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岭南洪拳赞/吴宪民
·少林寺禅宗的祖庭
·与陈家沟无关的太极拳述列(
·崆峒派掌门大印回归崆峒
·新修《清史》将收录武术名家
·太极拳与张三丰并无关系 武
·专家称太极拳与张三丰并无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守护是一种责任/周至譓
来源:《精武》 作者:周至譓 点击: 发布时间:2010-10-2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锣鼓震天,人声鼎沸,醒狮耀武,洪拳扬威,这是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的热闹场面。2010年8月21日,是岭南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的大喜日子,也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件盛事。
  在广东省武术协会梁艳华、黄建刚、卢建成等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经广东省体育局批准,2010年4月7日,广东省民政厅核准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注册登记。至此,岭南洪拳有了自己的省一级组织,有了属于自己更广阔的舞台。
  在近三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从祖师到历代师祖,在历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岭南洪拳可歌可泣的动人华章。正是这种精神,使它代代相传,长盛不衰。这种精神,是洪拳的命脉,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岭南洪拳的流传史,就是一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英雄史。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法制社会的建立,武术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的杀敌本领,逐渐加入到体育运动和表演艺术的行列,今天我们甚至要通过武术的训练来培养下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把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传统美德灌输给他们。岭南洪拳能否完成这个华丽的转身,是我们当代传承人和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拜师学艺,扯拳扎马开始,每个人的肩上就挑起了一副无形的担子,时日愈长,担子愈重。就是这份责任,让我们从省内各地,不分职业尊卑、年龄大小、辈分高低,走到了一起。
  2007年6月11日,在广州市武术协会甘海明副主席和黄标秘书长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正式成立,成为广州市武术协会大家庭里的第十八家拳会。
  在短短的三年间,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建立了十一个训练基地,发展会员和学员近千人。每年组队参加省、市两级传统武术比赛,均收获丰硕成果。在2008年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2009年中国峨嵋国际武术节上,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派出的优秀运动员共获得三枚金牌、八枚银牌。
  随着工作的扎实展开,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在传统武术领域的影响逐渐扩大,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捷克、俄罗斯和港澳地区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和交流,与省内各地的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更是往来不断。
  形势喜人,黄达生会长深深感觉到需要一个更大的活动平台,让广东省内各地区的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为岭南洪拳的未来和我省武术事业的发展凝聚更大的力量。
  在他的倡议下,以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作为发起人,由江国威、王景云、石健敏、周永雄、潘志允、梁俊明、罗海鹰和李栩劲捐资,并在江国威先生的帮助下,广邀广州、佛山、湛江、茂名、深圳、肇庆、江门、中山、珠海等地的岭南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相聚广州,于2009年10月6日下午在广州市荔湾区红楼路8号举行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总会成立筹备大会,为岭南洪拳的继承和发展集思广益,共谋良策。
  广州,作为岭南洪拳的发源地,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经历了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洪兵”起义、琼花会馆起义,洪拳的精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但岭南洪拳的流传却从未停止。
  三元里抗英斗争,由韦绍光拉响导火索,萧岗举人何玉成策划,颜浩长等南海、番禺、花县一百零三村的洪拳拳勇参与。据史料记载,洪熙官祖师弟子,花县朱村人朱福为了帮助南海恩洲堡(现在的广州三元里)的洪拳同门抗击英国侵略者,派儿子朱子儒和关门弟子“歪口郎”杨星郎率领本村拳勇驰援。战事胜利结束后,腐败的满清政府杀害了年迈的朱福。为报父仇师恨,朱子儒和杨星郎揭竿而起,率领义军攻陷广东多处城池,引起统治者的极大恐慌。
  为表彰他们的战功,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委任朱子儒为左军元帅,杨星郎为右军先锋。太平天国灭亡时,朱子儒因伤残遇害,杨星郎则逃回花县杨屋村老家,以授拳为业,寿享九十有三。
  当年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力军萧岗、瑶台、棠下等乡村,今日已经成为都市里的“城中村”,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的村民已丰衣足食。他们的下一代,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承继这种又苦又累的功夫了。
  虽然已经不在村内居住,但作为瑶台村传统洪拳传承人的严润询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几位师兄弟一起到村委会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请村委会出面,将八十四岁高龄的老教头蔡百兴请出来,自己当助教,组织村中子弟,在祠堂门口广场练洪拳。为了吸引孩子们跟他学功夫,他非但分文不取,还送饮品,请饮茶。昔日徒弟招呼师父,现在反其道而行之。
  严润询师傅说:“瑶台村的洪拳流传很久了,前面的师祖我不认识,只是知道师公蔡松振和师父蔡万潜父子家境殷实,他们义务教拳是为了造福乡梓,保护村民的安全。以前一班师兄弟一起练功夫,互相切磋比高低,一身汗水也不觉累,气氛很好。
  那时学功夫,扎马步三个月,扯拳推掌三个月,才开始打三星练套路。现在的孩子怕辛苦,如果我也这么教,第二堂课就没人来学了。所以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往下练,反过来再慢慢抓好他们的基本功。
  说实话,没别的,就是怕岭南洪拳在我们这一代断档了,怎么对得起先辈们呢!”
