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
·太极拳健身思想、技术特征及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
·太极拳“十六关要领”内功修
·通体松软论
·讲解,示范,领做在太极拳教
· 浅谈一年24节气和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松柔”——太极之本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2-08-1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拳练松柔,坤厚载物
  太极拳的松柔,是太极拳的基础,凡初练拳者莫不求松柔为先。太极拳的松柔,又是太极拳的灵魂,凡习拳者终极莫不为此而求之并深藏于拳术招招式式之中。
  我们说拳练松柔,练的是太极拳的宽、厚、凝。这种宽、厚是太极拳的容纳、沉静、和顺,体现的是一种吞吐万物的气概,是胸有成竹的把握,是不被外界所扰而独有的沉静与定力,又是拳、人和谐,大自然和顺的一部分,它尽显松柔的淡定从容,并体现出太极人文的一种状态。这种“凝”,则是太极拳形神的聚敛,是精神内守而不外泄,是人体元精、元气、元神“三元”之合的体现,是强身健体长寿必求之法,深藏得机得势之玄妙,是体用两得、阴 阳相合之道。
  我们用“松柔”比做坤厚载物,是寓“松柔”具有坤卦大地之象。大地宽厚博大的气势,能承载万物,又能滋生涵养万物。它使万物不感到是强有力和被动的,而是自然生长演化而成。
  拳练松柔,是拳机拳势的充分储备,它蕴含着追随而不超越,用之而不过及,容纳而不排斥,虽极柔软然又极坚刚。
松柔为每日必练之功,却非一日所得之道,是为恒者一生所求,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如老子所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而以下为基。”故求松柔之灵魂,必以细心揣摩,勤奋习之,是内外如一,日积月累之道,它为太极拳厚积薄发而备,是体养为先,而用为后。拳练松柔,坤厚载物,既是松柔之理外化于自然,又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气魄的真实体现。
  二、松柔似水,至静而德方
  前面所讲松柔如宽厚之大地,而大地除松柔之厚土外,还有一种东西是最柔、最软、最顺的,那就是水。
水有两种德性,静止时最柔、最弱、最顺;而动之时则最坚硬、最刚强。柔静之水一旦动怒,犹如大海之惊涛,翻江倒海势不可挡,尽显其水的狂怒,穿岩凿石,无坚不摧,是至静而德方。
  我们说松柔似水,是喻太极拳具有柔弱之水的德性。它柔静时为养,如汩汩清泉,泌人心肺,松柔舒缓,气定而神闲;动之时则为用,其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太极拳论》),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如一代太极宗师杨澄甫所论:“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一语道破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拳的天机——虽极柔软然而动之则极坚刚。这就是太极拳松柔的水性,是外柔内刚,以柔克刚。它能够变通,又能随势而化。
  故,要想取得太极拳“松柔”之道,就要在拳中化僵,拳中化坚,拳中化刚。如古圣先哲所言:“以刚为柔者活,以柔为刚者伐。重柔者吉,重刚者灭。”他告诉了拳者一个哲理,松柔是“生道”,只有掌握住松柔的“生道”,才能真正把握住太极拳的“灵魂”。
  我们再从“天”——至刚至阳的乾卦来看,“天”是动,是阳。动是它的常态,但动之过极,则物极必反,它却是最软弱的。故,“其动也柔”。如日常生活中所见,一个人动不动就发火,就雷霆大怒,不正说明他是最无能、最 乏力、最脆弱的吗?老子就二者的关系透彻地指出“柔弱而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强”,道出了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然而水之柔弱却能穿透石头,又能攻击最强硬的东西。这就是松柔似水,至静而德方之道。
  三、修炼松柔,内外如一
  我们所说的松柔,首先是一个从内到外,从神到形,内外如一的松柔。它要求行拳前至行拳终,心静神安,胸无杂念,意念专一,不被外扰,心有定力,泰和自然;要求上虚其心,虚怀若谷,下实其腹,气沉丹田,而始动正养。
松柔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念为先,是宏观到微观,是上、中、下三盘,由局部到整体的松柔。
