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张大辉
来源: 作者:张大辉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4-0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标志,如果用理性与否进行区分,太极文化当属文化中的理性层面。太极文化由来已久,它兆端于西周时西伯所写,后经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贤们不断丰富完满的易学经典。千百年来,历经朝代,流转变化,据老庄,参法墨,借阴阳,存旁门,时隐时现,或微或要,至于今日。太极所喻和谐互补,渐为世、为事、为人所重,其所示循序渐进之秩序,来龙去脉之趋势,伸缩自如之形态,益见彰显。本文仅就太极文化之源流、内涵,从“七步九点”立论做一略述,以示同好。

    1、太极文化之源流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久远的历史。文化一词,是中国语言系统中早已有之的词汇。根据记载,西汉以后。文化就开始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汇出现了。直至今日,文化于种类而言,可谓林林总总,支分派别,而其中太极文化别树一帜,可谓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特征的一种。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大宗师》中。《南华真经》之《大宗师篇》中说:“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太极一词还见于《太上老君太素经》和《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两文中。《太上老君太素经》中说:“故易有太极,太极谓太易。太易者,大晓易,无有先之者。谓浩浩白气也。乃有太初。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极”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战国之际。随着原始卜筮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系统解释《周易》的著作陆续出现,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之《系辞上篇》中说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代以下,哲学史上围绕着“太极”问题展开了长期的论辨,不仅儒家有多种理解,道家、释家亦注解《周易》,各取所需,借以宣扬自己的教义,于是太极经历了由实而虚,由气到数,由理到心等等曲折变化的过程。

    至宋,周敦颐、邵雍等倡导太极,主张秩序,使太极文化又显于一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至元,蒙古帝国凭借其由军事而政治的强势,实行宗教自由,集天下英才于大都(今北京),创制蒙古密法,太极文化遂以“整、觉、象、明、了、色、空”等七步学说形式得以传承延续。

    而后,沉寂至明末,有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将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冠之以太极之名,以示标榜。太极文化觅得一载体,遂渐成显流。清末,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来京传授拳法,太极拳以其卓越品质显名京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三教九流,各据本位,探赜索隐,后继发扬,遂使太极拳以陈、杨、武、吴、孙等形式,各擅其长,交相辉映。更有社会贤达多方提倡,遂至推波助澜,太极文化如影随形,渐成人民的时尚意识,蜿蜒徜徉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助人恬静淡泊,休生养性,诸益渐显,与时偕进。

    总之,太极文化历经朝代,寓于儒释道及当今科学等诸学之中,是关于物、人、事的思考。它仰观俯察,象天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物而人,由人而物,不一而足,终及于事。

    2、七步九点论的基本内涵

    如果将文化视作一个优美的人体,那么可将太极文化视为骨架类的东西。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在于它的韵律,更在于由于这种结构和韵律导致的优美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健康姿势。    抽象而言,太极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对自然进行描述、对社会进行思考和理想预期、对人本身进行平衡准则训练的全部结果的综合集成。对这一集成,可以进一步具体描述为“七步九点”。七步就是产生于蒙元帝国时期的蒙古密法中所说的整、觉、象、明、了、色、空等七步学说,用以描述归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九点即是针对上述事物发展七层说的每一阶段,还可以从瞬态进一步细分为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九点来进行不同角度的详细刻划,也可谓之“一事九观”。

    关于事物发展的七步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时间历程。九点说则是瞬态或暂态时的思维空间层面。如此形成的一个立体式的思考结果群,便是太极文化的本体。这样一个本体必然对周边的所有带来影响,也就形成了太极文化的全部。武学思想家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可能就是这样情形的一种事物,它的始终都很遥远,具体形态并不十分确切,古往今来对其描述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切性。它的内涵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则弥于六合,卷而退藏于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太极文化的理解和应用确是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

    对于七步说,拙文《蒙古密法简介》(《武魂》2004年2期)中的《意法体用论》这样写到:

    “法之体用,本于无形;世事广大,虚无其中。妙在整念,安排各端;心系唯一,诸般安然。觉法体察,在接外点,混融和体,自居其间。觉觉成流。象呈天元;流通六虚,明点渐现。现现出光,法理明暗;恬淡静泊,了意当然。身心修为,本此歌诀;至于其用,当于其间。”

    上述文中,对七步中的五步都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说明。对于事物发展的“色”和“空”段,根据当时学习的体会,我个人认为,“色”段已然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切变得丰富多彩。表面上看,所有事物相因相生,互为结果。“空”段则是一个得意忘形的阶段,古人所说“得意忘象”、“大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用九点论剖析七步说,在事物发展的七步说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导原则,也就是这个“一理”。本文中,各阶段的一理都可以用七步论中的字进行概括。即“整”阶段是整,“觉”阶段是觉,余此类推。

    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多种属性相伴。如运动性、稳定性、功能性、特征性、转化性等多种属性。二气、四象、六合主要相关事物发展的运动性,三才、五行相关事物发展的稳定性,七星相关功能性,八卦相关特征性,九宫相关转化性。期间也有交叉,如六合也相关对稳定性的描述。等等。

    3、七步说简述(剖析)

    蒙元帝国时期由多民族贤达人士创制的蒙古密法,将修身过程划分为整、觉、象、明、了、色、空等七步。根据太极文化对于物、人、事的多元一理性,推及事物,称之为事物发展的七步说。

    蒙古密法与明后的太极拳一样,具有修身、养性、益智、利事的功能。《蒙古密法简介》一文中曾说到:

