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高手童旭东谈孙氏太极拳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桃李无言 大道无象--我读李经梧先师/梅墨生
来源:武当 作者:梅墨生 点击: 发布时间:2007-07-0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关于太极有无“凌空劲”,说法不一。当年从报刊上看到这一说法,不免好奇,于是专门向经梧老师求教。先生说:“老师不懂凌空劲,你几个师爷也未教过凌空劲。”所谓凌空劲,据说是两人不挨身便有一会被击倒,甚至可以被放出一两丈远。对此神奇功夫,我曾觉得十分神秘。武侠小说上便有“隔山打牛”的功夫,此或类之,然而那只是小说。我以为老师功夫精湛,见多识广,又曾广拜名师,一定知道或者会此功夫。不想,老师的回答让我“失望”。也许,我原来的“希望”本身就不值得肯定。但我不甘心,仍想再探究竟,听听老师对此的看法,结果,经梧先生一点也不故弄玄虚,他对太’极功夫深信不疑,十分崇敬前辈的功夫,但对自己不知道不认同的说法,毫不含糊。经梧先生说:“就我所知,两个活生生的人,挨着身你还不见得能把对方如何呢,何况不挨身?这不符合科学道理。再神奇的太极功,也是要“借力打力”,不借力而放人丈外,那不是玄乎么?你陈发科师爷功夫那么好,也从未说过凌空劲。”其实,太极拳理虽然十分深奥,论到功夫本身,仍然是十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也是很朴素的。不过,功夫出神入化时,也难免有“神来之拳”。先生说,他有一次跟我一师兄推手,由于彼此劲力特别熟悉,而且当时老师神意旺足,似乎未及接上手,那位师兄已从老师的肩上被翻身抛出。老师说,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位师兄惊出了一身冷汗。老师说,事后要再专门出现这个场面和效果,就没有了。为此,先生说,功夫是实实在在的,练上身与未练上身不一样。功夫上身后,在特殊的对手面前偶然有特殊的效果是可能的。但这种状态可遇而不可求。那次老师发手颇近于所谓“凌空劲”,好像他还未触到我师兄的手,似接未接,也算是一种功能场吧。但老师并不以此而认为是“凌空劲”。那次他还为我讲述了师祖王茂斋的过人功夫,但老师强调仍然是师祖“听劲”至为虚灵而已。

  上世纪80年代大兴“气功热”,许多气功大师讲“发功”。即利用自身能量为他人治病。为此,我也向经梧先生请教,他肯定地说:“老师不懂。”他说这句话时,显得十分自然平淡,发自肺腑,表里如一。由此,我认识到老师虽不大讲科学(一如他不大讲玄学),但他是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太极拳功的,绝不会自欺欺人,更不会故弄玄虚。人品即拳品。另一面,先生也用非常客观的心态向我讲述了功夫可以出神入化,可以练至师祖吴鉴泉“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的境界。然后,他告诉我:“今人多不肯下苦功。功夫前人好,理论今人高。”我对此事印象殊深,终生难忘。通过此事,使我对经梧恩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太极拳讲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要支撑八面,首先要管好自己,重要的是中定功夫。愚以为,中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练太极者人人知道“中定”,然而知而不能者甚多。为什么?人皆有争强好胜之心,贪念随时即生,一起胜负之贪念,则非丢即顶,非软即刚。要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不丢不顶,不贪不欠,殊非易事。在我看来,“中定”不止是一种功夫,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鱼之咬饵,犬之入套,皆因有贪欲之心。显现在功夫上是自己丢中失中,体现在生活中是不能把握自己。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住中定,才能八面支撑,从容中道,人不可犯。

  一天,经梧先生与某师兄正面说手,某师兄欲一试老师“八面支撑”的真功,突然从背后向李师猛击一掌,霎时间,前面的师兄人被放出,而后面的师兄也同时被老师强大的内功所击倒。必须说明,“偷袭”的师兄毫无恶意,他只是想验证一下老师的理论与功夫到底是否一致。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为此付出了代价。事后才知道,他的膝盖骨被摔伤了,治疗休息了三个月才好。后来李师告诫弟子们:“千万不要这样试手,因为我在没知觉的状态下,受到外力击打,身上完全是自然反应,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很容易伤人!”