  (一)上盘
  上盘的松柔是从头至手,包括六个部位:头、颈、肩、肘、脚、指。上盘的松柔概括为八句话:“下颌微收顶头悬,双目平视竖顶安。气沉丹田双肩松,两肘下坠自然弯。松腕坐腕或旋腕,意在抽丝松柔缓。开掌之中微内收,十 指留隙舒挺展。”
  “下颌微收顶头悬,双目平视竖项安”。指行拳中下颌要略有内收,不可仰头、低头、歪脖,不可左右摇晃,而是要竖项为正,百会穴与尾闾穴相垂在一条线上;是松柔中竖项,不是颈部肌肉僵紧、挺脖;是起势、行拳、收势都要双目平视与地平线相合,不是低头看地。行拳时眼随手动,手到眼到,要视而有神,不要目空无神。
  这里讲的眼法随手法,手眼相随,不是固定死板一成不变,而是随拳势的转换,双目所视要依拳法而定,如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云手”,随着手动,此时对眼的要求不是只视双掌,而是透过“云手”之掌的虎口平视出去与地平线相合。
  “气沉丹田双肩松,两肘下坠自然弯”。是讲双肩的松,是松沉。沉为下松,不是上耸或端肩,是从肩井至肩胛有向下松垂之感。双肩只有下松才有利于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又促使双肩松得更透。肘之松柔则为自然坠肘,向下松开,有下坠之感。
  “松腕坐腕或旋腕,意在抽丝松柔缓”。是讲对腕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杨氏太极拳,行拳中的松腕、坐腕和旋腕动作特点明显,都要体现出松、柔、缓的抽丝之感,而不是急沉突翻愣转。
  “开掌之中微内收,十指留隙舒挺展”。是强调十指自然舒展,要松中有挺、挺中又要握合。这种含是指掌的一种微收,又是微收中求展,是十指缝隙的自然舒开。
  以上八句话概括了上盘部位的松柔,从肩到指,分关节谈了各自松柔的要求。但上盘中任何关节部位的松柔,不是孤立分解的,而是一个从内到外、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完整的神经传导和肌肉运动的一个系统,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之动和整体的松柔。
  (二)中盘
  中盘的松柔是指肩关节以下胯关节以上的四个部位:脊背、胸、腰、腹部。中盘的松柔首先是在肩关节松沉之下含胸拔背的松柔,这种含胸蕴含着松沉、松柔、松开,它是胸腔空间和肺活量的一种扩展,是放长两臂运拳的范围和活动空间。含(胸)为变,它是机势的一种蓄纳,只有含(胸)方可求到虚其心而实其腹,进而达到太极拳虚怀若谷的一种境界。
  而拔背是在松柔意念导引下脊椎关节的对拉拔长。它上行提神贯顶,并通两臂而达于手指;下行松腰经腿而至足之末梢。从胸椎至腰椎之松柔、松开,是一种对拉对拔之劲。这种拔背是改变正常腰椎生理S曲线而略呈后弧之形,它不是驼背,是使胸、腰关节的节节贯串,是松柔中有挺有立。“含胸拔背”是身法的要求(《太极拳说十要》),是发劲的需要,是含后才可力由脊发。故,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者,气可贴于脊也(《太择拳说十要》);反之,胸挺腹挺蹶臀,则僵则紧,不为含气,则胸满气滞而胸不能运化,必死也。
  所以,含胸拔背不仅是松柔的体现,更是蓄而待发的一种机势。
  中盘腰与腹的松柔,是建立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腰与腹之间是虚其腰而实其腹,虚腰又以“松”字为核心,这其中松沉,是气入丹田;松开,是舒展不作茧自缚、紧固其身;松柔,是化僵求柔韧,求活。这里的“松”不是松懈、松散、软而无力,而是腰之中盘在松的意念下对拉拔长,是松的节节贯串,是虚腰的放松,同时又是松腰中的求挺,是虚中有立。
我们说腰是人身上下之枢纽,一身之主宰,一身之中心所在。
  三盘中腰居于主宰地位又是身法之要,故对腰又有“纛”、“车轴”之比喻。腰的重要性,古典拳论早已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而这个病就是僵、紧、滞。故对腰之中盘的修炼,一要化紧求松,二要化僵求柔,三要化滞求通。而只有做到整体之柔化,才更有利于中盘之腰的灵活旋转和进退自如。而这种“自如”正是拳法转换的枢纽,是行拳中的关键部位,是上下连接的中心环节。枢纽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拳的成败。我们求松柔,就是求中盘这一部位必须是克紧得松,克僵得柔,克滞得通,以保枢纽要冲的灵活转换与畅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盘身法的运动必以“中正”为主,但这种中正不单指外形或静止时的“中正”,更重要的是动态中的“中正”,它包含着斜中寓正,包含着身法中任何内外劲力的施展,都需遵循向心而动的原则,要在动态中随势而变,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重心平衡,不可离心失重。在动中要本着太极拳中盘的规范性,既要体现太极的松、柔、轻、缓之劲,更要突出中盘承上启下随动而安的独特风格。要认识到腰在拳法中的松沉、松活、松开、松柔、松静的重要作用。对于腰的重要作用,太极先师早已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可见行拳中处处是腰,腰无外不在。故行拳中只有提纲挈领,抓住腰之中盘,也就抓住了行拳的根本。