  严师傅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随着广州亚运会的临近,作为广州城市建设的其中一项工程,三元里、萧岗和棠下村即将被拆除。人气一散,传统的氛围亦不复存在。
  与以之为邻的广州市新市街党工委书记李恒丰说:“作为地方性拳种,岭南洪拳不能像太极拳、长拳等全国性拳种得到国家体育部门的大力推广和支持,只能靠自身的组织发展。传统文化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而生存,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为此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精神和体力,参加武术训练等类的业余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这是其一。现代社会的主流是经济活动,文化、娱乐都是快餐式的,能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练功夫的人恐怕不多了,聚在一起练功夫的人少了,氛围自然就淡了,这是环境的因素。
  至于内在的因素,就是教和学的问题。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相比,除了文化内涵占有一定的优势之外,运动医学、生理学等现代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法明显滞后,如何把现代运动科学与传统武术有机结合,这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关乎传统武术的兴亡,也是传统武术继承者的责任。说到学的问题,那就更严重了。现在的小孩娇生惯养,如何让他们喜欢这种又苦又累又脏的体育运动,我看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东西太多了,都让政府部门来做保护,未必能行得通,而需要保护的,往往又是弱势的。一个拳种自身如果不能够顺应现代社会的潮流而发展,就会成为弱势群体,就有消亡的危险。作为政府部门能够做的,不是金钱的投入,而应该是一种政策的导向,例如建立在校学生如果参加武术训练,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可以得到加分的奖励机制,使学生产生投身武术运动的动力。
  大家都应该意识到,光大传统文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无量功德,除了金钱,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东西留给他们。因此全社会应该创造光大传统文化的氛围,通过平面媒体、影视作品、社区活动等各种传播途径,宣传岭南武术的代表人物,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培养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通过‘三元里抗英’、‘寸金桥抗法’等重大历史事件,让下一代更多地了解岭南武术。”
  李书记所说的“寸金桥抗法”,是近代发生在广东湛江的大批洪拳拳勇参与其中的一场历时二十个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898年3月,法帝国主义者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今湛江市)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卑躬屈膝,同意租借,租界另议。法帝国主义者得寸进尺,不待议定租界,悍然于4月22日派兵攻占广州湾,自拟租界,并四处烧杀掳掠,妄图霸占我大片国土。
  法军的暴行激起了广州湾民众和高州、雷州两府人民的公愤,不期而集者数万人之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法斗争。以遂溪知县李钟钰为代表的爱国官绅,也积极招募洪拳拳勇,筹办团练,决心武装保卫乡土。
  1898年5月23日,南柳村村民在村里的上林寺前宰猪歃血盟誓,组成抗法义勇军。6月19日,在洪拳拳勇吴帮泽等人带领下,袭击了法国侵略军。1898年8月,海头村村民也组织了对法军炮垒的进攻。同月,以洪拳拳勇为骨干的抗法义勇军六个营一千多人在黄略赤泥岭举行誓师大会,提出“寸土寸金,寸土必争”、“中华国土,不容侵犯”、“不怕流血,誓死保卫黄略,保卫国土家园”的战斗口号。
  10月9日,打破敌军偷袭阴谋的“新埠之战”,毙敌八人、伤数十人。11月5日,又击退了法军的第二次进攻,取得“麻章之战”的胜利。11月16日,爆发了“黄略之战”,由于封建联合势力与法国侵略军里应外合,导致义勇军死伤二百多人,损失惨重。历时20个月的抗法斗争,终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妥协投降而失败。但十余次的战斗,迫使法帝国主义者不得不将租界由一百多里缩至三十里。