  现实生活中的经梧先生,同样是支撑八面的。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淡泊自甘,奉公守法,无私教拳,无欲无求,那种定力确实少见。什么闲言碎语,是非荣辱,都不动心。高干领导,伙夫百姓,三教九流,凡与先生交接,他都一视同仁,都是一团和气,“谦虚谨慎”一点不走样儿。对人对事,周全体谅,一丝不苟,外示圆融,内含方正,真的让人无“懈”可击。这难道不是真正的“支撑八面”的“中定”功夫吗?如今回想与恩师相处的日子,实在是温馨亲切,和平美好的时光让人怀念。愚以为,太极拳的修为必须上升到太极文化境界,那才叫"技进乎道”。

     尊师重道

   李经梧先生习武70年,早年寻师访友:殷勤向艺,聪慧好学,在其长辈那儿都是出了名的。算起来,先生的递帖老师就有刘子源、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胡耀贞,还有虽未递帖却纯属师生之谊的师叔王子英。据知情前辈说,师爷们都十分喜爱经梧师。因为他不仅聪明好学,更因为他尊师重道。

   刘子源是他的秘踪拳老师。他年轻时在哈尔滨,当学徒受风寒才从师习武,孝敬师父没得说。太极拳,就是这位师父告诉他的。临别时叮嘱他,将来有机会一定去学习当时还不算普及的太极拳。刘师的嘱咐,他牢记在心。辗转到北京后,终于有缘得窥此拳,并幸运地拜在了赵铁庵门下。赵师乃吴式开山祖师全佑的儿子吴鉴泉与其师兄王茂斋妻,但甚少收徒,时为京中高手,是毛鉴泉的顶门大弟子。从学数年后,耋战结束,赵铁庵将隐,临别将手少本《太极拳秘宗》赠给了经梧先E,足见器重。愚曾搜集资料,除经爵先生为其嫡传弟子外,至今尚不羽还有什么人曾师承于他。我想,若6是有经梧先生光大其传,如今太受拳界恐知之者不多了。

   对于前后师从14年之久的陈殳科老师,经梧先生多方面的关照,巨是为人称颂。记得有一位练陈式向同行告诉我,当年,他去拜访发科奎之女陈豫侠,陈豫侠对他说:“李空梧对我们家是有恩情的。”那时,东发科无生活来源,靠教拳为生,但种种原因收入有限,经梧先生既人师门,无微不至地接济其生活,直至陈师辞世。记得经梧老师在世时亲口告诉我:“你陈师爷的丧事都是我一手操办的。”只此一句话,经梧师再未多做过任何表白。倒是后来我听一些长辈提及他对陈师的孝行,感人至深。那年月,大米白面实在是稀罕物,但李师每月都要给陈发科送去两袋米面。

   陈师既逝,经梧先生又投帖拜在杨禹廷门下。此前,两人为吴式门的师叔师侄关系,也经常见面。杨禹廷为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执事,主会务,经梧先生为理事。当他欲入门时,杨师推却说:“你功夫那么好,我没什么可教你的。”李经梧说:“那我就跟您老学做人吧。”杨禹廷于是欣然收下了这位高徒,一直器重有加。1982年,杨公去世,经梧先生已七十高龄,仍不辞远途赶到北京送别。

   收徒入门时,经梧师都是要求徒弟们先向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师爷们的遗像叩头或鞠躬,然后再给他行礼,此规矩始终未改。先生暮年,做过前列腺手术后腿脚不便,但徒弟们经常看到他颤巍巍地亲手擦拭师爷们的遗像。令人感动的是,经梧师的“太极堂”内从不悬挂自己的头像,只挂师爷们的头像,而把自己的像挂在卧室里。

