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武林奇葩、民族瑰宝之一的查、滑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势法精妙,动作优美,尤其对当前的“竞技武术”做出了较大贡献.不少长拳套路大部选自查、滑拳系加工形成。我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载臧吉祥先生的文章,对查、滑拳的历史沿革、内容、风格、代表人物做一介绍。 鲁西的任城(现济宁)、临清、聊城、阳谷、冠县一带,地处山东、河南、河北的三角要冲之地,《水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这一带人民生活比较贫苦,大多数人没有什么文化,民风直朴、骠悍。习武之风盛行。就是在这一方贫困、没有多少人识字的土地上,却培育出一株“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的武林奇葩——回族武术“查、滑拳”。 说其“根深叶茂”。是因其源流久远、扎根深厚、师承脉络清晰:说其“繁花似锦”,是因为“查、滑拳”动作优美、势法精妙、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名人辈出,并且对“现代竞技武术”自选长拳套路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长拳套路动作大多选自查、滑、华、炮、洪拳。 下面对“查、滑拳体系”的起源、发展、内容、风格及重要代表人物分别做些介绍。 一、查、滑拳的起源 鲁西冠县一带是我国回族定居最早的区域之一。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大食国”。据《旧唐书》卷四记载,自唐代永徽二年至贞元十四年(651—798)一百四十七年间,大食国遣唐使节就有三十七次之多.充分证明大食国当时已和我国唐朝政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早在公元651年前后,大食(回教前身)人已逐渐来唐朝内地传教、通商、通婚定居。 民间很多“风俗、人物”的起源大多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查、滑拳”的起源也是这样。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将安禄山举兵叛 乱,连陷两京。唐肃宗借大食国、回仡、南蛮等国的联军二十万.平定叛军,收复两京(见《旧唐书·大食传》和《旧唐书·代宗本纪》)相传。大食国将领艾斯、吴艾斯、嘎新三人在平定安史之乱时英勇阵亡,唐朝皇帝为这三人在冠县城内南街修建了~座大寺,并派随从人等看守管理.这可能是冠县最早的“回人”。 在安史之乱快结束时,有一位叫滑宗歧的回族将领.因负伤且水土不服,病倒在冠县,当地的人民就把他护送到回族聚居地张伊庄调养。滑宗歧痊愈后.为报救助之恩.就把祖传的武术“架子拳”传授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后来.他又把师兄查元义(又名查密尔)从西安请来一起传教武艺。查元义也是一名骁勇的战将,尤善“身法势”拳。滑宗歧所传的“架子拳”又叫“大架拳”。动作舒展大方,饱满有力,节奏明快。招法清晰。“身法势”又叫“小架拳”.动作紧凑,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攻防严谨。后来,查元义、滑宗歧相继故去.人们为了不忘恩师,就把查元义所教的拳称为“查拳”,把滑宗歧所授的拳称“滑拳”。因为他二人是师兄弟,又同时教的武术。查、滑就作为一门,不分家,同时流传下来。到现在冠县的正宗传人可往上追溯到明朝十四代,再往早说就没有文字可考。只是传说罢了。 二、查、滑拳系的发展(以下简称查拳): 查拳于清代康熙年间在黄河流域盛传。王位东先生在光绪三十年《查拳谱诀录》序中记载:“大清康熙岁月,兴武华夏,民康物阜。盖天下武学善查拳者,莫过于沙姓夫妇……指窜牛腹,镗断枷棍。江湖查氏娘亦是德硕可见,艺海年华.冶诸般武艺熔于查拳,善查钩,一代巾帼英杰。”可见当时查拳已是较著名的 拳种了,而且有代表人物.有所发展。 经过历代拳师的辛勤研练、吸收、发展,到雍正、乾隆年间,查拳已逐渐在冠县、任域一带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流派:以冠县张伊庄人张其维为代表的“张氏查拳”和以冠县城里南街人杨洪修为代表的“杨氏查拳”和以任城李恩聚为代表的“李氏查拳”。 “张氏查拳”快速潇洒、拳法严谨。“杨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李氏查拳”刚劲雄浑、招势连贯。 其实查、滑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很多拳师集中华各家武艺之精华。充实丰富了查拳,最终形成了中国武林中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查、滑拳系”。 