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武术之乡沛县 少林拳派传承/
·螳螂拳的起源和介绍
·沧州武术:触手可摸的传奇
·龙形拳:寻访惠州民间“武林
·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
·河南派查拳实战技法拆讲 实
·“王宗岳太极拳谱”考 认识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武术连接起历史与现实 水上漂最多“漂”三五米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2-10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这里出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和霍元甲等风云人物

  历代武举人武状元频出,如今境内习武人数仍高达数十万

  本期关注理由

  中国功夫,在何处?这是我们在理解了它的现代演变,包括媒体传播的传奇以及现代体育的塑造后,去中国各处传统武术之乡寻找的起点——武术其实包括着一整套传统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它比单纯厉害与否更具价值。

  李小龙的功夫是真功夫,还是经过电影放大的中国传奇?是与不是,任何答案都难免偏颇。

  电影放大了李小龙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功夫“格斗”能力,并形成全世界的影响力。这种传播制造出的效应,尤其是中国功夫技击能力的神奇,另一部代表电影是《少林寺》。实战里的中国功夫真的很厉害?这个问题由此困惑我们,争论至今。

  一般研究者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武术称为“轴心时代”。这个时候,中国武术已从各种军事训练中脱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技击类”的本土体育项目。但“侠以武犯禁”才是中国皇权社会对武术的“基本”定论。政治层面的打压,长期禁兵、禁武的社会政策,技击功能始终受到挤压,并未成为武术的主体价值。因此,按照中国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副院长徐伟军教授的说法,武学即以身体修为实现对道的追求。中国武术本质上是一种身体修为之道,招法套路只是手段和形式,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即使明清为武术的鼎盛时期,就技击技术而言,其实也并无神奇之处。

  西方的格斗术,由古代奥林匹克的“混斗”开始分化,逐渐向一元式的技击类体育项目模式发展,形成了以“打”为主的“拳击”运动;以“摔”为主的“摔跤”运动;以“劈、刺”为技术内容的“击剑”运动。并由此进一步细化为“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和“佩剑”、“花剑”等子项目。而奥林匹克的现代振兴,其基本脉络亦复如此。

  中国武术百年来现代化改造之路,既是消解武术整体性的过程,亦是一条去文化之路。按照现代训练学项群理论,“套路”和体操、跳水被划入技能类难美项群,成为以追求难度和美感为目的的运动项目。而“散打”则和拳击、柔道一类,被划分入格斗项群。一样武术,两种运动。这在体育项目中同样极为罕见。

  传媒特别是电影制造的中国功夫是神奇的,而且这个被制造出来的中国功夫,是极其符合现代体育对“格斗”的基本定义:技击。但是,中国武术的现实遭遇又是复杂的。用技击来概括它,不仅不实,又是片面的。李小龙厉害与否,对他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或许容易回答;但将这一问题放诸中国武术整体来看,它其实还在现代化过程中寻找生存之道而已。文/李伟

  河北沧州,武术成为一粒粒种子,将散落在这块历史上战事频发、高手如林的边缘之地的传奇串连起来。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民间零散的功夫更加难以计数。这里出现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传奇人物,也是霍元甲祖籍所在地。沧州在漫长的岁月里,曾是南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战前线;盐碱地里难产粮,皇权通过土地对农民的束缚较弱,人们从地里熬出来的盐,又是一部私盐外运的对抗史;发配来充军的失意之人、绿林好汉,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超越简单是非的道德观。武术在这里,既是保家卫国之术,也早已超越了单纯技艺的承载,成为观察地域历史的另一只眼……

  离民间很近

  74岁的姜国正是唐拳第六代传人。记者采访时,姜家的3个女儿都在场,身高都在1.6米左右,身段看起来与普通农妇没有不同。然而姜老头自豪地说,家里4个儿子3个女儿都自小习武,几个大汉也近不得身。

  冬日阳光照进他家3间半房的农家院落,墙上醒目处贴着张地图,写的却是《南皮县武术馆校及拳种分布图》,红色圆点代表拳种,红三角表示武馆,整个县所辖的每个区域,被画得密密麻麻,“南场唐拳”、“八极拳霍氏武馆”、“乌马营武馆”、“叶三拨唐拳”、“贾九拨唐拳”……

  沧州习武之风的兴盛,从姜国正老家所在的老家西唐家务村就可见一斑。自爷爷姜贵练武收徒开始,老房子直到今天,姜国正的二女儿姜华芳每天晚上仍旧给村子里的人教武,一家四代人100多年,除了“文革”,其他时期从无间断。沧州人功夫被叫做“把式”,把习武的院子称为“把式房”,把式房多设在师傅居住地,人们从师习武。把式房一般选用2~3间华北民用住房,内置练力石锁、石砘等器具,墙边设兵器架,上置各种长短器械。

