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之迷/魏坤梁
来源: 作者:魏坤梁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9-1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约1930年,姚馥春、姜容樵两先生合著出版了《太极拳讲义》。此书公开了令此后太极拳界始终瞩目和存在争议的《乾隆抄本》,姚、姜两先生又自称所介绍的太极拳不是杨家所传。这两个内容至今仍是太极拳史上的两个迷。这两个迷究竟是不是可以弄清楚?或是有的无法弄清楚、有的是可以弄清楚确定的。本文就此加以论析。

(一)《太极拳讲义》所介绍的太极拳为杨澄甫先生所传是可以确定的

姚、姜两先生在《太极拳讲义》的“太极长拳说”中说此拳“确为王宗岳嫡派”;从该书的介绍可见此太极拳套路颇似杨家所传,然而,姚、姜两先生在该书的“序”与“太极长拳说”中说此拳是汤士林先生“友传”于他们,汤士林先生则学此拳于郭云深的弟子许占鳌先生,许占鳌先生也是非“入室”而得“友传”于“广平陈姓”,这“广平陈姓”又得传于“河南”,就是说此拳的传承与杨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真的是这样,近代所流传的这种似杨家所传的太极拳就还有不是源于杨露禅的了。这应该是太极拳史一个大的问题,所以应该探究清楚。

中国武术拳种的师承就人的相互关系而言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某一门派中的亲属有传授与接受拳艺关系的,被称为是“嫡传”,如杨露禅传杨班侯与杨健侯先生,杨班侯与杨健侯先生又传杨澄甫先生,杨澄甫先生就被称为“嫡传”;第二类是某一门派中非亲属有投帖拜师而传授与接受拳艺关系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是“师徒”,徒弟又称为“入室弟子”,如杨健侯先生、杨澄甫先生传牛春明、陈微明先生等,牛春明、陈微明先生就被称为“入室弟子”,有的情况下这类“入室弟子”也可称为“嫡传”; 第三类是某一门派中非亲属有过传授与接受拳艺而实际上发生过“师生”关系但没有投帖拜师的,接受拳艺的人被称为“学生”,如杨澄甫先生传吴志青先生,吴志青先生就只能称为“学生”而不能称为“弟子”;第四类是非亲属相互有友谊交流和交换拳艺关系的称为“友传”,拳艺的传授与接受过程中相互没有出现过“师生”称谓的关系。这四类关系按照现代的观点,其实都是属于有过“师生”关系的,共同的特点是拳术传承来源都可以追溯到某一位宗师。当时太极拳这样的传承来源主要可追溯到四位宗师:①以杨澄甫先生为代表的和以吴鉴泉先生为代表的,另外还有以李瑞东先生为代表的等等,其源都可以追溯到杨露禅、陈长兴;②以郝为真先生为代表的和以李逊之等先生为代表的,还有以孙禄堂先生为代表的,其源都可以追溯到武禹襄;③以陈发科、陈照丕先生为代表的,其源都可追溯到陈有本;④赵堡所传播的,其源都可追溯到蒋发。这些传承者与拳术套路形式都具有相应的关系,一看拳术套路形式就可以确定其师承来源。那么,姜、姚两先生《太极拳讲义》所介绍的似杨家所传的太极拳套路究竟是不是真的与杨家没有直接关系呢?将该套路与近代1921年至1935年先后出版的太极拳书籍所介绍的杨家套路相比较,那就可以发现端倪的了。因为杨家的太极拳虽然杨露禅得传于河南陈家沟的陈长兴,但有据可查的是至少杨澄甫先生自1917年后陆续在原来的家传套路中删去了一些拳式和增加了一些重复拳式等作了改变,因此形成杨家太极拳特有的印记了。杨健侯先生的弟子许禹生先生1921年所著的《太极拳势图解》反映了1917年前杨家所传授的太极拳套路形式,此后由于杨澄甫先生的改拳,陈微明先生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的套路拳式数多于且不同于《太极拳势图解》。吴志青先生在《太极正宗》中介绍了杨澄甫先生于1918年传授给他的套路与《太极拳术》中的套路基本一样,仅仅少了“左右打虎”和最后的“撇身捶”,反映杨澄甫先生于1918年已经将拳改为《太极拳术》中的套路了。杨澄甫先生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的套路拳式数又多于且不同于《太极拳术》。而杨澄甫先生1935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套路拳式数又多于且不同于《太极拳使用法》。将《太极拳讲义》与这些书籍的套路相对照,结果可以发现:①杨澄甫先生《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套路78个拳式(包括重复的多式)在《太极拳讲义》中几乎全部顺序、名称相同地存在:②保留了《太极拳势图解》中“肘底看捶”之前的“斜单鞭”、“右左分脚”之间的“高探马”; ③将《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十字腿”称为“鹊雀蹬枝”、将“穿掌”与最后一个“高探马”分开而称为“鹊雀穿枝”; ④将《太极拳使用法》中的“指裆捶”改为了“上步搬拦捶”; ⑤在第一段的第二个“手挥琵琶”前加上了一“手挥琵琶”、一“白鹤亮翅”、一“搂膝拗步”,在“上步七星”前又重复加上“揽雀尾”与“单鞭”;⑥最后一个“下势”后加上所有太极拳中都没有的“左右披身”。由此可见,《太极拳讲义》中的套路基本上反映为是杨澄甫先生约于1918年至1935年之间所传授的套路。《永年县志》记载咸丰庚申年(即1859年),“河清应豫抚之聘,便道访陈家沟”,因为无人传习杨露禅所习之拳,因而武禹襄“又访武陟县赵堡镇陈清萍”,反映陈长兴传于杨露禅的套路在1859年的河南陈家沟已经绝迹;所以,此拳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自“河南陈家沟”是不大可能的。从1917年开始,杨澄甫先生的套路形式其实并不是很稳定,并不止以上所述几本书中的形式,《太极拳使用法》中的这种套路当时很多城市的杨门第四代、第五代弟子都在公开传授,又民间传习杨家太极拳的人往往又凭自己喜好在套路中增添拳式,即使现代的上海还有这种情况,所以,《太极拳讲义》中的套路是较容易得传于杨家弟子的。然而近代的武术界素重论资排辈,说此拳为许占鳌先生得传于“广平陈姓”可能是为了不使自己的拳术辈份太低这个缘故而故意编造的;当然,也有可能此拳真的是许占鳌先生得传于“广平陈姓”,然即使这样,这“广平陈姓”也必然是以杨澄甫先生1917年至1930年之间所传授的套路增加而成的。这就是说,虽然《太极拳讲义》对此太极拳套路传承来源的介绍似乎与杨家没有关系,通过以上的对照分析也是完全可以确定此拳的师承是源于杨澄甫先生的。

