措不及防,有一种受惊的感觉,在对方猛然一愣的情况下击打对方,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发声可透肺腑,低音对于人体的血管有着微弱的震动,接引内外,其作用可谓大矣。


丹田鼓荡法


  丹田鼓荡法,必须在丹田伸缩开合贯穿于肢体开合的,才能修炼。如果只是丹田小范围的运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带动周身鼓荡,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威力,如同水中巨浪,吞噬着水面上的物体,也就是说水借风势,风借浪力相生相依,周身的鼓荡借助于丹田的鼓荡动力,丹田鼓荡借助于周身鼓荡的威力合为一体,产生强大的威力。如拳家所说:身如气囊,节节贯通,无所不在。丹田鼓荡不是一个局部的运动,需要精神意识、气血及周身整体的变化相互配合的,是通过精神与意识使人体内在的潜能奋起,充分的调动内在机能。笔者需要指出的是丹田只是周身鼓荡的一个重要环节,周身鼓荡如长江之水,一浪接着一浪,劲法滔滔不绝,脱离了周身的运动配合丹田鼓荡的作用就无从发挥,读者不可不察。
心态
 
由于各派的太极拳体系构成不同,作为太极拳的修炼者不应该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来断言有用或者无用,正确或者错误。多年前,我刚习练太极拳不久,去拜访一位名师向其请教太极推手奥秘。当时虽然我练太极拳不久,但在此前练过其它门派的武学,在攻防转换方面略有一些基础。当时这位名家对我的推手是这样评价的: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你推手用力了,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笔者当时年轻气盛没听这位名家的劝告,反这样说:太极拳不是讲究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吗?你说我有力,不正好符合太极拳的要求吗?你借不了我的力,证明你练的还是有问题。何况劲与力是有区别的,有劲并不等于就是僵拙之力,本身太极拳就有一种松沉劲,难道松沉劲也错了吗?我还笑着对他说:松柔可以懂劲。同样,沉劲也可以懂劲(当时沉劲作的还不够,带有一些僵劲),因为你变我也变,我并不是一块木头,你知道我的,我也同样知道你的。我们训练的途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你不能让所有的人按你的特点和你推手,同时我也不能让其它人按我的推手特点与我推手,毕竟太极拳的推手与技击是面对各门各派的,只有我们去适应别人的各种技法,不可能别的门派都按我们的意思来适应我们。太极拳前辈推手的风格各异,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棉中裹铁,极沉重,松沉而不僵。也有非常轻柔,好似一张纸轻贴在对方手上,欲进不能,欲退不可。也有两者兼备。难道我们能说谁对谁错?当时给这位名师说的很下不来台。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逐渐对看待事情的心态也有所不同了。近些年为此事也深深的懊悔,先不论我说的是否有道理,没必要给人家说的下不来台,尊敬别人也是尊敬自己啊。往往有些事情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当时自己的心态好的话,对方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我能虚心的求教,很可能在某一点上有所收益。不能以口舌之争失去了学习请教的机会。别人多在自己的拳学上挑毛病实际是件好事情。对的,虚心的接受;不对的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因为,拳学中每个人所处的层次不一样。人们对同一个人和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拳法的理解,一人一种认识,没必要去口舌之争。对待新的事物,人们也许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有利于拳学的提高。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魏树人先生的“老六路”是谁首创于何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野山武道的秘密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不传之秘/匡常修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武学的谎言/张 方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
·习武诗四首
·谈武术发展现状/李建炜
·武功的境界/孔庆东
·刍议杜元化太极十三式(势) /刘义军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75 戏说功夫笑
·中华武术的生存智慧/曹司雨
·解析《缅怀刘景云先生》一文的真实目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