  姜国正告诉记者,2400多人的村子里,60岁以下的人全部跟着他练过武。乡下学武没有收钱的习俗,“重义轻利”。过去习武之人如果相约比武,在这里叫做“挂棍”。现在每年大年初一的下午,仍旧是村里人的比武日。姜国正习武几十年没有中断过,即使在“文革”中,“拿把扫帚也能当刀使”。

  沧州市体育局武术节组委会主任刘永福说,中国传统武术在地理上有三大板块,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其中莆田和登封都依托于南北少林的宗教场所和习俗,唯有沧州的武术与宗教毫无关联,藏于民间,讲究实战,大开大合,彪悍,重于技击。汉代时,沧州武术习练已成朝廷之患,汉宣帝时期龚遂就任郡守时,希望通过疏导遏制此地习武之风,鼓励人们“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明清两朝封建武科,沧州曾出武举以上者近2000名。仅沧州南皮一县,有清一代就出武举104人,武进士10人,并出武状元1名。

  1986年,姜国正被南皮县体育局聘为武术教练,他骑自行车在南皮各地调查了40天,走访了360多个村庄,发现有习武之人的村庄占到270多个,老师学员加起来有3000多人,有资历的拳师80多人。习武人数按照当时全县32万人口来说,达到了1%;而根据专门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过沧州武术的烟台大学老师刘汉杰统计,今天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武术人口所占比例高达40.02%。。

  传奇人物层出

  沧州武林传奇性的人物非常多,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武术风云录。广为人知的“大刀王五”王正谊即是沧州人,因个人经历与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相交织,成为京师名侠,他为徒弟谭嗣同劫法场,后又因义和团运动被杀害,同为沧州老乡的霍元甲为之冒死收尸,他在北京珠市口开的源顺镖局也成为一个传奇。

  但是在沧州本地,“大刀王五”并没有过多被人提及,因为在当地人看来,类似人物难以胜数。王正谊的师傅是双刀李凤岗,沧州回族人,当年王正谊为了学武,多次恳求后改信回教,得到真传。而李凤岗的叔父李冠铭,也是沧州身怀绝技之人,“有奇力、性负气”,李冠铭、李凤岗、李庆临等三代的“成兴镖局”几乎从未失过镖。据说因为有镖客从门前喊镖经过,李冠铭骑马飞奔,见到石坊,一手抓住石坊,另一只手夹着马跃起,马跳嘶而不能动弹,押镖之人大骇。所谓“镖不喊沧”的说法便来源于此,它说明沧州武林高手太多,以后经过此地的镖局不敢造次,只能乖乖收起镖旗,停止喊镖,以示对此地高手的尊重。

  在这里每提起一个拳种,都会牵起一段具体历史。唐拳据说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霸所创,后来一个自称“闯王”李自成后人的李天祥,流落南皮,于大地主侯家教武,在明末清初将唐拳在此传播开来。说起姜国正的功夫,则要从义和团运动讲起,沧州当年迅速发展成为华北义和团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姜国正的爷爷姜贵,曾是南皮县“七大武林高手”之一。他曾在义和团当过教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他继续在家授拳。

  唐拳以拳为本,其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桩功、平衡、跳跃、旋转、跌扑、滚翻、冲推、弹踢。器械有六合单刀、雁翎单刀、三合剑、八仙剑、钟馗剑、梨花枪、春秋大刀、八卦双锤、八卦剑、八卦枪、八卦单刀、八卦双刀、太师鞭、二郎棍等,朴实无华,快速有力。

  姜贵身高1.8米多,身强体壮,擅长舞一把125斤重的纯铁长杆大刀,人称“百步得胜”。使用大刀、戟、长枪的人一般都需力大之人。姜国正的个子只有1.7米出头,因此更善于舞剑,他会三趟剑,吕洞宾的九宫纯阳剑、三合剑与钟馗剑,姜国正说自己的特点是“身形好,腰、眼、手的灵活配合,舞剑能够变化无穷”,在对抗中“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离神话很远

  从前练功,基本靠口传身授,师徒之间的私密交流,不会形成大众记忆,因此增加了习武之人的神秘性。记者发现沧州武术的一大特点,就是练武之人一再强调武术没有任何神秘可言,经年累月苦学苦练而已。身体条件和悟性好的人,容易胜人一筹。既然人人都能练两手,一般人对武术的辨识度非常高,过于神奇的传说也就失去了传播的基础。姜国正说那些手指钻砖头、隔空打牛是不可能,无非是卖艺吃饭,行内叫做“托活儿”。他听老人们说过“水上漂”,不过水上只是三五米的距离,练过功夫的人靠着速度和惯性而已。