(二)六首古歌诀为明代以前之人的作品是可以确定的

《太极拳讲义》所载《乾隆抄本》的内容包括:七首“古歌诀”、一首“十三势行功心解”、“十三势”的陈述词、一首“二十字诀”,这些歌诀都还有注解。而其中七首“古歌诀”中的第六首是当时已经流传的“十三势歌”,“十三势”的陈述词也是当时已经在流传的,七首“古歌诀”括号内的注解大部分为当时已经流传的“王宗岳太极拳论”等拳谱歌诀。总之,《乾隆抄本》包括了当时所流传的杨家所公开的王宗岳等所有古拳谱,只有七首“古歌诀”中的六首与部分注文是当时太极拳界所流传的拳谱中所从来也没有的。《太极拳讲义》的两作者在书中第十章说《乾隆抄本》与注文等“其原文较世所传者多三分之一,皆太极之要诀。兹特笔述于后,以公同好,并加注释。凡括弧抬头处皆原文低行注解也。”(文中的“低”与现代汉语之“的”同义)。显然,这些没有在括号内的注释是为姚、姜两先生所写的。两作者又在第十章末说这《乾隆抄本》先是保定汤士林先生所赠于他们的,后来他们又复得于“光绪初年之木板书”。

对于书中的《乾隆抄本》与“光绪初年之木板书”之说,近代太极拳史考证者徐震、唐豪两先生认为是伪托,徐震先生在《太极拳谱辨伪·辨乾隆旧抄本及光绪木板本》中说:“清代从未有刻本,何来光绪木板本乎?此实诬妄之尤者矣。”唐豪先生在《王宗岳太极拳经》中认为《乾隆抄本》中比一般拳谱多出来的文字是“敷衍陪衬的诗歌,大概是后进太极拳家的作品,把王宗岳的著作归纳在几首诗歌中以便记诵的。如果这五首歌也是王宗岳的原作,那么,绝不会他本绝无而容(指姜容樵)本独有之理。”认为“容樵称其得乾隆抄本,及光绪初木板本的话,全是扯谎骗人”。

这些说法对不对呢?应该说这些说法对《乾隆抄本》的质疑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说法否定《乾隆抄本》中的六首歌诀为古拳谱是错误的。论析于下:

⑴说“清代从未有刻本”不符合历史。

姚、姜两人的《乾隆抄本》和“光绪初年之木板书”之说有可能存在不符合事实的编造,但是中国至迟于唐代之民间已经有了刻板印刷术,南宋陆游还记载宋代文人盛行私人刻印书版;这种印刷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寺庙里还可以见到;这类书版无需经过国家的任何部门批准,自古以来究竟中国有过多少这样的书版,就如民间究竟有多少古代文物,即使专门动用国家行政力量也是不能够完全统计清楚的,怎么可以仅凭个人极有限的调查能力就作出“清代从未有刻本”这样的判断,说“清代从未有刻本”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虽然《太极拳讲义》中的《乾隆抄本》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古太极拳谱的“光绪初年之木板书”是有可能真实存在过的。

