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
太极高手童旭东谈孙氏太极拳
·
太极十八跌
·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太极天地
> 正文
太极拳传承需要“两论起家”/欧阳长松
来源: 作者:欧阳长松 点击: 发布时间:2007-07-0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太极拳的“两论”指的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和武禹襄著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武论”)。
太极拳传承久远,不管是从张三丰还是从陈家沟起,现在演变出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还有常式、叶式、和式及国家体委创编的套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内府的、嫡传的、草根的不断出现,真可谓“百花齐放”。不过,我认为太极拳的真谛应该是统一的,而“两论”恰恰道出了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曾经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过“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就是说,太极拳的真谛无二法门,都是从太极拳老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练出来的拳味不能变。纵观“两论”,练拳时,至少有以下一些味道。
1.无极生太极,动静含阴阳。
“王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这就是告诉练家,你练出来的拳一定要有阴阳变化,才能与天地和谐,阴阳交融,才能体现出人身是一小太极的特征。而“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正是阴阳相济体现在“武论”中的表述。如果在练拳中你身体没有开合,虚实没有渐变,身体直挺挺的,虚实不分,手脚僵硬,脊柱没有变化,那你不知不觉就堕入了“旁门”。
2.举动要轻灵,周身须贯串。
“王论”说:“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武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太极拳和体操、舞蹈不同,不是局部动作的摆姿势,讲的是整体运动;要有主有从,节节贯串;要有腰腿功夫,劲点需要传导。如果在练拳中你没有达到“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的要求,非常容易地达到每个拳势的定点位,举动缺乏轻灵,缺乏抽丝的缠意,那你不知不觉又堕入了“旁门”。
3.用意不用力,荡气内敛神。
太极拳造拳时,虽以技击为目的,但一开始的思路就和其他拳术相反,它不主张以刚练刚,以刚克刚,而是主张以柔练刚,以柔克刚。就是说,不是从手脚局部去练,而是从整体意气神上去下功夫,刚必须从致柔中去提练。“王论”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武论”也说“凡此皆走意,不在外面”。练拳时,周身不能用力,做到上虚下实,如风吹杨柳,神气必须鼓荡,身体内部感到十分舒服,如若是一种享受,旁人看到的姿态只是内在的表现,犹如行云流水,浪涌缱绻。否则,你不管练了多少年的太极拳,粘乎劲的拳味绝对不会上身。
4.练自身松功,引对手落空。
关于练拳时,怎样同时练松功,“武论”中如是说:练拳要“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太极拳行功时,人体八段九节都要对拉伸缩地松开,做到前去必有后撑,欲上必要寓下,向左必须照右,使身肢练出弹性,练出松柔,练出内劲来。“王论”还要求遇到对手时必须“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并体现“忽隐忽现”,接手下接力,在运化中使对手找不到劲点,使对手“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产生失重落空之感。所以,你练拳时,要从“松”、从自身内在知觉出发,通过意气的推动作用,使肌肉、骨节被动地,自然而然地达到每一个定势要求,逐步找出拳味来。
5.万变理一贯,久练悟当先。
太极拳内涵极其丰富,十分耐练,如果入了门,练一天就有一天的进步,十分奇妙。“王论”中有“斯技旁门甚多”“双重之病未悟”等语,这就要求你练拳时,必须“悟”,通过“默识揣摩”,从万变中找“一贯”之理来练拳,不断开发自己练拳中的拳味。
我认为,如果不分派,只从“两论”之理来说,练家大致分为三大类。(1)经过明师(不一定是名师)“口传身授”指点过的,懂上述拳理,又能练出拳味的不多,约占10%左右,若除去分化出去的太极气功即所谓心脑练拳者的话,所占的百分比就更少了。(2)经过名师指点并懂拳理,但正在逐步练出或还未练出拳味的,约占20%左右。(3)通过拳书、影碟自己琢磨和公共场所等等普及途经学来的,练出的往往只有外形、毫无内意(或内劲)的拳操,约占70%。我的体会是,拳操练的套路再多,时间再长,不及练真正有拳味的传统太极拳。我起先学太极拳,那时什么也不懂,以为学了众所周知的24式、88式、48式、42式,另外还有两套剑,就学到了太极拳。其实问题不在什么式子,而在于怎么去练。幸运的是,我先后遇到了明师兼名师的丁金友先生及其弟子韩鹤平先生,通过先生们的“口传身授”,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以前练的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有点懊悔不已。根据自己走的弯路及我所了解的当今现状,觉得太极拳传承中有比较大的缺陷。半个世纪传承下来,练家中大多数练的居然是走了样的太极拳,这样下去,会演练有拳味的太极拳的练家将濒临绝迹,太极拳这一著名的中华文化遗产将有停留在文字上传播的危险。
要使练家更多地练出拳味来,上述提到的“两论”就是我们练拳的指南。首先,练拳要“悟”着练。要多看前辈留下的定势拳照。如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的定势拳照,还要从技击入手,通过联想将照片看活,哪里是劲点,劲点怎么传递到手掌上,脚怎么样,腰裆怎么样等等,我称其为解密过程中的悟。接着就是练中悟,如何通过自己的协调动作,做到将看懂的动作练到位,身躯是否松透了,劲是否得到传递等等,最好是对着镜子练,要反复练。练后还得悟,贯彻到吃饭、走路等等日常生活中去。学会了一套拳仅仅是开始,还要一个一个动作按“两论”要求检查、对照、纠正。比如,一个“搂膝拗步”,开始学来的,和后来练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照“两论”检查和与定势拳照对比及身体力行的体验,会越练越精细。这内部练出来的精细味,就造就了难得的拳味。其次,练拳要“悟”拳势间的过渡衔接之处。练家都知道,拳论、拳书和拳碟铺天盖地,就定势而言,彼此之间差别并不会很大,差别全在“转换”“折叠”和定势间的所谓“过渡动作”“小动作”上。比如杨式拳,同样一个从“抱虎归山”转关到“肘底捶”,各练家转关的动作差别较多,有双掌平磨过来,左足套步,右足虚实转换后,左掌从右拳上穿出藏右拳;也有双掌平磨过来,左足套步,右足虚实转换后,双掌右下采,左臂掌滚打和右藏拳直接同时打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练法,而“肘底捶”定势几乎不变。其差别就在于是否体用结合。再次,练拳要“悟”技击源头。拳是冷兵器时代发明的,要练出拳味,还得回到技击上来,至于“快慢相间”,还是“式式均匀”,这是练法上的问题,至于后来着重养生,那也是将拳弄懂了以后的事。这和学书法一样,如果某人连临摹还没有过关,就心猿意马地要自创,那他写出来的,只能是天晓得的天书。拳是艺术,更要有一个“临摹”过程。即便“用意不用力”这一点,也是经过研究拳势过程中劲点变化以后的事情,否则,拳意的出现将是一句空话。所以,“两论”是统一传承太极拳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上一篇:
懂得规矩打好拳/黄志瑶
下一篇:
格雷西柔术和“钳夹防御式” /赵易平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
太极拳经谱----陈鑫
·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
田本《杨氏太极拳谱》(三)/田兆麟
·
太极推手及功力训练法/马虹
·
桃李无言 大道无象--我读李经梧先
·
太极运化说“八法”、李秒丰
·
太极拳内功修炼七层功法/齐贵春
·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
·
太极拳的运动方法之我谈/费发洲
·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马虹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