    “法练身心,使之俱寂;不因外境而生心魔。此境既具,而任以四途:为政、医、兵、师等。以利于世。”

    这里所说的“寂”是指通过修身,心性达到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非常有利于人们以正确理性思维有效投身于社会的各项事务当中,从而有助于使社会的整体状态更加和谐。由此可见蒙古密法中所蕴含的太极文化施之于物、人、事的多元一体性思考观;“整”字发展阶段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目的是建立联系,形成整体。主导原则是统筹整合,区分主次。应用九点论,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稳定度不高,随机运动性较强,功能不突出,特点不明显,总体呈僵化状态;“觉”字阶段,系统中的事物普遍建立联系,但事物的联系度参差不齐;“象”字阶段,系统中,事物发展模式初步确立,有一定的功能显现:“明”字阶段,事物发展模式趋于成熟,功能显现实现可控:“了”字阶段,对事物发展的参与或控制驾轻就熟,如昼夜往返,四时运行:“色”字阶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阶段,各种事物各据其位,各谋其时,各展其才,不一而足;“空”字阶段,是一个天下大同的阶段,其层面更在丰富多彩之上,各种事物的发展基本上呈现不徐不疾、从容中道的状态。更有许多未知事物处在一种萌生的状态。恰似空明的旷野中,又现一种如薄纱般的淡淡云雾,人无心则略,有心则察。总之,随性情而自觉。

  4、九点论简述(剖析)

  1919年,武学思想家孙禄堂先生在其所著《太极拳学》一书中提出“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学说,用以刻划太极拳的思维架构。本文将这种描述事物的思维方式称为“九点论”,也称作“一事九观说”。

    所谓“一理”,由孙禄堂先生所说的“腹内中和之气”推及于事物,就是在统筹全局,具有整体观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和中心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纲举目张”的纲,是人体成长过程中的骨架。在九点论中,“一理”具有统摄其它诸点的作用,无此,则其它诸点无法展开。

    “二气”也就是阴阳二气,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易传》用阴阳解释《易经》中的两爻,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表征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四象”、“八卦”也都是《易经》和《易传》中的重要概念,在九点论中,用以表征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运动性。所谓运动性,起始必为动静分合,即“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呈现所谓“二气”效应。进一步细分,应为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等四个状态,形成流转之“四象”态势。再进一步细分,则呈现动态的“乾健、兑说、离丽、震动、巽入、坎陷、艮止、坤顺”共八种状态的“八卦”属性。这是由运动中显现的“八卦”态势。

    “三才”在古典哲学中谓之天、地、人,是用于阐述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架构。九点论中,主要用于表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时空稳定性.具体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的上中下、左中右和前中後。“五行”则是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相生相克的角度表述事物发展的稳定性。“三才”说的是事物的时空位置,而“五行”说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状态中的特有稳定属性。

    “六合”就是实三合和虚三合的合称,实三合表征事物的形态,虚三合则指事物的“精、气、神”,相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在事物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升华。事物的“六合”状态包含了变化和稳定两种属性的交互,用于描述多系统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包含矛盾和依存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

    “七星”原意即北斗七星。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当时的文化哲人认为自然界和人间世事的变化皆由北斗七星而定。在太极拳中,指头、手、肩、肘、胯、膝、足之间的协调运动对外所体现的特定功能。推及事物.则指在运动和稳定过程之中体现的一以贯之的特定功能。

    “八卦”是《周易》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的简称。在“九点论”中.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功能态时的多种属性,用于对事物的特定协调功能进行更加详细的刻划。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八种属性是“健、说、丽、动、入、陷、止、顺”,共计八种。“健”相关事物的发展活力,“说”相关事物的适应性.“丽”相关事物的影响力,“动”相关事物的运动性.“入”相关事物的切入点和深刻度,“陷”相关事物的柔韧度,“止”相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度,“顺”相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结合度。

    “九宫”源自河图的九宫之说,河图将一至九按顺序排咸三行三列矩阵.此矩阵横竖对角相加均为相同常数。在九点论中,推及事物,是指事物发展状态的不徐不疾,松紧适度.从容中道等属性。是事物经过上述诸“点”刻划后的一种综合描述。可以据此判别事物的发展趋势。

    九点论或一事九观说要求分析问题时一定不要拘于成法,一到九点的引申意义是别开生面,不拘一格。总之,以达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的通体透彻为目的。所谓“探赜索隐”即此意也。

    七步九点论是对太极文化体系基本框架的一种假说。这种说法试图对事物发展的时空和属性进行统观式的描述和说明;以便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细化整体,理清要素,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实现主客观的最佳协调。

    参考文献:l、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作者未知《关于太极图的思辨》,网文,2005—05—24;3、施宣圆,《访谈录》;4、束景南,《太极图——人类丈化之谜的破译》,国际朱子学术研讨会论文;5、清胡渭,《易图明辨》;6、王锡玉,《古太极八卦图的天机何在》17、魏伯阳,《周易参同契》;8、路迪民,《太极一词的来历与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武术背后的江湖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五轮书(中译)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中华武术》特刊 太极盛世
·焦作:太极文化 产业化发展
·论传统武术桩功在武术功法运动中的作
·熠熠生辉的开封武林之星:刘玉华/张文
·五十年来中国武术发展之反思/于志钧
·传统武术之文化内涵/吴志泉
·古版《长枪法选》
·白猿通背练劲功法之抖枪滑杆
·查、滑拳的历史及内容/藏吉祥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