⑵“他本绝无而独有就是伪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古代民间私人的书版既在刻印之始与后无需向任何人申明,又很容易散轶毁损而永久消失,至于个人传抄的拳谱,更既有可能抄录完成至永久失灭也不为公众所知,也有可能清初绝无仅有的绝品传留到民国。这些都是任何时候的任何人也是无法全面调查清楚的。必须认识到历史长河中文献的遗失毁灭是相当严重的,仅由于战争兵火所引起的改朝换代,即使是国家收藏的文献也不能完全幸免失灭。如战国秦汉时已经成书的《黄帝内经》是由《素问》与《灵枢》所组成;《素问》与《灵枢》都是中国民间医生和皇家御医所必读的书,被收藏应该是很广泛的。但是到了北宋时,《灵枢经》居然在国内的民间和皇宫中均绝迹了,直到宋哲宗时,由于高丽国的进献,才使得流失于异国境外的《灵枢经》重新又在中国出现。如果按照“他本绝无而独有就是伪品”的观点,宋哲宗时高丽国所进献的《灵枢经》既然在当时国内已经没有了踪迹,这《灵枢经》岂非也不是真的了?可见这种以他本书作为依据的考证辨伪方法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况且历来民间的武术拳谱往往被某些拳家有意部分隐秘,所以不能认为各家所流传的抄本都一定是完整的,以当时已经流传的拳谱作为辨伪依据的考证方法是错误的。

⑶六首古歌诀不可能是清末与民国时的作品

①六首古歌诀存在着大量特殊的明末清初已经几乎绝迹的互文、分承等古代语法修辞,如“顺项贯顶”应从互文理解为“顺贯项、顺贯顶”,“动分静合”应从互文理解为“动静分合”;而六首歌诀每首又各有必需用或可以用分承来理解的歌词如下: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必须理解为“顺项贯顶束烈下气,两膀松把裆撑”。这两句是顺承。因为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关系尤为密切;肩与胯则为外三合之一合。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必须理解为“举动轻灵一气研,神内敛莫教断续”。这两句是错承。因为轻灵靠的是传递性力量“气”的顺畅;而太极拳尤其重视精神虚静持续不断不被破坏。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必须理解为“缓应急随屈伸就,动分静合理贯通”。这两句也是错承。因为“缓应急随屈伸就”说的都是“沾粘连随”的外形,而“理贯通”是从“动静分合”的哲理高度说明“沾粘连随”的。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应该理解为“忽隐忽现至道藏,一羽不加进则长”。这两句也是错承。因为“忽隐忽现”指的是“沾粘连随”的变化特征,是太极拳能够以弱胜强的最深奥妙也就是“至道”的反映;而“一羽不加”指的是“沾粘连随”的“不丢不顶”之特征,这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引进落空”也就是“进则长”的重要原因。

“极柔极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必须理解为“极柔极刚运若抽丝,极虚灵处处明”。这两句是顺承。因为“极柔极刚运若抽丝”反映的都是太极拳“气”的特征;而“极虚灵”正是太极拳能够十分清醒敏捷也就是“处处明”的原因。

“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可以理解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四方正斜角成”。这两句也是顺承。因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的八法;而“四方正斜角成”指的是分析太极拳八法的八卦。

歌诀中这样大量应用分承等古代语法修辞,即使在明末清初也是几乎找不到的。

②六首古歌诀中有的词在清末民国时已经很不常用,甚至是不使用而代之以其它语词了。比如“顺项贯顶”、“束肋下气”、“五指抓地”、“后天”、“ 至道”、“运化”等。清末民国当时的一些常用经典语词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沾粘连随”、“引进落空”等则都没有在六首古歌诀中出现。这些反映六首古歌诀的用词与清末民国时期有着时代的间隔。

③包括当时流传的王宗岳等古拳谱的注文对这六首古歌诀存在着具体说明解释的现象,但没有对六首古歌诀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解释。比如“上弯弓”、“后天还”、“极虚灵处处明”都没有作详细解释。六首古歌诀也归纳不了这些注文所述的内容。因此,六首古歌诀对于当时流传的古拳谱不存在“敷衍陪衬”与“归纳”的关系。

根据以上理由,结合《乾隆抄本》中的六首古歌诀与《抄本》中在当时没有流传的一些注文内容确实如姚、姜两先生所说“皆太极之要诀”,对于太极拳的学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这六首古歌诀不可能是清末与民国时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是“后进太极拳家的作品”了。