  妗添强孳谢蟋j鼯弋、枣帮≈{#i常可以感受到经梧师对长辈的尊敬,那是发自心底的。老师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旧社会的武行有不少规矩。对此,他自有取舍。如尊师重道的“礼数”他取,如门户之见的“门规”他舍。对学拳的疗养员、学生及爱好者,他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地教拳,分文不取,从无疾言厉色,更没有任何不良做派;对于徒弟则一向要求严格,从学拳到做人,只要发现过错,毫不留情。就说入门的“礼数”,经梧师完全是按老规矩办,收徒是谨慎的,拜师仪式要递帖,要有师兄弟做证,他还要颁发“授徒证”。敝人便从拜门仪式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尚武重侠的古风,和一脉武学仪规上的馨香。那种庄严热烈的场景与氛围让人深受感染,你会觉得,从师习武是人生一大幸事,你会珍惜那份缘。不过,经梧先生也有变通,改传统的跪地磕头为鞠躬。经梧师常说:“我是‘传统派’,我认老礼(理),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有两件事须在此写上一笔。一是经梧师曾向胡耀贞先生请教内功心法,并颇有所得。但有一次为了一个难题再次请教时,胡耀贞说:“梧,你拜师吧。”为此,经梧先生只好在西单一个好酒楼请了两桌客,正式递帖拜师。事后,胡公才将那个方法诀要传给了他。所谓“传法不传窍”,大概即是此意。所以说,胡耀贞也是李经梧的业师之一。不清楚什么原因,经梧师晚年不大提起胡耀贞。老师也是性情中人,也有个性,也不能说是完人,不必为尊者讳。时过境迁,胡、李二人皆已作古。晚辈认为,胡耀贞的做法有他的理由,李经梧的态度也有他的性情。古来武功传承,尤于秘诀要求六耳不传。敝人早年从俞敏师习形意时,他也是这么做的。珍秘之因,其来自有,并非皆无道理,恐“妄传匪人”即一端。当然,胡公的方式让李经梧有什么不解之处,我们已不得而知。不过,晚年的李师有一次对我说:“我的内功主要是受薷于你胡师爷."经梧先生十分诚实的。

    另外,经梧先生的吴式推手功夫颇得益于师叔王子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居京期间,李师经常去王师叔家推手.王子英十分喜欢经梧师,几乎是倾囊相授.刘光斗高足刘晚苍先生之徒刘培一先生告诉我,晚仓先生说过,那时他们常在王子英家相遇并推手切磋.王子英是宗师王茂斋的次子,乃一脉嫡传,推手功夫饮京城一时之誉.但性情孤僻而刚烈,极少收徒,更不当众打拳。经梧师独得钟爱,深受指点,但未拜门。虽未拜门,而经梧先生毕生以师礼事之。愚以为,王子英与李经梧实际上已是师生关系,不是一般的师叔师侄关系。王子英甚少传人(容或愚寡闻),李经梧则是他的重要传人。

  近代武学巨擘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门于一家,乃一代大家。此外,也有不少武术家是内外家共修的,一些太极拳名家也是出入诸多太极拳流派的。然而大多兼习两式者,同时习二式太极者已较少见。当然,亦会有个别“大名家”号称兼能各式太极,但实际上“能”与“通会”还有距离,真功如何别人无法妄谈。唐代大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所著《书谱》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此虽论书,移以论武,理为一贯。我们常见不少“拳混子”,什么都会,今儿学这个,明儿学那个,样样通样样松,什么学得都不精。不精,也就不是真通。每一家学得不真通,也就谈不上“汇通”、“通会”了,此理甚明,不用多辨。

  经梧先生兼擅吴、陈、孙、杨四式,尤精吴、陈二式,堪称兼能又专擅,晚年大成,臻于通会境界。前已言及,李师吴式从学于赵铁庵、杨禹廷、王子英三位老师,上世纪40年代中期已饮誉于京城,被誉为“太极五虎上将”之一。要知道,那个时期的武林,没有真功夫是不行的。居京的20年问,李经梧游访于京津武林,见识颇广,所交流切磋者非仅限于太极一门。但由于经梧师极少谈及“当年”往事,从不自吹自擂,对于什么“过五关”守口如瓶,我们也就无从知道他的“英雄”轶事。但是从他传拳时的只言片语里,从武林同道或太极前辈的记述中,我们总能感觉到经梧先生的武学知识颇为广博精到,让我们感到他的“深”,深而不炫耀,不轻露。

   李师的陈式拳,前后从陈发科公学习14年之久,每周还请师至家“教馆”,独得真传,甚至被陈师晚年首肯为传脉弟子。而李师的孙式拳乃与李玉琳长子李天池友情换拳而得。李玉琳乃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从学于郝恩光与孙禄堂。上世纪60年代初,李师在哈尔滨表演过一次式拳,李玉琳看后紧紧握着经梧师的手称赞不已。可以说,经梧先生的太极功夫基础是吴式与陈式,后又吸收了孙式与杨式之长,经过漫长的融汇贯通,在他约60岁后渐臻化境。

