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
·
太极拳“以形制形”的实践与
·
有感《太极拳源流别说》
·
少林武术之根竟在古都安阳
·
少武当无少林武术真宗何处寻
·
寻根探源说少林
·
山猫功夫填补中国象形拳空白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发源盛地
> 正文
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4-1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小 序
太极拳大家族的成员已经很多,似乎没有必要再增加新的了。但为了尊重历史,不埋没太极拳做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抢救和挖掘濒临失传的拳艺,本文特予披露民国初年曾轰动京师(北京)拳界的宋氏太极拳。
宋氏太极拳即民初宋书铭先生习练的祖传太极功。宋书铭在民国初年袁世凯当政时曾做袁的幕宾,即文书之类的工作,善太极拳,尤擅长推手,自称他的拳是祖传的,有《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传世。
近年来,有人评论过宋书铭其人其事,然而多从怀疑角度否定之。这些否定之言,仅是根据宋氏传留下来的少量文字资料,轻率结论。评论者并不了解宋氏太极功,也未接触过宋氏太极功的练法。影响较大的评论是顾留馨。顾在所著《太极拳研究》一书中说:“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交错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决非偶然。”事实上,顾既未见过宋书铭,也不知道宋氏打的是什么拳。
现在经历过宋书铭时期的前辈太极拳家均已谢世,直接了解这段史实的人已不存在。笔者作为宋氏太极功的第四代(从宋书铭开始)传人,把宋氏太极功的拳理拳法公之于世,是完全必要的。使人们明白宋氏太极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有自己的传承系统;有独特的拳架;有自己的拳理;有独特的技击应用方法。总之,是可以操作的独立拳法。
我九岁(1940)开始习武;195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同年拜我国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为师学习太极拳。图南先生师从吴鉴泉先生学习太极拳,人们推崇曰“吴氏太极拳”。图南先生追随鉴泉公直到1937年抗战军兴,图南先生展转撤退到西北大后方,师徒失散。鉴泉公殁于1942年。鉴泉先生承父(全佑)学,后拜宋书铭先生为师,学习宋氏太极功,深得奥妙。
宋书铭曾为袁世凯的幕宾,是许禹生先生的好友。袁世凯当国在1912年到1916年。许禹生于1914年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聘请教员有纪子修、杨梦祥(少侯)、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等人。许禹生和宋书铭交往是在1914年到1921年这段时间。研究社教员都是当时京师太极拳巨子。然而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凤山)往访宋书铭,与之推手,皆莫能自持。后除纪子修外,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均拜宋为师。如此,他们的太极拳就由杨氏改为宋氏。他们的拳,后来称为“吴氏太极拳”。原因有二:第一,宋书铭有约,不准他们外传;第二,他们都是全佑的弟子。
笔者是吴图南先生的早期弟子。五十年代,我年少,只知学艺,不问源流,甚至不知我学习的太极拳称吴氏太极拳,只知师爷是吴鉴泉先生,太极爷是谁,我都不知道。1983年至1989年图南公逝世,这六年间,先生年事太高了,我预感到先生之后,一些不为人知之史、之技、之理,将人去艺绝。我工作之余,到先生寓中,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今天,我不可能用数纸文章记录这一切,况且许多功夫仅得口授,知之不深,悟之不透,习之不精,无可奈何了。下面就宋氏太极功之源流、功理、拳架、古谱诸方面予以披露。限于篇幅,仅记其要。
源 流
宋书铭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传世,记述宋氏太极功的源流。对此,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宋书铭自己编造的附会之词。笔者为作考证,现仅录原文如下,供有兴趣的人研究。
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宋远桥 记
所谓后代学者不失其本也。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自唐代于欢子许宣平。至余十四代,有断亦有续者。许先师系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即本府城南紫阳山,结茅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入市贩卖。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仙桥而归。所传太极功之拳名三世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长拳者,所云滔滔无间也。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式。名目书之于后。
四正、四隅、云手、弯弓射雁、挥琵琶、进搬拦、簸箕式、凤凰展翅、雀起尾、单鞭、上提手、倒撵猴头、搂膝拗步、肘下捶、转身蹬脚、上步栽捶、斜飞式、双鞭、翻身搬拦、玉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马、单摆连、上跨虎、九宫步、揽雀尾、山通背、海底珍珠、弹指、摆莲转身、指点捶 双摆莲、金鸡独立、泰山生气、野马分鬃、如封似闭、左右分脚、挂树踢脚、推碾、二起脚、抱虎推山、十字摆莲
