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贯串”是太极拳重要法则和要领之一。
太极拳“节节”的概念来源于陈长兴《十大要论》中的“三节说”:
“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
“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
“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而已。”
关于“三节”含义及其重要性,陈长兴讲得很明白,笔者不必赘言。按太极拳理要求,练习太极拳,身上所有节点必须连接,周身一家,“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也就是要“节节贯串”,犹如珍珠串起一般。“节节贯串”是要求,是效果。节节如何贯串?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手段贯串?笔者冒昧揣摩,试以说之。
一、“节节贯串”的前提是“节节分家”
我们知道,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是太极拳特点之一。身肢放长,主要说的是四肢和胸、腰、背部的肢体放长。但还有一重要部位的放长,就是人体关节周围韧带的拉长。换句话说,就是自然状态下关节腔周围的韧带通过太极拳锻炼拉长、分开。这种韧带的拉长、分开,使周身每个关节节点最大限度地分开,即“节节分家”。通过太极拳长期拉长、分开的练习,关节腔周围的韧带拉长了,分开了,就会产生韧性和弹性,随之带来肌肉的韧性和弹性,久而久之,在“节节分家”基础上,节点自然柔润连接,毫无滞障,爆发力和整劲自然增强,“节节贯串”的效果自然显现。
只有先将关节腔周围的韧带拉长、分开,才能做到今后的节节贯串。犹如列车各节车厢,它们既是分开独立的、又是连接贯串的,在车头的领劲下整体地行进。如果我们只追求“节节贯串”的效果,而不明了“节节分家”的含义,不体悟“节节分家”的作用,那就是本末倒置,是无法做到“节节贯串”的。只有先要做到“节节分家”,才可达到“节节贯串”。
二、“节节分家”的前提是“梢节领劲”
要做到“节节分家”,非从“梢节领劲”做起不可。
关于“梢节领劲”,太极拳家多有重视。根据陈长兴“三节说”,手为梢节,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每一拳势都得梢节领劲,只有这样才可带引其他节点随之而动,才可带动各关节韧带、肌肉的拉长、分开,从而产生弹性和韧性。但就笔者观之,目前社会上许多太极拳练习者不明梢节领劲,大多以腰领劲或以肩领劲,以致行拳时架肩、耸肩或腰胯扭动,推手技击中死顶蛮揪,这样即使占有优势或能将人放倒,也用的是拙劲蛮力,少有引进落空的从容潇洒、舍己从人的淡定自如。其实,凡太极拳技击者,都想引进落空、舍己从人,无奈大多太极拳者不明“梢节领劲”的就里,自然无法做到和达到从容潇洒、淡定自如的水平。
三、“梢节领劲”的前提是“以手领肘”
要做到“梢节领劲”,非从“以手领肘”做起不可。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解“第一势金刚捣碓”时说:“打拳以鼻为中界……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上体手如何运动,下体亦随之。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皆随,此为一气贯通。”(这里“以肘领臂”的“臂”与陈长兴的“膊为根节”的“膊”,指的都是“肩”。)“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与陈长兴“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如出一辙。这就告诫我们,练习太极拳梢节领劲时,务必以手领肘,以肘领肩。这是太极拳的重要法则。
可是,目前许多太极拳者往往教条地、片面地理解“其根在脚,发乎于腿,主宰于腰,行乎于手”的拳论,强调腰腿作用,对“行乎于手”少有提及,甚至提出太极拳“不动手”是区别太极拳与太极操标准之一的论调,笔者不敢苟同。
简而言之,推手推手,推的是手;交手交手,交的也是手。不论推手、交手,都是以手的接触开始。手,是人体最灵敏、最敏感的部位,推手、交手时不可能先以臂、肩、腰去接触。因此,“梢节领劲”当然是以稍节的手来领劲。
“以手领肘”,这就要求我们在行拳时手为领劲,也就是每一动手先运行,前一动结束下一动开始时手先运走,这叫每动先走手。
四、“以手领肘”的前提是“小(大)指领劲”
要做到“以手领肘”,非从“小(大)指领劲”做起不可。
按陈长兴“三节说”,以掌言之,手指为梢节,手掌为中节,手腕为根节。那么“以手领肘”时,则是手指要领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手指的顺、逆缠丝。小指领劲是顺缠,大指领劲是逆缠,这一点也无需赘言,但需要指出的是如下两点。
1?郾掌形关系到手指领劲的正确与效果。
目前陈式太极拳掌形为“瓦楞掌”,但大多是“拇指与小指有相合之意,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仰。四指均轻轻合拢,不可用力,掌心要虚”的掌形,如图1。
然笔者以为,这样的掌形有待商榷。
笔者根据有关拳技资料并结合技击实践以为,“瓦楞掌”掌形应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适度分开,手指中节微屈,指尖都要与拇指微微相合,掌心虚拢中空,手指指尖皆不可后仰。如图2、图3、图4。
2?郾小指或大指领劲时一定要依次而行,也就是手指一个一个依次递行,不可五个手指同时顺缠或逆缠,也不可以食指的翻转为顺、逆缠丝的准绳。如图5、图6。
就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不论是在行拳走架还是在技击搏斗时,运用这样的掌形更有利于梢节领劲,更有利于发挥顺、逆缠丝劲的功效,更有利于节节分家、节节贯串,更有利于拳势的正确,更有利于技击技术的发挥,更贴近太极拳拳理。
由此,笔者以为:欲要节节贯串,先要节节分家;欲要节节分家,先要梢节领劲;欲要梢节领劲,先要每动先走手;欲要每动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领劲。
笔者称之为“领劲一走,浑身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