  在一年半的斗争中,吴帮泽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纪念这场斗争,当地群众将赤坎桥改名为“寸金桥”,并将这段历史称为“寸金桥抗法斗争”。
  面对腐败无能的政府,一班热血的洪拳拳勇欲哭无泪,他们深知进行大规模的反抗已无可能,但团结一致,互相扶持,对抗法国侵略者的滋扰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由洪拳拳勇黄金龙出头。1922年,在法租界“界河”边的文章村旁,成立广州湾庆武堂。以结社的形式笼络同门,积聚实力,再图义举。
  庆武堂的宗旨被广大同门所接纳,迅速发展壮大。在短短的几年间,二十多家堂口分布到许屋、黄略、平石、秃头等乡村,鼎盛时人数达到三千多人。成为广州湾最早、规模最大的武馆组织。团结的力量显现,广大洪拳拳勇纷纷仿效,一时间,广州湾武馆堂口林立,如雨后春笋。慑于人民群众的气势,法国侵略者再也不敢轻易踏出租界半步。
  1981年9月4日,为了恢复传统武术活动,以原庆武堂人员为主,在原庆武堂总堂文章村旁成立赤坎武术团。叶青、朱土塘、梁志坤、王华生、黄华英、黄志才、陈文九、卢振红、卢华森等人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后,为宣传推广洪拳系列运动,在湛江地区又跨出了第一步。
  1983年底,庆武堂第三代传人梁志坤师傅敢为人先,在湛江市南方路建立了一间较为系统全面的武术训练馆——湛江市培才武术健身馆。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已经由原来的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发展到一万多平方米,培养的运动员参加省运会、全国赛等大赛共获得二百多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延续了广州湾庆武堂的辉煌。
  接到成立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的倡议后,梁师傅积极附议,并动员湛江市内的同门一起行动,为成立自己的省一级组织出钱出力,竭尽绵薄。在他的带领下,庆武堂第二代传人陈文九、朱土塘等一批老武师又再次出现在首届广东省洪拳精英赛的赛场上,展现传统湛江洪拳的风采。
  湛江、茂名是旧称“下四府”的雷州和高州两府,传统武术以洪拳为主。当年洪熙官祖师带杨方、伍允普等弟子来到当地,将福建南拳的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十大形头和单枝、虎叉、双刀等器械传授给当地的民众,从此岭南洪拳在粤西地区蓬勃发展。
  粤西地区武风炽盛,人们为了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和共同抵御外侮,纷纷结社,除了庆武堂,著名的馆口还有英武堂、聚武堂、聚英堂、尚武堂、镇武堂、群英社等一大批民间组织。
  与洪熙官祖师早期在广州大佛寺所授的少林拳术风格的洪拳不同,粤西地区的洪拳,短桥窄马,拳出打七分,“鹅头踭底”;十大形头刚柔相济,讲究“龙曲、虎仰、豹侧身”;最具特色数抱拳式,落膊压踭两拳相抵,抱在脐间,配合马步内钳,全身形成合力,似是静式,实则内里劲力澎湃,与少林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丈二长的虎尾单枝棍,是岭南洪拳的特色,更是粤西地区洪拳传承人值得炫耀的器械。以前的长棍,用酸枝、坤甸等红木制作,既能练技,又可练力。现在人们大多用榕树的气根(俗称“龙须”)来顶替,轻松一些,无碍练技,表演起来也好看。要将劲力运用到三米以外的棍尖,自然讲究全身的配合,把这条棍练好了,拳术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洪拳拳谚“棍为师”的深刻含义。
  现在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要用现代的观点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是有一定道理的。究竟是用“高、难、新、美”的动作外形,还是采用现代运动医学、生理学的科学训练方法来提高传统武术的运动技术水平?很多年前,就有一位粤西地区的武术教育家在做尝试了,他就是张学清先生。
  张学清,湛江廉江安铺人,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岭南洪拳,1952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运动系,受业于著名武术家温敬铭教授,既是专业运动员,又是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大学当武术老师,开始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嫁接的研究。
