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日曾与台湾的韩基祥先生在网上畅聊了山东武术与宋太祖长拳。韩先生是武林名宿“千手擒拿”韩庆堂先生之孙,得家传“北少林长拳门”武术真传,并对在台湾流传的山东武术多有研究。以下是依据交谈内容所归纳的两点: 1.山东武术与少林门 在现今的北派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武术流派多是出自山东省与河北省。所以北派中国武术依其发源地来区分,也可以细分为山东拳派与河北拳派。两省的传统武术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存在着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关系。 山东武术与河北武术有细微的区别,在松田隆智的《图解中国拳法》一书中写道:“被认为发源于山东省的拳法有螳螂拳、孙膑拳、梅花拳等,虽然其历史的根据不详,但地躺拳、查拳在山东省古已有之。而被认为发源于河北省的拳法有八极拳、劈挂掌、阴阳八盘掌、翻子拳、戳脚、鹰爪拳等。这两省自古以来即通行的拳法有通臂拳、太祖长拳、通背拳、六合拳、形意拳、功力拳、弹腿、醉拳等……如果严格地说,则河北省的拳法厚重而以一击必倒为目的,山东省的拳法则轻快而连续击打,这或许就是它们个别的特征。” 作为明代山东人专习的宋太祖长拳,现今确实是在山东、河北两地都有传承。而且太祖拳在一些山东武术流派中被当作母拳。比如在本人家传的少林门梅花支系中就是以太祖拳为母拳,所以内称为太祖门。而韩兄承传的北少林长拳门一支,其中的太祖拳也是处于重要地位的。两家的太祖拳拳路虽然不同,但有着相同的风格、身法劲法、术语。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源于一个母体,那就是在明代宋太祖长拳影响下的山东武术。 2.少林门与宋太祖长拳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无论太祖门(少林门梅花支系),还是北少林长拳门都有“少林门”这一称谓。那当世承传的宋太祖长拳与少林门有何关联呢? 有资料显示,少林寺除了本院在河南登封的嵩山之外,还在各地建立过分院。由此看来,山东也有少林寺分院。山东省流传的北少林武术,要么是由少林分院传出,要么是由嵩山少林寺传出的武术与山东本土武术结合的产物,要么是由山东武术托名少林而成。 虽然传说中宋太祖赵匡胤曾传拳并藏谱书于嵩山少林寺,但这只是传说。《宋史》中并没有相应的记载。当然,并不能以此来否认明代宋太祖长拳流传进入少林寺的可能。依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徽州人程宗猷所著的《少林棍法阐宗》中记述:“或问曰:棍尚少林,今寺僧多攻拳,而不攻棍,何也?余曰:少林棍名夜叉,乃紧那罗王之圣传。至今称为无上菩提矣。而拳犹未盛行海内,今专攻于拳者,欲使与棍同登彼岸也。”由此来看,当时的少林寺以棍法闻名于世,而少林寺拳法还处于初始阶段,离大乘境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明代后期的少林寺僧人开始致力于拳法的研习,以使少林寺拳法能与少林寺棍法齐名。所以,宋太祖长拳作为明代时鼎鼎大名的武术流派,被当时的少林寺僧人深加研习后,演化成为少林长拳的可能性很大。 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当今山东各地的“少林门”应是山东本土固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结合。相传,少林门梅花支系的武功,是盛力先前辈学于营口一带,这里的营口不是指辽宁的营口市,而是胶东半岛的一个地名。而从本门武技的特点来推测,传授盛力先武功的“少林寺僧”本身不仅学过嵩山少林寺的大红拳、少林长拳等功夫,而且更精通山东太祖门武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山东少林门梅花支系这一武林奇葩。 