此通共四十二手。四正四隅,九宫步。七星八步,双鞭在外。因自己多坐用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所传也。此势应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万不可心急齐用。三十七势,亦无论何势先,何势后,只要一一将势用成,自然三十七势皆化为相继不断也。故谓之长拳。脚踩五行,怀藏八卦。脚之所在,为中央之土,八门五步,以中央为准。俞氏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名长拳。得唐李道子所传。李道子系江南安庆人。至明时尝居武当山南,岩宫,不食火食,第啖麦麸。故人称曰麸子李又称夫子李。见人不语他,惟曰大造化三字。然既云夫子李系唐时人,何以知明时之夫子李即是唐代之夫子李。缘余游江南泾县访俞家,方知俞家先天拳亦如余之三十七式。太极之别名也。俞家太极功系唐时李道子所传。俞氏代代相承,每岁必拜李道子之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在。嗣后余偕俞莲舟游湖广襄阳均州武当山,见一道人蓬头垢面。呼俞莲舟曰:徒再孙焉往。俞莲舟怒曰:汝系何人,无礼如此。我观汝一掌必死。道人曰:徒再孙且看汝出手。莲舟怒极,进步连*%带捶。但未近身,道人飞起十余丈,平空落下,屹立无损。莲舟谓道人曰:汝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敌我者鲜矣。道人曰:汝与俞清慧、俞一诚相识否?莲舟悚然曰:此皆余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来是我之祖师。李道子曰:我在此数十寒暑,未曾开口,汝今遇我诚大造化哉。汝来吾再以功夫授汝。自此莲舟不但无敌,并得全体大用矣。莲舟与余常与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相往还。后余七人再往武当山拜李祖师未遇,于太和山玉虚宫见玉虚子张三丰。三丰盖张松溪、张翠山师也。洪武初即在此山修炼。余七人在山拜求请益者月余而归。松溪翠山拳名十三式。亦太极功之别名也。李道子所传莲舟口诀曰:
无形无象 全体透空 应物自然 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 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
以下提供的是宋书铭之后,吴鉴泉等人拜宋为师的历史资料:
1、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版)记载:“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指袁世凯,袁系河南项城人)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非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等,多受业焉(吴为全佑子,纪常与凌君为友。凌君即凌山)”。
同书载有:“当露蝉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传者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旋从先生命,均拜班侯先生之门,称弟子云。”
2、许禹生弟子王新午著《太极拳法阐宗》(1927年版)云:“清末遗老宋氏书铭,精研易理,善太极拳,自言为宋远桥十七世孙,其拳法名三世七,又名长拳,与十三式太极拳大同小异,惟其拳法注重单式练习,推手则相同。宋参幕项城,时年已七十,名家纪子修、吴鉴泉、许禹生、刘恩绶、姜殿臣诸教师与宋推手,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其最妙者,宋氏一举手,辄顺其腕与肩掷出皆寻丈以外,于是纪与吴、许、刘诸师皆叩头称弟子,从学于宋。时纪师年逾古稀,寿与宋相若而愿为弟子,宋与纪师约秘不传人。纪师曰:‘余习技,即以传人,若秘之,宁勿学耳’。于以见宋之技精,与纪师之耄而好学与坦率也。《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其支派论》为宋远桥所手记,其论太极拳原理备极详细,并可信证太极十三式确为张三丰所传。宋氏家传本于民初乱世,前辈多抄存者,宋氏在清季为词林巨子,所著内功、原道、明理诸篇幅,已播于世,允为杰作。惜晚年困瘁家居,抱著自娱,积稿盈屋,许公禹生数敦其出,皆不应,继以重金求其稿,亦不许,仅承其口传心授,一麟半爪耳。旋居保定作古,遗著不知流落何处?徒令向往而已。”
3、吴志青著《太极正宗》第七章向恺然(二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笔名平江不肖生,著有当时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后改编拍成连台本默片电影《火烧红莲寺》,当时上海万人空巷,争看此片,不肖生亦红极一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记载:“项城当国时,幕中有宋书铭者。自称谓宋远桥之后人,颇善太极拳术。其时以拳术著称于北平(北京)之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纪子修等,皆请授业。究其技之造诣至何等,不知也。宋约学后不得转授他人。时纪子修已年逾六十。谓宋曰:某因练拳者,一代不如一代。虽学者不能下苦工夫,然教者不开诚相授,亦为斯技沦胥之一大原因。故不辞老朽,拜求指教,即为年逾六十,将于泉下教鬼也。遂独辞出。”
4、向恺然《我研究推手的经过》一文(大约在四十年代写的,现存台湾沈孚瑞先生,1995年重刊于台湾《太极拳》杂志第97期)中记载:“1929年在北京,从许禹生先生学习推手。他的太极拳是从宋书铭学的,是宋远桥的一派,专注意开合,配合呼吸。每一个动作都要分析十三势,尤其以中定为十三势之母,一切动作都得由中定出发。可惜他那时主办北京国术馆兼办北京体育学校,工作太忙,不能和我多说手法,介绍了刘恩绶先生专教我推手。刘先生也是从宋书铭学过太极拳的。但他的推法,却跟以上诸位先生不同,忽轻忽重,或长或短,每每使我连、随不得,沾、黏不得。有时突然上提,我连脚跟都被提起,突然一撤,我便向前扑空。”
以上史料足证,吴鉴泉先生确实曾经拜宋书铭为师,学习宋氏太极拳之精髓。此外,吴式太极拳的主要传人刘恩绶、刘彩臣也拜宋氏为师,学习宋氏太极拳。至今能见到的史料,除吴鉴泉等人之外,宋氏未再传授宋氏太极拳给他人。
近闻保定马原年先生说,保定尚有“小九天”流传。果真,笔者望一睹为快。
↑上一篇:
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
下一篇:
“圆”是太极拳动作的根本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
·
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
·
和式太极拳
·
形意拳与山西太谷的渊源关系
·
天下功夫出少林
·
山东武术与宋太祖长拳研究
·
武术连接起历史与现实 水上漂最多“
·
武术之乡沛县 少林拳派传承/潘霜喜
·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
江西名拳“字门拳”
·
洪家拳
·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
客家拳术─李家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
与少林太极功夫齐名 河南苌家拳濒临
·
青海六合心意拳
·
杨禄禅卒年新证/路迪民
·
全国武术之乡评比结果
·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