  1976年,他调回湛江,在徐闻县体委担任专职武术教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湛江地区在抓基层体育,培养新苗的工作上卓有成效,曾经向体育院校和省专业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跳水、空模、武术等运动新秀,是湛江地区体育发展史上的一段光辉岁月。
  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张学清先生多次在县城、乡镇及中、小学校组织举办武术班、醒狮班,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武术人才,向高等院校输送学员15名、市运动学校3名、省体校2名、省专业队4名。学生张建国获1982年全国散打比赛65公斤级冠军;张建东获1991年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67公斤级冠军;陈林军获1992年成都“通工杯”武术锦标赛65公斤级散手冠军,并获得国家武英级运动员称号。
  岭南洪拳早期的一些练功方法,‘为了提高攻击力,会对练习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他就对它们进行改良,在保护练习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攻击力并用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洪拳运动技术水平。在他这里,洪拳能打并没有什么人有疑问。
  廉江安铺的洪拳,在湛江地区很有名气,为了挖掘整理本地区的洪拳系列运动技术,他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各县城、乡镇之间,将洪拳的蛇鹤拳、龙虎会拳、龙虎豹争威拳、单枝长棍、双刀、盾牌刀、梅花双刀、九环大刀等套路逐一做了整理。为此,1984年国家体委授予他“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并赠与龙泉宝剑一把以资奖励。
  在几十年的武术教育生涯中,教过多少学生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有一点成就的,除了几位大名鼎鼎的,还有在1985年全国工人武术赛上获优班奖的杨鸿义、在省武术队当过运动员,后来接他的班在体育局当武术教练的麦茂、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三十多岁才跟他系统学习洪拳的“武痴”——杨世炎。
  从小就在高州本地学过洪拳的杨世炎,到雷州师专求学时,主修音乐和体育。由于弹跳力好,被邱均炎老师相中,教给他鹰爪拳等北派武术。三十六岁那年,偶遇张学清先生,同是体育科班出身,又热爱传统武术,使这两代人产生了共鸣。为了系统地学习岭南洪拳,他向张学清先生提出拜师学艺的请求。
  按常理,身材瘦高的人不太合适练洪拳,但杨世炎说:“我知道自己身材输蚀。但我喜欢洪拳,扑心扑命都要将它练好。”就这样,张学清先生收下了这名对洪拳痴迷的弟子。
  十几年的刻苦训练加上聪慧的天赋,杨世炎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得二枚铜牌;作为一级武术裁判员,多次执裁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凭着公正无私,获“优秀裁判员”荣誉。
  身为公安战线的基层领导,肩负重担,日夜操劳,但他却从不计较,工作之余,还义务教导一大班徒弟。看着他们一个个在省、市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杨世炎自豪地说:“将洪拳发扬光大,是我们的义务。”
  岭南洪拳就是这样无私地一代又一代重复着薪火相传的历史。
  说到无私,一位伟人当之无愧,他就是“天下为公”的中国革命先行者、“辛亥革命”的发起人孙中山先生。
  为了发动华侨支持革命,筹集经费武装推翻腐败无能的满清政权,190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洪门”致公堂,并受“洪棍”之职。中山先生是否曾经习武,无一定论,但他将武术称为“国术”和对它“强种强国”的期许,就足以体现他对传统武术的厚爱。而他的故里中山市,以洪、刘、蔡、李、莫为代表的岭南武术早已百花齐放,根深蒂固。
  中山市旧为香山县,除了大名鼎鼎的“烂头何”,洪熙官祖师在小榄镇还教了两名富家子弟伍萼楼和陈东发,并在此期间喜得一子,取名为“添”。因此岭南洪拳在中山市流传有序。
  中山市西郊的长洲、龙头环、象角、圣狮、坎溪、豪吐等乡村都是传统的洪拳之乡,是“烂头何”洪拳的主要传承地。“烂头何”受业于洪熙官祖师,传艺予韦东勋师祖,韦师祖再传香之烈师祖。
