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究竟什么是“有氧运动”,多数人却不能说得清,有人甚至直观地认为有氧运动就是在氧气充足的环境里运动。其实,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
有氧运动,首先必须保证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做运动,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是一种以提高人体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体育运动,很多时候也被用作减轻体重。
所以,有氧运动是指长时间的(最好是30-60分钟):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有氧健身操等。 而静力训练、举重或健身器械、短跑等运动称之为无氧运动。尽管它们能够增强人的肌肉及爆发力,但由于它们不能有效地刺激心、肺功能,其综合健身效果不如有氧运动。
进行体育运动时,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75%,(目前还有最新计算方法,比这个更科学,但比较繁琐)就可认定是在进行有氧运动,或者可以用自我感觉对自己运动时的状态测定,在自我感觉“很轻松”、“比较轻松”、“有点累”、“比较累”、“很累”五个等级中,如果认为是“有点累”,到“比较累”之间,也可认定是有氧运动。要达到增强耐力的锻炼效果,有氧运动的最低要求是,每次锻炼时间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三次。 (最大心率计算方法: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20岁小伙子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钟)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
原中国旅游学院食疗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世界语协会国际高级针灸主讲班主讲赵鸿彬教授告诉记者: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如果心率达到150~160次/分钟,此时血液对心肌供氧已不充分,便为半有氧运动;如果心率达到160次/分钟以上,便为无氧运动了,即血液中的氧气对心肌已是供不应求了。 新陈代谢需要氧气的参与,有氧运动由于氧气充足,可使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彻底,即达到最终代谢———营养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水则“进一出四”:从口中进入,通过呼吸、汗液、小便、大便四条途径排出。无氧运动由于氧气不足,体内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不能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乙醇、乙酸及乳酸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酸类物质———人们上楼梯或走路时感到两腿发酸,正是身体处于无氧状态,乳酸过多造成的。 健康人体液的PH值呈弱碱性,为7.4。大量的乙醇、乙酸及乳酸可使体液变酸,从而使身体出现酸中毒,严重的还可致死。无氧运动在危害心脏的同时,也使全身代谢出现故障。强烈运动中出现的突然死亡,其原因之一正是无氧运动对身体的这种损害。此外,发生在职场中的“过劳死”、用脑过度、疲劳综合征等现象,都与身体的这种供氧不足有关。 常说“运动要适量”,正是基于上述道理,而适量运动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一般人而言,究竟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赵鸿彬教授在此告诉读者,运动时保持“有氧”的状态是:微汗即止,不可大汗淋漓。此外,运动产生的疲劳是否能在第二天消除,也是衡量是不是有氧运动的一个标准:运动后都会疲劳,但如果第二天即能恢复,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疲劳在第二天不能消除,则说明运动过量了,已超出有氧运动的范围。
关于运动的频率,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正常人应该每周运动2~5次,如果你以前没有运动习惯,就要从少量开始,每周两次,然后慢慢增加到三次、四次。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是开始健身时由于热情高涨,想要尽快达到效果,就一下子每天锻炼,每次锻炼的强度也很大,这样做往往会训练过度,短时间内就会出现疲劳、失眠、浑身过度酸痛等症状。于是就又会停止下来。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健身是个长期的习惯,想有健美的体魄,一生都应该坚持健身。最佳体型和健康状况,得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坚持才可以做到。循序渐进才是最佳方案。
循序渐进这是所有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持续时间应逐渐加长;运动次数由少增多。以上这些都要在个人可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要急于求成。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疾患的人,更要掌握运动的尺度。最好在运动前去看医生,全面查体,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出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再依方进行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