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德(右)
在济南的英雄山下,或者某一个体育馆内,如果你见到有人正在练太极拳,你可以向他提起一个人的大名,而他们也都会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这个人在省城的太极拳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名震泉城的陈式太极拳名家——刘成德先生。 刘先生今年67岁,家住济南郎茂山下,鹤发童颜的他平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看上去与其他的老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精神饱满的他,举手投足之间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精气神,一点也不逊于年轻人。 刘先生现在老当益壮,全心致力于太极拳这一中华“国粹”的普及推广。他曾受聘担任过“全国太极拳重点单位拳术交流会”特邀代表,“国际杨式太极拳年会”太极拳推手组裁判长。并曾远赴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传授太极拳,也有许多国家的学生慕名而来找他拜师学艺,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真正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参加过多次全国比赛,并在太极拳、剑术、推手的比赛上获得过多枚奖牌。至今仍有不少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学生和他保持着联系,继续学习太极拳。 “太极传人是我师” 近日,记者按照约定来到郎茂山上,远远地就看见十多个人正在一名老人的带领下练太极拳。虽然从未见过刘先生,但是凭直觉,记者就判断出,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肯定是刘成德先生。 谈起自己的习拳经历,刘先生说,他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泰安煤炭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新汶煤矿上班。1964年,他得了黄疸性肝炎,不得不回家休养,当时他家就在趵突泉附近住,在公园里他遇见了自己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孙继先。由于在家闲着无事,刘先生就拜孙继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这种学习是非常偶然的,并且他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学了不到一年,刘先生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工作之余他仍然坚持练习太极拳。 时间一晃就是3年,1967年的一天,刘先生正在济南家中练习太极拳,这时他的一位亲戚推门进来,这位亲戚就是著名的易经大师刘子衡。他见刘成德爱好练太极拳,并且打起拳来有板有眼,就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洪均生,是陈式太极拳第18代传人,现在就住在济南,你可以拜他为师,跟他学拳。”刘成德听后非常高兴,表示很愿意拜这个名师。由于当时正处在“文革”时期,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是被限制的,当然厄运难逃,洪均生更是深入简出不为人知。当刘成德出现在洪均生的面前时,他毅然收下了这个学生。刘成德这年刚好30岁。 说起自己的老师,刘先生顿生崇敬之情,一下子陷入对老师的回忆之中。他的老师洪均生先生是河南人,自幼随父在京,1930年拜陈式太极拳第17代宗师陈发科先生为师,一学就是15年。陈发科当年名声显赫,被尊为“太极一人”,是陈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洪均生先生后来因生活所迫,来到济南居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为人所知。但他不畏清苦,默默地坚持研习拳术,在前辈的基础上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创新,并且为继承和发扬陈式太极拳法,将师传实用拳法公之于世,纠正流传中的讹误。洪均生先生克服种种困难,用30年时间写就《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该书深入浅出,见解独到,于1989年出版后,深受太极拳练习者的欢迎。 太极拳强身不治病 刘先生讲,1968年,他从外地调回济南工作,本以为这回可以跟着洪先生好好学习太极拳了。然而,一场横祸突然降临,那是1972年6月23日,一次工伤使他的右膝关节韧带断裂,腰椎严重受伤,只能卧床休养,虽然经过治疗,他也只能依靠双拐行走,这使他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太极拳。从1972年到1979年,刘先生行不离拐,心中非常苦闷。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正当刘先生一筹莫展的时候,1979年洪先生的一次探望,让刘成德灰暗的生活燃起了新的曙光。洪先生鼓励他可以适当地练练太极拳,从那时起,刘成德便在洪先生的指导下重新练习打拳。出人意料的是,练着练着,刘先生的腰居然不疼了,腿也慢慢地能走路了,没过多久,刘先生就扔下了双拐,身体也一天天强壮了起来。 刘先生说,这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他没有想到的,从此他更坚定了习拳的决心,时刻牢记洪均生老师的教诲,一天也没有丢下过太极拳。站在一旁的刘先生的学生说,现在,刘先生手里还有一张残疾证,但他站在场地上,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也难近身。 刘先生说,自己练拳“治”好了病的消息传出后,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他都会告诉大家,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但不能治病,看病还是要去医院。他要让大家对太极拳有个正确的认识。 太极拳体现做人道理 刘先生说,他在教拳的过程中时刻强调,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不能单单把它当作一种拳术。他经常说:“拳法招式,雕虫小技;宇宙乾坤,自然现象,乃至生命科学,大道也。拳由道出,道以拳显。不悟道,拳无有入化境之途。”他说,太极拳就像一个大宝库,只要用心修炼,就能从中领悟到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东西。要练出柔中带刚、四两拨千斤来,不但要细心地领悟太极之道,还要了解物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中医等诸多学科的道理。 刘先生说,太极拳的有些招式,要求人的身体需“立体中正”、“不偏不倚”、“不顶不丢”、“胸怀若谷”等,这些和做人有很大的联系。他举例说:“比如对待同事朋友,不能‘顶’,也就是不能发生正面冲突,‘顶’不利于解决问题;但‘不顶’并不是要放弃自我,放弃真理,这就要‘不丢’,在这个前提下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常常告诫学生,做人要谦恭,要虚怀若谷,俗话说,“学拳一年打遍天下,学拳十年寸步难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武艺越高的人越谦虚。 从刘先生的谈话中,记者已深深感受到,他不光是这样交学生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这从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人说话时的谦逊,和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淡淡一提就能感觉到。 太极弟子成绩卓然 谈及自己的弟子,刘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他说,为了能让太极拳这个中华国粹发扬光大,他到过许多地方传播教授陈式太极拳。到目前为止,他的学生已有几千人,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像国外的西班牙、韩国、意大利等,中国的黑龙江、浙江、云南、广东、江苏、江西等地,山东的十几个城市都有他的学生。另外,他还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传授过太极拳,至今,仍有许多外国弟子与他保持着联系继续学习。 刘先生说,中国武术九段为最高,他的一些学生已经获得武术六段和七段,其中,鞠泽鹏是他最为得意的门生之一。站在旁边的鞠泽鹏讲,他曾于1989年、1990年和1992年获得全国太极拳、剑术、推手比赛65公斤级的冠军,另外,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两次获得吴式太极拳竞赛第二名,并于1993年获得陈式太极拳竞赛第四名,现在是武术六段,自己取得的成绩浸透着老师的心血。 鞠泽鹏讲,刘成德先生现任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的会长。刘先生经常对他讲,太极拳博大精深,感觉越练越奥妙无穷。现在练拳成了刘先生生命的一部分,刘先生每天坚持练习,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