  姜国正说自己能练到的极致,如果非要和“神奇”沾上边,也就是腰上绑上五圈铁丝,他能用力气将之崩断,也能用手臂将粗铁棍打弯。“全身只有三个地方能受得起铁棍的力气,前手臂、小腿外侧和肋部,多年来先用竹板打身上,再用木棍,然后才是铁棍。”他听爷爷说过,轻功分两种:一种是飞檐走壁,一种是蹿房越脊,都不适合身形高大的人。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直着腿往上跳,膝盖不能打弯,看能离地多高。一开始跳上3块砖头,练着练着跳上5块砖头。“如果你能腿直着跳上一个凳子,那么你一旦弯腿借力,就能跳上5个凳子那么高。”

  在姜国正看来,两种人练武容易出成绩,一种是仇深似海之人,为了报仇而学武,目标明确。另一种人家大业大,家里能高薪聘请到最好的武师。

  谈起武术世家的荣耀,姜国正提到1980年父亲去世时,为父亲趴灵的徒子徒孙有七八十人之众,这在乡间是莫大的荣耀。姜国正如今三代几十口人当中,有5个人完全靠武术吃饭,在大学武术系或者是给幼儿园教武术。虽然武术已经失去了实战的需要,但是姜国正说自己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街坊邻里尊称他一句“老师”或“教练”,就是最大的满足。

  郭家的故事

  在刘汉杰看来,沧州交通便利,过去曾是官府巨富走镖的必经之地。而富人在此地非常没有安全感,比如“民国十五六年匪氛最炽之际,有时十里之间,一夜之内,连出绑案票案数起……”此地有句民谣是“杨三木,吕家桥,雁过也拔毛,爷们儿不在,娘们儿也不饶”。杨三木、吕家桥都是沧州有名的武术传承村落,武术在此地缘于人们的生存需求。而因为战争饥荒等原因,“民”和所谓的“匪”之间是相互转换的。

  而依靠武术走上外部世界,也成为一部分人的通达之路。80岁的郭瑞祥是全国首批武术九段,为武术的国家最高段位,他精通劈挂、通臂、苗刀。他向记者讲起自己的父亲郭长生的故事,郭长生人称“郭燕子”,他身轻如燕,原先练劈挂拳,力气大,现在沧州习武之人提起来,必定尊称一声“郭爷”。

  1916年郭长生进入直隶总督曹锟的武术营,遇到高手刘玉春。刘玉春当时已是闻名的“大把式”(武艺高强之人)。郭瑞祥说,刘玉春将通臂拳教给郭长生,使郭长生如虎添翼。1924年,郭长生成为曹锟的贴身保镖。后来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张之江1927年创立了中央国术馆,在前后20年中,沧州有20多名武术精英参与了国术馆的武术教学与管理,郭长生被聘为武术教练,此外他还在民国政府外交部当武术教练。

  1928年中国举办全国性武术大赛,郭长生与其他15人一同获得“最优胜者”。冯玉祥特地赠送郭长生龙泉宝剑一把。《大公报》曾形容他“出手不见手,人过一阵风”。郭瑞祥说,父亲晚年让自己写书,将郭家功夫传之于众。郭瑞祥写了10本武术专著,将郭家的苗刀和通臂拳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自己功夫是不如父亲的,那一代人靠这个吃饭,父亲的天资也是极为重要的。”

  59岁的沧县人大副主任、武协副主席王志海是郭瑞祥的学生,他12岁时拜肖玉峰为师学燕青拳,后来又向郭瑞祥学苗刀、劈挂、通臂,1998年开始练习陈氏太极拳。这也正是沧州武术的开放之处,除了第一位师傅“开门师”,还可以拜“过门师”,这样习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融会不同功夫的特点。郭瑞祥的另一个徒弟王春国也是练燕青拳出身的。现在王志海、王春国也有若干弟子,弟子入师门必须递交“拜师帖”,传统的礼数很大程度上得到保留。

  但是武术门派有许多微妙之处,特别是像沧州这样几十上百门派林立之地,“打徒弟就是打师父”,所以各个门派之间极少真正比武,因为一旦输掉,关系到这个门派事关存亡的名声。所以这些武林中人并未听老人讲过类似“华山论剑”那样的比武大会,武林盟主也未曾在沧州出现过。

  吴家八极拳

  孟村是个县城,在沧州市区东南处40多公里,回族人口聚集,此地以八极拳闻名。65岁的吴连枝身形不算高大,却极为厚实,是吴氏开门八极拳的传承人。八极拳在沧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乾隆曾说过“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它重于技击,讲究“挨、傍、挤、靠”,极为凶猛,出手就能伤人。