  腹部松柔,修炼的是“自然松静”。《十三势歌诀》对腹内之松柔指出:“腹内松净气腾然。”腹内松净,或曰松静,指的是虚其腹为条件,腹内越松净,越虚,“气腾然”的强度才能越大越实,并为丹田之气鼓荡,使元真之气敛入骨髓,内固“三元”,(元精、元气、元神),神舒体安创造了条件。拳论中讲“虚胸实腹”,这个实腹指全身动力之源——丹田之气的实,是在小腹丹田部位。实其腹,是由于小腹丹田之气最能不断鼓荡腾然(气化),使人之元气充实于小腹。而小腹丹田又为人之气海,故气足腹实则合道(行气方可聚实,聚实方可成道),它是腹内松净气腾然的必然结果。如没有腹部之虚和腹内松净,便没有丹田之气的充和实。而有了丹田之气的充和实,才更有利于中盘之一身之主宰重要作用的发挥。正如太极名师傅声远先生在《论杨氏太极拳练习法》中所讲:“太极拳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最中处,此处动全身无有不动矣……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利。”这就告诉人们丹田为真元之气,是元气之腑,是道居之处。只有做到体之松柔,腹内松净,方可丹气足,实其腹,而成太极之道。
  (三)下盘
  下盘的松柔,是从小腹、尾骨、胯、膝、腿至足,其中重点是胯部的松开,因为胯是腰腿之间的转关处,髋关节松不开,下盘动作就不灵活,不协调。在习练中,对初习拳者来讲应注意,上有提顶之意,下有尾闾垂直下坠之感,臀内收。这里说的松胯和圆裆是一致的。如果紧胯不圆裆,则使两腿内侧大筋至会阴呈“人”字之形,则为夹角,这种状态,说明是胯不开,裆不圆,行拳中必成下盘之死盘。松胯开裆即裆部松开成圆形,没有夹角之感,两腿内侧大筋不紧不僵,才能支持腰部中盘的左右旋转,前进后退。所以松胯圆裆可使两腿轻灵提落,有利身、步、手三法之变换。
  对于脚下的松,则要注意脚趾的自然松开,脚掌的涌泉穴有微许上提之意(掌心虚地),可使身体在地面得以均匀分布。脚为人之根,而拳劲则起于根,脚的松开是一个踝、足、趾为一体的松开。这里的松是松中有挺,挺而不僵。这个松更多是指在随势起转当中的虚势转换。凡虚势转换之中必有一虚一实,凡虚之下肢,踝是必松沉向下化之而动,而实之足踝则必然是足底生根。
  综上所述,我们讲上、中、下三盘的松柔,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连,而是必须在意念指引下由内而外、由心而形、上下贯通、有机相联、互为整体的松柔。这种松柔,是化紧求松、化僵求柔.并在松柔中不失拳的圆润含蓄,不失连绵不断,不失运转轻灵;是劲不离拳,气不离劲,更是松柔不离虚实;是整而化之,动而整之。这种松柔归根结底是化去后天之拙力,求其拳动得自然、放松和周身通畅,以显太极拳之“内固精神,独立守神;外示安逸,气定神闲”之精髓。
  要明白,任何局部的松柔,都不离拳势的整体相随。凡局部之松柔皆为全身之松柔,是一松无有不松,一动无有不动。正如太极拳名家傅声远先生所言:“一松而不含全身的放松,皆非太极。”
  同时要明白,松柔不是散,不是乱,不是懈,而是松柔当中的舒展,是舒中有挺、有撑,是松柔之中有紧凑。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柔相济。
  要明白,松柔要以心静为安,以心正为仁,仁而为慈,方可得心之定力。要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在松柔中“不用 强力,动作自然,周身普传”,(傅声远《论杨氏太极拳练习法》),使上中下三盘松柔、松透,动作无所不到。要以小练大,从细求精,方可合于太极拳“松柔”之道。
  四、太极拳养生,松柔者寿