  香之烈师祖,中山市西郊长洲人,自幼嗜武,慕韦师祖英雄神技,追随左右,刻苦磨砺,成就一身惊人业艺。晚年将毕生所学悉数授予本村北堡人黄建猷。黄建猷师祖,时人称“老黄师傅”,夫妻以设馆授徒为生,因膝下无儿的缘故,收养了胞弟黄金和之子黄仲。黄金和与龙头环村人周鸾骞武举同科,为粤中刘家拳代表人物之一,因有功名禄位,故没有公开授徒,受到“易子而教”的观念影响,将儿子过继给兄长,学习洪家拳械。
  黄仲从小就在极其严厉的管教下练功,养父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成年后,武艺超凡,桥马雄迈。其时,“老黄师傅”夫妻应隆都各村之邀下乡设馆授徒。忙不暇接,本村教习之职责,就交给黄仲承担。黄仲不负所托,尽心尽力教导村中子弟,就连附近岐江河畔的大批“苦力”也慕名前来求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成为名闻中山的年轻教头。
  几十年间,沧海桑田,长洲村现在武风依旧,其中当然少不了黄德九和黄桂芳的功劳。黄德九和黄桂芳小时候跟黄金和的孙子黄友红学洪家拳和刘家拳,其中黄德九少年时参加中山县武术选拔到佛山市集训,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武术训练。后来,两人到了澳门谋生,改革开放后才回到家乡兴办实业。看到村里人们只顾赚钱,无人练武,师兄弟二人心中很不是滋味。
  为了培养村中儿童习武的兴趣,黄桂芳让儿子黄志权在村里的榕树下扎马扯拳,慢慢聚拢了一班小孩加入。他们又向村里申请,将黄氏祠堂的后座辟为“北堡武馆”,并自费添置了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师兄弟二人白天辛苦劳作,晚饭后到武馆当义务教练员。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以黄桂芳、黄德九为领队、教练的中山市西区长洲社区武术队在2008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上,黄国威、黄志权两名选手以勇夺三枚金牌的骄人战绩回报了他们。
  当年应龙头环村乡绅周鸾骞等人之邀,“老黄师傅”黄建猷到村中设馆,村中子弟趋之若鹜,从学者达三百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在众多门生中,“老黄师傅”相中了周官添。
  周官添自小聪慧过人,尊敬师长,待人忠厚。习武之后,用心苦练,进步神速,“老黄师傅”觅得可造之材,自然刻意栽培,从抱石鼓、抛石锁、举石担、碌桥、埋桩、打沙袋等基本功,到千字、桥手、尘罡、短刀长棍、关刀大耙等拳械套路,莫不悉心教导。名师出高徒,数年心血和汗水浇灌,幼苗长成栋梁材,周官添、崩哥等一批儿郎终于不负乡人所托,出色地完成了岭南洪拳的系统训练。
  无数次比武和抗击流寇的历练,周官添成为了中山有名的拳师。为了将洪拳在村中留存下来,中年的周官添在村中周氏宗祠门前的广场传艺,义务教导村中各姓子弟。在众多从学者中,刘天佐、刘福祥、周林辉、周日源、刘家纪、刘杏森等人成长为下一代的中坚力量。
  我的师父刘天佐先生,武艺高强,以手门密实、桥马硬朗著称,是中山洪拳第七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长时间扎马的缘故,师父走路时都保持着马步的姿态。
  我六岁拜师学艺,是师父晚年收的弟子。除了认真给我示范动作和讲解要领,他很少谈及个人的经历。前几年和师兄们茶叙,才知道师父生性不爱张扬,属于多做少说的类型。倒是刘岳洲师兄给我们讲起师父的一段往事:
  上世纪60年代,村里指派十几岁的刘师兄随师父到离村五六公里远的大有围看田。住在一间茅草棚里,照看一大片农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极其艰苦。师父除了醉心武术,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喝酒。为了多学点功夫,刘师兄经常从微薄的工分中拿钱买点散装米酒和卤水猪头肉哄师父开心。
  有一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素不相识的采药人,四十出头,非常健壮。来者看见有酒肉,既不打招呼,也不客气,端起酒碗就喝,手抓着肉就往嘴里塞。刘师兄赶紧过来抢夺。被师父阻止了。来者又闻到了饭香,端着锅铲盛着饭就吃。吃完了,连一声“多谢”都没有,就一溜烟往田基里跑。师父赶紧说:“不要踩着禾苗。”
  刘师兄以为没事了,谁知道日落时分,采药人又过来了。也不打招呼,往茅草棚里一倒,呼呼大睡起来。天一亮,他又跑去采药了。就这样,采药人在他们的茅草棚里住了三天。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采药人终于开口说话了。他问师父:“听说你们村的刘天佐很厉害?”
  师父说:“不!我就是。”
  采药人说:“那么洪拳呢?”
  师父说:“洪拳很厉害!”
  采药人说:“我想见识一下。”
  师父说:“好!”
