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吴志青(1886~1948年),其生平颇有传奇色彩。祖籍安徽歙县的吴志青,自青少年起,先后拜刘震南、于振声、马金标等“圈内”大家为师学练潭腿、查拳等传统武术。数年之后,经刘震南、于振声联名推荐,进入宁波巡警学堂,毕业后参加中国同盟会。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其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并参与“光复上海”。民国三年(1914年)起,先后受聘于江苏省立南京第四师范学校体育主任、江苏省第一工业学校与第一农业学校体育主任、上海民立中学校体育主任、上海青年会“国术指导员”、上海女青年会体育主任等职。民国六年(1917年),出任江苏省体育研究会副会长。民国七年(1918年),又与他人在上海共同筹办中华武侠会(后更名为中华武术会)并率先提出“中国之教育应努力倡导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民国十年(1921年)5月30日,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大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均将吴志青所创编的中国新体操、叠罗汉与其重点推荐的中国传统武术主要代表拳趟十二路潭腿作为指定表演项目进行公开表演,从而使国外的体育界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武术内容的实质所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底,吴志青又在上海创办了童子军与体育学校,公然倡导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鉴于此,孙中山先生特勉励吴志青“努力进展,以培成革命势力之组合”并为其所在的中华武术会题写了“尚武楼”牌匾及“尚武精神”书法作品,且相赠银元百余枚。民国十三年(1924年),吴志青应孙中山先生之邀,参加国民革命军,跟随其北上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少将”参议员兼任该部队“国术总教习”与学员团代理团长之职。民国十四年(1925年)底,吴志青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少将”参议员兼军部军械处处长。民国十五年(1925年)底,吴志青应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于右任的邀请,专程前往首都担任“南京中央国术研究(研修)馆”的“董事”,在“央馆”成立之后正式任职。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吴志青应上海特别市市长黄郛之邀兼任上海特别市国术馆筹备处主任委员。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该馆“董事会”出于选拔人才与检验国内相关技艺之水准的目的,特决定成立“中央国术馆全国国术考试筹备委员会”。吴志青被“董事会”任命为该“筹委会”的副主任委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因日军侵华、首都告急的缘故,中央国术馆在其正常运转的辉煌10年之后,迫于战事而无奈宣告“解体”。此后。吴志青就辗转于“大后方”,继续从事中国传统武术的图书编写与相关套路的教学工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吴志青应国府“陪都”重庆的多名要员相邀。任职于西南联大学体育教授。在此期间,李公朴、闻一多等众多名人学者均向其学练过中国传统武术诸如十二路潭腿、脱战拳、四路查拳、昆吾剑等拳术兵器套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吴志青应达赖喇嘛的邀请,随其赴藏,欲从事相关的国术教学与辅导工作。但不幸在途中感染疟疾且医治无效而病故。吴志青在其一生中,曾著有《少林正宗练步拳》、《国术教范查拳》、《太极正宗》等专业图书近三十本。此类图书,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武术转型时期一系列理论与实际的考证、定论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工作。 “央馆”教务处副处长姜容樵(约1891年至1974年),其自少年起便从家父学习传统武术。青年时期,得拜当时的“圈内”大家张占魁、李雨三为师勤学苦练八卦掌、形意拳、太师鞭等拳术与兵器套路。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姜容樵会同“圈内”人士共同在上海发起成立了尚武进德会,以此用来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工作。 张之江对于吴志青与姜容樵的同时到来感到喜出望外,在报请“董事会”认可之后,旋即正式聘任吴志青为本馆第二任编审处处长、姜容樵为编审处副处长(注:因为姜在上海担任尚武进德会的重要职务,故准允其先行挂职留用,待沪上的相应工作交接完毕之后再来南京)。如此这般,对于张之江来说,可称得上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本馆编审处处长之职的空缺,又做了几个“人情”——因吴志青为于振声“顾问”之弟子(此举令于顾问十分满意),而姜则为沧州人氏且从学于张占魁等,日后若需沧籍教习则可通过其代为邀请。就这样,张之江出乎意料地从唐范生那本小册子所引发的棘手事件之中得以顺利解脱。 吴志青走马上任“央馆”编审处处长之后,即着手聘请金一明等5人来馆担任编审科员(注:金为首席编审科员)。跟着,吴又恳请其恩师、“央馆”的“顾问”于振声大力支持自己征集并整理出部分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类的图书,以供本馆学生作为必修或选修教材进行学习。于振声闻讯后,当即爽快应诺并通过张洪之“顾问”征集到中医古籍(含刻本与手本)两百余册、通过李松如“顾问”征集到武术古籍(含刻本与手本)五百余册。就这样,吴志青供职“央馆”编审处期间,先后参与编纂了近三十种共达一百七十余册中医、武术类教科书。其中较为知名且受到欢迎的或得到“央馆”权威人士认可的图书——当推《图解红砂手炼法》、《国术教范查拳》、《太和宝典精义之打穴与解穴真传》、《秘传外科百效全书》、《太和宝典精义之中医方药集》、《增补万病回春》、《雷公药性解》、《怪疾奇方》、《针灸便用》、《西洋解剖学概要》、《外科医案》、《外科秘方》、《外科肿疡汤头歌诀》等32册教材。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底,“央馆”在着手招收“第二期学生”之时,馆内编审处进行人事调整,即吴志青调任“央馆”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又名“理事会”)的“常务董事”之职,副处长姜容樵则接任其成为编审处之第三任处长。与此同时,“央馆”还聘来黄柏年任副编审处长,任命金一明为编审处选修教材审定科科长。另外,吴志青还请于振声帮忙,从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之中借来4名大学文科生,让他们在编审处担任文员工作。 金一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江苏扬州。进入“央馆”编审处之后,其先后担任过编审员、科长兼首席编审员、副编审处长等职,在“央馆”工作的9年时间内,共编纂出数十种共达三百余册既有份量又有质量的武术教科书与大众(全民)习武图书。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武当拳术秘诀》、《石头拳》、《三十二势长拳》、《龙形剑》、《少林拳图解》等近五十册教材。 据“央馆”的“顾问”李松如、《央馆》“一等教习”罗玉等有关人士在建国之后的公元1971年至1986年期间回忆,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27日“央馆首期教授班”人员集训之日起,直至1937年10月,“央馆”编审处共整理并出版图书约279种共计10000册之多!这279种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类的图书,几乎占据了民国所有相关题材出版物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饮水思源,我们不能不承认,昔日“央馆”编审处的所有成员在朱霞天、唐豪、吴志青、姜容樵及黄柏年、金一明这些历任尽心尽责的处长与副处长们的带领下,为我们今天的武术继承者、研究者们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试想,倘若没有他们当初编纂并出版的这一系列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类相关图书,那么,如今我们要去探讨、研究、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纵然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也许依然会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最终无奈结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