  1959年,李师48岁时移居北戴河,此前是他学习吴、陈、杨式和国家推广简化套路时期,也是他广参博采,交流切磋,接受大量的太极与武学知识的时期,是他的初成和贮备期。但是,由于正值盛年,又身居京都,自己又有生意要经营,所以不可能专注于太极拳的研究。自移居北戴河以后,每天在气功疗养院的工作就是教拳,可以静心专注于拳功之中,而且中年所得在此时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反思与研究。得天独厚的工作条件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开阔了他的心胸与心智,成为他拳功升华的客观因素。上世纪60年代初,他又学习了孙式太极,日常中逐渐有了弟子追随,可以成为他试手的对象。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年龄已开始进入理解中国文化的黄金期。这一切造就了李经梧“通会”诸家的可能性。

   愚曾仔细将李师陈式拳照与陈发科公拳照相比较,发现李师拳照明显比陈照含蓄,劲力不那么张扬,姿势更收敛一些,胳膊挺得不那么直。显然,李师在陈式拳中加入了吴式劲路,减少了陈式的“刚”劲,增加了吴式的“柔韧”与内敛。我相信这是李师的有意变化。所以,我认为李师不仅止于学吴像吴,学陈像陈,而是有所取舍,取精去粗,用长舍短,力求融汇贯通。可以说,李师善于从其他诸式中汲取精华,先专后博,由博返约,达到高级的“一如”境界。而其中的主体是李师的吴式拳功。在某种程度上,无妨说李师是用吴式来“同化”——约化诸式,使之形成自己的拳术风格与推手特点。此一认识,当然是敝人的拙见,征询诸师兄,却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记得李师晚年教诲我们说,打陈式拳要减少震脚和发力动作,要区分练与用法。在一次讲课时,李师言简意赅地介绍过诸式太极特点,他说:“杨式开展,吴式轻灵,武式紧凑,孙式灵活,陈式则最刚劲。”所以,看过李师打拳的人一致认为,其拳风浑厚饱满,气势宏大,中正安舒,沉着轻灵,足见其包容性。凡与李师推过手的人,都会感到他内力充沛,莫测高深,手法细腻。可见,吴式与陈式的劲力主导了其拳功,而杨式的开展大方,孙式的开合灵活也都体现了出来。这即是活学活用。

  在推手方面,李师更是融功力与劲法于一身,将陈式的缠丝螺旋与吴式的轻灵内敛完美结合,令人无可抗拒,引进而不觉,放人于无形,听劲至微,接点即走,自然而然,随心所欲,技进乎道而显示为艺,以至于不知者不相信其真,知者不禁叹服。李师强调推手“挨哪哪说话”.而接触点上的处理又无比巧妙,难以言状,是他数十年纯功的体现。在他八十大寿庆典上,他应邀表演推手,三位年富力强的师兄均倾跌再三,被放于数步开外。观者惊叹,真是难得一见的太极功夫。中国文化,大器晚成,老而弥坚,此之谓也。绘画宗师齐白石、黄宾虹,“当代草圣”林散之等艺术大师,在书画方面同样是愈老愈成。李师晚年盘架已不及壮年雄风,而晚年推手却是雄风不减,或更自然从容。太极文化学者余功保先生看罢李师80岁推手录像后,慨然赞日:“李先生敷、盖、对、吞之功的确已出神入化了!”

  总之,天下太极是一家,此其通也;但诸家太极各有特点与妙处,此其分也。言其分,必求专深;能其通,终为化合。由一至万,由万归一,始近于道。李经梧先生正是现代太极名家中真正能够融汇诸家,专深而通达的一代高手。因此,愚深信,就此一点而言,李经梧是现代太极拳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运化说“八法”、李秒丰
·太极拳内功修炼七层功法/齐贵春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
·太极拳的运动方法之我谈/费发洲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马虹
·《十三势行功心解》探要
·孙式太极拳的作用与练法
·陈小旺大师将于8月份归国倾情授拳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