⑷《乾隆抄本》存在着不是伪造的可能

《乾隆抄本》中存在着不少传抄讹误,词语方面尤其是“束烈下气”、“胃音开劲”、“然后窒”等明显属于抄误;拳谱先后安排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混乱和讹误。如将《十三势歌》列为第六首古歌诀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其它六首古歌诀都是七字四句,《十三势歌》则是七字二十四句,在写作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内容上分析,其它六首古歌诀十分精练简约,从头至脚没有重复的和发挥陪衬性的语词,而《十三势歌》中有较多发挥陪衬性的语词。所以,将《十三势歌》列为第六首古歌诀很可能是由于错页所造成的错误。又如将“十三势者……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一段话放在第五首与第六首古歌诀之间,也很可能是由于错页所造成的混乱。而在第六首与第七首古歌诀之间插入《二十字诀》与《十三势行功心解》显然也是由于错页所造成的混乱。如果《乾隆抄本》为姚、姜两先生所伪造,他们没有必要制造这样的讹误与混乱。所以,《乾隆抄本》存在着不是伪造的可能。

⑸《二十字诀》之迷

《乾隆抄本》中有一首词语令人费解的《二十字诀》。1958年3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一书,作者是吴孟侠、吴兆峰两先生。公开了吴孟侠所长期保密珍藏的一批据说是杨班侯所传的拳诀。《乾隆抄本》中的《二十字诀》显然是该书二十句的《五字经诀》中每一句的头一个字所组成的。读书人背诵文章往往在一定熟悉的基础上以仅仅背诵每一句的首字来作为便于记忆的方法,所以,《二十字诀》有可能是用以记忆《五字经诀》所用的,结果历史上曾有未经全文传授的人将其当作为一首歌诀了。吴孟侠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介绍,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师从牛连元学练杨家太极拳,牛连元则师承于杨班侯,《五字经诀》等歌诀是牛连元得传于杨班侯又传于吴孟侠先生的。该书出版后,据说上海的田兆麟先生等杨氏弟子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于该书称牛连元为杨班侯之弟子和称这些拳诀为杨班侯所传表示怀疑。这种怀疑是具有合理性的。因为如果杨班侯传有歌诀,杨氏亲属应该留传下来,然而,《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的所有歌文均没有在杨氏亲属中留传下来。但是,这种怀疑也存在着不一定能成立的可能性,因为杨班侯曾收授过哪些弟子当然不可能都向杨门的弟子们介绍清楚,杨班侯写了拳诀自己没有保存收藏也存在可能。2005年出版的《杨式太极拳汇真》介绍了牛连元(1851~1937年)为来往于京津的富商,与杨班侯结为金兰,从而得到了杨班侯太极拳与拳诀的传授,牛连元则将所学得的太极拳与拳诀传仅给了结义兄弟李寿泉之婿吴孟侠先生(1906年~1977年),这段历史的叙述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而且,在该书出版的当时毫无名利可图的政治社会环境下,吴孟侠先生的这些介绍应该认为也是实事求是的;而从这些拳诀的内容上分析,完全都与王宗岳等太极拳古代拳谱的思想相吻合而且更具体了,太极拳的特性十分明显,完全应该认为是太极拳的歌诀。但究竟牛连元的《五字经诀》是否真的得传于杨班侯没有可以令人确信的证据也确是事实;而且,杨班侯是不是有写出这些拳诀的文化能力现在也不得而知。其实牛连元将这些拳诀密传给其唯一的弟子吴孟侠先生,称是自己所作也是会受到吴孟侠先生珍视的,如果是自己所作而伪称为杨班侯所传似无太大的必要。所以,这些拳诀的来源有三个可能,①为陈长兴传于杨露禅,杨露禅传于杨班侯,杨班侯赠于牛连元而自己家中没有保存或遗失了;②为杨班侯所作赠于牛连元而自己没有保存或遗失了;③为牛连元根据杨班侯的传授整理而成而名义上归于杨班侯。应该认为第一种可能是相对较大的。而如果是第一种可能,这些拳诀就不是杨班侯拳诀了;如果是第二、三个可能,《乾隆抄本》中就不可能出现《二十字诀》了,如果抄本中有《二十字诀》,那么,要么该抄本不可能是《乾隆抄本》而是重抄本,要么是《乾隆抄本》中混入了《二十字诀》。由于现在不可能有《太极拳讲义》所载的《乾隆抄本》原件作为考证依据,所以这些都只能是作为永远的迷了。但是,不论《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的拳诀歌文究竟是谁所作,这些拳诀是由杨氏传系所流传下来的太极拳的宝贵经典这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对《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的考证,究竟姚馥春、姜容樵两先生是不是真地得到过古拳谱的《乾隆抄本》与光绪初年的“木板本”现在是无法得出确凿的结论了,但是,《太极拳讲义》所介绍的太极拳为杨澄甫先生所传、六首歌诀为明代之前的作品而应该作为太极拳的经典这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梁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梁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