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健身思想、技术特征及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
·“运劲如百炼钢, 何坚不摧”
·太极拳“气感”修炼
·要把骨髓洗 先从站桩起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眼法/王志远
来源:天下武林 作者:昭林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眼为七窍之一,光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细。悉云霄之高,尽清泉之深,皆光明之所及地也。故眼为见性,能察万物,现心灵之性,有不可思议之妙。故演练太极拳定要注意眼法。   所谓“眼法”,即行拳走架,推手撒手,运使兵器,眼神与各种有形的准确动作,无形的精气神意,恰 当配合,合理运使之法也。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太极字字解》曰:“顾盼前后于已目也,即瞻前眇后左顾右盼也,此八字关乎神矣。”说明顾、眇、(瞻)前、(渺)后,对于自己是眼法,对于对方则是从其手法,看他所注所变的表现。此即谓左顾右盼、瞻前眇后,这八字关系到心神的情况。太极拳具体的眼法,除了瞻、眇、顾、盼外,尚有瞄、瞅等。   清代杨氏传抄古谱《人身太极解》曰:“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又曰:“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又曰:“神出于心,目眼为心苗。”拳谚亦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眼为心之苗。”说明人之全身以心为一身之主宰,心就是浑一的太极,而两个眼睛象征太阳月亮,就是二仪,神产生于心,表现于外,眼睛是心之苗,心有所思,意有所念,眼神随即流露。所以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心”的先锋。“目之眼领手,眼随手转,手眼相随”。例召唤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想去拿一件东西,眼睛总是先看这件东西,然后手才跟着去拿,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眼神总是稍先于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一齐跟上去。正如顾留馨老师所说:“眼即所谓‘一转眼则周身全动’,始而意动,继而内 动(内脏),然后形动(外形)的细致锻炼方式,这样细心体会地去练,可以逐渐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说动一齐俱动,说到一齐俱到,‘形神合一’,也就能达到练拳有精神的评语。”顾老所说的达到“练拳有精神”的要求,实际就是练拳达到“内外三合”的要求。如陈长兴所言:“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左肩与右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历史唯物主义三与左三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陈公此论,物别言及“心与目合”,目眼为心之苗,心之一动,目随之而动,五脏百骸悉听从而一动无有不动。若心与眼不合,或眼神与动作不合,则心手无应,合体失统,无所主宰,身心内外莫不尽乱矣。   陈鑫《太极拳推原解》曰:“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在走架行拳的过程中,眼神处于动态中,是要结合动作“左顾右盼,瞻前眇手”的。但左顾右盼,瞻前眇后,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左右乱看,东张西望,如捕风捉影;或是顾东行西。而是应该与身体的转动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将“手眼身法步”各方面的动作,“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地协调 起来。正如潜杨公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所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代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   行拳走架时,眼注视的方向,其论不一。有人主张“目光经前手食指或指尖前视”。或云“注意前边的手,上边的手”等。有人认为“视敌方为主,同时以眼的余光左顾右盼”,皆系个人的经验之谈。杨式太极拳的眼法正如杨振基先生所言:“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望去,关顾到手,但不死看着手。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确定眼看的方向。”归纳起来,实际是二法,一法为平视法:目光自然地平视前方目标,不愠、不怒、不眯。另一法为三点法:“以我双眼(起点),透过我一手或两手指尖(中点),前视假想之敌手(终点)”。这样就如陈鑫所说的“目平视前,光兼四射”。类如瞄准的眼法可避免目光盯住自己打出手,或将目光轮流注视自己的左右手掌。