再进一步对比两种少林拳术,少林门梅花支系的入门母拳是山东本土的宋太祖长拳,而嵩山少林寺拳法则以大小红拳为入门母拳。当然本门武术中也有一套大洪拳(大红拳),洪拳(红拳)虽然不是本门的母拳,但确为本门中的重要套路。此外少林门梅花支系因以宋太祖长拳为人门母拳,所以其特点是长拳大架,动作刚柔并济,山东风味十足,与山东其它流派武术在动作术语及身法劲法、风格特点方面都颇为相似;而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架势小,动作紧凑,拳法刚而快捷。两者之间在劲路、身法、动作术语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两相比较之后,就会由亡述推测得出结论:即我们有理由认为“少林寺僧”传于盛力先的少林门武术,实际上就是以山东本土的“宋太祖长拳”为本,进一步吸取了“少林寺拳法”精义而成的一门独特武术,故本门外称少林门梅花支系,内称太祖门是极有道理的。 3、山东流传宋太祖长拳技法研究 目前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风行于世,投身于古传宋太祖长拳研究者极少,所以相关的研究资料也不多。笔者前文对宋太祖长拳进行界定时,曾就《纪效新书》中记载的宋太祖长拳“探马”一势与山东莱州太祖门(少林门梅花支系)所传太祖拳中的弓步搭架一势的异同及传承问题进行过探讨。这里将笔者另一点研究心得写出,以期抛砖引玉。 对于太祖拳的记述,不仅在《纪效新书》中有记载,同时也见于其它古谱,如《少林短打拳谱》所记的“金鸡独立”、“转身搏虎”即与宋太祖长拳相关。“金鸡独立”一势的谱诀为:“二郎担山实不忙,金鸡独立左手央,怀中抱月挂面脚,反身一步下底堂,蹲身出手迎面掌,左右骗马腿发狂,出手拗步即双掌,四封四闭短幅长,若能习出太祖拳,招前挡后一堵墙。”:“转身搏虎”一式的谱诀为:“太祖长拳真堪传,八步六面实可观,七星四手居中间,左右斜步两底然,势要下身法,左右跨虎蹬山,套捶一步转右边,倒面参跳周全。” 《少林短打拳谱》从上述行文所用的方言术语上看,应当是源自明清之际的山东民间武技,而不是《少林武术百科全书》中说的“前起救唐李世民的大将军昙宗和尚”。而“而后至近代名将妙行、许世友、德根及近代武僧素喜、永祥和尚等,都是以此招为练功之本,交手之诀,此十六招势又是从拳术精华,着手学习枪刀剑戟等兵器的特技母法,因此武术爱好者,应以此十六招势为根本”一语中“都是以此招为练功之本,交手之诀,此十六招势又是从拳术精华,着手学习枪刀剑戟等兵器的特技母法”一语则是实事,这正是《少林短打拳谱》、《短打秘钥》、《罗汉短打拳谱》的特点,故《少林武术百科全书》对这种古武技精华极为推崇,也是很有道理的。 前文对于所述关于当代太祖拳是否为明宋太祖长拳的界定标准之一,即当今的山东太祖拳是否与《少林短打拳谱》中所载的明末至清乾隆年间流传的山东宋太祖长拳相通。笔者最初接触此谱时,可以用“震惊”一词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因这个谱子实际上不仅是与莱州太祖门武术相通,而且是莱州太祖门中太祖拳的部分招势与《少林短打拳谱》中关于太祖拳的招势完全印合。 《少林短打拳谱》“金鸡独立”与“转身搏虎”两势谱诀所称“若能习出太祖拳,招前挡后一堵墙。”、“太祖长拳真堪传,八步六面实可观”在证明了“金鸡独立”、“转身搏虎”两势来自于山东太祖长拳的同时,也说明了明末至清乾隆年间流传的宋太祖长拳的特点;而明末至清乾隆年间流传的宋太祖长拳招势如其中的二郎担山、金鸡独立、怀中抱月、下底堂、迎面掌、跨虎登山、套捶等均是莱州太祖拳的招势或术语。所以当今莱州太祖门(少林门梅花支系)的太祖拳为明末至清乾隆年间一脉相传的宋太祖长拳当是无疑。而后者又承传了明朝宋太祖长拳,故莱州太祖门(少林门梅花支系)所承传的太祖拳法应当是明朝山东宋太祖长拳在当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