  我们知道,运动与养生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什么样的运动才是养生益寿的最佳选择?是剧烈、刚硬的运动,还是松柔、舒缓、有氧的运动?从历史上看,我们的祖先发现,松柔、适度的运动是养生的必然要求。古人把以肢体活动为主的养生运动称为“导引术”,并常以意念、呼吸、自我按摩等功法相结合,以达调摄精神、柔化筋骨、舒畅情态、增强体质。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绘有导引姿势40余种,到晋代葛洪《抱朴子•别旨》说:“或伸屈、或俯仰、或倚立、或踯躍、或徒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再从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健身,以至后来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和后世所行十二段锦、十六段锦等来看,这些养生健身益寿的功法,既是一种导引术、吐纳术,也含有适当静态中的运动。它们不仅具有心、意、气、神的一套完整锻炼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健身功都是形神兼备,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养生功法。而这些功法其中最大的也是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动作松柔舒缓,运动量适中,并且都是有氧代谢的养生运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养生益寿灵药,是避免大量和剧烈的刚硬运动,而进行轻度、松柔、舒缓的有氧运动。而这正是太极拳养生益寿功能的精髓所在。
  太极拳是集导引术、吐纳术和拳术为一体的有氧代谢、养生益寿运动,它松柔、舒缓、圆润连绵、张弛有度、动静相兼,注重阴阳平衡和身心双修,并被实践证明是最适合人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一种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拳养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接受,在实践中获得了明显的锻炼效果。从大量实践的验证、大量的文献记载和研究中得出,长年坚持太极拳习练所获得的健身养生效果,可简要概括如下:
  1.有效地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
  2.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功能的提高;
  3.能显著降低高血脂症的发病率;
  4.能有效地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能显著增大脑波(觉醒波)的能量,增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促使身心更加和谐、愉悦,增强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能有效解除人体的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致病原因,预防生理疾病的发生;
  7.能改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情绪、思虑、性格、记忆与动作的稳定性以及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8.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还发现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经络的平稳、扩容,增加通透性和传输性能,清除瘀滞阻塞,确保畅通无阻,使人体元气、正气、阳  气顺畅地在经络中循环,使病气、浊气以及邪气及时排出体外,起到了明显的刺激和调节作用。
  我们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松柔可以柔化人的肌腱、韧带、筋骨,可以疏通人体的经络,按摩五脏六腑。它是由内而外、由气到形的一种松柔之动;是看似不动,实为在动,又非妄动;是小动而养,意者养心,养心在静;是形者养身,养身在动。这种松柔促使人体气血畅通,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这在中医养生和民间养生流传的“筋长一寸,多活十年”的说法也得到了验证。所谓“筋长一寸”就是指通过锻炼而获得筋骨柔化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促进了人体经络气血的活化和运行,是后天返先天,如同婴儿之体的柔软。反之,当人之将亡,其体也僵。所以,人体肌肉筋腱的柔软是气血充盈、经络畅通、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佐证。故,松柔者长寿也。太极拳上述的这些显著功效,概括起来讲,是通过调解形体、调解心神、调解呼吸这三大系统而达到身心净化、形体柔化、呼吸深化,从而整体达到身心松静,“恬淡虚无”(《黄帝内经》)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又蕴含着意念为先,心静归一,贯彻始终,把握住“松柔”——拳之灵魂,来调整后天机体,使之符合先天要求;使通过调整、调解后的生理机制,即体内环境,整体性地趋向或接近太极的先天领域,使身心进入最佳的修炼状态和环境中。这就是松柔自然,“天人合一”。
