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购买与使用药品存在许多误区。当前,纠正购药与用药存在的问题,避免家庭用药事故的发生,极为迫切。
误区一:贵药是好药
一般地讲,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我们的一句俗语:“一分钱一分货”。但事实上药物的疗效与价格不成正比关系。药品价格的高低是根据药品原材料的成本、生产工艺的难易、产量多少、广告宣传的投入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如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消炎作用往往优于某些抗菌素,但因后者生产需要大量粮食,制造过程复杂,故价格高于前者。又如被人们称“救命针”的呼吸兴奋剂和抗休克药物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其价格并不高于某些治疗头痛感冒的药物。药理学中“好药”的概念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无不良药物反应;价格低廉;用药方便。我国药物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基础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与首选药,特点是:疗效好、使用安全、价格低廉;另一类是新特药,主要用于基础药物不能控制的病情或不适用的患者,其特点是:价格高、安全性差。由此可见,适用的药未必是贵药,贵药未必是好药。
误区二:新药是好药
新药意味着最新研究成果,但“新”并非是衡量药效的标准。经验证明,有些新药经不起时间和临床实践的检验,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病和缺点,以至很快被淘汰。因此,绝不能为了赶时髦而乱用新药。如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生产的“反应停”,在刚刚问世使用时,因其对妊娠呕吐有奇效,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可是使用6年后发现,有近万名使用过此药的妇女生下了畸形儿。因此,迷信及滥用新药的做法是十分可怕的,新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在此还要提醒用药者: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部分新药,其实就是一些老药的成分,只不过是换了新名,改了包装,变了剂型,被冠以“洋名”而已。
误区三:进口药就是好药
在许多国人眼里,月亮是外国的圆,药品也是如此,进口药就是好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确实有许多进口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为不少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应清醒的看到以下三点:一是有不少进口药质量并不太好,但其价格却远远超过同品种国产药;二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存在着种族、营养和体质的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盲目地生搬硬套使用进口药未必能适应中国人。如以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进口药普洛萘尔为例,若同样使血压下降20%,其所需求的药物剂量,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少;三是由于目前药物进口途径较多,难免有假劣药混迹其间。所以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药,而应根据病情实际需要选用药物,做到花少钱、效果佳。
误区四:中药无毒副作用
很多人爱吃中药,理由是中药无毒副作用。其实,很多中药具有毒性,例如滥用中草药治肾病有可能加重病情,特别是那些打着“祖传”的幌子,“偏方”、“验方”旗号治肾病的江湖医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近几年各地均发现为数不少的“中药肾病”患者。原因是一些江湖医生为了赚钱,迎合慢性肾脏病患者有病乱投医试试的心理,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不仅不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对此切不可小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自身的解毒能力已经下降,滥服中药导致的后果就更严重。
误区五:补药百利而无一害
补药就是“好药”。有些人十分信仰带“补”字的药,总认为补药是“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灵丹妙药,买来就吃,以致出现许多不良后果。要知道,“是药三分毒,无毒不成药”,这句话不仅仅是针对治病药,对“补药”也是如此。“补药”用之得当能祛病健身,若用之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例如中药人参能大补元气,但健壮的人使用则会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燥、腹胀便秘、口舌生疮、血压升高等副作用。
误区六:吃药跟着广告走
广播、电视和报纸上的药品广告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虽然我国广告法对药品广告也有明确规定,但仍有不少广告言过其实,对疗效夸夸其谈。而对其副作用则尽量淡化,甚至避而不谈。这是对患者的极端不负责,并且还颇具欺骗性。吃药千万别跟着广告走,因为药品广告只能给人们提供一种信息。患了某种疾病应经有经验的医生综合分析,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疗效、最小副作用”的治疗目的。
误区七:家庭储备药品越多越安全
由于人人存有“花怕霜打人怕病”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家庭储备一些常用药品,储备药品的品种也多多益善。其实,备药越多,因变质失效而承担的经济负担和因服用造成的安全风险会越大;备药越多,误用、滥用的可能性增大。建议用药最好随用随买,剩余药品不足一个疗程的家庭继续储存的意义不大。
误区八:用药只需对症不须因人而异
不分儿童和成人用药,很多父母会拿成人用的药品给孩子服用,以为只要对症就能治病。殊不知,有些抗生素对骨骼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成人可用,但孩子万万吃不得;不分老年和青壮年用药,老人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敏感度几乎是中年人的两倍,因为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减退,解毒排毒能力下降,所以最容易发生药物中毒,并促进人体衰老。另外,老年人特别容易患综合性疾病,相应的治疗药物也必然会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尤其是长期生病的老人,很容易受药物影响造成某种营养素的缺乏。
误区九:服用过期药品只是药效降低对健康损害不大
困难家庭为了省点钱,夜间生病者怕麻烦等原因,有时服用过期药,认为服用过期药品只是药效降低对健康损害不大,吃总比不吃好。实际上吃了失效药、过期药,会贻误治病的时机,甚至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单位的统计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药物不良反应是服用过期药品引起的。
误区十:家庭储备药品不需及时清理
大多数人认为,家庭储备药品无须作定时清理,药品的储存与质量关系不大。调查表明,有近八成的家庭未曾清理过备用药品,七成以上的人未注意过家用药品是否要避光、低温保存。其实不及时清理家庭储备药品是十分有害的,家庭的积压药品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据医务部门的统计,遭遇意外中毒事件的儿童中,有1/3是误食药物所致,而且服药后的很多不良反应,也是由于服用过期药和变质药引起的。建议:服用家庭储备药,首先查看保质期,过期的药物绝对不可服用,即使仍在保质期内,还要看外观,若发现有开裂、斑点等,都不应该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