  日本商人前些年推出一款风靡全球的3D格斗电子游戏《VR战士》,有15位虚拟人物,他们各自代表了东方或西方的一种真实武术流派,主角之一就是以吴连枝为原型的八极拳武师。制作者在吴连枝身上贴满感应芯片,让他打八极拳,制作出精确的动画。吴连枝和他的八极拳,也在种种推广中,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每年都要外出授徒。

  吴连枝的爷爷吴会清是个传奇人物,孟村人说,吴会清曾一手夹着200多斤的泥塑菩萨,飞身安装到两层楼高的“魁星阁”。吴会清的故事属于行侠仗义型,1893年砸了作威作福的沧州知府派驻孟村的巡检署,躲到东北十来年;1931年,吴会清与汉族武术家强瑞清一起,联合同道,骑驴穿行于沧县、南皮、盐山、庆云等地,历时近5年,认真查访,续撰八极拳谱,传于后世。

  吴连枝的父亲吴秀峰武艺高超,一生授徒120多人,在天津曾开过7个武场,至今健在的弟子仍然不少。吴秀峰生来就是个聋子,被父亲放弃教武,却在12岁时显露身手,吴会清发现聋儿出众的天赋和习武决心,于是联合吴氏几位高手,专门教他武艺。吴会清为了训练儿子,拿着长棍走在前面,吴秀峰拿着短棍跟随在后。父亲会突然回头刺,吴秀峰躲避不及,腿上经常会被刺得流血。吴秀峰曾给吴连枝看满腿的伤痕,功夫是苦练出来的。

  故事到了吴连枝这一代人,江湖规矩基本被法律秩序取代,他碰不到需要拼性命比输赢的时候,习武成了延续历史的一种责任。2007年,吴连枝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个颇具规模的“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八极拳最古的“八极小架”由16个动作组成,又称“十六式”,吴连枝让人将自己打十六式的动作拍成照片,然后给投影到墙壁上,按照投影绘成了动作非常精准的图画。“对于武术,又怕失传又怕泄密。”吴连枝对记者说,再保守恐怕武功真的要失传,所以不管是日本人给他出书出碟,还是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这样的节目,只要能让更多人知晓八极拳,他觉得都是有益的。

  无招无式才是真

  回族武术家胡云祥这样介绍他的习武经历:“那时没有表,以点巴兰香或安息香来计时,一支香按30分钟计算,我劈横叉(也叫蛤蟆叉)能劈5支香,右竖叉能劈4支香,左竖叉能劈3支香,左右虚步能蹲2支香,马步能蹲3支香,倒立能立1支半香。”习武是个日积月累的辛劳活儿,刘汉杰说,所谓“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十年才大成”,习武必须有超越常人的意志。今天沧州的年轻人会说,过去生活非常单调,习武是个爱好。现在吃喝玩乐那么丰富,还有多少人守得寂寞,慢慢磨练好功夫呢?

  真正习练功夫,一套拳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拳的套路,也有刀、长枪、花枪、剑等武器的套路。吴连枝说,武术套路就好比汉字的一笔一画,必须学会了才能写字。但是同样的汉字,每个人写出的文章却千差万别,水平迥异,这就是个人的苦练和悟性了。功夫练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体会到“有招有式都是假,无招无式才是真”的道路。

  沧县的习武之人多次向记者提到,在过去生死相争的实战时刻,往往三五招决定胜负,不会像电影里的武打场景那样,先摆个亮相,然后旋转几圈,还屡次出现高抬腿,一出腿就打上十几下的动作。实战中基本不抬高腿,所谓“腿不过膝”,因为下盘是身体的根基,一旦抬腿过高容易失去平衡,不仅没有进攻力,反而会被敌人乘虚而入。而且每一脚出去,靠的是腿部、腰部等不同部分集中起来的爆发力,不可能一腿打出去了,连续做出好几个漂亮的动作。“我们看武术套路,觉得那些花哨的东西像舞蹈,好看不实用。武术的观赏性和实用是一对矛盾体。”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武术之乡沛县 少林拳派传承/潘霜喜
·螳螂拳的起源和介绍
·沧州武术:触手可摸的传奇 藏术民间
·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
·河南的骄傲——陈氏太极拳
·心意六合拳南北两派分流与演绎/朱伯
·建国60年太极拳发展逢盛世—太极拳图
·戴氏心意五行拳源流考/李 昌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客家拳术─李家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与少林太极功夫齐名 河南苌家拳濒临
·青海六合心意拳
·杨禄禅卒年新证/路迪民
·全国武术之乡评比结果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