三、查、滑拳的体系内容: 1、基本功套路:有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十路滑抄”,也称“拉滑”:有以腿法见长的“十路弹腿”和以拳法为主的“十路捣捶”。这些基本功套路.动作简单,好学易记,左右对称.既可单练也可串练,还能对练。它既能引导初学者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对进入高级套路的学练及对散打、招法的掌握起着很大作用。 2、站桩活气功:查拳入门也要求从站桩开始。站桩时要求心静神领,气沉丹田,调息活气。,以气度形。桩功功架有:立体桩、马步桩、弓步桩。站桩活气功对治病强身、恰养精神、增长功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外形要“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3、打桩增力功:打桩增力功是为增长技击和肢体的抗击应力而设.包括静功和动功。 静功是用拳、掌、指做静止倒立.或将拳、爪、肘、膝、脚等部位顶在墙壁或木桩、沙袋上,静止用力,使气力合一.提高各部的抗应能力。
动功是用拳、掌、指插豆缸或沙缸、插打沙袋或沙包。用胯、腿、肩、肘、膝撞击沙包,用脚踢击沙包,有一定功夫后.再在木桩或树桩等器具上练。 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要求运气聚力,以意使气,设桩为敌,结合招法,以意使气,以气催力,意、气、力、合一,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查滑体系”的高级套路有:查拳十路、滑拳四路、炮拳三路、洪拳四路、腿拳二路。此外还有查拳上手、滑拳上手、洪拳上手、三路飞脚、五摇三穴(五鹞三踅)、四平拳、六角势、二十四势、行手拳、六路短打、子母捶。 对练套路有:十路弹腿对拆、六路短拳对拆、四路查拳对拆、鲁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板搭铐子对打、套子捶对打等等。 器械有:单刀:头趟查刀、二趟查刀、武圣刀、双刀。大刀:三十六刀、关公十八刀、双手带。剑:查剑、昆吾剑、三才剑、双剑。棍:五虎群羊棍、三十六棍、一百单八棍、大梢子棍、双小梢子棍。枪:头趟查枪转环枪)、二趟查枪(梨花枪)、锁口枪、中平枪、五虎断门枪、大花枪、大奇枪。有月牙铲三路、查钩三路、拦马撅四路、查镗十二路。 对练器械:对摔棍、对扎枪、单刀进枪、大刀进枪、大棍进枪、镗破枪、对刺剑。济南马永奎先生还有秦琼双锏、大戟和稀有兵器挎虎双篮及多种兵器对练等。 “查、滑拳系”有训练实战的从初级到高级的方法:主要有训练上肢招法运用的“活手功”,训练下肢招法运用的“活腿功”。中级阶段有手的“操行手”及高级阶段的“打散手”。以上训练既要单操单练.更要两人以上的对练,但必须是对查滑拳系的套路、技法、意理熟练掌握之后.才能进行上述内容的训练。 查滑拳系的具体内容由于历史久远.加之地域不同和不同的师承关系.也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师承有三套滑拳.有的传有四套滑拳,有的把六路炮当六路查.有的说六角势就是六路查.还有的说七路查拳已失传.现传的七路查拳是七路洪拳充当的.这些都有待考证。 还有的说查拳前两路有副拳共十二路.也有的说十路查拳各有正副共二十路.可没见有人说清楚副拳的由来和副拳的名字。本人认为,查滑门历来称查拳门.以练十路查拳为主。而以滑拳、炮拳、洪拳为副。滑拳三套,炮拳三套。洪拳四套共十套。这样就是十路查拳为正,滑、炮、洪加起来也是十路为副。 另外。还有一首查拳总歌也值得推敲一下: 头路上手子母拳.二路行手势相连。三路飞脚摇穴势,四路撩阴势当先。五路快速风魔起,六路六角埋伏拳。七路梅花上手势,八路飞虎带连环。二十四势龙摆尾,串通十路仙人转。 本人认为这首歌,不只是说头路查拳叫子母拳。二路查拳是行手拳.三路查拳叫飞脚。或叫摇穴势等等.而是一句里面有的包含两套拳。如有的师承就是除了十趟查拳外,另有“查拳上手”拳一套,“滑拳上手”拳一套。“洪拳上手”拳一套,“行手拳”一套.“三路飞脚”一套,“五摇三穴”(五鹞三踅)一套,“六角势”或写成“六脚势”“遛脚势”、“六家势”一套。尤其是“二十四势龙摆尾”一句.九路查拳是一套较长的套路,怎么可能只有二十四势。或叫二十四势呢?其实门里人都知道.二十四势有两套.据说一套是早期有人根据少林拳编创的.另一套是杨洪修在济南镇守使马良的技术队时期所传。这首歌很可能是查拳体系发展到某个时期把当时所有的拳套包括在内所编的一首歌。 “摇穴势”一句.本人认为应写作“鹞踅势”.因为有一套拳叫“五摇三穴”(应写“五鹞三踅”),套路里有五个鹞子翻身和三个踅步为特点。 查拳门很多拳师都不识字.所传一些拳谱、歌诀都在传抄中写有错字、白字。济南所传另一首查拳总歌就较简明: 一路归门二路旋.三路凤踅雁盘环.四路查滑光门面.五路风魔出圣贤,六路虎跃埋伏拳。七路梅花传少年.八路连环十路串。九龙摆尾在中间。 “三式查拳”只有四、五、八路查拳大体一样外。其他几路各不相同。
|