  所以,我们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又是人们养生延寿的必求之法。正如一代宗师陈微明所言:“太极拳行拳中的 ‘松’‘柔’,无论老少,柔和者少病,强硬者必多病。太极者是使强硬者复还为柔软之术,是返死机而回于生机之途,所谓复归于婴儿者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自觉进行这种生命回归的锻炼。”
  陈微明宗师对“松”“柔”之功在强体益寿上的重要作用,讲解分析得十分精辟。他把“松”“柔”喻为“是返死机而回于生机之途”,又喻之为“是生命回归的锻炼”。所谓“生命回归”即是返璞归真到婴儿时期。婴儿无私、无欲、纯真、纯阳之体,“三元”(元精、元气、元神)充足,生命力最旺盛,因而才有周身的天然柔软。其中“强硬者必多病”,不仅仅指外形的“强硬”,更是指“内里之气”的刚、硬、怒和“欲”的过极;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内里之气的“柔和”才是五脏六腑皆安的根本。这就是“松”“柔”气和。可见“松”“柔”——拳之灵魂,在太极拳养生中是何等重要。
正如老子所曰:“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抟气,即是元真气的聚积团拢,而婴儿之体有了元真之气聚积团拢一身,方可使全身各部关节松柔顺化。而这种松柔顺化又正是元气足,气血盈,无私无欲,一切自自然然的“真气从元”(《黄帝内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平淡中所见的心平气静、气定神闲、性柔如水、心纯如婴。这也正是老子所讲“载营魄抱一”。抱一,就是魂魄形神合一,是“涤除玄鉴”的境界,即排除五烦之心的杂念和外界各种干扰,保持心地清净无尘的一种状态。有了这种清净无尘,太极拳修炼者方能“抟气如神,万物备存”,《管子•内业》),故“气聚而精生,精积而神用”,太极拳养生方可达意到、气到、身到,使太极之体的内外松柔顺化。这就是太极拳顺应自然界,以松柔养生所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太极拳养生,一定要牢记拳练松柔是强体益寿之道。把握住“松柔”是由里而外、由心而形,务明万象皆由心生,以心求正,要遵循无极生太极,再回归到无极状,顺应宇宙大太极的运行规律,求太极拳浑然一体皆松柔之法。在持之以恒的习练中践行经典拳论《十三势歌诀》所提太极拳习练的宗旨:“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就是我们广大太极拳习练者所应追求和遵循的太极养生,“松柔者寿”的自然大道。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技击术与生理学之关系
·孙存周口授太极实战要领
·“用意不用力”/乐亶
·太极拳的松功论/吴图南
·欲练太极先松腰/蓝晟
·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
·田兆麟论练习太极拳之顺序与经历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太极内功修炼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孙氏内家拳桩功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群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太极拳的巧妙摔法/张迎忠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级推手体悟漫记/杨 波
·浦汉健给太极拳下定义了吗?/李秒丰
·正统太极拳的技击形态/山令誉
·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六要领(李文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