  师父让刘师兄待在茅草棚里看,随后两人出门来到旁边的开阔地。
  师父问采药人:“你攻还是我攻?”
  采药人说:“我攻!”
  随即拉开庄头,一标马铲向师父,身手同时攻到。只见师父一沉马,左手一按,右手向上一拉,封住对方来势,随即逼马埋身,一记“破心拳”将采药人打出三四米外。采药人一脚踏空,跌落旁边的鱼塘里。
  师父只是静静站在原地,看着采药人游到鱼塘的对面上岸走了,才回到茅草棚中,对目瞪口呆的刘师兄说:“这种事多得很,不用大惊小怪,干活去吧!”
  刘师兄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脸上的钦佩之色犹如当年一般。
  师父教拳时特别严格,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直至他满意,才会教下一个动作,进度比较慢,和我同一时间学拳的同学,在别的师叔那里已经学完了一个套路,我却连半套还没学到。小孩子的心性还是贪多慕得的,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刘福祥师叔那里去看师兄弟们练拳。
  刘福祥师叔和小孩子很有缘分,村子里我们这一辈练洪拳的师兄弟,大多数是他的弟子,和我师父一样,他也是义务教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要自资购置石锁、石担、木人桩、铁臂环等练功的器械已经很不容易,更难得的是每天晚上一大班人在他家屋后的空地练功夫,灯油火蜡都不知道赔了多少。他却从不计较这些,只是认真地给徒弟们做示范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偶尔也发脾气骂偷懒的人。他这边人多,气氛活跃,我看到师兄弟们练得都很带劲,刘师叔也很开心。
  周林辉师叔住在我家附近,他时常逗我玩。周师叔身材魁梧,农闲时以自行车运输为业,天生力气过人,他的棍术在中山很有名气,舞起来呼呼有声,气势逼人,有天神下凡之威。小时候看周师叔练棍,成了我不可多得的娱乐节目。
  从岭南洪拳系统地传入龙头环村开始,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兵荒马乱,还是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流传从未间断。这要归功于师祖、父辈的努力,其中也有一班师兄们的辛劳。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的生活极其艰苦,为了谋生,很多师兄弟偷渡去了香港和澳门,改革开放后,又有一拨人忙着发家致富,只剩下杨照农和侯章保两位师兄还在村子里义务教拳。我们村人口比较多,前后经杨照农师兄教过的徒弟多达六七百人。
  2007年8月,两位师兄带领村中的优秀子弟来到广州市,参加当年的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夺得一金、五银和一项第六名。熟悉了竞赛规则之后,他们再接再厉,在2008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上,阮旭林、王凯钦、周祖乐、刘灿宏、杨剑良、王冠伦、王诗诺和周晓程勇夺金牌,为中山洪拳增色不少。
  从刘耿尧师兄担任村里的领导开始,每次健儿们外出比武较技,村委会都承担所有的费用。这一届村里的领导刘锐腾书记和周结明村长对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的投入更加大手笔。
  2010年4月16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龙头环村村委会自筹经费四十多万元,再次举办中断了六十年之久的北帝诞大巡游活动。当天邀请了圣狮村的长龙舞、申明亭村的白鹤舞等一批中山市现存的传统文化项目,参演人数达到三千多人;现场人声、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巡游的节目精彩绝伦,场面蔚为壮观,数万民众参与盛会,喜庆之情,溢于言表。
  4月17日与18日两个晚上,在村里的灯光球场举办传统武林大会——“出师场”。来自中山市各区、镇的武术健儿济济一堂,一个接一个争先出场,展现自己的矫健身手。只见峨嵋派的女武师英姿飘逸,剑法老辣;太极高手道骨仙风,神闲气定;螳螂健儿劲力清脆,出手迅疾。在众多熟悉的面孔中,有长洲村的黄德九、黄桂芳;豪吐村的高敬旭、高志祥;象角村的阮桂繁和圣狮村的白华杏等一班中山洪拳的老武师。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继往开来新里程   下一篇:锣鼓激扬跃龙狮。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少林寺禅宗的祖庭
·与陈家沟无关的太极拳述列(上)
·太极拳与张三丰并无关系 武当拳其实
·浅谈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贡献
·四川近代武林人物志(上)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客家拳术─李家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与少林太极功夫齐名 河南苌家拳濒临
·青海六合心意拳
·杨禄禅卒年新证/路迪民
·全国武术之乡评比结果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