因这样死死“盯住”,不随动作的转移而将目光前视,不仅对意识的放松毫无好处,对锻炼展延及远的视,力及其“光兼四射”的灵活性亦毫无补益。眼神的灵动,“神如捕鼠之猫”,在技击时就能“其机在自,敌情预晓 ”,同时,在艺术的形象上也由于目光的灵动有神,使演拳生气勃发,灵性毕现而富有 生命力。   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心会论》曰:“猴头为第二主宰”。《周身大用论》曰:“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猴头“,于化行著《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及唐豪、顾留馨编著的《太极拳研究》,均作“喉头。”“于本”注曰:“喉头――在喉间气管之上端,上通咽喉,为空气出入之道。”亦有人认为头顶百会即为“猴头”,其实,“猴头”与“喉头”是同物异名,乃是男子喉结之俗名,借喻其状如猢狲头而已)。杨式太极拳有“四平拳”之称,即为平、眼平、顶平、肩平。其中眼平是很关健的。眼平有助于心平,眼平则顶平。眼平与顶平保证了下腭既不抬起亦不低下,从而使“猴(喉)头永不抛”,避免咽喉暴露于敌而遭“上打咽喉下打阴”之杀招。《沈寿拳诀选、四平诀》说:“心平则气正,眼平则意正,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这就具体说明了如何通过“心、眼、顶、肩”的顺序,逐步调整做到不偏不倚,无歪斜倾侧的正确姿势,使自己的重心永不偏离自身的“底盘”,形成“神自然得中”的形势,而立于败之地。吴公藻憎言:“重心为全体之枢纽,重心立,则开合灵活自如;重心不立,则开合失其关键。”由此可见眼平视的意义是何等的重大。或说,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不是有“发 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的要求吗?此虽言劲,亦言眼,眼为心之苗,精气神之牖。心动意起眼随,眼专注一方,劲才能专注一方,眼无所专注 ,劲气必然散漫而不能充足,眼神不能凝聚,拳必然毫无生气,更无形势可言。然而正如曹树伟先生所说:“但这决不等于要练习者仅仅望住自己的手,要知道手打出的前方远处也正是手打出的最好归宿点是一致的。我先要大家(平视)望向前方远处,可以帮助太极拳的放松。在一定时期后,再由前方远处变成远处的某一点,从而根据各人可能集中的程度来成远处的某一点。从而根据各人可能集中的程度来决定多远。”练拳时目光随动作转移而向前方远处变成凝视,既能使动眼神经和视神经获得锻炼,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和增缲。就拳术而言,则能使太极拳充分展现大方、舒展、肃穆、沉静、凝炼的神气和充沛的劲力,达到“放劲如入木三分”,“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眼神)相连”的太极拳技击要求。相传杨公澄甫与人推手或比手,发劲的眼向对方一瞄,对方受力即向他眼看的方向疾速弹出。这是他用眼之法及劲气充沛的写照。   由于内家太极拳是储蓄而不是消耗,是积累收入,而不是无谓支出的拳学。所以行拳走架要求神定自若,守中气,绝杂念,蓄眼神,凝耳韵。也是精神内敛。所以,行功时须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若心不安,则性扰之;气不聚,则神散之。心性不相衔,则四体百骸无不尽乱;神气不相接,则千经百脉,莫不尽闭。虽依法作势而无大效焉。这也正是内家与外家的根本区别之处。所以太极拳主张“纯自天性:,行功时绝不强行聚神于目,“眼如鹰隼”或“怒目而视,精光四射”都不可取。眼睛是人整体的一部分,眼神与心、肝、血有着密切的关系,“神出于心,眼为心之苗”,“视思明心动,神流孔”,“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久视伤血劳于肝”。无端强制“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只能伤神、耗血、劳肝,于养神养气养生不利。反之,有的拳家把“蓄(敛)眼神”理解成“目若垂帘”,“眼观鼻,鼻对心”。把养生气功的眼法生搬硬套地用到太极拳中,使之状如瞎子摸鱼,或两眼无光,如睡梦初醒。作为养生保健虽无不可,然而若以“观察在眼,变化在心”的拳艺的全面要求来衡量,就显得非驴非马了,这是不足为训的。陈长兴《用武要言》曰:“拳打上风,审顾地形 ,手要急,足要轻, 察势如猫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为真。”太极拳的眼神要求,应该是神光内莹,犹如明月清潭。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气感”修炼
·讲解,示范,领做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
·杨澄甫传统杨式太极拳85势歌诀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
·太极拳三个阶段的修炼/邓时海
·发展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要务/钱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的技击术四要
·太极图--太极拳的指导哲学/马多瑞
·传统武学的新生与复活(三)
·千古困惑和历史难题(四)
·明清之际的拳术创新(五)
·鸦片战争前后的理论突破(六)
·清末民初的传播经验(七)
·秋桐斋太极随想/夏禹民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